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发展农场旅游的国外借鉴与启示

科普小知识 2023-11-06 20:43:15
...

摘要 农场旅游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国外农场旅游产品内容丰富多彩。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场旅游的成功经验,研究我国农场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场旅游 旅游产品 运行机制 国外借鉴

农场旅游源于欧洲的西班牙。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农场旅游在发达国家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乡村地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外农场旅游发展的分析,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旅游发展经验,理清我国农场旅游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强大的经济和社会带动效应。

一、国外农场旅游发展概况

1、国外农场旅游发展迅速

在许多国家,农场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场收入的有效手段,农场旅游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包括荷兰、意大利、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发展农场旅游业是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法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推出新兴的农场旅游"欢迎您到农场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根据美国旅行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8680万美国成年人在1998到2000年间曾参加过农场旅游。目前,欧洲因农产品价格下跌正在对农场进行改造以便接纳游客谋求生存,15个欧盟国家已拿出20亿美元资助欧洲的农场旅游计划。

2、国外农场旅游产品类型

国外农场旅游产品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传统观光型、都市科技型和休闲度假型农场旅游。wWW.11665.com传统观光型农场旅游主要以城市人所陌生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农场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尽享田园乐趣;都市科技型农场旅游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在城郊农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的同时,又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有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休闲型农场旅游以农场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形式多样的参与性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满足游客休闲娱乐、身心健康等需求的旅游类型。日本各地农场利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服务设施开发农场度假旅游,给人以全新的度假体验。

3、国外农场旅游者的消费模式

根据美国旅行行业协会(2001)对1300位农场旅游者的抽样调查:86%的游客是以休闲为目的的。在旅游方式上,选择夫妇共同出行的比例为55%;17%与家里的其他人,11%的游客是与朋友一起出行;3%的人是参加团队旅游; 11%的人为单独旅游。该项调查表明,亲近自然的活动更受旅游者青睐,在农场干活和访问社区则排在最后。在对住宿类型的选择上,美国旅游者倾向于选择亲友家里或饭店/汽车旅馆。而英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据atlantic consultants对于英国西南部农场旅游的调查,34%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农场旅游中选择饭店或客房旅馆,36%的旅游者对农场的客房加早餐形式很感兴趣。

4、国外农场旅游运行机制

发达国家为了完善农场旅游的开发,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概括起来各国促进农场旅游开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四条:

(1)推行农场旅游品质认证制度

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各国都推行了行之有效的农场旅游品质认证制度。例如德国农业协会于1972年制定了农场旅游品质认证制度,经多次修订沿用至今。该制度的核心是度假农场品质认证计点制度,采用登记认证方式,凡经检验合格者,颁发度假农场认证标章,并由经济部、财政部等负责后续认证工作的推行。该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场旅游服务的总体质量。

(2)成立组织强力推动

欧美各国都成立了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以促进农场旅游深入开展,如法国农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和爱尔兰的农场度假协会等已经在农场旅游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的实践显示:非*组织在发展农场旅游中有重大作用。

(3)给予资助,帮助农场旅游提高质量

资助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划拨经费专项促销。二是网络开发建设,搭建平台交流信息。英国乡村旅游的专项促销经费由1998年的54万英镑提高到2003年的500万英镑,法国由2000年的60万欧元提高到2004年的600万欧元。许多国家还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支持农场旅游的发展,如奥地利的"农场假期"项目、意大利的toscalla农场节庆以及泰国的umphang项目等。

(4)组织培训,注重参与者的能力建设

农场在农忙之余发展旅游业,农户往往缺乏管理旅游业的技能。因此,在国外农场旅游的发展中,各种组织起着积极的作用。如英国农业、渔业与食品部、地区旅游委员会及当地的培训部门会给与农户建议,教导他们如何发展和管理旅游业。世界著名学府康奈尔大学还开设各种与农场旅游开发相关的课程如市场学、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知识,举办各种旅游知识讲座等。

