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勐仑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11 21:06:27
...

勐仑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地处北纬21度50分——21度59分,东经101度00分——101度25分之间,东连易武乡,南接芒果乡,北邻象明乡,西与景洪县的勐罕、基诺乡交界。总面积355平方公里。镇*驻在勐养至勐腊公路边的新寨村旁,距县城97公里。辖6个办事处,34个自然村,人口17031人,人口密度47.97人/平方公里,居住着傣、哈尼、汉、彝族及其它民族。“勐仑”系傣族地名。“勐仑”即意为柔软的地方。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巡游经南仑河头时,坐到一块石头上休息,有感地说:“这里的石头好柔软”,故得名。

中文名称:勐仑镇

行政代码:532823104

身份证前6位:532823

长途区号:0691

邮政编码:666300

隶属政区:勐腊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K

辖区面积:355km2

人口数量:约1.7万人

人口密度:48人/km2

荣誉:中国特色小镇

1、地方简介


勐仑镇

勐仑镇位于勐腊县县城西北部,地处北纬21度50分——21度59分,东经101度00分——101度25分之间,东连易武乡,南接芒果乡,北邻象明乡,西与景洪县的勐罕、基诺乡交界。总面积355平方公里。镇*驻在勐养至勐腊公路边的新寨村旁,距县城97公里。辖6个办事处,34个自然村,人口17031人,人口密度47.97人/平方公里,居住着傣、哈尼、汉、彝族及其它民族。

“勐仑”系傣族地名。“勐仑”即意为柔软的地方。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巡游经南仑河头时,坐到一块石头上休息,有感地说:“这里的石头好柔软”,故得名。

勐仑镇土地面积为35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4%。2008年全镇人口为14828人,辖区设有4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镇内居住着傣、哈尼、汉为主的十四余种民族,有经济林木71485亩,其中:橡胶71173亩,年产干胶2891吨;主产粮食、橡胶、热带水果等。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可比价)为1163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00元。2008年粮食总产量为409万公斤。全年生猪存栏4771头,大牲畜存栏227头,当年肉产量为561.9万公斤;水果面积3777亩,产量4222吨。全镇37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五通,32个自然村通了有线电话,42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移动电话,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已列入全县信息富民示范乡镇,全镇呈现出一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大好局面。

2、城镇建设

勐仑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2008年全镇镇辖区3所完全学校、1个村级完小,其中完全中学1所,拥有中学教师58人,28个教学班。在校中学生1073人,入学率达114.82%。有78个小学教学班,学生3065人,入学率达100%。“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发展,小学巩固率达99.63%,初中巩固率达99.15%,“普九”工作各项指示均保持在达标线以上,“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2008年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文化产业取得了新成绩:积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和发掘民族民间艺术,在“嘎汤帕节”、“泼水节”、县农村文艺调演、重阳节等期间共开展文艺活动31次,观众达60000余人次。在第五届全州少数民族曲艺比赛中2名阿克族演员在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全镇有文化室9个,存书12000册,农村文艺宣传队41支。2008年全镇8个村寨成立了老年体协分会,有600多名40岁以上的农民朋友加入了老年体协分会,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3、民族文化


勐仑镇民俗

民族习俗:民族风俗各异,流传着“送亲”、“迎亲”、“敬神”、“撵鬼”的风俗习惯。

民间歌舞:民间歌舞是勐烈镇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歌舞抒发思想感情,陶冶情操,交往联系,和睦相处,如:具有当地特色的哈尼族、彝族音乐及舞蹈“叶尼渴(烟盒舞)”、“四弦舞”、“跳笙”、“唱亲歌”、“迎亲调”、“接亲调”、“出门调”、“吹叶子调”、“吹竹杆调”“阿迷车”等,镇社区内有老年人自发组织的“金秋娱乐会”,他们所表演的民族歌舞“阿迷车”深受国内观众的青睐,在2007年的省老*活动中心举办的“金秋风采”大赛中获得银奖,在全国群众舞动中华活动中获金奖。

4、自然气候

全镇地势为中间河谷平坝,四周群山环绕,年平均气温在21℃至22℃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至1800毫米,最高海拔1400米,最低海拔540米。

