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中文名:吃瓜群众
外文名:peopleeatwatermelon
性质:网络用语
释义: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
1、基本解释
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从市场定位及目标人群选择来看,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长尾市场。
“吃瓜群众”不仅体现在生活状态上,更是一种心态,他们身份卑微又追求认可,他们寻求“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这样的人群,在目前的国内网民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吃瓜群体”即草根群众,“吃瓜群众”喜欢的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吃瓜群众”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吃瓜群众”群体,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只要你在中国做互联网,就必须重点关注。“吃瓜群众”人群喜欢的,等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在中国,只有深耕最广大的“吃瓜群众吃土群众”群体,才可能做得出伟大的企业。
论坛回帖专用语之一:表示对事情不了解,对讨论、发言以及各种声音持“围观”的态度。”吃瓜群众“中的”瓜“,指的是”瓜子“的意思,最开始在论坛、IM群中,经常有人发言讨论一些问题,后面就一堆人围观扯淡,于是有人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用于形容围观某事物的人们。
2016年12月14日,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
2、相近意思
“不明真相的群众”是一些地方在发布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时爱用的词句。它经常出现在群体性事件过后的官方解释或见诸媒体的新闻通稿中,通常的表述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一般在发生群众大规模聚集的事件后,一些地方*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祭出这一说法,且使用一分为二划分阵营的方法,指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受“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与挑唆。
真相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易接近的东西。可以说,在经验所及的范围里,我们对大部分事情的真相都不了解,等权威信息发布,大家才恍然大悟。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明真相是一种常态。比如季羡林先生的遗产风波,真相至今不为人知。比如余秋雨老师能早于中纪委察觉某前地方领导的不轨,那简直是一种特异功能,不具代表性。通常而言,和普通群众距离比较远、关系也不那么密切的事件,不明真相很正常,也可以理解。
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中,“不明真相”的发生逻辑却恰恰相反。许多事件的发生,老百姓是身在现场亲自参与的。比如最近的湖北石首事件,表面看上去是因一非正常死亡人士的家属保护其亲人的遗体所引发,实则当地百姓对当地*早已怨声载道,便借围观这种方式发泄不满。一些地方因征地补偿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地方*也常称事件在场人员为“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于情于理都不妥。补偿款是多是少,群众心里有数得很,实在不能称作“不明真相”。
3、词语出处
吃瓜群众最开始源于一个公路新闻,后来记者去采访一个老伯,老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后来新闻评论里就有人评论到: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流行开来。
于是就干脆有人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用于形容围观某事物的人们。
再后来,”吃瓜群众“就已经几乎等同于”群众“一词,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例如”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吃瓜群众“、”然而吃瓜群众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4、词语释义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从市场定位及目标人群选择来看,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长尾市场。论坛回帖专用语之一:表示对事情不了解,对讨论、发言以及各种声音持“围观”的态度,这也是当今大多数网民的一种心态。
一般生活在网上,如论坛、社区等,喜欢参与各类网络活动,却又看不懂其中缘由,只好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围观群众。
该用语经常用于表情包当中,装无辜、调侃而已。
5、社会影响
2016年12月14日,入选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