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
鄂北湖北北部的简称,主要有三市,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总面积201.1124平方公里。总人口1063.8万人。鄂北古称“汉东之国”,以“古、奇、美、新”而著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据史籍记载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诞生在随州烈山(厉山镇),随州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随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早期大型成套系列编钟(打击乐器),被海内外誉为世界奇迹。被称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荆楚名胜大洪山,风光秀丽,景观奇特,是*自然风景保护区。横跨鄂豫两省的桐柏山,成为中国南北界河淮河的发源地。
中文名:鄂北
外文名:Ebei
1、建制沿革
鄂北以襄阳为中心,十堰市,随州市历史上多由襄阳管辖。
春秋时期,襄阳为邓、卢、鄀、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周朝:时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国,境内主要有邓、谷、罗、随、唐、厉、卢戎等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见史载者有随县、邓县和鄀、酂、卢等邑,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
秦朝:时为邓、筑阳、山都、酂、随、鄀、鄢、邔等县地。
西汉:初年始建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以北的地区。
东汉:汉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三国:曹魏仍属荆州襄阳郡。
晋朝:西晋、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用。
隋朝: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
唐朝: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本县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
五代: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
宋朝: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本县辖境遂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朝: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朝: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
1643年1月(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
清朝: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2年,直属湖北省*。3年,属湖北省襄阳道。16年废道,县直属于省。17年,属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国*在黄龙一带(县内其它地方为*统治)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
1948年1月,襄阳县爱国**成立,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1949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2、地理位置
鄂北三市地理位置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门,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10°47′、北纬32°39′;属广义的秦岭巴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堰城区1192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现辖2区5县1市,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境内苍山似海莽莽起伏,吞入云霄气势恢弘;汉江东奔水横贯,堵河北奔入汉江。东怀武当山,边界接襄阳;南靠神农架,边界接林区;西连巴山脉,边界接陕渝;北系秦岭脉,边界接豫陕。境内襄渝铁路运输通往全国各地,209、316国道纵横联接东西南北,高速公路直达武汉、西安、宝鸡,人来人往四面八方。在鄂豫陕渝接界区,十堰居中集汇辐射,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交流周边互相受益。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边境界线长1332.8公里。
鄂北地区历史上是有名的“旱包子”,近年来更是连年发生特大干旱。实施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对进一步促进鄂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我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促进鄂北地区460多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是我省自主投资的最大水利工程。2012年7月,省委、省*决定举全省之力推进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明确提出“两年前期,三年建成”的目标任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前期工作快速开展。去年8月21日,项目规划报告获水利部和省*批复。今年5月,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审查。目前,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审查程序,环评、土地等15个专题报告编制全面展开。
目前,工程指挥部成立,项目法人也将组建运行,工程力争年底开工。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
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引水,途经襄阳市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州市随县、曾都、广水,孝感市大悟县。全长267公里,渠首设计流量38立方米每秒,总投资165亿元,年引水7.7亿立方米,主要用于鄂北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