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
满族民间说部,是指由满族民间艺人创作并传讲的、旨在反映历史上满族人民征战生活与情感世界的一种长篇散文体叙事文学。因其体式与汉族民间艺人的说书比较接近,每部书可独立讲述,故称“说部”。2006年5月20日,满族说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渊源
满族民间说部,渊源于历史更为悠久的民间讲述形式——“讲古”。讲古,满语称为“乌勒奔/ulabun”,是家族传程的故事的意思,即流传于满族各大家族内部,讲述本民族的特别是本宗族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在入主中原以前,满族几乎没有以文本形式记录本民族历史的习惯,当时人们记录历史的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部落酋长或萨满来口传历史,教育子孙。有谚曰:“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讲古,就是利用大家最为喜闻乐见的说书形式,去追念祖先,教育后人,籍此增强民族抑或宗族的凝聚力。在这里,讲古已经不是一种单纯性的娱乐活动,而是一种进行民族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满族社会中,人们经常举行讲古比赛,清中叶满族八角鼓、清音子弟书异军突起,便是这一传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裂变。历史上,满族社会在部落酋长、族长、萨满的选定过程中,都要求当选人必须要有一张“金子一样的嘴”——即必须要有讲古才能。讲古习俗的倡导,客观上为满族民间故事家及具有杰出讲述才能的民间说书艺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满族民间说部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便是受汉族传统说书的影响。历史上,满族曾两次问鼎中原,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另一方面,在满族与汉族的长期交往过程中,满族也吸收了大量中国优秀文化,民间说书,就是典型的一例。
在中国文学史上,说书这种表演形式至少可追溯到唐宋时代,此后一直常盛不衰。到了清代,随着满族入关,这种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更显出勃勃生机。当时的说书,内容多取自汉族文学史上著名的讲史、公案及武侠类小说,如《三国演义》、《大八义》、《小八义》、《施公案》、《忠义水浒传》、《杨家将》等等,通过说书这种特殊传媒,这些作品不但成为当时满族社会中家喻户晓的故事,同时也为后来满族自己的民间说书艺人表演风格的养成,提供了借鉴。听过或读过满族长篇说部的人都会明显感悟到,在满族长篇说部中,无论是讲述内容的选取,还是表演风格的定位,均与汉族的民间说书有着借然不同的风格。如故事的主人公多为侠肝义胆、扶弱济贫、保家卫国的铁骨英雄,情节展开过程中常常采用设置悬念的手法,以及开篇及结尾处的技术处理,起承转合过程中的套话借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较明显的共通性。
2、口碑文化
满族说部艺术,满语称为乌勒本(uleben),是满族传统的民间口碑文化遗产,其主要包容两大宗内容:即广藏在满族民众中之口碑民间文学传说故事和谣谚以及具有独立情节、自成完整结构体系、内容浑宏的长篇说部艺术。后者,即长篇说部故事,它是满族口碑文学艺术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古卉,对满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乃至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疆域史和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宗教学的深入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说部是对本部族中一定时期里所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宗教信仰中的神灵功绩与美德进行的生动叙述、总结和评说,具有极严格的历史史实的约束性,甚至人物、地点、年代、时间、矛盾焦点、冲突、纠葛与结局,都不允隐饰,均有翔实的阐述。说部多数是在氏族定期祭祀或选择节庆吉祥日子聚集本氏族成员由本氏族中几位德高望重、出类拔萃的专门成员当众进行演说。氏族内说部的演说者由前辈老人们在本氏族内选拔产生,他们义务承担整理和讲说工作,没有酬报,并接替前辈遴选杰出后生代代传承,完全发自对氏族祖先英雄人物与宗教神灵的无尚崇仰敬慕心理。
3、艺术特点
满族民间说部往往以本民族历史上某个英雄人物的传奇性个人经历为主线,原汁原味而又浓墨重彩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满族人民在治理北疆,保家卫国过程中所创立的丰功伟绩。这些作品均独立成篇,但若将其连缀起来,便可以从这些堪称卓越的民间说部中,窥视到从南北朝至清末民初这1500年间,满族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变迁,了解到满族社会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体悟到历史上满族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他们的世界观及其价值取向。这些长篇说部雄阔、遒劲、豪迈、壮美,透露出满族人民所独有的艺术气质,具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是研究满族文学及满族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4、艺术造诣
