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特点看电算化会计发展趋势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从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及对现行会计的影响,对电算化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和报帐,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wWw.11665.COM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将分散于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帐、转帐和编表处理;最后由计算机根据指令将所需信息以帐表形式打印输出。中间环节在机内自动操作,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则可通过查询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来自原始数据)、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帐表)。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电算化会计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作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计算机系统具有多功能的输入、输出设备,具有记忆功能。一般地说,任何复杂的工作只要可以简化为一系列的计算或逻辑运算,都可迅速而准确地用计算机来处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一般由会计师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电算化会计因数据处理实现自动化,其系统设计除要遵循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如帐册、报表设计等要符合输出、打印要求等。电算化会计系统一般由高级会计师、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在原手工系统基础上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编制程序并调试等一系列计算机处理过程进行开发。
2.帐户设置和帐簿登记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和自动化,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帐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做法。电算化会计把帐户设置定义为:为了将来取得某种信息,预先设置好塑造该种信息的模型(房间),通过规定不同的科目代码(房问号)来对帐户进行分类,并据以对总帐、明细帐(日记帐)进行区分,按不同代码自动进行登记。
3.帐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帐凭证和帐簿记录差错,因而也不存在手工会计下的划线更正法来更正差错。对于帐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4.对帐、结帐及期末帐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帐证、帐帐、帐实相符,在结帐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帐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帐证、帐帐不符情况。如果出现帐实不符,主要在于原始数据的审核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问题上。
应计制要求在会计期末结帐时进行一系列的帐项调整,以便正确确定当期损益。手工会计的结帐和帐项调整是由人工通过编制各种转帐凭证来进行的;在结帐时还要结出各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抄为下期期初余额;出现结(调)帐差错可以在发现时随时更改。电算化会计的帐项调整和结帐是由计算机根据结帐指令自动进行的,并在相应工作完成后生成各种有规律的机制转帐凭证打印输出;其结帐后余额转入余额库,供下期调用。
三、电算化会计对现行会计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例如,如果在程序中作出标识,计算机完全可以将特定期间应计制下的会计数据和信息按收付制进行归集,从而改进现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系统内在的变化,改变了系统的职能,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代理记帐)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3.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4.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帐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上一篇: 关于小快克感冒药的调查问卷
下一篇: 表扬个人的通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