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龙门县

科普小知识2021-07-08 03:32:16
...

龙门县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是“全国首批五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地处东经113°48'26″至114°24'58″,北纬23°20'6″至23°57'50″之间,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广州市增城区、从化区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东江支流——增江河上游龙门河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龙门县土地广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058平方千米。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米。

中文名称:龙门县

外文名称:LongmenCounty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驻地:龙城街道东门路

邮政区码:516800

面积:2058平方千米

方言:龙门本地话、客家语、粤语等

著名景点:南昆山、天堂山、龙岩、温泉等

所属地区:广东省惠州市

电话区号:0752

地理位置:广东省中部

人口:34.72万(六普户籍)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车牌代码:粤L

1、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东邻东源县、博罗县,西接从化区、增城区,北靠新丰县,东南与博罗县交界,西南与增城区接壤。位于东经113°48'26″至114°24'58″,北纬23°20'6″至23°57'50″之间。


龙门县

地貌

龙门县地处九连、罗浮两大山脉之间,九连山系伸入县境,向东和东南分出支脉与罗浮山山脉连接。境内山峦起伏,群山重叠,纵横交错,构成“群山之地”。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上小下大,高低悬殊。西北西南高山多,东部和南部为低丘盆地。

地质

龙门县地质可分为七类:(一)北部和西北部属燕山第三期黑云母花岗岩;(二)中部偏东属侏罗系灰白色面页岩、粉砂岩、黄色细砂岩组成;(三)中部偏北属石炭系黄色粉砂质页岩、黄色细砂岩、灰色或深灰色炭质页岩组成;(四)中部偏西和东南部有泥盘系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白色绢云母页岩,砂砾岩和二叠系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五)中部偏西南有寒武系泥质沙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组成;(六)南部有震旦系质砂岩,石英片岩,绢云母片岩及部分混合岩组成;(七)形成于第四纪的河流冲质物,分布于河流两侧,主要在增江流域一带,构成河流地。县境所处区域构造位置是在佛岗――河源纬向构造带与肇庆――海丰纬向构造带和新华系广州――从化断裂带与东江断裂带之间。龙门县地处九连、罗浮两大山脉之间。九连山系伸入县境,向东和东南派分出分支与罗浮山脉连接。境内山峦起伏,群山重叠,纵横交错,构成“群山之地”。山川丘陵之间有5-70平方公里的河谷盘地10个。

气候

龙门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发偏北风,夏季多发偏南风,具有复杂的山区气候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雨多,无霜期长。由于山高岭峻,坡度较大,境内植被好,年降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永汉、龙潭、地派为县内暴雨中心区。

龙门县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点,南北温差较大,可达约5℃。冬半年盛行干燥的偏北季风,夏半年盛行暖湿的偏南季风。春暖来得迟,春末升温快;夏季降雨多;秋凉来得早,秋季降温明显;冬季日温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冻天气。由于地形的影响,使不稳定的暖湿气团有得于形成对流发展的天气系统,造成龙门县雷雨天气较多,年均雷暴日为78天,属多雷区。

水文

龙门县境内主要河流是增江龙门河,贯通县境南北。增江是东江的三大支流之一,在龙门境内叫龙门河,在县城附近的河段称西林河,发源于新丰七星岭,流经新丰、龙门、增城,在增城孙家埔注入东江,总集水面积3114平方公里,河长205.6公里(在龙门县境内集水面积2126平方公里,河长128.6公里),平均坡降0.714‰。在白沙河汇入处(位于县城)有较开阔的冲积平原,龙华、麻榨附近沿河两岸有狭小的平原,流域内其它地区,属山区和丘陵。平原地区受到洪涝威胁。上游兴建的天堂山水库控制集水面积461平方公里,库容2.62亿立方米。县内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7条,其中6条是增江支流,分别是蓝田河、铁岗河、白沙河、葛埔水和永汉水,另一条是东江支流公庄水的上游,在龙门境内称平陵水。

2、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4月17日,龙门县辖1个街道(龙城街道)、8个镇(麻榨镇、永汉镇、龙华镇、龙江镇、平陵镇、龙田镇、地派镇、龙潭镇)、1个民族乡(蓝田瑶族乡)。

3、历史进程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置番禺县,龙门属番禺县地。后汉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县析置增城县,龙门属增城县。明弘治九年(1496年)割增城县东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罗县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方,设龙门县,县治置西林都七星岗。县境原是增城县的上龙门地区,故以龙门命县名。


