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恐惧症
人群恐惧症又叫社交恐惧症、见人恐怖症,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恐惧症患者的一半左右。这是一类不以患者的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怖情绪。患者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产生异乎寻常的、持久的恐惧和紧张不安。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会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明知对自己并无真正威胁,明知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极不合理,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难以自制。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SAD),是焦虑症的一种。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在美国最多的心理障碍疾病中,患社交恐惧症的人数仅次于抑郁症、酗酒而名列第三,我国目前患者数也在激增。
1、概述
人群恐惧症又叫社交恐惧症、见人恐怖症,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恐惧症患者的一半左右。这是一类不以患者的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怖情绪。患者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产生异乎寻常的、持久的恐惧和紧张不安。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会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明知对自己并无真正威胁,明知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极不合理,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难以自制。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SAD),是焦虑症的一种。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在美国最多的心理障碍疾病中,患社交恐惧症的人数仅次于抑郁症、酗酒而名列第三,我国目前患者数也在激增。
2、病因
1.遗传因素
Buglass(1977)对恐惧症的家系研究和Torgerson(1979)对双生子的恐惧症患病率进行调查却又不支持遗传因素在恐惧症的发生中有何特殊作用。说明家族聚集性病不只是意味着遗传倾向,因为共同生活的经验以及相同的环境因素,也能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
2.素质因素
患者病前性格多为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并有强迫倾向等。如果自小就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之后也容易发生。
3.生理因素
发现患者的神经系统的警惕水平增高,很敏感、警觉,处于高度觉醒状态。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这种生理状态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尚难分清。
4.心理社会因素
患者在首次发病前可能会有某种精神刺激因素,资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动地追溯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件事情。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当患者遭遇到某一恐惧性刺激时,当时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惧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可能同时作用于患者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所以今后再遇到这种情形即便是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
3、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社交时害羞,感到局促不安、笨拙、口干、出汗、心跳剧烈、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有时候,呼吸急促,手脚冰凉。甚至会进入惊恐状态。不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感反应和回避行为,并因而感到苦恼。当患者*进入社交场合时便产生严重的焦虑反应,惶然不知所措。可分为:
1.一般人群恐惧症
一般人群恐惧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
2.特殊人群恐惧症
患了特殊人群恐惧症,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惧。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
4、诊断
本病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伴有对害怕对象的回避反应。且明知不合理但反复呈现,难以控制。
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几点:
1.对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5.对恐惧情景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症状。
5、鉴别诊断
常人常见的恐惧情绪:除了症状的严重性以外,有无回避行为是鉴别的要点。所谓严重,即要患者感到强烈的难受,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反应,以致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所谓回避,是指患者明知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并不相称,却必定要选择回避。没有回避就不算病态。
1.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是持续存在的,并非针对某一具体的环境或对象,故又称“*浮动性焦虑”或“广泛性焦虑”。而恐惧症伴有的焦虑,多是境遇性的、很对性的、发作性的,时过境迁,焦虑即可减轻或消失。
2.疑病症
是指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顾虑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结果常不足以动摇其固有成见。恐惧症则认为这种恐惧不必要,只是无法摆脱,故求助于医生。更主要的鉴别在于恐惧症所害怕的是患者身体以外的客体,疑病症是担心自身。
6、治疗
1.心理治疗
(1)兜头一问法社交恐惧症患者平常表现为心理紧张或者焦虑。因此,当心理过于紧张或焦虑时,不妨兜头一问: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最终我又能失去些什么?想通了这些,一切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2)注意力集中法不必过度关注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不会引起人们的过分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才对。
(3)系统脱敏法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碍。这种避免直接碰撞敏感中心的方法使一个原本看来很困难的社交行为变得容易起来,这种方法对轻度社交恐惧症一般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钟摆法为了战胜恐惧,心里不妨这样想:钟摆要摆向这一边,必须先往另一边使劲。我脸红大不了红得像块红布;我心跳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想跳得比摇滚乐鼓点还快呢!结果人们会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原先想象得那么严重,于是注意力就被转移到正题上。
2.药物治疗
严格说并无一种消除恐惧情绪的药物,但地西泮等抗焦虑药和普萘洛尔等对人群恐惧症的躯体症状效果很好。三环抗抑郁剂及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对恐惧伴焦虑的患者常有帮助。文献报道,丙咪嗪对发作有时具有戏剧性效果。
3.自我调节
(1)要有自信心。
(2)不要害怕别人的议论。
(3)学会自我暗示。
4.食疗
莲子芡实粥、莲子百合粥。功效:镇静神经,养心安神,有益于加快恢复体力,克服社交恐惧症。
7、预后
儿童时期起病预后较好,5年以后基本恢复或明显缓解。病程已持续一年以上者,如不经治疗,以后5年内变化不会很大,但在更长时间以后会有些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