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谷精草
草本。茎长1-2厘米。叶丝状,丛生,长2-9厘米,脉5(-7).花葶1至数个,长7-18厘米,稍扭转,5-7棱;鞘状苞片长2.5-3.7厘米;花序近球形,棕黑色,径3-6毫米;外苞片卵形或倒卵形,长1.7-2.5毫米,总(花)托无毛;苞片倒卵形或近匙形,长1.7-2.2毫米,苞片背面上部与先端被白毛。雄花:花萼佛焰苞状,3浅裂至深裂,侧裂片舟形,中裂片较平张,长1.3-2.1毫米,背上部及先端有疏白毛;花冠3裂,中裂片较大,椭圆形或倒卵形,近先端有腺体,内面及先端有白毛;雄蕊6,花药乳黄或淡棕色。雌花:萼片3,多少结合或离生,侧萼片舟形,中片较平,长1.3-1.7毫米,背上部及先端有白毛;花瓣3,离生,倒披针状线形,近肉质,有黑色腺体,内面及先端有白毛;子房3室,花柱分枝3。种子卵形,具不明显横格,无乳突。花果期10-翌年1月。
中文学名:瑶山谷精草
拉丁学名:EriocaulonyaoshanenseRuhl.
拼音:yaoshangujing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鸭跖草目
科:谷精草科
属:谷精草属
1、形态特征
株:草本。
茎:茎长1-2厘米。
叶:叶丝状,丛生,长2-9厘米,脉5(-7).花葶1至数个,长7-18厘米,稍扭转,5-7棱;鞘状苞片长2.5-3.7厘米;花序近球形,棕黑色,径3-6毫米;外苞片卵形或倒卵形,长1.7-2.5毫米,总(花)托无毛;苞片倒卵形或近匙形,长1.7-2.2毫米,苞片背面上部与先端被白毛。
花:雄花:花萼佛焰苞状,3浅裂至深裂,侧裂片舟形,中裂片较平张,长1.3-2.1毫米,背上部及先端有疏白毛;花冠3裂,中裂片较大,椭圆形或倒卵形,近先端有腺体,内面及先端有白毛;雄蕊6,花药乳黄或淡棕色。雌花:萼片3,多少结合或离生,侧萼片舟形,中片较平,长1.3-1.7毫米,背上部及先端有白毛;花瓣3,离生,倒披针状线形,近肉质,有黑色腺体,内面及先端有白毛;子房3室,花柱分枝3。
果:种子卵形,具不明显横格,无乳突。
草本。茎长1-2厘米。叶丝状,丛生,长2-9厘米,脉5(-7).花葶1至数个,长7-18厘米,稍扭转,5-7棱;鞘状苞片长2.5-3.7厘米;花序近球形,棕黑色,径3-6毫米;外苞片卵形或倒卵形,长1.7-2.5毫米,总(花)托无毛;苞片倒卵形或近匙形,长1.7-2.2毫米,苞片背面上部与先端被白毛。雄花:花萼佛焰苞状,3浅裂至深裂,侧裂片舟形,中裂片较平张,长1.3-2.1毫米,背上部及先端有疏白毛;花冠3裂,中裂片较大,椭圆形或倒卵形,近先端有腺体,内面及先端有白毛;雄蕊6,花药乳黄或淡棕色。雌花:萼片3,多少结合或离生,侧萼片舟形,中片较平,长1.3-1.7毫米,背上部及先端有白毛;花瓣3,离生,倒披针状线形,近肉质,有黑色腺体,内面及先端有白毛;子房3室,花柱分枝3。种子卵形,具不明显横格,无乳突。花果期10-翌年1月。
2、产地分布
分布:斯里兰卡
产地:广东、香港及广西
生境:路旁湿地
3、分类文献
EriocaulonyaoshanenseRuhl.inNotizbl.Bot.Gart.Berlin10:1043.1930;MoldenkeinPhytologiaMemoirs2:279.1980.——E.filifoliumHand.-Mazz.inSinensia7:619.1936.-E.fluviatileauct.,nonTrim.,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390.图7609.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