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ati

科普小知识2022-05-17 09:33:05
...

ATi(ArrayTechnologyIndustry)是世界著名的显示芯片生产商,和NVIDIA齐名。在1985年至2006年之间是全球重要的显示芯片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万锦,2006年被美国AMD公司以5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后成为AMD的一部分。ATi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曾拥有超过3,700名员工,营业额为22亿美元,是一家专门设计与销售适用于个人电脑的显示卡、图形处理器、芯片组、机顶盒、数字电视、电子游戏机和手提式设备等的无厂半导体公司。

公司名称:冶天

外文名称:ATI

总部地点:加拿大安大略省万锦

成立时间:1985年

经营范围:显卡、芯片组、电子游戏机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公司口号: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

年营业额:20亿美元(2005年)

员工数:2500人(2007年)

1、创始人

ATI的创始人,时任CEO的何国源(KwokYuenHo)1950出生于一个曾经富裕的新会家庭,随即离开*。他人生的一大转机是在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士学位。而后他曾就职于数据控制系统、飞利浦电子和国家半导体公司,再后来就任王氏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那是一家PC制造及组装工厂。

1984年,何国源移民加拿大。不太走运的是尽管他拥有10年的工作经验和电子工程学位,但仍然难以找到一个和他在香港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不过,何国源并不是求职市场上唯一的失败者。1985年,他和另外两个香港移民,BennyLau(产品开发副总裁,已退休)和LEEKALAU(刘理凯,策略计划副总裁),共同创建了他们自己的公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ArrayTechnologyIndustry。

在2006年7月24日,ATI被AMD公司以54亿美元巨资收购。作为旗下绘图卡业务的子品牌。直到2010年8月,在发布RadeonHD6000系列显卡的同时,AMD宣布放弃ATI品牌。

2、平台业务

2010年二季度AMD-ATIGPU综合市场份额超越NVIDIA

将集成显卡也计算在内,Intel仍然是“图形芯片”领域的霸主,二季度份额为54.3%,排在其后的是AMD24.5%以及NVIDIA19.8%。这一排名也同样体现了AMD/NVIDIA两家位置的转换。如果只算独立显卡份额的话,2010年二季度AMD在独立显卡市场的份额为51%,刚刚好超过NVIDIA的49%。仅仅是这2%的差距,却完成了市场占有率一二名的的质变转换。(主要受到NVIDIA费米架构设计的产品因理论设计超出现有生产技术而导致的良品率问题从而致使供货不足的影响)要知道,在一年以前NVIDIA的份额依然领先于AMD-ATI,当然也算不上是垄断。PC市场在使用图形芯片时并非一成不变,使AMD和Nvidia份额不定。这次AMD份额占上风,下季度或下年Nvidia就可能占上风,但相对于Intel在CPU领域强势垄断、压制AMD的情况来比较,AMD-ATI与Nvidia之间的较量算是一面倒。

3、产品发展

ATI自1985年8月20日成立之后就把自己定位成一家电脑图形公司,同年10月ATI使用ASIC技术开发出了第一款图形芯片和图形卡,之后就主要涉足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业务,为大型个人电脑制造商(如IBM)制造显示芯片。当时的个人电脑只有IBM和其它竞争者的整机销售,而且价值不菲,所有配件包括软件都不会单独零售,所以OEM是唯一的出路。

但为了公司前途着想,ATI决定不再大量制造基本的2D图像芯片。在1987年,ATI发售EGAWonder和VGAWonder家族显卡。这些显卡功能都比IBM自身的显示装置好,EGA/VGAWonder是一种能用于市场上任何一种图形界面、软件和显示器的单卡,为传统个人电脑提供了更高速的图像,由此引起了个人电脑制造商和用户的重视!

