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卢湾区

科普小知识2022-03-17 05:35:06
...

卢湾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南部,全区面积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5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49平方公里。区界北至延安中路、金陵西路,与黄浦区、静安区交界;东至*南路、肇周路、制造局路、*路、江边路,与黄浦区接壤;西至陕西南路、瑞金南路,与静安区、徐汇区为邻;南至黄浦江河道中心线,与浦东新区相望。全区户籍人口30.44万人,常住人口26.94万。区境内辖五里桥、打浦桥、淮海中路和瑞金二路4个街道,共72个居委会和1个社工站。

中文名称:卢湾区

行政区类别:已撤销的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下辖地区:4街道办事处

*驻地:瑞金二路街道

地理位置:市中心

面积:8.03平方公里

人口:常住人口24.88万(2010年)

方言:上海话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新天地、淮海中路等

行政区码:310103

1、地理位置

卢湾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南部,全区面积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5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49平方公里。区界北至延安中路、金陵西路,与黄浦区、静安区交界;东至*南路、肇周路、制造局路、*路、江边路,与黄浦区接壤;西至陕西南路、瑞金南路,与静安区、徐汇区为邻;南至黄浦江河道中心线,与浦东新区相望。

2、行政区划

区境内辖五里桥、打浦桥、淮海中路和瑞金二路4个街道,共72个居委会和1个社工站(新天地社工站)。

3、都市交通

区内交通呈立体网络状,辐射区内外。卢浦大桥、打浦路隧道和隧道复线、轨道交通八号线、十三号线连接浦东新区;轨道交通一号线、四号线、九号线、十号线贯通区境东西;内环高架路、南北高架路、延安高架路和徐家汇路在境内成“王”字交会相连,并设有9个高架上下匝道;境内有地面道路75条,总长约69公里,公交线路72条,其中17条在区内设有起讫点,有2条区内环线公交线路。

4、历史沿革

卢湾区区境早在南宋时属华亭县高昌乡。元代划入上海县。1900年后,区境北块被陆续辟为法租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建立卢家湾区,解放后改为今名。1956年原嵩山区并入,1959年原邑庙区部分并入,逐渐形成现今之区划规模。淮海中路(旧名霞飞路)商业街横贯北境,从30年代起,即为上海著名商业街。

卢湾区是中国*的诞生地。区内有“*一大会址”、“团*旧址”、“中山故居”、“周公馆”等革命史迹、名人故居近百处,*、*、宋庆龄、陈独秀、邹韬奋等都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从19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的近百年间,诸多领导机关和*长期在区境活动,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如创办《新青年》杂志、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和*青年团等都发生在区境内,1921年7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境北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使区境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故里之一。卢湾区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原座落在区域南部的江南造船厂,前身是1865年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中国的第一批枪炮、第一艘兵轮、第一炉钢等都在这里诞生。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广方言馆、经正女学、震旦大学、中国科学社、上海美专、国立音专、中华职业教育社及其职业补习学校等在区境内建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军事、法律、医学、音乐、新闻、体育会计等领域杰出人才的孵化地。卢湾区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郭沫若、傅雷、丰子恺、巴金、丁玲、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田汉、梅兰芳、周信芳等在区境内寓居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活动等。百年淮海路经典建筑、名人故居、革命遗迹、老宅旧弄、花园公寓与新建的现代化楼宇相映争辉,成为上海繁华、高雅、时尚的窗口和凸现海派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上海新天地成为上海旅游休闲新景观,“8号桥”、田子坊等成为上海创意产业旅游新热点。

5、经济发展

近年来,卢湾区始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卢湾科学发展的主要抓手,坚持和完善“开放型格局、内涵式发展、个性化特色、功能性开发”的发展路子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涉外经济为主、楼宇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2010年,实现区增加值122.46亿元,同比增长10.6%,区级财政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均、地均财政收入水平居全市前列;万元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继续保持为全市最低的区县之一。

