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王府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12 15:30:51
...

王府镇位于阜蒙县西北20公里处,距阜新市15公里,101国道640公里处,锦阜高速公路四河段入口距镇区0.5公里,所辖11个(合并后)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1万亩。全镇709l户,24417口人。蒙古族7163人,属少数民族乡镇之一。镇所在地王府村于清,康熙年间始有村落,康熙末年上默特左旗旗府迁移此地,故称为“诺颜格日”汉译王爷府,简称王府。境内德惠寺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总占地面积41250平方米。德惠寺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也是阜新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座寺院。王府遗迹现尚存影壁墙一座,保存完整,规模与承德行宫影壁墙媲美。王府后花园一处,目前保存几百年的古松、古柏、枫树几十株,园林特有的风格甚为壮观。王府镇历史悠久,曾经在一定区域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中文名:王府镇

行政代码:210921111

身份证前6位:210921

长途区号:0418

邮政编码:123000

隶属政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辽J

辖区面积:170km2

人口数量:约2.44万人

人口密度:144人/km2

1、地方简介


王府镇

王府镇位于阜蒙县西北20公里处,距阜新市15公里,101国道640公里处,锦阜高速公路四河段入口距镇区0.5公里。所辖11个(合并后)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1万亩。全镇709l户,24417口人。蒙古族7163人,属少数民族乡镇之一。镇所在地王府村于清,康熙年间始有村落,康熙末年上默特左旗旗府迁移此地,故称为“诺颜格日”汉译王爷府,简称王府。境内德惠寺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总占地面积41250平方米。德惠寺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也是阜新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座寺院。王府遗迹现尚存影壁墙一座,保存完整,规模与承德行宫影壁墙媲美。王府后花园一处,目前保存几百年的古松、古柏、枫树几十株,园林特有的风格甚为壮观。王府镇历史悠久,曾经在一定区域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历史沿革

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王府镇的各行各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镇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工作也比较突出,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2000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文化先进镇,2001年被辽宁省民委等五个厅、局定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星光计划”单位。.

3、行政区划

210921111200121王府村

210921111202220八家子村

210921111204220河东村

210921111206122辉彤村

210921111207220哈拉哈村

210921111208220烟台营子村

210921111209220良官营子村

210921111211220河西村

210921111212220元宝洼村

210921111214220舍不代村

210921111216220皂力营子村

4、地方人口

王府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3674

男:12020

女:11654

家庭户户数:6753

家庭户总人口(总):23653

家庭户男:12001

家庭户女:11652

0-14岁(总):4977

0-14岁男:2555

0-14岁女:2422

15-64岁(总):17397

15-64岁男:8866

15-64岁女:8531

65岁及以上(总):1300

65岁及以上男:599

65岁及以上女:70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692

5、乡镇建设


王府镇

王府镇党委从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融互动出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先后在五个符合条件的村党总支中建立农牧业专业化党支部9个、市场经济类党支部4个、驻外党支部1个,逐步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主体、以专业类和经济类党支部为骨干、以驻外党支部做补充的村级党组织框架,有效提高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为广大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搭建了平台。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设置党组织,助推产业化生产扩张。镇党委积极顺应全镇农牧业经济蓬勃发展,农牧业新品种、新项目不断增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不断扩大的趋势,适时将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打破了原来按居住区域为界限的划分党支部的模式,实行以专业小区为中心,由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村党总支分别下设了设施农业、设施畜牧业、特色种植业等专业党支部,并推选出有威信和带动力的党员任书记,组成党支部。党支部不仅要按《党章》规定依法开展活动,同时也承担着发展壮大本产业的义务,负责不定期组织开展产业服务、专业培训、落实计划等工作,进而把党的组织有效渗透到了专业生产的每一环节,使组织优势、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得以进一步优化整合,为产业化生产规模的扩张注入了活力。在发展日光温室的工作中,下官地村党总支、敖包村党总支和四分地村党总支各自以本村设施农业党支部为龙

6、农业发展

王府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2007年镇100户科技示范户在科技人员的亲自指导下,科技示范户增产增效明显,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很多农民年初就积极申请争当科技示范户。在科技人员的大力宣传下,村组及村民积极推荐选出了100户具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科技文化素质较高、有一定文化水平、乐于接受新技术、热心为民服务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深入到每个科技示范户家中、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的开展技术培训,对每个示范户种植的作物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技术指导,制定不同农作物种植方案,给每个农户又发放了主要农作物配方施肥建议卡、不同时期农作物主要栽培技术重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技术资料。

