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都镇
地都镇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粤东“金三角”之称。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96633人。地都镇交通便利,电、水充裕。长达12.4公里的206国道穿越全境,榕江出海口20公里长的黄金水道(航道深9.2米,现有码头6座)横贯镇区,11万伏输变电站、日产5万吨水的地都水厂可满足全镇工业用电、用水和民用需求。
中文名:地都镇
行政代码:445221106
身份证前6位:445221
长途区号:0663
邮政编码:522000
隶属政区:揭东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粤V
辖区面积:101km2
人口数量:约9.67万人
人口密度:969人/km2
1、地方简介
地都镇
地都镇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东部,隶属于揭阳市榕城区.由揭阳空港经济区管辖,东接汕头市金平区莲塘,北连潮州市潮安区,南临汕头市潮阳区关埠,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石材与石材机械专业镇,也是揭阳市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和揭阳市农业"一镇一品"重点示范单位、揭阳市最具投资热点的乡镇之一。
2、行政区划
地都镇区划
445221106001121地都社区
445221106201122仙埔村
445221106202220华美村
445221106203220溪明村
445221106204220军民村
445221106205220乌美村
445221106206220光裕村
445221106207122枫美村
445221106208122南陇村
445221106209122钱后村
445221106210122钱前村
445221106211220大瑶村
445221106212220塔岗村
445221106213220青屿村
445221106214220石港村
445221106215220大莲村
445221106216220土尾村
445221106217220双港村
445221106218220红岗村
445221106219220石头村
445221106220220埔尾村
445221106221220蛟龙村
445221106222220下成村
445221106223220凤鸣村
3、地方人口
地都镇
地都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94227
男48016
女46211
家庭户户数20251
家庭户总人口(总)93063
家庭户男47131
家庭户女45932
0-14岁(总)32517
0-14岁男17151
0-14岁女15366
15-64岁(总)55724
15-64岁男28272
15-64岁女27452
65岁及以上(总)5986
65岁及以上男2593
65岁及以上女339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2253
4、经济发展
地都镇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潜在优势,全力建设“二线”(沿国近线、榕江线)、“二点”(金都镇区、地都工业网区)、“二品牌”(建材、地都蟹),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税。工业稳步、持续发展。占地面积1000多亩的地都工业园区的建设正朝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内有企业30多家,2004年创产值近4千乙元;作为我镇主导产业的建材业,已具规模且市场前景广阔,全镇有石材企业100多家,其不断推陈出新“人造石”、“微晶石”等新品牌产品,产品绝大部分供出口。农业产业化已具雏形。全镇已形成四大农业生产基地:2.75万亩水稻基地、1万亩水产养殖基地、4000亩疏菜基地和3000多市水果基地。城镇化建设日上新发展水平。镇区的配套建设日臻完善;村容村貌面貌一新,完成了村村边国道和水泥化。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沿江的8个货远码头为11仓储业带来了低成本、高放益;粤东桑浦名山、著名的吉祥寺、韫玉寺……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丰富的资源。
5、农业发展
地都镇是揭东县的农业大镇,也是揭东六个水稻高产区之一。地都镇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稳定”这一目标,着力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巩固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不断推进“三高”农业基地化进程。全镇已有4000多亩蔬菜基地、5000多亩水果基地和9000多亩水产基地。三大基地创值高、效益好。200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5867万元。地都镇的邹堂梨,历史上称“邹堂”,“邹堂”一带其独特土质,盛产着一种闻名海内外的佳果——“邹堂梨”。“邹堂梨”因其个大、肉脆、汁多而闻名。成果,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晒干,是一种健脾、清热、降温、降压的*,人们称之为“邹堂梨脯”,又称“土羚羊”。
6、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便。206国道横贯全境达12.4公里,以金都为中心,东距汕头市区12公里,西距揭阳市区25公里,广梅汕铁路揭阳火车站2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粤东地区发祥的“金三角”。地都地处榕江下游黄金水道,以金都为中心,距华南重要港口汕头不到20公里。目前有润丰、路源等五个3000吨级石油天然气专用码头和福美汽车轮渡码头,年吞吐量超过40万吨。此外,省海事局汕头航标处已在我镇石头村境内开工投建的3000吨级的货运码头即将竣工。金都码头和利鸿基码头2个5000吨级货运集装箱码头已完成了钻探和图纸设计。
7、附近景点
双溪嘴
双溪嘴
双溪嘴是揭阳榕江南北河汇合处。这里水深江宽,涨潮时,江水分派奔流,气势磅礴;退潮时,急流汇合相搏,波峰兀起,十分壮观。
关于双溪嘴,这里广泛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相传何野云(俗称“虱母仙”)死后,被任命为榕江水神,他决心除霸惩恶,救济贫民,管好榕江。他首先观察了榕江地形,安顿水族,任命狮、象把守榕江江口,又命大象镇守双溪嘴,把榕江整理得有条不紊。不久,人们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财主、豪绅的船只常常在双溪嘴沉没,而关埠石井村前的石井岩三峰古寺,却每日都从石缝里流出大米来。原来,凡是过往的船只,何野云都要调查一番,凡是运载不义之财者都要没收。特别是掠夺敲榨农民得来的大米,帆船运载到双溪嘴,何野云就令镇守的神龟将其翻沉,并将大米储积起来,每日有计划地将大米从石缝里流出,以赈济濒临死亡的贫苦村民。