现代服务业:卢湾区大力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由金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专业服务业、休闲服务业、文化创意业和服务外包构成的“5+1”产业格局,一批总部型、领袖级、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卢湾。2010年底,服务经济占区增加值比重达到94.4%,现代服务业占区增加值比重达到68.2%;世界500强企业、办事机构109家,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外税比重达到66.0%,居全市中心城区首位;全区66幢重点商业商务楼宇完成税收占全区税收的66.0%,年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18幢,约占全市中心城区的四分之一。

金融服务业:卢湾紧紧抓住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制订金融服务业发展规划,与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错位发展、联动发展,重点发展证券期货业、投资银行业、融资服务业、财务管理业、资产管理业等金融服务业,中信证券、摩根士丹利、日新租赁、日立财务、东富资产公司等一批总部型、龙头型、创新型金融企业集聚区内。

商贸物流业:依托淮海中路商业街,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专业市场和批发零售综合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以总经销总代理、批发中心、结算中心为运营方式的现代商贸流通业,集聚了索尼、保乐利加、神华煤炭、德颐购(上海)商贸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专业服务业:区内集聚了2000多家专业服务业企业,其中领袖级企业35家,如咨询服务业的埃森哲公司、麦肯锡公司,会计服务业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翰威特公司、阿第克公司等,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层面、多样化的专业服务体系。

休闲服务业:随着国际著名商业品牌大批涌入,“新天地”的成功改造,以及连续多年举办上海旅游节开幕式花车大巡游、新天地新年倒计时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呈现出显著的时尚特色。

文化创意业:卢湾是上海最早建立创意产业园、最早利用工业厂房改建发展创意产业的区,目前已建成“8号桥”、“田子坊”、“卓维700”、“江南智造”等创意园区,入驻企业近670余家。“8号桥”是上海最早由旧厂房整体改建的创意产业园区,被誉为“上海发展得最好、最具标志性的创意产业园区”。田子坊曾先后获“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和“上海10家最受欢迎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称号。中南部地区以局门路为轴线建立的江南智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市首个利用成片旧厂房改造的创意产业集群区,获评2009年度“上海市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和“上海市创意产业示范集聚区”,2010年作为全市首个“一区多园”的创业产业集聚区被列为全市联动项目。

服务外包:2005年底,卢湾提出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主动接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卢湾不断加强服务外包平台建设,开通了全国首个服务外包标准化专业网站,制订服务外包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技术与管理规范》,并成立上海现代服务外包专修学院,与阿第克、安德普翰、普华永道、中智等著名企业合作设立了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目前,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00家,世界服务外包领域前20强企业有6家落户卢湾,集聚重点人力资源企业34家。2010年,通过市考评验收成为全市首个服务外包标准化示范区。

现代商业:百年淮海路是上海市级商业中心。早期的淮海中路商业街因店铺精致、品牌云集服务优质、商业繁荣而赢得“东方巴黎”的美誉。近年来,淮海中路全面实施两轮商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打造“百年经典”、“活力创新”、“高雅精美”、“时尚互动”四大特色区域,凸现“世界品牌集聚地、商业文化特色地、时尚消费引领地、新颖业态策源地、旅游休闲目的地”五大功能。目前,淮海中路商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拥有百盛购物中心、巴黎春天、太平洋百货、妇女用品商店、东方商厦等著名百货店,汇聚了蒂芙尼、寇驰、苹果、西班牙ZARA(服装)、瑞典H&M(服装)、古今内衣、黄山茶叶、红房子西餐等一百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旗舰店、专卖店,引进了爱马仕、路易威登、卡地亚、杰尼亚等一批世界一线品牌旗舰店、概念店。如今的淮海路,已经成为中外游客旅游、观光、购物、休闲的天堂和时尚流行的发布展示中心。

