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林镇
兴林镇位于通化县东北部,镇驻地距县城52公里,距通化市43公里。辖7个行政村,21个自然屯,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公里。这里山区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2.4万亩,有林地面积2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7%。
中文名:兴林镇
行政代码:220521106
身份证前6位:220521
长途区号:0435
邮政编码:134000
隶属政区:通化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吉E
辖区面积:255km2
1、简介
兴林镇位于通化县东北部,镇驻地距县城52公里,距通化市43公里。辖7个行政村,21个自然屯,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公里。这里山区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2.4万亩,有林地面积2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7%。依托资源优势,近几年来,全镇共开发经济沟50条,养殖林蛙达50户,种植各种中草药材6500亩,木耳新发展500立方米,留存500立方米;发展木屑吊袋木耳5万袋;经济田总面积5200亩,占旱田总面积40%。年产林蛙油5吨;贝母干品200吨;山野300吨。
2、历史沿革
1950年设兴隆镇,1956年改兴华乡,后改公社,1981年更名兴林公社,1983年改兴林乡,1992年置镇。1996年,面积258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镇*驻大荒沟,辖大荒河、兴林、孟家沟、朝阳、兴华、曲柳川、禹甸子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
3、行政划分
220521106001;121;兴盛社区
220521106200;121;大荒沟村
220521106201;122;兴林村
220521106202;220;朝阳村
220521106203;220;孟家沟村
220521106204;220;禹甸子村
220521106205;220;曲柳川村
220521106206;220;兴华村
4、经济发展
为了营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镇*特请专家对镇区进行了20年长远规划,并投资290万元,兴修了恒孤线兴林至光华6.8公里的水泥路。兴林至白山市、兴林至柳河县的水泥路已全线贯通,从而使兴林镇真正成为连接白山、柳河的交通枢纽。
在招商引资工作上,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能来我镇投资办企业的,享受所得税、增值税及耕地占用税全额或部分返还政策。镇*还将协助办理营业执照、用电、征地、用水等相关手续,同时对引资者予以适当奖励。
5、附近景点
赤柏松古城
赤柏松古城位于通化县快大茂镇西南3.5公里一个低矮的阶地上,城内有建筑遗迹。根据发掘的文物考证,赤柏松古城是一座汉代城址,为研究汉代*政权巩固边疆统治、经略东北提供了重证实据。
6、相关阅读
首个"国家公祭日"通化县兴林镇公祭412名被害同胞
1936年7月14日至15日,日寇以“通匪”为由,血腥*白家堡子群众412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家堡子*”。12月11日,在我国首个法定“南京大*死难同胞公祭日”前夕,通化县兴林镇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死难同胞大会。镇领导班子及机关*、学校师生、*幸存者家属与社会各界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公祭。
1934年,以杨靖宇将军为首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河里地区(今天的通化县兴林镇、大安镇)建立根据地,对南满抗日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1936年7月8日,日本守备队和伪森林警察队共两个排,到白家堡子一带的山林中,杨靖宇将军于次日命抗联一部设下埋伏,15分钟战斗击毙日军11人。日寇恼羞成怒,调集通化、柳河、辉南等地日本守备队100余人及伪军一个营,从14日至15日,以“通匪”为由血腥*白家堡子群众412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家堡子*”。
据兴林镇乡志记载,这次*现场有三人幸存,李中昌被鬼子捅了三刀,两刀在后背,一刀把胳膊上臂捅穿了,李中昌的父母、妻子和两个妹妹都被杀死。幸存者郭汉臣后背被鬼子捅了5刺刀,他的妻子、三个儿女都被害死。幸存者惠连芳只有14岁,她和母亲一起被机枪打倒。他们都是在苏醒后挣脱绳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据兴林镇镇长程德龙介绍,当年日军*的412位白家堡子同胞尸骨都合葬在兴林镇大荒沟村东山脚下,1965年通化县*为死难同胞修建了纪念碑。
“电视连续剧《绝地枪王》讲的就是这段历史。”程德龙说,1933年11月,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来到通化县大荒沟一带山区,创建了著名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联军以“河里”为家,在这里贮藏物资、建立医院、开办工厂、召开会议,兴林镇曲柳川村设有被服厂,四台缝纫机七个人操作,还有一处被服厂设在迎门岔山里住户老那头家,电视剧“绝地枪王”里的那五常的原型就是老那头。老那头家有三台缝纫机,六个人操作。这两处被服厂都制作军服、军帽、军被、帐篷、缝补改制服装等,他们把购买或缴获的白布做成军服,再用黄菠萝和柞树皮熬成黄色,给战士换装。
程德龙告诉记者,“白家堡子*”发生在“南京大*”之前,日寇对白家堡子采取“三光”政策,种种*方式惨绝人寰。“白家堡子*”就是“南京大*”的一个缩影,它是抨击日本右翼*篡改历史、逃脱罪行的又一铁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