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纪念馆座落于乐亭县新城区,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纪念馆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中文名称:李大钊故居纪念馆
外文名称:FormerResidenceofLiDazhao
类别:革命历史博物馆
地点:文华胡同24号院的北院
竣工时间:1916年
馆藏精品: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简介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为一小三合院,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其中北房东屋为李大钊夫妇的卧室,东耳房为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的卧室,东厢房北间为李大钊长子李葆华的卧室,南间是客房。西厢房为李大钊的书房。
北京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在后宅胡同居住的时期,是李大钊人生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他异常忙碌的时期。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名重当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包括*三大、*一大等,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
党史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李大钊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为中国*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2006年,北京市委、市*、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区*高度重视李大钊故居的保护工作,斥资实施李大钊故居居民搬迁、文物修缮工程。
在市、区*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李大钊故居于2007年5月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正式对社会开放。
2、历史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前面的街道被拓宽成一个较大的场地,足以停靠一些大大小小的车辆。李大钊故居纪念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9年,经河北省文化局批准建立的。
1958年7月1日,在纪念中国*诞生37周年之际,李大钊故居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由此成为李大钊在自己家乡的纪念地。
李大钊是在英勇就义的前五六年告别生养自己的大黑坨村的。1920年9月上旬,李大钊带领全家人正式迁徙北京。之后,他基本没有容空回大黑坨村休假。他家在大黑坨村的住宅基本搁置,由同居一个宅院的李如璧子孙和其他李家人,以及赵纫兰娘家人照料。有时,北京的学校放寒、暑假时,赵纫兰也带孩子回乡探亲,而李大钊忙于革命工作和学校、社会的活动,却几乎再也无暇返回家乡一行了。
1924年5月下旬,李大钊受到北洋军阀*通缉,军警到北京铜幌子胡同甲3号的住宅搜捕落空,他的夫人赵纫兰带着大女儿星华、二女儿炎华和二儿子光华,迅即返回大黑坨村避居,使这个院子又成为家里人的栖身之地。不久,李大钊由他避居的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启程赴苏联首都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陪他到山里避难的大儿子葆华也返回了大黑坨村,与母亲和妹妹、弟弟团聚。同年9月上旬,在北京各学校秋季开学之际,为了不耽误葆华、星华等儿女的学业,赵纫兰又带着孩子们由家乡回到了北京,移居西单西边一点的邱祖胡同。
北京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于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壮烈牺牲以后,军阀*勒令李大钊的家人返回原籍;是年6月10日,悲恸欲绝的赵纫兰不得不带着星华、炎华、光华和小儿子欣华,把家由北京城搬回大黑坨村的老宅。
1933年4月,赵纫兰在星华等几个儿女的陪伴下,由大黑坨村到已经改名“北平”的北京为李大钊举行葬礼。4月下旬,将李大钊的棂柩安葬在北京西郊的万安公墓以后,赵纫兰一病不起,于5月28日溘然辞世。她的灵柩,被与李大钊的灵柩并葬于万安公墓。嗣后,李大钊在家乡的宅院,由李星华等几个儿女料理,间或居住。自那一年秋天起,早在1931年就回到北平读书,并加入中国*的李星华,带着李炎华、李光华、李欣华等年少或年幼的妹妹、弟弟,在友人的帮助下,由家乡返回北平,开始都在北平读书、生活,除在一些寒、暑假期间,极少再返回大黑坨村。那一期间,在李大钊牺牲后被友人保送到日本留学,由青年团员转为*员,“九一八”事变后归国参加抗日斗争和革命工作的李葆华,正在冀东和北平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很少再能与李星华等妹妹、弟弟联系。“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与已经奔赴延安的革命青年贾芝结婚的李星华,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回到了大黑坨村;回乡不久,她就患了一场重病,几乎送掉性命。当时,李炎华、李光华、李欣华也不得不回到了老家。1938年夏天,李光华在大黑坨村参加了冀东抗日暴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李星华又回到了北平,并在1940年夏天带着孩子,与在家乡秘密养病的李光华一起展转去了革命圣地延安;此前此后,李炎华和李欣华也历经生活磨难,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老家的房子、家产等均被闲置、抛弃。
新中国成立前后,李大钊故居院内居住的主要有李大钊的堂弟李祜年等亲友,以及村里无房的村民。1957年,*乐亭县委、乐亭县人民委员会决定筹建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动员院内居民陆续迁出,把整个宅院的房屋都腾了出来。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在1958年“七一”建成开馆时,整个宅院经过维修,整修一新。在整修时,院落的主要建筑都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并在李大钊家的居室保留和征集了不少故宅原有的摆设和陈列物品。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建成以后,本地和外地的瞻仰和参观者络绎不绝。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丰南发生7.8级强烈地震,波及到大黑坨村,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的院墙、房屋等遭到严重损毁。
粉碎“*”后,拨乱反正,李大钊烈士的光辉形象又回到人们心中,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得以适时恢复。1978年秋天,乐亭县有关部门组织施工,对李大钊故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把因地震破损的房屋、院墙等均重修一新,并基本恢复了室内原有的陈列。1979年春天,李大钊故居纪念馆重新开放;是年10月29日,在李大钊诞辰90周年纪念日,人们在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
北京李大钊故居
重新开放的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东半院基本再现的是李大钊旧宅,以及李大钊一家在家乡生活的原有面貌;西半院辟有李大钊遗物陈列室,陈列李大钊在家乡读书和在外求学读过的书籍,以及他参加革命以后的照片,还有他的亲笔墨迹和他主编或参与创办的《新青年》、《新潮》等刊物,并陈列有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向伟大的中国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学习!”和何香凝“伟大革命先驱的忠魂铁血,永垂不朽!”等题词。
1982年7月23日,李大钊故居被河北省人民*批准,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制定和落实各项文物保护制度与措施,充实展览品和陈列品等,进一步加强了建设。不久,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利用西半院中院的正房和厢房,布置了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室,利用先后征集和收集到的大量照片、图片和文物,以及文物复制件等,分5个专题,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展示了李大钊一生的光辉历程和革命业绩,使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的陈展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完整,从而与在1983年10月建成的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一起,成为缅怀和祭奠李大钊的重要纪念场所。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大钊故居名列其中。此后,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在李大钊故居对面辟地修建了办公室、接待室等办公、接待设施,整修了门前的广场,进一步规范了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的陈展内容。
1994年9月,李大钊故居纪念馆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97年8月,李大钊纪念馆在乐亭县城落成,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基本恢复建馆伊始的陈展宗旨,以展示李大钊故居的建筑特色和历史风貌为主,不再另行设置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室,从而使瞻仰和参观者可以在李大钊故居尽情感受李大钊幼年和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氛围,以及质朴、幽静的家庭生活环境,追寻李大钊在家乡成长的足迹和印痕。
3、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4、交通
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西单站
地铁2号线:复兴门站,长椿街站
7、10、38、626、395、477,新文化街西口站
7、15、37、10、626名族文化宫站
5、购票须知
1、李大钊故居参观票价:10元;
2、老人、大中小学学生(成人教育除外)凭证享受门票半价优惠;
3、1.2米以下儿童免票;
4、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