6、城市建设

旧区改造:在完善北、中、南三个功能区,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区”的总体构思下,坚持规划先行、成片改造、拆留并举、市场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先后制订南部滨江地区、新新里地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思南路花园住宅区等保护保留规划,将旧区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相互结合、共同推进。在旧区改造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积极推行“阳光拆迁”,在全市率先开展“征询制”与“数砖头加套型保底”的新机制试点工作,并逐步深化推广。

市容环境:卢湾区结合旧区改造,积极开展市容、环保、绿化工作,2003年通过国家卫生部考核,获得“国家卫生区”称号。从2008年起,全面实施迎世博“市容市貌改观市民生活改善、管理水平提升、卢湾特色项目”四大工程,推进600天行动计划和世博配套工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全区道路保洁以“五定四清”(定人员、定标准、定职责、定内容、定机制,基础资料清、管理标准清、工作流程清、法律法规清)网格管理为基础,实行差别化、精细化管理;对重要区域重要路段实行全天候、全覆盖保洁,还与淮海中路、“新天地”等重点区域以及学校、医院、菜场、建筑工地等试点实施门前卫生责任制,积极开展垃圾上门收集;在全市率先开展渣土专营试点,加强架空线入地、绿化设计养护、景观灯光维护等,并对非机动车乱停放、乱设摊、跨门营业、乱设广告牌、乱堆物、渣土乱倒等难点顽症实施有效整治,城区市容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区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保持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

绿化建设:区内拥有广场公园(卢湾区段)、复兴公园、南园滨江绿地、淮海公园、丽园公园、绍兴公园等6座公园。其中,复兴公园具百年历史,是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公园,还被授予四星级公园称号;南园滨江绿地于2010年正式建成开放,总面积8万平方米,是离世博园区最近的综合性公园之一。区域内还有太平桥绿地

上海卢湾迎办世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卢湾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和新动力。卢湾区以“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动力,着力把世博机遇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全力以赴推动卢湾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区动员、全面实施迎世博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和600天行动计划,不断深化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建设,并着力打造南部滨江现代城市生态社区、“田子坊”创意休闲社区、“文化广场”人文艺术社区、“新天地”时尚文化社区、“思南公馆”历史人文社区5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世博主题实践区,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作为上海世博会场馆所在区之一,世博会园区面积约0.74平方公里在卢湾区域内。卢湾区把服务上海世博会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按照不同的等级要求完成各项安保任务,有效应对出入口大客流,并跨前承担园区出入口候检广场隔离围栏、客流监测、遮阳避雨、喷雾降温、驾驶员休息室等设施建设,增设小卖部、出租车候车点等,努力创造良好的观博秩序和环境。区内马当路、鲁班路、*路三个园区出入口入园人次达到1459.6万,约占入园总人数的20%。世博期间,卢湾区还大力加强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交流合作,累计接待国内外宾客581批8521人次,还组织了世博活动50余场,举办了上海旅游节开幕大巡游、上海购物节闭幕式、玫瑰婚典等商旅文活动,并推出一批世博特色旅游项目。全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服务奉献世博,137名世博园区高峰志愿者、4721名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和5万余名城市文明志愿者队伍累计提供志愿服务258.9万人次,出动社区志愿者54余万人次。

7、社会建设

卢湾区社会事业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发展均衡。历届区委、区*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群众生活得到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民生工作

就业:卢湾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聚焦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2008年推出“青年助业直通车”项目和“青年就业绿色通道”,3年来共帮助3977名青年实现就业、见习,助业成功率达到91.2%,“三校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29.1%提高到2010年的51.1%。努力拓宽岗位开发渠道,成立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建立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绿色通道”,健全失业预警机制,全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按期安置率始终保持100%。

住房保障:卢湾区积极探索建立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动迁新机制试点,有序推进旧区改造2010年共拆除各类旧房10万平方米,累计动迁居民1508户,并大力推进老式住宅卫生设施改造、公用厨房整治等工程。廉租房租金配租实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间累计受益家庭达到5300户。三林经济适用房基地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公共租赁房和人才公寓项目有序开展。

