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舵雪橇
无舵雪橇,也称平底雪橇、运动雪橇或短雪橇。雪橇运动项目之一。一种仰面躺在雪橇上,双脚在前,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操纵雪橇高速回转滑降的运动。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滑板不得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男、女单人项目比赛每队限报3人,每名运动员可滑行4次,以4次滑降时间总和计算名次,少者为胜。双人项目比赛时每队不得超过两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可滑行两次,以两次滑降时间总和评定名次,少者列前。
1、历史及发展
无舵雪橇
无舵雪橇(Luge)起源于北欧,又称北欧冰橇。据记载,早在1480年挪威就已出现无舵雪橇。1883年2月12日,瑞士人皮特(PeterMinsch)和澳大利亚人乔治(GeorgeRobertson)联手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国际冰橇比赛”,他们用时9分15秒滑过在瑞士达沃斯4公里的赛道。随后这个运动在瑞士、奥地利、德国、意大利以及美国等国家迅速兴起。1889年德国成立无舵雪橇俱乐部。有男子单人、双人和女子单人3个比赛项目。
1957年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InternationalLugeFederation)正式成立,决定从第9届冬奥会开始进行无舵雪橇比赛,在非冬奥会年份,每年举行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及各种杯赛。无舵雪橇有男子单人、双人及女子单人3个比赛项目。男子线路长1000米左右,女子线路长800米左右。1964年在第九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现代的无舵雪橇比赛中,选手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40公里或者更大,其离心力超越5G。
2、雪橇规格结构
无舵雪橇
雪橇全长为70~140厘米,宽为34~38厘米,高为8~20厘米。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单座重量21-25公斤,双座25-30公斤。比赛分男子单座、男子双座、女子单座三项。比赛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双手借助起点助栏用力向后推,使雪橇向前起动,滑行中仰卧在雪橇上,单手拉住雪橇皮带利用身体起卧,变换肩、腿姿势操纵雪橇,使之沿着冰道快速滑降。选手可选择最理想的线路前进,以尽可能的减少比赛用时。到达终点时,运动员须坐在雪橇上,否则不予计算成绩。比赛中平均时速可达130公里(80英里),最快时速可达145公里(90英里)。单座滑4次,赛期为两天;双座滑2次,赛期为一天。比赛所用时间相加,均以时间少者为胜。成绩相等时,以各次滑降中成绩最好者为胜。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
3、比赛场地
无舵雪橇滑道,以混凝土或木材为基础砌成槽状的滑道,与雪车和俯式冰橇比赛的比赛轨道相同,只是起点比另外两个项目更远一些。赛道设计成希腊字母欧米伽的形状。道宽1.30~1.50米,滑道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比赛线路长度男子1000~1400米,女子800~1200米。全程设11~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为8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男女相同,为4°~10°。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为70~130米。
4、冬季奥运会项目
无舵雪橇双人赛
单人赛
单人赛的赛事中,所用的雪橇重量不可超於20公斤。当中,单人赛会进行两日的赛事,每日进行两次的滑行,首次的出发名次以抽签决定,及後的出场次序以成绩定断,在四次的滑行中所得时间会合计起来,所有时间最短的一队为优胜,如若成绩相同,则会以会以任何一次最快时间完成的一队为优胜。
双人赛
双人赛方面,雪橇重量的最高上限为22公斤,赛事为期一天,进行两次的滑行,赛事第一次的出发名次以抽签决定,之後的出场次序会以成绩决定,在两次的滑行中所得时间会合计起来,所有时间最短的一队为优胜,如若成绩相同,则会以会以任何一次最快时间完成的一队为优胜。
风险
与许多极限运动一样无舵雪橇也有风险。虽然大多数受伤只涉及碰伤,擦伤,骨折和脑震荡,但死亡也偶有发生。2010年冬季奥运会时,格鲁吉亚雪橇选手诺达尔·库玛丽塔什维利在他的一次练习中遭受了致命的碰撞。几个小时后,国际雪橇联合会发布结论,这起事故是由转向误差造成的,而不是轨道错误。不过,在重新开放之前官方对轨道进行调整。库玛丽塔什维利是第四位在参赛练习中去世的选手,其他三位分别是速度滑雪者尼古拉斯,27岁,在准备1992年阿尔贝维尔奥运会中去世,英国的卡兹密尔和罗斯米尔恩,19岁,在为1964年因斯布鲁克奥运会练习时同时去世。
5、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
国际无舵雪撬联合会(InternationalLugeFederation,FIL),1913年奥地利、德国和瑞士创建了"国际雪撬联合会",1935年并入国际有舵雪撬和平底雪撬联合会,作为它的一个部。195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用无舵雪撬取代冰撬在冬奥会上的位置。1957年1月无舵雪撬从国际有舵雪撬和平底雪撬联合会中独立出来,成为国际无舵雪撬联合会,并在同年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