5、行政区划

勐仑镇区划

532823104201121曼边村

532823104202220城子村

532823104203220勐醒村

532823104204220大卡村

532823104501123国营勐醒农场场部生活区

532823104502220国营勐醒农场二分场生活区

532823104503220国营勐醒农场三分场生活区

6、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2178

男11440

女10738

家庭户户数6370

家庭户总人口(总)21812

家庭户男11198

家庭户女10614

0-14岁(总)5288

0-14岁男2710

0-14岁女2578

15-64岁(总)15843

15-64岁男8207

15-64岁女7636

65岁及以上(总)1047

65岁及以上男523

65岁及以上女52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179

7、特色产业

林果产业


勐仑镇

一、抓好经济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橡胶是勐仑镇的骨干产业,也是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2008年来全镇共有民营橡胶71173亩,年产干胶2891吨,收入达4365万元,抓好橡胶科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确保橡胶增产,农民增收。

二、大力发展泡果、柚子、菠萝、西番莲、橙子、芒果等热带水果种植,2008年来全镇水果面积3777亩,产量4222.75吨,实现收入450万元。

畜牧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的发展畜牧业养殖,从产、供、销各个环节加强引导和管理,引导扶持农户改革传统饲养方式,规范养殖、科学饲养、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水平,抓好畜禽疾病、疫情的治疗,提高肉产品质量。2008年全镇年生猪出栏6610头,大牲畜出栏334头,家禽出栏27275头,全年肉产量535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06万元。

文化教育

勐仑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2008年全镇镇辖区3所完全学校、1个村级完小,其中完全中学1所,拥有中学教师58人,28个教学班。在校中学生1073人,入学率达114.82%。有78个小学教学班,学生3065人,入学率达100%。“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发展,小学巩固率达99.63%,初中巩固率达99.15%,“普九”工作各项指示均保持在达标线以上,“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2008年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文化产业取得了新成绩:积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和发掘民族民间艺术,在“嘎汤帕节”、“泼水节”、县农村文艺调演、重阳节等期间共开展文艺活动31次,观众达60000余人次。在第五届全州少数民族曲艺比赛中2名阿克族演员在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全镇有文化室9个,存书12000册,农村文艺宣传队41支。2008年全镇8个村寨成立了老年体协分会,有600多名40岁以上的农民朋友加入了老年体协分会,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8、旅游景点

勐仑镇自然资源丰富,可用“*+田园+林”作一简单概括,分布有*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主要以中科院版纳热带植物园为主,与镇区隔江相望,是热带植物种群荟萃集锦之地,被誉为“绿色王国”皇冠上的一颗明球。绿石林、翠屏峰、雨林谷森林公园,既可观赏到神秘的热带雨林风貌,又可观赏到神奇而气垫雄伟险峻、风光秀丽的石灰岩山雨林。贝叶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歌舞文化、医药文化等神秘的民俗文化与景区旅游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2008年共接待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80万元。

绿石林雨林公园


绿石林雨林公园

绿石林雨林公园位于西双版纳勐仑镇,相隔闻名世界的中科院热带植物园1公里。公园自然环境优美,是传说中香发公主居信的地方,也是典型的热带雨林、季雨林荟萃之地。

"上有森林,下有石林"是公园内一大奇观,裸露的石岩上生长着各种千姿百态的植物,各种各样的藤蔓缠绕在一起,十分奇物。其中"绞杀植物"、树瀑布、大板根、缠丝洞、望江岩、野象石等景德镇点甚具特色,美不胜收。公里内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一水能资源最丰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属世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最北界;园内栖息着白猴、长尾叶猴、白唇鹿、熊猴、长臂猿、鸟类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森林覆盖率达到90%,被称为"天然植物园"。

公园建设主要根据园内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独特优美的地理自然环境,以及版纳特殊的民族文化历史特点而布局,建为自然型、民族型和现代型三种风格的综合性旅游场所。

景德镇区内山峦起伏,瀑布跌岩,绿石蜿蜒,游客可以从山间游道直下罗梭江边,乘坐傣家水竹排,漂流至中科院热带雨林植物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翠屏峰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由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创建。它与勐仑镇区隔江相望,在罗梭江打转358°的地方形成了一个葫芦形的半岛。岛上荟萃了3000多种世界各地的名贵植物。它是“植物王国”的缩影,是植物学工作者考察、研究野生植物的重要基地。岛上的“老茎生花、树杆结果”、空中花园、各种奇花异草如神秘果、跳舞草以及红豆树都能令人惊叹不矣、流连忘返。勐仑热带植物园是集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植物园,是学习参观、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翠屏峰

翠屏峰位于勐仑镇东面5公里南醒河对岸的“翠屏峰”,距勐仑约4公里的“三石峰”和距勐仑10公里的“雨林谷”,你可一揽无余地欣赏到周围的石灰山季雨林、热带河谷雨林和傣寨风光,令你心旷神怡。独具神韵的勐仑旅游景区令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魂牵梦萦。目前每天到勐仑观光旅游的游客达数千人。