满族民间说部,具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这些作品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波澜起伏,语言气势磅礴,反映了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力顶千钧的集体意志和情怀万里的博大胸襟。只是由于满族创制文字较晚,应用时间不长,流传于本民族口耳之间的长篇说部,不可能得到科学而全面的记录。再加之有清一代辖制于带有军事性质的八旗之内,其居住区域、活动范围都受到严格限制,满族长篇说部因此而不得伸展。民国以降,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满族文化并未受到应有重视,满族民间说部也一直不为世人知晓。
从已经搜集到的满族长篇说部来看,总篇幅已达16部,凡450余万字。当然,这只是我们在近20年的满族文化普查中,在满族人民居住比较集中的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等省市发现的满族文学遗产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可能还会有若干作品问世。
5、文字意义
在满族民间说部的搜集整理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希望我们能就这些民间说部做出一种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因为,在此之前满族毕竟有了自己的文学,作为“下里巴人”的民间说部的发现,对已有的满族文学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前,谈及满族文学时,所能注意到的多半是那几部为数不多的满族作家作品和散轶在满族民间的篇幅短小的民间故事、歌谣、传说、子弟书等等。我们不敢相信这就是满族文学的全部。因为这些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无法与历史上中国满族人民所创造的其他文明事项相比拟。不用说篇幅短小的传说故事无法代表满族文学主体风格,就是后世文人创作的长篇巨制,也因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很难客观地反映出满族人民自己所特有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充其量只能说是满族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而不是满族人民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的,反映满族社会历史、风土民情,展现满族人民自己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满族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而言,现有的满族文学作品很难说就是满族文学的主流。
6、说唱穿插
所讲唱内容全凭记忆,口耳相传,最早助记手段常佐以刻镂或堆石、结绳、积木等方法实施。说部由一个主要故事情节主线为轴,辅以数个或数十个枝节故事链为烘托,环环紧扣成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整体,形成宏阔的泱泱长篇巨部。每一部说部,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说部艺术形式多为叙事体,以说为主,或说唱结合,夹叙夹议,活泼生动。说部在演说时演说者一般根据长期传承的演说习惯采用说或唱不同形式,也可以根据自身对故事清洁的体会*发挥。通常叙说部分除单纯口语讲述外,还可伴随以韵文体的吟诵,或散文体的演讲。咏唱部分多为诗歌体清唱,也可合以口弦、八角鼓、大鼓、三弦、碰铃、扎板等伴奏乐器,演唱曲调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根据故事情节不同而反复套用。并偶尔伴有讲叙者模拟动作表演,尤增加讲唱的浓烈气氛。
满族说部在说唱时多喜用满族传统的蛇、鸟、鱼、狍等皮蒙的小花抓鼓和小扎板伴奏,情绪高扬时听众也跟着呼应,击双膝伴唱,构成悬念和跌宕氛围,引人入胜。讲唱说部并不只是消遣和余兴,而被全族视为一种族规祖训。氏族成员,不分首领、族众或男女老幼,常选在隆重的祭礼、寿诞、庆功、庆丰收、婚嫁、氏族会盟等家族圣节中,分等序长幼围坐,聆听故事。一般情况,说部要每个晚上或某个固定时间里连续讲上十余天,多则数十日,甚至月余。亦有时出外地征战、田狩或往至营地农牧,由专师去截选演说,成为当时调节生产生活最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民族娱乐形式。
满族说部早期均采用满语演说,清中期以后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说部因之逐渐采用汉语演说,今天保存的说部除《尼山萨满》、《乌布西奔妈妈》、《恩切布库》等少数几部仍保存有珍贵的满语版本外,其余大多为汉语版本。
7、主要内容
据满族说部的传承者富育光老先生介绍,满族说部遗存的存藏主要有“窝车库乌勒本”、“包衣乌勒本”和“巴图鲁乌勒本”3个方面的内容。1、窝车库乌勒本是由满族一些姓氏萨满讲述并世代传承下来的萨满教神话与历世萨满的事迹,俗称"神龛上的故事"。典型代表有《天宫大战》、《乌布西奔妈妈》等.
