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博物馆
河源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12月31日。1988年6月,河源撤县建市,该馆划归源城区管辖,1993年1月由市*接管后,改称现名。全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含龟峰塔保护范围1.4万平方米)。新馆舍建于1986年10月,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河源市博物馆座落在市区城南龟峰塔山下,东江之畔。馆内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塔(南宋)及其附属文物“金花庙”,属地方性历史博物馆。
中文名:河源市博物馆
时间:1982年12月31日
地点:河源市
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1、景点简介
河源市博物馆
河源市博物馆座落在市区城南龟峰塔山下,东江之畔。馆内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塔(南宋)及其附属文物“金花庙”,属地方性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为《河源市历史文物陈列》、《河源市恐龙化石陈列》、《河源市菊石化石陈列》、《阮啸仙烈士图片展览》。全年开放以上陈列和龟峰塔金花庙。馆内四季常绿,有“情侣树”、“百子榕”、“雕塑恐龙”等奇树异景。
河源市区已发现三条恐龙骨架化石,现正在挖掘中。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在市区频频出土,河源成为世界上目前出土恐龙蛋化石最多、品种最丰富,有“蛋”有“龙”,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现已被确认为“南国恐龙之乡”。目前馆内还设有恐龙蛋化石展馆、历史文物展厅、菊石化石展厅、阮啸仙烈士图片展室。现有文物3000多件。交通很方便,有10余条公交线路经过。
河源市博物馆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集体单位”,1996年确定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市区文化、旅游的主要景点。
2、馆藏作品
现有馆藏文物706件,多为原河源县境内出土和征集的文物,以客家地区民俗特色的文物居多,类别以陶瓷、木刻、刺绣为主。
特别是1996年3月以来,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在市区频频出土,河源成为世界上目前出土恐龙蛋化石最多、品种最丰富,有“蛋”有“龙”,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现已被确认为“南国恐龙之乡”。
河源是世界上少数既拥有恐龙蛋化石,又拥有恐龙骨骼化石的地区之一。《河源市出土恐龙蛋化石展览》展出的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河源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河源市自1996年3月发现第一颗恐龙蛋化石,现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打破了“有蛋无龙、有龙无蛋”的常规。这不仅为晚白垩纪恐龙的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河源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3、主要藏品
恐龙蛋化石
从1996年3月河源市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并颁布《关于保护恐龙蛋化石的通知》以来,河源市连小学生都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里有“宝”。二、三年时间,河源市郊区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有人找到118窝1073枚恐龙蛋化石。两年前就有专家预言,河源有可能会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为此几年来多次做恐龙骨化石梦。1999年7月23日中午,黄东终于梦想成真:市民林德和报告在市郊5公里远的一个黄沙村发现几块骨化石。黄东赶到现场,举手一锄就很幸运地挖出一条轰动性“新闻”。
恐龙骨骼化石
河源市博物馆
市民林德如的一个偶然发现,圆了河源人同时拥有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的美梦。1999年7月23日中午,市民林德如在源城区东埔高塘黄沙村黄泥山中发现几块散落的骨骼化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接报后,迅速向市委、市*汇报。
8月15日,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恐龙化石研究专家董枝明先生鉴定确认:河源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专家董枝明说,从已出土的化石标本分析,它属于兽脚类恐龙,个体较小,大约有两三米长。这类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大约7000万年。它用两条腿走路,食肉,身体很轻,很灵活。但现在还不能断定它是不是这类恐龙中的新种,这要到整个化石全部发掘完毕后才能确定。