龙门县

自建县至清末,龙门县均属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广东都督府;民国3年,隶属粤海道;民国10年后隶广东省;民国25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隶属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27日,龙门县解放,属东江专区;1952年11月隶属粤中行署;1956年12月后属惠阳专区;1958年11月,龙门县与增城县合并,称增城县,隶属广州地区;1959年3月归属佛山地区;1961年10月25日,恢复龙门县建置,仍隶属佛山地区;1963年6月,龙门县又属惠阳地区管辖;1975年1月始龙门县隶属广州市;1988年4月,划入惠州市管辖。

2000年至2002年,龙门县辖15个镇,157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2005年,天堂山镇并入地派镇;撤销铁岗镇和左潭镇,设立龙潭镇。

2005年6月16日,撤销龙城镇,设立龙城街道办事处,并将原王坪镇王坪居委会和青溪、戴屋、樟潭、黄溪、鸬鹚、横田、城西、王坪、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13个村委会划入龙城街道办事处;王坪镇更名为龙田镇。

2005年12月9日,撤销沙迳镇,并入龙华镇;撤销路溪镇,并入龙江镇。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龙门县农用地21157公顷、园地4550公顷、林地176172公顷、牧草地1公顷、水面4884公顷、建设用地9265公顷、工矿用地7033公顷、交通用地951公顷、水利用地1281公顷、未利用5862公顷、耕地25920公顷。

矿产资源

龙门县境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瓷土、铅锌矿、铁矿、河沙等近30种矿,主要分布在地派、麻榨、平陵等乡镇。

龙门县境的矿产资源类别包括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冶金辅助原料、燃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和地下热水等。截至2012年4月,龙门县已发现矿种27种,优势矿种以铅、锌、铌、石材和石灰石储量大。

水资源

龙门县主要河流是增江,贯通县境南北。增江是东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新丰江七星岭,流经从化、龙门、增城孙家埔注入东江,总集雨面积8114平方公里,河长205.6公里。龙门县境内集雨面积2126平方公里。河长128.6公里。

10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以上的河流,龙门县境内有7条,分别形成两个小流域,分为增江水系和平陵水系。


龙门县

截至2012年4月,龙门县多年平均雨量2133.6毫米,多年平均总产水量48.966亿立方米;径流系数0.626,多年平均径流量30.659亿立方米;径流深1335.9毫米;人均拥有水量10812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89亿立方米;平均地表总径流为30.659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5.16倍。

生物资源

龙门县有植被及小灌木大等药用植物及花卉。龙门盛产的中草药植物主要有巴戟、山楂、狗脊、金樱子、金银花、金钱草、陈皮、山枝子、倒吊王、鱼腥草、田基黄、车前草、板蓝根、茅根、芦根等400多种。南昆山还有江南红豆杉、桫椤、金边兔耳风、红花油茶、可可茶、横经席、檀木、山木兰、山含笑等稀有物种。境内常见的野生动物有水鹿、黄猄、果狸、野猪、穿山甲、刺胸蛙、虎纹蛙;鸟类有毛鸡、山鹰、猫头鹰、山雀、啄木鸟、白鹇鸡、红嘴相思等;山溪里还有山魽鱼、山班鱼等多种名贵鱼类。珍贵的稀有动物苏门羚仍生活在南昆山中。

5、经济建设

综述

2011年龙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3%;第二产业增加值31.97亿元,增长1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7%;第三产业增加值37.41亿元,增长1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0%。三次产业结构为18.37:37.61:44.02。

第一产业

201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万亩,比上年下降0.1%;油料种植面积3.8万亩,增长21.0%;蔬菜种植面积13.2万亩,增长11.2%。

2011年粮食产量9.8万吨,增长5.0%;油料产量0.6万吨,增长22.8%;蔬菜产量17.2万吨,增长8.5%。

2011年肉类总产量1.0万吨,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0.6万吨,增长7.6%;禽肉产量0.3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0.6万吨,增长4.3%。


龙门县

2011年,龙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1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增长6.9%。其中,农业20.55亿元,增长7.0%;林业0.58亿元,增长15.8%;牧业2.49亿元,增长4.7%;渔业0.42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0.17亿元,增长7.2%。

第二产业

龙门县工业主要行业有建材、冶金、造纸、印刷、食品、化工、纺织、竹木加工等。

2011年龙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7.3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0亿元,增长31.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6.88亿元,增长7.2%。

分轻重工业看,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增加值18.26亿元,轻工业增加值2.54亿元。全年龙门县实现水泥产量达878万吨,增长6.2%。水力发电量累计16930.4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51.9%。

第三产业

龙门县2012年接待游客5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亿元,分别增长17.7%和18.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增长16%。2012年广东县域旅游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龙门县域旅游竞争力排名广东省第三。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6亿元,增长18.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25.37亿元,增长16.4%;住宿餐饮业4.98亿元,增长29.8%。

