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阁
《龙门阁》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唐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离开同谷前赴成都。在这次行程中,杜甫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此诗为其中之一。全诗十六句,前八句记江势之险及阁道之危,后八句因度阁之难而发为惊叹。
1、作品原文
龙门阁⑴
清江下龙门⑵,绝壁无尺土⑶。
长风驾高浪⑷,浩浩自太古⑸。
危途中萦盘⑹,仰望垂线缕。
滑石欹谁凿⑺,浮梁袅相拄⑻。
目眩陨杂花⑼,头风吹过雨⑽。
百年不敢料⑾,一坠那得取。
饱闻经瞿唐⑿,足见度大庾⒀。
终身历艰险⒁,恐惧从此数⒂。
2、作品注释
⑴题注:龙门山在利州绵谷县东北八十里,一名葱岭,有石穴,高数十丈,故号龙门,他阁虽险,尚附山腰,微径可缘,此独石壁斗立,虚凿石孔,架木为道,尤险绝。《元和郡县志》:龙门山,在利州绵谷县东北八十二里。《方舆胜览》:他阁道虽险,然山在腰,亦微有径,可以增置阁道。惟此阁石壁斗立,虚凿石窍,架木其上,比他处极险。《寰宇志》:一名葱岭山。《梁州记》云:葱岭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龙门。《一统志》:在保宁府广元县嘉陵江上。
⑵清江:《水经》云:水色清照十丈,故名清江。鲁訔曰:地理志:施州清江郡。
⑶绝壁无尺土:《世说》: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速急。李陵书:“无尺土之封。”
⑷高浪:一作“白浪”。陆机诗:“长风万里举。”郭璞诗:“高浪驾蓬莱。”
⑸浩浩自太古:应玚诗:“浩浩长河水。”《三坟》:“太古之人皆寿。”
⑹中萦盘:一作“萦盘道”。
⑺滑石:孙绰《天台赋》:“践毒苔之滑石。”
⑻浮梁袅相拄:沈约诗:“浮梁经度跨回漪。”《水经注》:栈道,俗谓千梁无柱,诸葛孔明与兄瑾书曰:“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水大而急,不得安柱。”后孔明卒五丈原,魏延先退而焚之,即是道也。自后按修旧路者,悉无复水中柱。径涉者,浮梁振动,无不摇心眩目。
⑼目眩:《秦国策》:秦王目眩良久。
⑽头风:《魏志》:曹操读陈琳檄草,头风自愈。
⑾百年不敢料:司马懿曰:“不能料死。”吴注:潘岳诗:“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料。”④⑤⑥
⑿饱闻:一作“饱知”。瞿唐:瞿塘峡,在夔州。
⒀大庾:大庾岭,在虔州。
⒁终身历艰险:《左传》:“艰难险阻,备尝之矣。”
⒂恐惧:《诗》:“将恐将惧。”
3、点评鉴赏
仇兆鳌《杜诗详注》: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此记江势之险及阁道之危。下龙门,江在龙门之下也。俯临风浪,愈见山行可畏。萦盘,言阁委曲。线缕,言阁细微。滑石倾欹,谁凿其孔?浮梁袅空,下有柱往。此言制阁之奇巧。
“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此因度阁之难,而发为惊叹也。朱注:花陨而且为之眩,视不及审也;雨吹而头为之风,迫不能避也。正形容阁道险绝。次公注杂花过雨,作比喻者,非。《杜臆》:瞿唐、大庾之险,未曾亲历,今涉此危途,则恐惧当从此数起也。上文目眩头风,正是恐惧之状。此章,上下各八句。
4、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