2、包衣乌勒本,即家传、家史,在满族姓氏中发现较多,以《萨布素将军传》为代表,影响很大。
3、巴图鲁乌勒本,即英雄传,《红罗女》等流传较广。
满族说部中展示的丰富内容,有的匡正史误,有的补充了史料不足,甚至有些史料鲜为后人所知。满族说部的收集和发掘,对东北满族史、民族关系史、东北涉外疆域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如《黑水英雄传》、《雪山汉王传》等,细腻翔实地记载了黑龙江北广阔寒域、库页岛上的土民与生活、"江东六十四屯"等历史沧桑。
8、发展现状
由于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多种娱乐方式的冲击,使古老、单纯凭借口述的说部讲述活动渐渐失去了阵地,有很多的满族青年已不知道“乌勒本”说部这个词了,更不知道讲述说部的规矩和意义了。熟悉满族文化传统的长者和说部传承人逐年谢世,给满族文化造成了很大损失,而健在的传承人也都年逾古稀,疾病缠身,他们没有培养出新的传承人。能用满语讲述的传承人只有何大娘了,满族说部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满族说部的抢救工作逐渐被提到日程上来。2002年,吉林省成立了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满族说部的抢救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而且省内每年还拨出专款支持抢救和保护满族说部工作。吉林省健在的说部传承人有10位,并对其讲述的说部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建立了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方面的档案资料库,已收集了35部说部。而作为满族说部抢救与保护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已经整理成书稿并计划出版的有10部,包括《红罗女的传说》、《比剑联姻》、《女真谱评》、《金兀术传》等。专家们认为,作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者们对说部艺术的记录和整理应采取复原的立场,即追求原汁原味,要求呈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但同时,他们也指出,抢救满族说部艺术并不是将其恢复原貌,束之高阁,而是要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开发利用,为现实服务。
9、遗存故事
满族说部遗存状况,存藏大致可分为“窝车库乌勒本”、“包衣乌勒本”和“巴图鲁乌勒本”三方面内容:窝车库乌勒本:由满族一些姓氏萨满讲述并世代传承下来的萨满教神话与历世萨满祖师们的非凡神迹与伟业,俗称“神龛上的故事”。在满族萨满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影响地位,是研究萨满教观念的佐证依据。它主要珍藏在萨满记忆与一些重要神谕及萨满遗稿中。这方面内容,因萨满神事行为严格不可外泄的训规,随萨满谢世与社会动荡,遗存者凤毛麟角。如,爱辉流传的《音姜萨满》(《尼山萨满》)、《西林大萨满》,以及《天宫大战》、《乌布西奔妈妈》等,便是典型代表;包衣乌勒本:即家传、家史。近十余年来我们在满族诸姓中发现较多,成果喜人。反映黑龙江首任将军萨布素英雄勋业的《萨布素将军传》(又名《老将军八十一件事》,系由宁安著名满族文化人士傅英仁先生,承继其三爷傅永利老人与家族传留下来的满族长篇说部,故事十分生动感人,文学色彩很浓,在宁安各族中已传讲百余年,深有影响。《萨大人传》,系久居爱辉一带萨氏后裔富察家族传世说部,与宁安萨氏说部恰成姊妹篇,珠联璧合,歌颂了萨布素奉康熙圣旨,率故乡子弟自宁古塔(宁安)戍边爱辉等地的不平凡一生,说部丰富了《清史稿》和近代中国北方边疆史的重要研究内容。此外,有影响的满族说部还有:河北王氏家族《忠烈罕王遗事》、爱辉江东葛氏、陈氏《雪山罕王传》、爱辉富察氏家族《顺康秘录》与《东海沉冤传》、吉林赵氏(乌拉纳拉)家族的《扈伦传奇》、宁安傅氏家族《东海窝集部传》、成都已故著名文士刘显之先生《成都满蒙八旗史传》,等等;巴图鲁乌勒本:即英雄传。如,《两世罕王传》(又名《漠北精英传》),记王杲与努尔哈赤勋业,河北京畿陈氏说部。《红罗女》,宁安傅氏家族说部,依兰、珲春、永吉、牡丹江亦有残传。