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永
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今山西长治市屯留县)人。生年不详,卒于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他生活于西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少有志操,曾为绿林军的重要将领,被汉更始帝刘玄任命为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在光武帝刘秀朝中,他历任谏议大夫、鲁郡太守、扬州牧、司隶校尉;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出京城担任东海相,后卒于兖州牧任上。
1、生平
鲍永
就在鲍永出任司隶校尉的当年6月,率军平定割据蜀地的中郎将来歙遇刺身亡。他的灵柩被送回京师洛阳时,光武帝乘舆缟素,亲自出城临吊;光武帝的叔父赵王刘良也随同前往。事毕返回洛阳城时,皇帝的车驾驶过洛阳夏城门后,赵王刘良的车子也随后驶到城门。恰巧此时,迎面而来的中郎将张邯的车子也已驶入城门之中。骄横的刘良不但不避让,反而立刻催促加快车速,要抢道冲过去。但道路狭窄,容不得两车并行,正好都挤卡在城门中。刘良素来凭籍“尊戚贵重”,跋扈惯了,在此关头,岂肯委曲退让。他立即大声喝叱张邯掉转车头,退出去;又蛮横无理地厉声谴责夏城门侯岑尊,令他当即跪在大道上叩头谢罪,并令他在车驾前牵着马头带路,直到赵王刘良的车驾引出城门,方才罢休。
面对如此目无国法的行径,身负京畿督察重任的鲍永义愤填膺,心中那强烈的、掺杂着憎恶感的愤怒,如同骨鲠在喉,急欲一吐为快。因此,鲍永根本未考虑种种利害得失,立即上奏章,弹劾赵王刘良,措词极端严厉地指斥道:“案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宜知尊帝城门侯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大不敬”依律是当斩的。因《后汉书》关于鲍永此次弹奏的汉记载语焉不详,光武帝是否处置赵王刘良就不得而知。鲍永此次敢据法纠弹帝叔赵王刘良,虽未奏效,但“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鲍永还邀请了扶风人鲍恢出任都官从事,恢亦抗直不避强御。为此,光武帝常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可见当时二鲍整治朝纲,纠正非违风头之强劲。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刚正直言,屡犯帝讳的大司徒韩歆因光武帝不容,被免归田里;不久,韩歆及子韩婴均因此自杀身亡。鲍永反复为韩歆求情,也引起光武帝的不满,被逐出京城,贬为东海国相。三年后,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即公元42年,鲍永病死在地方官任上。
2、评价
光武帝刘秀常对身边的人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
3、作风
俭朴为民
王莽篡汉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绿林军立汉室皇裔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更始二年(公元24年)鲍永被任命为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持节将兵,安集河东、并州、朔部,得自置偏裨,辄行军法”(《后汉书·第二十九》),就是说,鲍永受命在山西一带带兵。鲍永在河东(今山西运城)立下战功,被封为中阳侯。他“虽为将率,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后汉书·第二十九》),手握重兵的他不尚奢华,不讲排场,所乘车辆及衣着都很俭朴。
刘秀即皇帝位后,派人招降为刘玄效力的鲍永,并告诉他刘玄已亡。鲍永不信,派人证实了刘玄的死讯并为他发丧后,才遣散军队,只带着一百余人去见光武帝刘秀。刘秀问他的人马去哪了,鲍永回答说不想拥兵自重来换取富贵。不久,鲍永以谏议大夫之职立下大功,光武帝很高兴,赐给他洛阳商里宅,鲍永固辞不受。
当时天下未平,群雄割据,其中有一股军事*在山东境内侵害百姓。鲍永被光武帝任命为鲁郡太守后,率兵将这股土匪般的割据武装消灭,为百姓除了害。在这一过程中,鲍永曾亲手搏击、格杀对方将领。可见,鲍永有勇有谋,并非文弱书生。
随即,鲍永被封为关内侯,任扬州牧,做扬州的地方长官。当时南方有不少恶*横行乡里,为害一方,鲍永诛杀其首而镇抚其余,让老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不久后母去世,鲍永辞官,把财产分给了那些孤苦子弟。
不畏强权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鲍永任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
光武帝的叔父赵王刘良非常骄横。一日,刘良的车马与右中郎将张邯的车马相逢在城门中,因道路狭窄,交通阻塞。刘良十分生气,他大声呵斥张邯,让他旋车让道,又将管理城门的门候(专职守城门官)岑尊召去斥责了一顿。鲍永上奏弹劾刘良:刘良是诸侯藩臣,蒙皇上恩宠入侍朝中,但他明知门候是皇上任命的六百石级别的官员,还肆意责骂,迫使他在京都大道上叩头认罪;刘良一点也没有藩臣之礼,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应该严加惩处。虽然汉武帝没有惩治刘良,但鲍永此举,朝臣莫不戒慎。鲍永的父亲鲍宣在汉哀帝时也是任司隶校尉,也曾惩戒强豪,鲍永可谓有乃父遗风。
当时还有一名官员叫鲍恢,性格耿直,不避豪强。鲍永、鲍恢并称“二鲍”,连汉光武帝都让他们三分。光武帝向身边的人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后汉书·第二十九》)告诫他们不可肆意妄为,这两人要躲着点。
大司徒韩歆的性格倔强,有意见喜欢直说,没有隐讳,他的这种作风,常常让光武帝感到难以接受。终于有一次惹得光武帝大怒,将他免官治罪。鲍永不同意这样处置韩歆,为他屡次求情,也惹恼了光武帝,被贬出京城。
有一次,鲍永外出巡视,路经更始帝刘玄的墓地,不顾随从的劝阻,前去祭拜;后又祭拜曾保护过他的苟谏。光武帝知道后,心中不满,问公卿说:“奉使命出巡却做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置呢?”太中大夫张湛回答说:“仁义是德行的根本,忠诚是道义的主旨。仁义而不忘死去的老朋友,忠诚而不忘故去的君主,这是德行高尚的人啊。”刘秀才心中释然。
4、孝道
鲍永的生母早逝,父亲续娶。鲍永对后母极尽孝道,与生母无异。一日,妻子当着后母的面呵叱一条狗。鲍永见了,责备妻子:“礼无不敬。宾客之前尚不叱狗,今汝乃在母前叱狗,不敬孰甚。可见汝心中并无尊长在也。汝既轻视我母,即非我妻矣!”因此,就要休妻。妻子哭泣谢罪,求他给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他不听,还是休了妻子。这事被列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现在看来,鲍永这事做得有些过分:孰能无过,怎么连改过的机会也不给人家呢?不过,从中也可看出鲍永治家、守礼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