9、地方特产


滇南小耳猪

滇南小耳猪

滇南小耳猪产于云南省勐腊、瑞丽、盈江等地。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0多为5对。

滇南小耳猪产区地形复杂,山岳、丘陵、河谷、盆地相间分布,河流多,水源丰富。大部分地区海拔800~1300米,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7~20.2℃,年降水1200~2200毫米;部分地区海拔在400~700米以下,属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1.5~2l.8℃,降水量1200~1800毫米。一般年份无霜,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温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四季如春,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坝区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小麦、豆类;山区以玉米和旱稻为主,其次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和薯类,是云南省的粮食重要产区之一,产区林地广阔,森林植物极其丰富,盛产麻栗果、野芭蕉、椎栗等野生饲料,山场宽广,为滇南小耳猪提供了天然放牧场所,每当牧草果实成熟之际,猪往往早上空腹出牧,晚上饱腹而归,平坝农产区也有驱猪放牧的习惯,秋收后,让其寻食遗谷、田螺等,催肥期则用炒玉米或大米喂猪,这与小耳猪沉积脂肪多、肉质嫩等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产区地处边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傣族多居平坝,喜养肥猪,其他民族多居山区,习惯养母猪,为坝区提供猪源。

门巴木碗

门巴木碗都是圆曲线组合结构,以橘红色为主调,明亮、华丽、造型丰富,大型木碗,呈罐形,有盖,底座厚约1.5厘米,直径约13厘米,罐腹圆凸,口径有圆槽,口沿外卷,体积大但很轻巧;中型木碗碗底圆平,碗壁外展,口径约10—12厘米,是常用的一种;小型木碗底座收分,口沿外卷,口径约5—6厘米,小巧玲珑。

门巴族生活的地方,有十分丰富的竹木资源,他们特别擅长竹蔑藤条的编织工艺。竹方盒、竹斗笠、藤背篓、竹筐等制品坚固耐用,工艺精美。特别是他们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木碗,别具一格,夺目生辉,在*乃至国外享有盛誉。

关于木碗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早以前,藏区的人都使用泥碗,有一天,一位门巴木匠去森林伐木,不小心将泥碗摔碎了。聪明的木匠临时加工了一只大木勺使用。后来,人们觉得这木勺轻便,耐用,逐渐也就产生了木碗并进入了人们的家庭。

木碗是用用质地坚硬的桐树、桑树或桦树的树干、树节或树疙瘩做原料,经过切削刮制而成,不变形、不褪色、不易碎,用它盛酒或酥油茶,还有一股特有的香味。精细的木碗,要经过五、六道工序,纹路清晰,厚薄均匀,再涂上鲜红的染料,令人爱不释手。门隅北端的麻玛村,是闻名的“木碗之乡”。

易武正山茶

青山绿水四季如春,坐拥绮丽俊景欣赏旖旎风光。。。去一座江南小城买一块地盖一所二层小楼,院子里种上奇花异草。每日与三五好友品茶望月吟诗作画,别有一番滋味。。。

对“易武正山茶”之意,被不少人误解为“优质茶名牌”,所以多处外地茶厂所收购生产的异地茶包装上也标注“易武正山”字样。其实,“易武正山茶”只是划定茶原料的来源范围,不是以来自所划定范围的原料制作的成品茶。笔者认为,标注该字样者,不只是个“冒牌”问题,而且是个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的欺诈问题。

“正山茶”一词,原出自“古六大茶山”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山内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正山贡茶”,简称“曼松正贡”。明代“方物”中的“茶贡”和清初的“贡茶”,只限倚邦山尤其是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早春茶。雍正六年,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倚邦其它部分片区之茶又被列入“贡茶”。乾隆三十年,易武(曼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入“贡茶”。于是,各山茶林都有被正式列为“贡茶”的片区。但是,只有原倚邦尤其是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茶才是正宗的“皇室专用茶”,而其它山内被划为“贡茶”片区的茶,则是朝廷用来换马、馈赠贵宾和官府办公饮用等的“官茶”,但在当地民众及碑文中也将它统称为“贡茶”。为了区分正宗的“皇室专用茶”和“官府用茶”这两种“贡茶”,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同样,其它各茶山也为区分被划为“贡茶”的片区之茶和没被划入的另外片区之茶,又将划定为“官茶”类“贡茶”片区生长的茶称为各山的“正山茶”。

上一篇: 刻绘大师

下一篇: 张晓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