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由会计信息的相关理论知识联系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透视与剖析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充分揭示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危害。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危害 成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真假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及其结果。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财会法制尚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会计报告的数据不具有可靠性、真实性、有用性,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而且严重的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宏观经济的决策和调控,还能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严重时将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1)导致国家经济决策的失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它可以是企业直接投资者。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但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紊乱,也导致国家的投资的流失。根据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透露,每年年终各地上报经营业绩数字掺有水分,各个部委都要对上报的材料经过普查、抽查、汇总,修正,取得了正确数字后才能上报给*领导作为决策依据,制定发展策略统计局虽然每年都要求各个部门如实上报,但是虚假现象仍频繁发生。仅05年就发现了6.2万多起。这些数字都说明虚假数字还是屡禁不止。Www.11665.Com由于这些虚假资料,造成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不准确,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混乱,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预期应有的效果。
(2)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各种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遵守公允、公平的原则。由于会计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部分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加重要。然而观察我们的会计市场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出于融资的目的还是逃税的目的,各种造假手段都有,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威胁着市场经济秩序。
(3)导致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结果总是将原本属于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据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如某些企业在会计报表上虚增支出,多列费用,少列收入,隐瞒利润,以逃避税收;而某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经营者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4)危害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如实提供会计信息,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新《会计法》第四十三条、四十四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001年8月初,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收入和利润,为其出具失实的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其中例子之一。
(5)减弱了投资者的信任度。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郑百文”公司的一个购买了该公司股票的老职工在深度套牢痛心疾首之余,就对公司的会计报表产生了这样的疑虑:是股市疯了,我疯了,还是“郑百文”的会计报表疯了?同样,安然公司破产案也让公司员工和股票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为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也付出了几十亿美元的代价。由此可见虚假会计报告的毒害是如此之大,一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分析报告》也显示: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只有8.5%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可信,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都认为是不可信或者不完信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效性就会削弱。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社会交易费用高昂,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
2.1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原因
(1)企业方面的利益因素。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从而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2)个人方面的利益因素。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领导,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如通过虚计利润骗取奖励等;也有些是间接利益,如企业负责人通过为企业谋取非法利益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好处,会计人员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好处等。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极为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任何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况且,为了使会计信息更符合企业实际,现代公司合约与会计规则都给经营者留有一定的信息控制权。利益驱动产生造假的动机,而治理结构和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营者信息控制权的存在,则给经营者进行会计操纵甚至舞弊提供了机会,如母公司挪用子公司资产、母公司通过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侵害子公司利益、虚构经济业务和财务数据等等都与公司治理结构失效、内部控制弱化有直接的关系。
(4)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长期以来,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侧重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结果,而不关心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正是由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于结果状态的过于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从而促使了企业短期行为,会计造假及违规交易等一系列失态运作随之发生,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5)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现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放权让利"改革,在围绕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故企业的领导者便使会计转向,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信息。
2.2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原因
(1)我国现行《会计法》法律责任的安排,除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并没有涉及民事责任。而民事赔偿责任对造假者而言,将承担巨大的成本风险,其作用决不是行政处罚所能替代的。况且,《会计法》规定行政处罚金额个人最高是5万元,单位最高是10万元,这对于预期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的造假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发达国家对企业会计造假的处罚十分严厉。我国由于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而引发的民事赔偿案已有多起,从1998年12月中小股东起诉“pt红光”到2001年9月北京,上海,无锡三地200多名股民起诉"亿安科技","银广夏",均被法院以"暂不受理"驳回,原因是我国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而难以进入法律程序。
(2)单位负责人的具体法律责任的安排与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的定位明显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如《会计法》只有第四十五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编造会计资料,或者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负直接的法律责任,而其他条款的责任人并不特指单位负责人,也可以指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显然单位负责人的具体法律责任在具体条文上并没有全面落实。
(3)新《会计法》在*会计监管上也缺乏责任风险机制,对实施监管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既不够具体也缺乏操作性。虽然第四十五条对“财政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明确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对监督不作为或监督效力低下应承担什么责任并没有涉及,这种对有责任风险的会计行为实行无风险的监管,监管就很难真正到位。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5)会计人员管理*陈旧。现行会计人员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下制定的。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四重性:代表国家反映经济活动的运作,监督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经营;代表所有者和债权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经营者合理使用生产经营权;代表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维护法人的利益,督促员工爱护生产资料,节约物料消耗;代表员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监督所有者,经营者按劳付酬及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毫无疑问,这种*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两权”的分离,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参考文献:
[1]《会计信息失真为什么越来越严重》税务与经济.2008.3.
[2]《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3.
[3]《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9.
[4]《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2005.12.
[5]《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6.6.
上一篇: 2012年暑假大型超市服务员实践心得
下一篇: 2020年档案工作计划模板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