技术指导员为示范户推荐了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主导品种,主要有冀玉九、丰田六、、浚单20高产优质品种,种植前全部进行了种子包衣处理。适时播种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在施肥上改变以往的习惯施肥和盲目施肥的作法,依据2007年松山区土肥站化验数据采取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使投入的化肥达到最佳效果。苗期,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技术指导,指导农民在3-4片叶时及时间苗,5—6片叶时及时定苗。针对玉米前期气温低生长缓慢的情况,及时采取增加中耕松土次数,提高地温。苗情长势良好。

7、教育事业

王府蒙中是一所以蒙语授课为主的民族中学,位于王府镇架其村王东路3公里处,占地面积2931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70平方米,学校现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联网微机室、图书馆、阅览室、保健室、体音美室。并有齐全的体育设施。有校办加工厂一所,一处职教基地,五栋标准的优质大棚。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师32人,高级教师11人,中级教师8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1人,专科毕业生22人。

王府镇蒙中始建于1980年5月,在原良官村中学的基础上扩建的,当时共建了39间大人字房。公社财政所将原良官中学16间校舍投给该校改做师生宿舍和食堂,原8亩校田地改为学校菜园地。校舍于1980年9月建完,公社将各民族村戴帽中学班并入蒙中,校名为王府公社蒙古族初级中学,除招收王府公社的蒙生之外,还招收红帽子、大五家子、佛寺公社的解放、胜利村的蒙古族学生。1992年,开设了蒙语授课班级至今。

学校1986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单位;1988年校团委被县教委评为德育教育“先进团委”。1988年和1992年分别两次被县教委评为“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合格学生先进单位”。1992年全县民族中小学学校管理现场会在该校召开,荣获市教委“民族中学学校管理一等奖”。

8、地方特产


三沟白酒

三沟白酒

三沟酒最早生产于清代同治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酿酒历史。三沟系列产品现有30多个品种,分为“清香型”,“营养型”,“兼香型”四大系列白酒。三沟系列酒多次被评为辽宁名牌产品,其中省以上优质产品3个。“三沟”商标两度蝉联辽宁省著名商标称号,并于1994年通过中国方圆委IS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人证。

三沟系列酒采用东北优质高粱,矿泉水为原料,以陈年泥窖为窖池,将地方少数民族酿酒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发酵40天,长期储存,精心酿造而成。以三够特曲酒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余味悠长的特点,多次荣获国际金奖。以百年窖为代表的兼香型白酒具有香气浓郁,诸味谐调,绵甜爽净的特点百年窖酒包装古朴典雅,采用一次性防伪盖,实属酒中珍品。以三沟老酒为代表的营养型白酒,以其低而不淡,营养保健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拨面

虽与面条大体相同,但做法不同。面条是和面擀薄用刀切,而拨面时用的刀是两端各有一柄,面板一尺多宽、二尺多长。切面时用腹部将面板顺着挤在锅沿处,把面剂子擀薄后,两手握两端刀饼快速挤切,边切边拨入锅内煮熟,由于作法特殊,因此,制作出的食品另有一种风味。

9、附近景点


阜新瑞应寺

阜新瑞应寺

瑞应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距离市区22千米。在三面环山、方圆5平方千米的山谷中,遍布楼台殿阁,寺院错落,街道纵横。瑞应寺是阜新最大的佛教寺院,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瑞应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99年),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已形成一座规模相当、气势恢弘的寺庙建筑群。筑有大雄宝殿、祈愿殿、九大臣殿、-殿、四大扎仓和外五庙等。同年,康熙皇帝钦赐金边盘龙匾额,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写成“瑞应寺”。瑞应寺有6代-相传,最兴盛时-达五六千人。盛传“有名-三千六,无名-数不清”,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寺院。瑞应寺与海棠山普安寺并列为藏传佛教传播中心,民间素有“东藏”之美誉。

瑞应寺建筑自南向北,采用突出*,两侧相辅格局,显得主次分明,协调有致。即仿*布达拉宫形式,又有一定变化。充分体现了满、蒙、藏、汉融合在一起的藏传佛教类型寺庙的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外有四大扎仓,得丹阙凌。大殿周围庙宇分别建在东西南北的山顶或山坡上,形成内外相映、四面对称的格局。殿外有6千米长绕寺一周的环寺路,路旁有万尊石佛环路而立,素有“环寺路上万尊佛”之说。在通向寺庙的每条路旁和附近的山上,到处都有大小不一的石雕佛像,瑞应寺堪称佛教圣地。

上一篇: 菲力浦·里洛伊

下一篇: 朱红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