《比剑联姻》、《红罗女三打契丹》、《金兀术传》,为宁安傅氏与关氏说部。已故关墨卿老人为上述说部重要搜集整理者和传承人之一,擅讲唱,并保留宁安清代已罕见的满族玛克辛(舞蹈)假面资料,填补北方面具研究的空白。《碧血龙江传》为吉林赵氏(乌拉纳拉)家族已故清末打牲乌拉总管府笔政崇禄老人创作,讲述1900年前后中俄战争时期以寿山将军为核心的中国军民抗击沙俄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事迹。《双钩记》(又名《窦氏家传》)、《飞啸三巧传奇》、《黑水英豪传》,为爱辉富氏、穆氏、杨氏三族长篇英雄说部,已故杨青山为说部重要完成者和传承人。他的五世祖杨玛发居住在黑龙江江东桦树屯,就会唱这些故事,名闻江东西两岸。庚子年他刚九岁随村人逃过江西,后来也学讲说部,颇有名望。《松水凤楼传》、《姻缘传》,为永吉*达先生家传满族说部。
10、说部精品
满族诸姓家藏各种说部除有讲唱宇宙和大地生命形成期的创世纪神话如《天宫大战》和族源发轫神话传说之外,比较完整成型、有较高文学价值的长篇说部,有《白马银鬃》、《比剑联姻》、《红罗女》,而大量的说部精品是辽金以及清季满族诸姓珍传的说部。女真首领阿骨打,原本名声低微的大辽臣属,承袭祖业,敏{图}韬晦,率完颜部子弟军弹指间扫平有二百余年北方基业、桀骜恃强的庞然大国辽王朝,一雪征敛初夜之耻,其子孙后世创建世宗时代盛世。著名说部《苏木夫人传》,便是讲唱完颜阿骨打起事,以野花为号攻占黄龙府为主线,歌颂完颜阿骨打大妃苏木夫人之智勇,佐夫弟两人终成大业,慷慨献身的完颜家传。讲唱海陵、乌禄、兀术的《忠烈罕王遗事》,亦颇翔实感人,为史册所鲜闻。金代说部传世较多,与金代完颜氏家族上层集团极力提倡与重视有关。《金史》卷66载:“女真既未有文字,亦未尝有记录,故祖宗事皆不载。宗翰好访问女真老人,多得祖宗遗事。……天会六年,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金世宗乌禄是金史中著名的倡导女真文化的帝王。《金史·乐志》载,世宗不令女真后裔忘本,重视女真纯实之风,大定二十五年四月,幸上京,宴宗室于皇武殿,共饮乐。在群臣故老起舞后,自己吟歌,“曲道祖宗创业艰难……至慨想祖宗音如睹之语,悲感不复能成声。”这生动描绘很像女真民间讲唱“乌勒本”人的慷慨音容。进入明代,特别是清季以后,满族说部艺术得到更进一步繁荣发展。从满族著名长篇说部《两世罕王传》和满族民俗笔记《爱辉十里长江俗记》、《爱辉祖训拾遗》中可以看到,明中叶以后,随着女真社会内部日益尖锐、紧张地分化,强凌弱,众暴寡,特别是进入清初及至清代中晚期,满族诸姓氏族部落的迁徙、动荡、分合频仍,形成不可抗衡的历史折冲,其中亦有外患的灾祸,使各个氏族无法选择地交织在波澜壮阔的漩涡里,涌现众多英雄人物和业绩,萌发和产生出更多传流后世的“乌勒本”说部精品。《爱辉十里长江俗记》云:“乌勒奔己事,不言外姓哈喇轶闻趣话。盖因祭规如此。凡所唱叙情节,与神案谱谍同样至尊,享俎奠,春秋列入阖族祭仪中。唱讲者各姓不一,有穆昆达,有萨玛。而萨玛唱讲者居多,睿智金口,滔滔如注,庶众弗及也。”“近世,爱辉富察唱讲萨公布素,习染诸姓。富察家族家祭收尾三天,祭院祭天中夜后起讲,焚香,诚为敬怀将军之义耳”。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满族说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传承价值
与现有的满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相比,确实具有着其它满族文学作品所无法企及的特殊价值。
首先,满族民间说部,是满族人民自己创作并传承的满族文学作品(只有其中的个别作品为八旗中的汉军创作)。这些作品不但系统而全面的反映了历史上满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充分而准确地表述了满族人民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其次,这些民间说部都是民间艺人、萨满、氏族酋长作为本民族或本氏族历史,讲述给后人的,说部虽有艺术加工,但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叙述要素,都是真实可信的。这对于基本上没有录史传统的满族来说,说部的章章节节都具有着极为特殊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满族文明史时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