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
中关村丰台园是中关村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1991年11月批准成立,1992年6月正式启动建设,1994年4月被批准成为第一批*高新区,1996年成为全国首批向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之一,200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并为发展总部经济量身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总部基地项目。经过25年发展,丰台园已经成为丰台区核心的经济增长极,首都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高技术创新基地,全国知名的总部聚集区。
1、基本概况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
201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后,丰台园总规划面积17.63平方公里,由东区、西区I、西区II、科技孵化一条街和扩区后的丽泽、首钢一耐、二七车辆厂、二七机车厂、首钢二通、新兴际华3603厂组成。已建成区包括东区一期、二期共计2.89平方公里;在建区包括东区三期,规划面积1.81平方公里;待建区包括西区I、西区Ⅱ,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
2、发展情况
入驻企业超过2万家,其中,上市企业80家(5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高新技术企业627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304家,2013年被授予首批“北京市总部经济集聚区”称号。25年来,总收入由建园初期的6200万元上升到4400亿元(2016年),以不足丰台区1%的土地面积创造出1/4强的财政收入。2016年实现总收入440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550亿元,占全区85%以上;实现技术收入218.2亿元,同比增长19.4%。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6227件,同比增长30.5%。
3、科技创新
无人驾驶地铁
4、产业情况
丰台园产业呈现“两主两辅多特色”的特点,“两主”即指两大主导产业:轨道交通和军民融合产业;“两辅”即指两大辅助产业:生物医药和工程服务产业;多特色指节能环保、应急救援、科技服务等多个特色产业。
5、区位地理
作为中关村最早成立的三个园区之一的丰台园,坐落于享有“陆路码头”、“花乡”和“航天城”盛誉的丰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环境清新优美,科技、人才资源充沛。
空间布局为“两区一街”的丰台园,规划面积为8.18平方公里。自1991年正式成立以来,作为*高新区,丰台园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丰台园现有高新企业3000余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新技术等八个领域,科技产业发展增加了地区就业岗位,园区就业人口已超过7万人,高素质人员不断聚集、人群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了地区文化的转型提升。
6、特色资源
充足的人才资源。丰台是北京高智力密集区之一,具有“航天城”之称。全区聚集了*60多家应用技术科研院所和院校,科技人员7万多人,其中中外知名专家千余人。
齐全的技术资源。科研、测试和生产设备齐全,专业繁多,包括航空航天、冶金化工、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医疗医药、生物工程等技术领域,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科技基础。
丰沛的科技资源。民营高科技与国防高科技两支科技力量的融合、交流,丰台园现有科技项目2000项,国家行业标准项目11个,创新项目获奖数达68个,其中*15个、省部级40个。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成果实现产业化,有一批产品走向了国际市场。
7、基础设施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
产业基地供水采用自备井和市区自来水联网供水相结合的办法,日供水能力达三万吨,产业基地雨水、污水经四环路主干管进入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基地内建有电讯局一座,总容量为10万门程控电话;同时,园区还实现了光纤环网,可提供宽带多媒体、虚拟小交换机、ISDN、DDN、T1和T3、ADSL、高速接入Internet等服务,并可设立卫星接收装置。
产业基地内设有城市主、次干道标准和支路标准的道路二十二条,内部道路八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
产业基地一期建供热厂一座,多台三十五吨汽炉,采用蒸汽集*热方式,可以一年四季全天供热。
产业基地天然气气源来自华北油田,属北京市天然气供应范围,建有一座中压站;产业基地范围内天然气管线齐备,可保障生产、生活用气。
8、产业规划
丰台园产业发展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丰台园一如既往以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为招商重点,不断构建创新服务体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丰台园将重点吸引跨国企业的地区总部、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外地进入北京的管理总部和结算总部及其他高附加值企业,大力建设总部基地,助推科技总部新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