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完善人民政协*监督机制 提高*监督实效
摘 要:人民政协成立60年来,伴随着人民政协工作的推进和*监督机制作用的不断加强,*监督机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监督机制,对于推进**政治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人民政协;*监督机制;实效
伴随着人民政协工作的推进,*监督机制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以我自身的经历及多年来对政协工作的关注和不断思考,我认为,在看到我国人民政协*监督机制已拥有的特点和优势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制度规范和程序安排的相对原则性,使*监督的力度和有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监督成为履行职能的一个薄弱环节,急需强化其功能。特别是《**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党委和*要认真倾听来自人民政协的批评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要完善*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畅通*监督的渠道。”[1]所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监督机制,提高*监督实效提出一点粗浅的建议,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监督的特点和优势
*监督作为人民政协三大职能之一,是中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政治运行程序中的重要环节。胡*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政治,加强*监督,推进政协的*监督,完善*监督机制”[2]。这个论断对于推进**政治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wWw.11665.COm
在我国监督体系中,政协的*监督具有其他监督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对一些宏观的、深层次的重大问题有真知灼见;二是社会联系广,信息量大,能反映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三是位置超脱,视野宽阔,能比较客观地提出建议和批评;四是上达*,下通各界,能够较好地打开*渠道;五是亦“官”亦“民”,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好这些独特优势,使政协的*监督更贴近群众关心的热点,有助于提高监督水平,体现监督特色,取得监督实效。
建国六十多年的历程中,有过许多沉重的教训,也有过许多有益的经验,都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协加大*监督力度,积极探索*监督的形式、内容和机制,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制度规范和程序安排的相对原则性,*监督的力度和有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使*监督成为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个薄弱环节”[3]。
*监督的效能要能真正得到发挥,重要的是突破目前的一些观念束缚,要有相应的制度、机制建设相配套,形成制度化轨道,才能保证*监督规范、有序、有效地进行。因为制度才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为此,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实际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我们政协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二、强化政协*监督实效的思考和建议
(一)强化人民政协*监督的必要性
这是人民政协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不断增强政协*监督实效性,才能把政协的形象真正树立起来。
随着*政治*进程的加快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依法治国的稳步推进,客观上要求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的*监督意识,做到自觉、主动接受*监督,牢固树立“民本位”的执政理念,营造良好地社会监督环境。但是,由于受传统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的影响,我们现行的监督*依然停留在过去那种过分强调自上而下的监督,忽视自下而上的监督和平行制约,以致出现不少监督环节的空档和误区,引发社会腐败现象。我们要建立的应该是一种客体的、超脱的监督机制,才能比较有效地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公职人员行为失范。这正是政协*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二)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监督机制
1.建立权力授予政协*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拒腐从廉。在权力授予机制中引入政协*监督机制,是充分体现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提高政协*监督权威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把*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以保障*监督的有效实施。就是要把*监督职能逐步在明晰的硬法框架下运作,使之行有所据,有法可依,真正具有约束力。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信息反馈制度、群众举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领导*述职报告制度和**评议制度等,促进*监督加快进入法制化程序。
2.健全政协*监督的组织结构。考虑在政协机构中设置一个常设性的机构——专门的*监督委员会。通过这种权力制约模式使人民政协的*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3.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在知情环节上,知情是监督的前提,党委、*要高度重视并支持政协工作,在每年举行的政协全委会上,主要领导要对政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定期向全体委员通报情况。
在沟通环节上,要建立*监督的横向合作机制。将人民政协的*监督与人大的权力监督、*部门的行政监督、检察院和法院的司法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的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切实推进政协的*监督工作。把*监督融合到权力监督中,将监督内容和社情民意提供给权力监督部门,从而有效地提升*监督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必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互通情况,使政协*监督与法律监督、纪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优化*监督的外部环境。党委、*和有关部门也要与政协保持密切联系,涉及重大人事变动等方面的问题,要及时交换意见;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要与政协*监督加强协作,相互支持,扩大政协*监督的社会影响。努力建立一种能将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监督体系整合在一起的协调*和机制。
在反馈环节上,党政部门应尽快形成制度,认真研究办理政协报送的提案、调研报告、视察报告和社情民意等,不论采纳与否,都应做到限期办理和答复。可通过会议办理、公开政务信息、调研督办、考核激励等办法,努力提高政协*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如有关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社会反响较大的事件应同政协一起全程跟进,及时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否则会使*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做法上,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办理提案等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促进各级*和部门落实岗位责任制,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主要途径。要坚持抓好四个步骤:一是抓住热点,精心选题;二是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三是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四是跟踪调查,及时反馈。
4.组织和邀请*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代表积极参与人大及*有关部门、政协及其专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等活动,丰富和充实监督载体。同时建立听证制度;使*监督与群众的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监督情况发布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扩大公众参与度,在提案征集、社情民意反映交流互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如开通汇集民情民智的“绿色通道”等,提高群众参与度,夯实*监督的民意基础。
5.利用媒体的社会监督优势,加大*监督的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沟通政协与党政、人大和群众等各方面在*监督过程中的联系,从而强化*监督的力度。形成党委领导、*支持、政协尽职、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合力。
6.要突破原有的行风评议和执法监督员的*监督途径。对涉及某些方面的重大事件和突出问题,如民生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重点监督。
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贯彻实施,我们更应在实践中不断健全机制,争取在一定的时间内改变过去那种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原则性监督多,针对具体问题监督少;申诉工作困难多,改进工作问题少的现象,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来自各个党派,各行各业的优势,加大*监督力度,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才能有效地落实“两个《意见》”。政协各级组织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政治氛围,坚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使各界人士讲真话、谏诤言、献良策,克服畏难情绪,消除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在充分运用并不断完善已有的*监督形式的同时,根据我国**政治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的*监督形式,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监督之路,不断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成效。从而使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新的提升,影响力得到新的增强,社会的公信度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政协工作的全面发展,确保各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康.论人民政协*监督的中国特色[j].*思想研究,2008,(6):151-154.
[2]段援埃.关于多党合作制度框架内*监督的几点思考[j].重庆*学院学报,2009,(5):38-40.
[3]辛刚国.关于*党派*监督程序缺陷的思考[j].*,2010,(7):88-92.
上一篇: 关于防暑降温用品申请的请示
下一篇: 超过两年的借条是否受法律保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