交通运输

增龙公路、金龙公路、龙新公路为龙门县的主要交通干线,龙新公路北上接驳105国道,金龙公路南下接驳205国道。龙门县城内有迎宾大道、金龙大道、金山大道(建设中)。S355、S305、S119、S244等多条省道在龙门县纵横交错。广河高速结束了龙门县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还有规划中的粤湘高速、河清高速、惠河高速支线等经过龙门县境内。

6、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龙门县有学校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中心小学12所,村级完全小学25所,教学点70个。现有学生40420人,其中小学20712人,初中13372人,普通高中6336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龙门县共有文化馆1个,作品2.12万篇;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9.88万册件套;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45件;广播电视发射台1个,电台频道2个,电视频道3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0%。有线电视覆盖率62%;全年书店出版物发行总量72.5万册。

2011年,在市举办的体育锦标赛上,龙门县夺得了跆拳道比赛1金2银6铜,游泳1金1银3铜,跳水1金2铜,田径2金2银7铜。

医疗事业

截至2011年,龙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2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乡镇卫生院1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865张,比上年增长13.7%。

交通事业

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截至2011年,龙门县公路通车里程1908公里,年末龙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5%。

7、文化建设

方言俚语

龙门县三大方言依次为龙门本地话、客家话和粤语广府片、路溪话。

龙门本地话:归属与分片未定,是龙门的第一大语言。龙门本地话从语音特点上语言界普遍的解释是“一种兼具客方言特点的粤语”,和其它粤语相比差异很大。有些语言学家则有其它的看法。龙门本地话使用者的民系认同也很复杂,有的只认同本地,有的兼认同客家,有的兼认同广府。

客家语:属客家语惠中片,但和新惠小片的惠阳话十分接近。客家语是龙门的第二大语言。

本地广府话:属粤语广府片,与从化、增城的粤语接近,而与广州话有所不同,分布于部分郊区。

路溪话:分属还没有定类,语法与粤语接近,发音介于粤语和客家之间,语言发音还未发现相似类别。

8、地方风俗

舞火狗

龙门县蓝田瑶族民间舞蹈“舞火狗”已经申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舞火狗”符合申报的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


舞火狗

的特点;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处于濒危状态。

龙门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从1972年开始创作活动。龙门农民画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劳动、生活和家乡风俗的热闹喜庆场面,饱含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

1992年以来,龙门农民画曾在广州、西安、北京、上海、长春等国内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0多张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发表,48张获省以上美术奖,外宾购龙门农民画4500多张,1988年龙门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9、名胜优产

龙门粉(“长滩米粉”最为知名)、龙门年桔、“龙门鸡”、龙门蜂蜜、龙门米饼、观音菜、蜂蜜醋、南昆山毛茶、路溪石硖龙眼等。

10、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龙门县户籍户数10.37万户,其中,农业户6.19万户;非农业户4.18万户。户籍总人口35.15万人,其中,男性17.84万人,女性17.31万人;农业人口23.46万人,非农业口11.69万人。在非农业人口中,男性6.06万人,女性5.63万人。

民族

截至2012年4月,龙门县辖区有19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18个。少数民族人口9516人,占龙门县总人口的2.8%,其中瑶族人口8927人,占龙门县总人口的2.6%,大部分居住在蓝田瑶族乡;另有畲、苗、回、壮、满、侗、黎、蒙古、独龙、仡老、土、藏、土家、普米、哈尼、傈僳、羌17个少数民族605人,为工作调入及婚迁人员。

11、旅游资源

截至2012年,龙门县共有上规模的旅游景区15处、景点26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4家,3A级旅游景区有1家,并拥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50家*度假村”的高端精品———十字水。

西林河

龙门县人民*所在地为龙城街道,西林河自西向东从城区中心流过。建于1604年的水西塔位于东南粉塔山上,登上此塔可俯瞰县城全貌。

西林公园(塔山森林公园)

西林公园位于龙门县城东南部,与相连的几座小山峰形成一条小山脉,山地面积约2000亩。

香溪堡旅游区

香溪堡旅游区位于增江河上游—龙门县龙华镇沙迳。厚重、浓郁的古堡风情,独具岭南文化建筑艺术遗风的“古码头”、“五宅古围”、“正街”、“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

天堂湖

天堂湖位于龙门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天堂山水库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水质洁净。白鹤潭、古榕、白马瀑布和天堂湖都是天堂山上独有的景致。


天堂湖

南昆山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桂峰山

桂峰山位于龙门县西北部桂峰山东麓,海拔1085米,有2120多种植物和120多种动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构成了地派桂峰山的美丽风光。

龙门蓝田瑶乡

蓝田瑶族乡是惠州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龙门县城以北15公里,总面积为169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其中瑶族约占88%。“舞火狗”源自当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瑶胞的团圆节上举行“舞火狗”活动。

上一篇:南澳县

下一篇: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