为老助残服务:卢湾区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载体的养老格局,探索形成了养老床位、餐位、座位“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2010年,全区新建养老床位300张,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达到7568人。推进“心悦夕阳”老年人精神慰藉工程建设,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契机,在全市率先试行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改建无障碍设施。

社会保障:卢湾区积极落实帮困救助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政策帮困、社会补充帮困和居委会临时帮困“三网合一”的帮困救助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全区的帮困救助数据库,在全市第一个制定区级医疗救助补充政策,探索建立大重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通过指定定点医院、指定病种范围、指定用药,切实降低困难群众入院门槛。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区内有高等院校1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完全中学1所,高中3所,初中8所,小学14所,幼儿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职校1所,另有社会力量办学的非学历教育机构110所。其中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所(向明中学、卢湾高级中学),示范性幼儿园2所(思南路幼儿园、瑞金一路幼儿园)。向明中学为沪上百年名校,向明中学的创造教育、卢湾中学的科技教育、思南路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辅读学校和第四聋校的特殊教育等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数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推出“名(教)师工作室”,实施“卢湾教育系统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先后举办全国中学创造教育高峰论坛、两岸四地(港澳台内地)中小学生命教育论坛。大力开展“上海市创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体教结合,推进艺教结合,加强医教结合。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建成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促进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卢湾高级中学等学校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创建了一体化发展、社会力量参与评价、与高校合作三种模式。2008年,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09年,向明中学浦江校区正式落成开学,进一步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的辐射。2010年,区内“校校通”网络扩容升级全面完成。

卫生事业: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0所,其中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6所。近年来,卢湾区积极探索纵向医疗资源整合,探索形成了二、三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网络和长效机制。2010年,卢湾区被确定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基本建成数字化医院,社区全科医生比例达到60%,社区居民就近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内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合作得到全面深化,由瑞金医院、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东南医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运作,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

体育事业:区内共有2处区属体育场馆,4处社区公共运动场和115处社区健身苑(点),覆盖4个街道所有居委。社区体育、职工体育、楼宇体育、学校体育蓬勃发展,与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联手创建全市首个市民体育技能培训基地。篮球、游泳、乒乓、排球、射击、射箭等重点项目已形成小学—初中—高中重点学校一条龙的训练网络。近五年来,每年注册在训运动员600余人,向市二线、一线运动队输送运动人才302名,为国家队输送了朱颖文、刘炜等优秀运动员24名。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卢湾籍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世界冠军35人次,亚洲冠军25人次,全国冠军140人次。2010年,在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卢湾区青少年组成绩名列前茅,卢湾籍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上获得10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列全市各区之首,创历史最好成绩。连年成功承办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IDSF)国际舞蹈比赛,体育舞蹈赛事品牌的影响不断扩大。

科普人口计生等事业:卢湾是“上海市科技进步先进区”,区内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等科研、科技机构近百个,各类科技企业300余家。2010年专利申请数1060件,1个项目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无线城区和城市光网建设推进有力,2010年底,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覆盖率达到25%。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并专门建立了“淮海中路商业街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从2003年起,连续8年开展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精神文明建设

卢湾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市、区两级文明小区的覆盖率达到95%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层面整体发展的格局。迎办世博期间,卢湾区紧紧围绕“提高城区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展示城区文明风采”,深入开展世博认知、主题实践、志愿者参与“三大工程”和世博宣传、窗口服务、交通文明、清洁城市、平安世博、文明游园、市民巡访和社区服务等“城市文明八大行动”,有效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并在历次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始终名列前茅。200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9、社区建设

卢湾在社区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机制,始终走在全市前列。2006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一平台三中心”服务体系(即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全覆盖,积极开展新一轮社区信息化综合试点,积极打造社区“十分钟服务圈”。2010年起,着力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推进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了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五位一体”物业管理矛盾协调机制,深化完善“三会一代理”制度推进听证会与公示制、协调会与责任制、评议会与承诺制相互配套,建立健全“两个实有”(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的长效机制。2009年,卢湾区成为全市首个整区被国家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2010年又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

