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店镇
火烧店镇位于留坝县城南部,距县城23公里,距316国道8公里,镇域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境内有尚西河、月亮河两条流域,山势开阔,谷地较平,谷地海拔900米左右,属山地暖湿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1.5度,境内山林和水资源丰富,植被良好,主要有尚溪河和月亮河两条河流,全年无霜期214天,年均降雨量886.3毫米,降水主要分布7、8、9三个月,纯旱、伏旱和高山秘森是主要密性天气。全镇有耕地面积3504亩,人均1.2亩,其中水田1500亩,坡地2004亩,全镇辖8个行政村,共34个村民小组,共886户,3299人。
中文名:火烧店镇
行政代码:610729106
身份证前6位:610729
长途区号:0916
邮政编码:723000
隶属政区:留坝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F
辖区面积:182km2
人口数量:约3300人
人口密度:19人/km2
1、地方简介
火烧店镇位于县城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8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941户,总人口3541人。有耕地3682亩,其中水田1592亩、旱地2090亩。
境内交通方便,距316国道仅8公里,有硬化道路连接。镇内村村通公路,架设了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电话和有线电视小片网。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中西沟省级扶贫示范村建设步伐加快,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对镇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大大增强。
2、行政区划
火烧店镇区划
610729106200121中西沟村
610729106201220石家院村
610729106202220堰坎村
610729106203220天星亮村
610729106204220烧房坝村
610729106205220佛爷坝村
610729106206220墩墩石村
610729106207220太子岭村
3、地方人口
火烧店镇人口数据:
火烧店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511
男1923
女1588
家庭户户数906
家庭户总人口(总)3381
家庭户男1812
家庭户女1569
0-14岁(总)809
0-14岁男410
0-14岁女399
15-64岁(总)2336
15-64岁男1324
15-64岁女1012
65岁及以上(总)366
65岁及以上男189
65岁及以上女17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397
4、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开采的有铁、云母、磷、石榴子石,特别是蛇纹石、黑白色花岗石,以其色泽好、石质细密,倍受客商青睐。
全乡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和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果林发展势头强劲,占农业总产值的80%,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骨干项目。
5、农村建设
火烧店镇
一是以远教平台为依托,推行“在线学习”。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的优势,开辟学习专栏,发布培训信息,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面,为村民提*前、产中、产后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大学生村官王沙丽通过远程教育学习皂角树种植,带头发展种植12亩。截至目前,共组织播放各类实用技术电教片20场次培训农民800余人次。
二是以基地培训为抓手,举办“专题讲座”。依托太子岭养蜂基地、天星亮中药材示范基地、堰坎村香菇基地、中西沟村苗木基地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认真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带动工程,积极探索“人才+基地+农户”的新型培养模式,聘请县上农业技术人员到田头进行“面对面”交流培训,开设专业培训班6场次,培训农村党员*320余人次。
三是以培训需求为目标,实行“按需培训”。根据农户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以自选“点菜”的方式,安排培训班的内容和课程,做到因需施教、因人而异,科学设计培训班次、内容和方法,聘请农业技术专家专家举办讲堂。利用农闲,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外出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聘请农技专家开展巡回授课培训8场次,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赴四川和咸阳等地参观学习休闲旅游、农业种植、养殖业、农家乐等7次。
6、社会民生
全面开展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调查
为真实准确地掌握全镇劳动力资源状况,以及就业、失业人口的总量和结构状况,做好就业工作实名制动态管理,火烧店镇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自5月15日起对我镇的劳动力情况进行入户调查走访工作。
此次调查范围为全镇常住户籍劳动年龄人口为主,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被调查户中登记的人员是农村户籍劳动年龄人口,男性为16至60周岁,女性为16至50周岁。此次调查包括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个人就业、创业情况、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意向和和享受就业政策信息情况等10多项内容。为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我镇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以各村为单位,村组*和包村同志对符合条件的住户,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进行多次走访调查,以“片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为原则,让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截至目前,该镇入户调查工作已顺利完成,共统计劳动力资源1800余人次。下一步,待对全镇就业创业劳动人员资料进行核实、审核后,将开始系统录入工作,数据全部录入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动态化管理。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是东汉末年,汉中王张鲁为纪念一代谋臣,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而建。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本姓姬。秦始皇灭韩后,姬公子为报丧国之仇,重金聘求力士刺客,于博流沙欲以大椎击始皇,错中副车。事败后,避难至下邳,更名张良。