二、中国农场旅游发展概况

1、中国农场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对于农业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乡村以及高新农业园的旅游发展上,在农场旅游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国有农场资源较为丰富的黑龙江、*、海南、广东等省区,近年来在开发农场旅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黑龙江省洪河农场、八五三农场等,利用其国内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完整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光度假、知青返乡、人文考察的旅游天地;*农垦利用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牧场,积极发展农场旅游,建立了军垦博物馆、农场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广东光明农场、华侨农场等则依靠旖丽的热带风光、地热矿泉和浓郁的侨乡风情开发农场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2、中国开发农场旅游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我国各地农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景观类型多姿多态,野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一些大中型国有农场还拥有独具特色的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作业、高科技农产品栽培等,农业旅游观光项目丰富,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由于我国农场大部分都属国营性质,农场注重在职教育培训和吸收引进人才,据2000年国家农垦系统统计,各类科技人员占农场职工总人数7%,员工文化素质比农村总体水平要高,管理层次也较高,这为我国农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2)劣势

我国在农场旅游开发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劣势。

首先,中国的农场形成于建国初期,农场的产权归国家所有,这与西方农场大多属于个人私有的现象截然不同,产权关系不清晰,是农场旅游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其次,农场一般是在荒远的边疆地区随着开荒种地而逐步形成的,距高层次城市的空间距离较远,再加上交通条件的不便和现代通讯手段的落后,与外界联系不充分。另外,国营农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受计划经济影响的根深蒂固的农场管理观念、*,将对农场旅游的开发带来一定的困难。

目前,中国农场旅游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管理和研究还很少,农场旅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标准,统计资料很少,对消费者消费特征调查与统计几乎没有。由于起步较晚,与国际旅游者比较,国内旅游者的需求层次表现出初始阶段的普遍特征,而供给方面也多是开发层次较低,较浅的初级农场旅游产品。因此,我们应及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尽快使我国农场旅游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三、 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外成功的农场旅游发展经验,为我国农场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政策工具

农场旅游在欧美各国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政策支持。例如美国于1992年专门立法规定了农场旅游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设立了"农场旅游发展委员会",对农场旅游发展的政策进行研究。韩国*在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支持,给予农场旅游一定可观数额的贷款和宽松的还贷环境,并严格管理以促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监督执行机构来保证农场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要鼓励农场建立行业协会,规范农场旅游的经营与管理。

(2)专项负责

对农场旅游的开发,各国往往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比如法国的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不仅提供农民经营农场的必要咨询,而且还配合国家农业及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提高法国农场旅游的竞争指数。我国在发展农场旅游的过程中,应及时借鉴成功经验,成立相关机构来来专项负责统一协调农场旅游的开发,在此方面,我国的农垦总局当属责无旁贷的协调机构。例如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所属的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旅游经济专业委员会,是经国家批准的社团组织,以该专业委员会为基础组建"农垦旅游饭店业协会",可以为农场饭店业的合作提供理想的组织保障。

(3)规划先行,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势

在发展农场旅游的过程中,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如法国以发展特色农场为主,荷兰以养殖、花卉为主,英国一直致力于农场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德国的农场旅游十分简洁,不会因为旅游开发而刻意改变农场的自然风貌等。我国的农场旅游开发,目前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做好前期的旅游规划是形成良好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农场旅游开发规划应立足于自身的特色,结合当地的资源、客源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农场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 busby g,rendle s.the transition from tourism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6):635-642.

[2] ann b,shafer c s.operationalizing sustainability in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an application of the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framework[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1):1-15.

[3] harrisonb.tourism,farm abandonment,andthe 'typical' vernonter,1880-1930[j].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2005,31:478-495.

[4] nilsson p a.staying on farm:an ideological background[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7-24.

[5] 石玲.法国农会及其推行的旅游观光农场情况介绍[j].旅游调研. 2003 (12).

[6] 王云才. 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