双溪嘴是渔湖半岛的前沿,中秋时节,有缘之士,则可见到古今天地间一大奇观:天上一轮皓月高挂,而双溪之中,竟同时浮现出两轮玉盘,三月如明珠互映,浑圆皎洁,银辉冷艳,江水熠熠,异彩尽洒,妙不可喻。被我们的先人命名为县级的“八景”之一,曰“两溪明月”(通常称“双溪明月”)。从明洪武时期至今,历六百多年而未被取消。明、清时代的“揭阳八景”,自然、人文景观参半。“双溪明月”属自然景观。
北标窥日
北标窥日是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揭东县地都镇鸡笼山南麓,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方的建筑物。由浮雕地球仪、“北”字承重架和观赏台三部分组成,塔高13.6米,底坛直径30米,每年夏至日中午十二点,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能透过标志塔地球仪的中轴线管,在观赏台中心石板上投下日影,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北回归线是地球上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也就是北纬23°26′的纬线圈。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除了不断自转外,还以椭圆形的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而地球的公转就形成了四季轮回。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交相成66.5度的夹角,因此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把太阳光直射在最北面的点连成一条假想线,就叫北回归线。一年之中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点就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只有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点左右,有一瞬的时间直射北回归线,从这一瞬开始,北半球进入夏季。因此我们每年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
北回归线是看不见的一条假想线,建立了标志塔,就使得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北回归线的客观实体,感觉到这条纬线的存在。它对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气候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地方,*的嘉义、花莲,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和云南的墨江都建起了标志塔。到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建立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夸父亭”和“邓林亭”取名与太阳有关,古籍《山海经》有一则动人神话传说:夸父就是大男子汉的意思。古时干旱,他要征服太阳,追赶太阳,满身淌汗,热渴难忍,饮尽黄河渭水还不止渴,要去饮大海的水,未到,就在路上口渴而死。夸父丢弃的手杖,插在地上,即成茂密的邓林。邓林就是桃林。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地处我们这个海滨城市,造“夸父亭”等景致和《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非常吻合。
风门古径
揭东县风门古径距砲台镇东南方5公里,在巍峨神奇的桑浦山脉的石龟峰与大尖峰之间一峡谷,有一石阶古道——风门古径。《揭阳县志》称其为桑浦山之“门户、锁钮”,也被誉为桑浦山三大古径之一,是进出桑浦山区的交通要冲,又是奇石生姿、曲径通幽、古榕如盖、胜迹繁多的旅游好去处。
古径有风格独特的风门古庙,庙旁有六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枝叶满盖,老干参天。还有常年不竭、清洌甘甜的仙泉井。近年在庙左侧兴建碑廊,海内外名家墨宝琳琅满目,为风门古径增加了传统而又新鲜的文化氛围。右侧新建有三层楼接待室和“桑浦山文化陈列馆”;前下方是“腾龙溅玉”大石柱。古庙、老榕、清泉、碑廊、石刻、龙柱……融汇成一体,形成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
风门古径
从山下沿石径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而又古朴典雅的石牌坊,上面刻有“风门古径”字样,是近代潮籍(揭西棉湖人)大诗人、大书法家、收藏家曾习径字迹,牌坊两边石柱上有对联“风门面榕江泱泱流水追逸士;古径通桑浦巍巍高山醉野人”;“精神高远同日月,山势清雄惠乡邦”(孙淑彦集句);“风拂尘嚣俗虑去,门开古径闲情来”(陈鸿辉联并书)。石牌坊左侧是流淌着的小溪,有“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右侧绿葺葺的草坪,上方有盘山而建的水泥公路通往红峰农场。
8、地方特产
地都镇邹堂梨
地都镇邹堂梨,历史上称“邹堂”,“邹堂”一带其独特土质,盛产着一种闻名海内外的佳果——“邹堂梨”。“邹堂梨”因其个大、肉脆、汁多而闻名。成果,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晒干,是一种健脾、清热、降温、降压的*,人们称之为“邹堂梨脯”,又称“土羚羊”。
一直以来,地都人民都有种植邹堂梨的传统。近几年,地都镇把种植“邹堂梨”作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举措之一,一方面积极推广青皮梨复壮技术,一方面不断扩大种植,现有“邹堂梨”种植面积达2750亩,目前“邹堂梨”作为地都的名优品牌,备受潮汕及海内外归侨的青睐。
邹堂梨脯
揭东县地都镇邹堂盛产青皮梨,是岭南佳果之一。邹堂青皮梨皮薄肉厚,清脆香醇,心细汁多,鲜甜可口,饱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糖份、维生素等,不但可果吃、药用,还可制作梨脯,加工罐头。
用青皮梨切片制作的梨脯冲水饮用,可治风湿、热毒、咽喉肿痛、劳夜肺燥等疾患,特别是高温炎热的东南亚一带,疗效更加显著,侨胞们称之为“唐山土羚羊”。
揭东竹笋
揭东竹笋
广东省揭东县被中国农学会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竹笋之乡”,这标志着揭东县的竹笋品牌已走出粤东,走向全国。农业大县揭东竹笋种植历史悠久,该县出产的麻竹笋,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素有“岭南山珍”美称,被国内外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近几年来,该县加大发展竹笋生产力度,走基地化建设的路子,目前,该县已成为粤东乃至全国唯一的大型麻竹笋生产基地。“中国竹笋之乡”的命名,将有力地促进揭东的竹笋生产,提高揭东竹笋的知名度,对于发展揭东农业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