静卧于秦岭南坡紫柏山麓的张良庙,青山环抱,溪涧萦绕,实为人间仙境。曾是早期道教活动的胜地之一,陕南道教活动的中心。
经历代整修扩建,占在1.4万多平方米的张良庙如今有大小九个院落,殿、堂、楼、阁、亭、廊、桥、榭等多类古建筑,150余间房舍。主要景观有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二山门、大殿院、北花园、拜石亭、迴云亭、南花园、第三洞天、草亭、云梯和授书楼等。其中屹立于大殿后山岭之巅的授书楼是庙内的最高建筑,掩映在紫柏青松间,急隐忽现于云海雾涛之中,犹如一座飘临凡界的仙阁。庙内布局匠心独运,建筑雕梁画栋,古韵依旧,香缠雾绕中似有仙踪可觅。古往今来,名人雅士皆醉心于此,对张良的惊叹和敬仰难计其祥。现存摩崖题刻51处,碑题39通,楹联40余幅,匾额面,如此丰富的人文景观亦令人叫绝。更有奇物,祠庙院内独有的拐竹可谓世间罕见。此竹主干近根部多有数节弯曲,离地三、五尽后便呈常态。倘将此幼竹移栽他处,即如普通一般,再不弯曲。
早在1965年,张良庙就被陕西省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张良庙紫柏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紫柏山又被列为陕西省三大名山之一,成为开发汉中市旅游资源的龙头。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集山岳、峡谷、洞坦、泉溪、云海、森林、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古代建筑、园林、摩崖石刻、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形成陕南最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1993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柏山风光秀丽,坑坦连片,溶洞奇特,山峰突兀,具有东险西秀,南奇北绝的特点,自古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九十二峰”之说,相传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辟谷修道之地,也是道教活动圣地。
古褒斜栈道
始建于周、秦年间的古褒斜栈道纵贯南北,蜿蜒百里,是人类早期交通史上的一条巨龙,加之陈仓、连云栈道遗迹星罗棋布,自古有“古栈道博物馆”之称,“火烧栈道”、“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历史典故流传千古;青桥驿、马道驿、武关驿等古驿站和武休关、柴关岭等古关隘遗址遍布县境,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犹如颗颗璀璨明珠。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汉中梆梆面,陕西省汉中市风味食品。用上等白面粉精制而成。梆梆面源于何年何月,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但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当年刘邦封王汉中,到汉中时已近黄昏,仓促间厨师缺少厨具,使用士兵矛杆擀面,“砰砰梆梆”一阵热闹,做成面条,丞相萧何趣命为“梆梆面”。一说旧时更夫打更,饥寒一夜,“梆梆”声打到五更天时,可得到一碗面条充饥,厨师可怜更夫辛苦,在面条里加以辣、葱、姜等,为其暖胃驱寒,因故得名。
制作基本制作工艺是,将面粉用水和成硬面团,饧5分钟后盘揉,用擀杖擀成极薄面片,切成韭菜叶宽的面条。炒锅置火上倒入菜籽油,烧七成热时离火,凉至五成热时,放入辣椒面,制成辣油。生姜捣成汁,大葱切成葱花,酱油、醋分别熬开。在碗内加适量酱油、醋、精盐、辣椒油、姜汁、花椒粉、葱花等,加入少量面汤。
其特点是,酸辣鲜香,利湿暖胃,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又含有一定脂肪、维生素B和钙、磷、铁的而今面食小吃。正宗的梆梆面,条宽,极薄,既筋且光,以胡椒、姜、葱、醋为主做成汤料,浓而不腻,加上鸡丝或切碎的蛋饼、香菜等点缀,吃起来很光滑、柔软,有筋性,风味特别,直诱人垂涎。
汉中米面皮子
汉中米面皮子是陕南的著名小吃。它不仅在陕南各县驰名,就是在关中地区的县市和繁华的西安古都,随处可见悬挂“汉中米面皮子”招牌的小吃摊。汉中米面皮子胜过户县秦渡镇面皮子。
汉中盆地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腴,盛产稻米,素有“鱼米之乡”称誉。汉中米面皮子就是以当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头天将大米淘净,浸泡磨成浆,浆不可过稠过稀,以薄糊状为宜,然后以特制的白铁皮平底圆锅盛浆,置滚水中,稍烫便熟。提出平底锅,凉水中略浸,以筷头顺锅沿一旋,反扣,一张雪白柔软的面皮子便成了。将面皮抹点熟油,叠折后用刀切成指头宽的面条。这面皮柔韧平常,入口绵软,光滑细腻,口感极佳。当然,面皮离不陪衬,一般加点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豆芽,豇豆,多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绝少不了调料:酱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酱、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调料,倘缺少了红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米面皮子是汉中人待客的上等饭食。大小宾馆,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决不可少一大盘面皮,而且这面皮准定最受欢迎,最先吃净的。即使那病得茶饭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面皮子,开开口胃。现在,汉中米面皮子已遍布全省各地。
槟豆凉粉
槟豆凉粉是汉中人夏天吃凉粉消暑解渴,冬天则爱吃热凉粉,称热打铁,加上各种调料,吃了回味无穷,味口大开。凉粉是以槟豆、豌豆凉粉为上品,米凉粉次之。汉台区铺镇的槟豆凉粉更为可口。
由于汉中人吃腻了凉粉,于是独出心裁变个形式,趁凉粉没有冷却之前佐料热食,便称为吃“热凉粉”。吃法比较讲究,在同一盆中的凉粉可分为两种,即块片和糊状,可任选其一,或兼而食之。
热凉粉的调料与凉粉调料迥然不同。事先要配制,熬好调料汤,把大香、花椒、胡椒等加水煮沸,再加入油盐和少量干粉,熬成稀糊。食用时不用盐、酱、醋,只要在热凉粉碗里浇上红油辣椒和调料汤就行了。味香色佳,经济实惠。尤其冬日之晨吃一碗热凉粉,顿神志清爽,一身轻松,余味无穷。
槟豆这东西外地就很难找到了,貌似汉中周遍原先的野生物,没什么人专门去种植的,当然其他的作物也可做为凉粉材料,主要淀粉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