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贵州民族民间古建筑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 2023-11-11 18:12:21
...

贵州民族民间古建筑博物馆是镇远极具旅游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是贵州古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会馆为一体的佛、道、儒、俗古建筑群落。它位于镇远城东的中和山,距县城中心仅0.5公里,占地面积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它建筑在高80米、长300米的中河山悬崖地带和溶岩奇石之中,由祝圣桥、中元禅院、*书院、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古建筑群、35个单体建筑组成,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有寺院风格。

中文名称:贵州民族民间古建筑博物馆

获得荣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占地面积:21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

地:址: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祝圣桥头

开放时间:全天

最佳时节:一年四节皆可

1、简介

贵州民族民间古建筑博物馆,即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古镇城东中河山,占地21000平方米,有青龙洞、紫禅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

2、建筑特色


贵州民族民间古建筑博物馆门票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片建筑群的总体特点是:依山而立,贴壁凌空。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合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

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是一处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形式与贵州苗侗吊脚干栏式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与石崖、洞穴、古木、藤萝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遗址于一山,错杂而不乱,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是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3、主要景点


贵州民族民间古建筑博物馆

青龙洞共有单体建筑36座,共6个部分组成,依次为祝圣桥、中元禅院、*书院、玉皇阁、万寿宫、香炉岩。青龙洞由中元洞、万寿宫、玉皇阁等组成。洞在悬岩峭壁间,石门傍水敞开,门上石匾横刻篆书“入黔第一洞天”。

明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黄希英曾于此建*书院,后改建增建而为中元禅院,以大佛堂为主体建筑,并有藏经楼、望星楼、六角亭、莲花亭、玉皇阁、吕祖殿等,成为一处规模颇大的建筑群。石门内为天然洞,俗名观音堂,又称“丹台玉室”。洞内有石床靠壁,上空垂吊石伞、石包袱,相传明初道士张三丰曾在此修练,石床故称仙人床。

青龙洞古建筑群

青龙洞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占地面积(包括跨水面)两万一千两百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六百平方米。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依洞傍崖,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画栋雕梁,青瓦红墙,错落有致,曲径回廊,庭院幽静,。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工艺,使其呈现出嘲中建楼”、“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有一位建筑学家说:积麦山洞窟群举世闻名,青龙洞在依山而建直上山顶这一点上可与之比高;山西悬空寺蜚声中外,青龙洞在建筑艺术的精湛上较之更胜一筹。


贵州民族民间古建筑博物馆

青龙洞还把儒、释(佛)、道三教融汇在一起,既有道教道观、庙堂、佛教的佛殿经楼,也有儒家的书院、考祠。各教建筑之间也十分合谐协调。相传明太祖朱元璋钦扬封号的云游道人张三丰(又称邋遢仙人)曾修炼于中元洞内。至今还留有他下榻的仙人床、包袱、雨伞和练丹炉(均系钟乳石凝聚而成的形状)。

张三丰认为,儒、释、道三教,创始人虽然不同,然学说都称之为道,目的都是为了克己利人,是相同的。北宋道士张*和清代道士王重阳都说儒、释、道“教虽分三,道乃归一”。看到青龙洞老君(即,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聃)殿和圣人(即儒教创始人孔子)殿以及佛教的观音殿、玉皇阁等修在一起也就不觉得惊奇了。

整个建筑群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远观青龙洞,如临海市蜃楼,蓬莱仙岛。为江南汉地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

亦称*洞,位于万寿宫东侧石崖上。北通中元禅院,南接青龙洞,下至万寿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地势险要、环境幽深、建筑比较紧凑的一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它是为纪念大儒朱熹而造,以传播儒家思想为宗旨,也是黔东地区教早兴办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地方之一。院内周围有摩岩多处,实属求学养性之地。

中元洞

也称中元禅院,明嘉靖年间建筑,古称“北洞”、“中和洞”。有大佛殿、望星楼、独柱亭、六角亭等建筑物,西接祝圣桥。中元洞山门是两块巨石斜靠天然而成,可谓神工鬼斧。门楣有“入黔第一洞天”,书体古朴苍劲。拾级而上,洞壁有摩崖“奇石仙缘”。

仙源天宫

即万寿宫(即江西会馆)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建筑在濒临舞阳河东侧长45米的石基坎上。由山门枋、戏楼、厢楼、杨泗殿(供祀杨泗将军)、客堂、许真君殿与文公祠等单体组成。北连中元洞,南通青龙洞,上居*洞,是一组从北往南延伸的高风火墙四合院。

祝圣桥

原名“舞溪桥”,俗称“老大桥”。西连府城,东接中河山北段中元洞,为一座横跨舞水的大型石桥。大方青石筑砌,全长135米,宽80.15米,高17米,共有7个孔。桥基始建于明洪年间,桥身建成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5年)至今保存完好。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镇元知府汪炳敖在桥东起的第三和第四孔之间桥面上,建成三重檐八角攒尖顶式“魁星阁”一栋,并题写楹联三幅。其底层向东,楣额为“山河柱石”,两边楹联为:“扫尽舞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西面向府城一面楣额为:“云汉天章”楹联为:“把笛作龙吟,东去洞庭秋月满;传书随凤使,西为滇海庆云多。”祝圣桥和图上的联语,使古代镇远成为东连我国中原内地,西通东南亚国家重要孔道的见证。

香炉岩

是脚插舞阳河的一个形似香炉的奇特巨岩,与青龙洞一组古建筑只有一条8米宽的公路相隔。既是青龙洞古建筑有机组合的一部分,又独立成景。岩顶建有一座单檐六角攒尖小亭,因其棚中装有“鸳鸯戏莲花”藻井,可俗称“莲花亭”。其临河一面崖壁上,镌有“沂元光”三字,相传为孔明所书;“乾坤入钓竿”,戏李烈钧所书;曾是历代文人游览题咏,借景抒情之地。

4、获得荣誉

1981年9月16日,县人民*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省人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龙洞古建筑群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

上一篇: 飞蚊症

下一篇: PWM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