龟鳖类动物化石
继恐龙骨骼化石的惊人发现之后,河源古脊椎动物再添新族。1999年9月4日,河源市发现龟鳖类动物化石。这是白垩纪晚期的龟鳖类动物化石。它可能是一只陆相龟,是与已发现的恐龙同期生活的古脊椎动物,距今约7000多万年。发现此类化石,为白垩纪晚期动物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直接丰富了河源的旅游资源。
菊石化石群落
这个神奇的菊石化石遗址,在河源市双江增坑被发掘出来。专家称,这个菊石化石群落,个体直径一般达1-10厘米,其菊石之大,堪称我国之最。
菊石是古老海生无脊椎动物,在65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河源双江增坑的菊石大约生活在距今1-85-1-90亿年间的下侏罗纪,它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壳,游弋于岭南浅海海域,与乌贼、鹦鹉螺相似,用触手猎捕海生动物。
4、主要展馆
恐龙蛋化石展馆设于河源市博物馆内,位于东江河畔龟峰山下,在河源市区挖掘出化石109窝1068枚,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达22厘米。这些化石有三个特点:一是出土集中;二是有大中小三种,从种类和数量上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河南西陕;三是以东江为界,河东裸露河西深藏。化石全属白垩纪晚期,距今6500万年。
河源被一些专家誉为“南国古生物宝库”。自1996年以来这里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在全国地质界、古生物学界引起很大的震动。这些古生物化石生存年代最早的是菊石化石。菊石是距今约2亿年前的海洋无脊椎软体动物,
属底栖半游泳生活类型,一般生活在50至80米的浅海底。它具有壳饰丰富,壳壁较厚,外观优美等特点。菊石化石是在东源增坑发现的,共有200多块,是目前全国发现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规模最大的菊石化石群,其中有块42厘米的特大型菊石化石,为南国之冠。由于保存完好,外观纹饰奇特,这些化石看上去更象是长在石头里的菊花,形态可爱。而从这些化石生活的年代,我们知道远古的河源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5、旅游小提示
河源市博物馆门票10元/人
春季,极地大陆冷气团开始变性减弱,而暖湿的南支槽逐渐活跃,冷暖气团常在南岭至该省沿海之间交绥,形成南岭静止锋或南海静止锋,导致该市出现间断或连续的阴雨天气,严重时可易造成该市持续的低温阴雨或倒春寒天气,对春播育秧、春种产生危害。若北方冷性系统或南方暖性系统过于强盛,该市受单一的冷性系统或暖性系统控制,则春季降雨减少,严重时可造成春旱。
河源市博物馆
前汛期(4~6月),正是该市处于春末至初夏的时期,由于西南季风活跃,大量水汽源源涌进华南地区,加之有利的地形,使暖湿空气的堆积和抬升,在南下的北方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下,造成了该市前汛期的主要降水。在强烈的锋面低槽作用下,可造成该市暴雨和雷雨大风天气。
后汛期(7~9月),正是该市处于盛夏至秋初的时期,由于热带天气系统活跃,在对流云团、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等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下,造成了该市后汛期的主要降水。在强对流云团、热带气旋或热带辐合带影响下,也可造成该市的暴雨和雷雨大风天气。
秋季,该市以晴好天气为主,秋高气爽,气温宜人,降雨较少,严重时可造成秋旱;但偶也有热带气旋或冷空气影响。在受热带气旋影响时,该市也会有暴雨和大风天气。晚秋,在较强冷空气影响下,可造成我市寒露风天气,对正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晚稻不利。
冬季,该市天气以晴天为主,降水明显减少,气温逐渐下降。12月下旬起,该市开始进入“隆冬”季节,北方冷空气不断加强南下,使该市各地气温不断下降,尤其是小寒至次年立春前后,时常有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我市,易出现全年极端最低温度,而且在这段时期内易出现低温、霜冻或冰雪天气,对该市的冬种作物和龙眼、荔枝、春甜桔等果木及水产养殖业造成危害。
6、景点美食
河源客家美食有三个系列:一是风味餐,主要有盐局鸡、水蒸鸡、红焖肉、酿豆腐及一些小店的全猪、全牛、豆腐套餐。二是湖鲜餐,主要是万绿湖码头所在的新港镇及湖内锡场镇提供的桂花鱼、鲶鱼等湖鲜。三是野味餐。此外,五指毛桃汤、客家娘酒和米排粉被称为河源餐桌上的“三宝”。购物土特产品有米排粉、黄沙柿饼、顺天红薯干、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竹木工艺品、紫金辣椒酱、连平香菇、酸萝卜等。
另外紫金县的椒酱、竹壳茶、铁锅素有“紫金三花”美称;书田桔肉厚味甜,黄花茶醇和甘和。“在黄胡须鸡”因其嘴黄、脚黄、毛黄、颔下有须而得名,为我国著名良种肉食鸡之一,其皮脆骨酥、肉厚雪白,肉质嫩滑鲜美,胸脯油多而不腻。
7、参观指南
河源市博物馆距市*1500米,有10路旅游专线公共汽车,每5分钟开出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