10、文化建设

历届区委、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自2008年起全面实施新一轮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城区发展“软实力”。

卢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区内有“*一大会址”、“团*旧址”、“中山故居”、“周公馆”等革命史迹、名人故居117处,巴金、郭沫若、傅雷、梅兰芳、刘海粟、丰子恺等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创作。区内经认定的优秀历史建筑有59幢,数量占全市的9%,面积占全市的1/5,各式西方经典建筑和上海石库门特色建筑充分体现了海纳百川、中西结合的海派文化。

11、区域品牌

区内淮海中路商业街、新天地、思南公馆、8号桥、田子坊和南部滨江地区、是体现中国特色、上海特征、卢湾特点的六张“名片”,成为展示上海形象的重要窗口。

淮海中路商业街:具有百年历史,店铺精致、品牌云集、环境优雅,以欧式高雅时尚为内涵的商业文化赢得“东方巴黎”的美誉。淮海中路始终坚持“高雅时尚”的定位,深化商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四个特色路段:陕西路到瑞金南路的路段打造为“百年经典”,电影局花园内的历峰主题楼开设了登喜路、江诗丹顿旗舰店,国泰公寓东段专卖店引进万宝龙、豪雅、万国等品牌;瑞金南路到重庆南路的路段打造为“活力创新”,万德城在华首家旗舰店成为吸引眼球、集聚人气的新亮点;重庆南路到*南路的路段打造为“高雅精美”,香港广场、力宝广场汇聚路易威登、卡地亚、杰尼亚、寇驰、蒂芙尼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连接淮海中路东段和新天地的路段打造为“时尚互动”,嵩山路口的全球第五家爱马仕品牌旗舰店“爱马仕大厦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为打造世界级商业街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天地:毗邻淮海中路商业街,是上海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的优秀典范,在保留上海石库门文化的同时,融合西方文化和现代元素,集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餐厅、咖啡屋、酒吧、精品商店,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休闲时尚地标。2008年,“新天地”获得全市首批“上海名牌区域”称号,2010年入围“上海十大世博旅游景点”,荣获“最时尚”特色奖。

思南公馆:总建筑面积7.88万平方米,共有51幢历史建筑,有法式、英式、西班牙式多种风格,是上海独一无二的极其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源。经过十年的保护性修缮,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这里既有保护完好的成片花园洋房,又有精品酒店式公馆。精品酒店以及包含特色专卖店、各类餐饮店的商业内街,将成为海内外宾客领略海派风情的特色商业、居停、休闲集聚地成为继新天地之后上海又一时尚新地标。

8号桥:是上海最早由旧厂房整体改建的创意产业园区,集聚了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服务、时装设计等众多创意行业。先后获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上海市企业信息化示范园区”、“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基地”、“上海优秀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名牌区域”等荣誉称号。2010年1月16日,胡*总书记到“8号桥”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做出了重要指示。

田子坊:通过旧厂房改造和石库门房屋出租、置换,集聚了一批创意人士和创意企业,走出了一条旧区软改造、城市文脉传承与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成为上海极具影响力的创意园区,先后获得了上海首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上海十大时尚地标、上海优秀产业园、卢湾最具影响力品牌、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和称号。目前,“田子坊”已有各类特色商户近400家,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集聚了一大批知名的摄影家、画家等艺术人士的工作室,如陈逸飞工作室、尔冬强艺术中心、陈海汶摄影工作室、李守白剪纸艺术工作室、上海琉璃博物馆、郑祎乐天陶社等。

南部滨江地区: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企业馆所在地,卢浦大桥横跨黄浦江,沿江有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公共绿地,是上海黄浦江滨江地区景观新亮点和黄浦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滨江地区按照智能化、生态化、低碳化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滨江生态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