从Rage转型到Radeon100小试牛刀再到Radeon200崛起最后到Radeon300辉煌,其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Matrox的Parhelia-512似乎抢了DirectX9.0的头把交椅,但是最早的未必是最好的,ATIRadeon9700选择了一个更好的时机。以往ATI在产品开发上总是比nVIDIA慢一步,就像99年之前的AMD一样。如果要打败竞争对手,那么必须在产品研发周期上打一个时间差,选择短暂的沉默,然后薄积厚发。AMD的K7正是这样做的,而ATI的Radeon9700显然也是一个经典案例。

最先推出的Radeon9700/Pro可谓令人耳目一新,不仅率先实现DirectX9.0硬件级支持,还破天荒地集成了1.1亿个晶体管!作为新一代产品,Radeon9700/Pro实现了256Bit位宽,并且显存位宽也达到这一数值。从显存宽位、渲染管道、纹理贴图单元等令人关注的指标来看,Radeon9700/Pro的表现是无懈可击的。与当时的GeForce4Ti相比,Radeon9700/Pro完全超越它,而且已经不能算作是同一时代的产品了。可以负责地说,在当时产品研发进度上,ATI第一次超越了nVIDIA。Radeon9700/Pro配置了四个可编程顶点描景管道,而且改善了多边形设置引擎,可以提供对VertexShader2.0、PixelShader2.0、NURBS、DisplacementMapping等技术最完美的支持。全屏抗锯齿技术始终是GPU厂商不断努力的方向,而Radeon9700/Pro带给业界的是Smoothvision2.0,配合新一代HyperZIII显存压缩技术,直接令全屏抗锯齿效果的实用价值大大提高。

毫无疑问,高价位的Radeon9700/Pro仅仅是ATI的一面旗帜,真正令人疯狂的是Radeon9500/Pro。Radeon9500/Pro使用与Radeon9700/Pro相同的R300GPU,只不过显存位宽降低到128BitDDR。相对而言,Radeon9500的速度降低更多一些,因为它只有4条像素渲染流水线。不过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很多Radeon9500/Pro都可以通过软件修改为Radeon9700/Pro,此时性能大幅度提高,备受发烧友推崇。或许是看到了Radeon9500/Pro的这一“小瑕疵”,也或许是为了降低成本,ATI迅速推出了基于RV350内核的Radeon9600/Pro。Radeon9600/Pro同样完整地支持DirectX9.0,不过仅仅配置2个可编程顶点描景管道,而且像素渲染流水线缩减为4条,同时显存位宽也只有128BitDDR。如此一来,Radeon9600/Pro反倒失去了光芒,因此普及速度并不快。当然,后来ATI衍生出的Radeon9550还是非常成功,被很多ATIFans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对比GeForceFX5950U与Radeon9800XT,我们却能发现奇怪的一幕。在大多数基于DirectX8.1的游戏中,两者的差距微乎其微,而在执行DirectX9.0游戏时,Radeon9800XT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如此,ATI旗下的Radeon9600系列也具有类似的优势,令nVIDIA的GeForce5700/5600系列受到很大的打击。从官方公布的消息来看,GeForceFX5950U与Radeon9800XT在DirectX9.0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甚至是导致性能差距的重要原因。尽管两者都是支持PixelShader2.0与VertexShader2.0,但是渲染精度、指令数量、Shader长度等都不相同。

Radeon9800惊人的DirectX93D动态贴图技术

原本nVIDIAGeForceFX相对于Radeon9700Pro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可以执行长度达1024指令的PixelShader程序,但是ATI随后发布的Radeon9800系列可以执行任意指令长度的PixelShader程序,这比GeForceFX5950又进了一步。这一切都归功于ATI的F-buffer技术,主要用于存储渲染流程中的中间结果,这样就避免了把所有的像素都写入帧缓存,提高了工作效率。

nVIDIA*的日益壮大以及在接口开发方面的垄断行为令Microsoft非常恼怒,甚至一度传出nVIDIA退出DirectX9.0制定小组。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这至少证明nVIDIA与Microsoft的关系大不如前。众所周知,目前PixelShader与VertexShader都只能在D3D接口下应用,退出OpenGL组织的Microsoft一心想彻底淘汰OpenGL接口,而且已经基本实现。在这种情况下,nVIDIA的境地自然非常不利,很可能在面对新一轮3.0版本PixelShader以及VertexShader竞争时处于下风。更为蹊跷的是,ATI研发小组还拥有原本负责制定DirectX标准的前Microsoft成员,这也是令nVIDIA最为尴尬的。对比同级别的显卡,nVIDIA在OpenGL性能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而ATI的D3D速度更为出色。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并非是单纯的技术原因,厂商之间的“合作”与“牵制”起了决定性作用。

如果要对ATI和nVIDIA的第一次DirectX9对抗下一个结论,那么ATI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但是,可千万不要小看了nVIDIA的雄心,就在ATI吃着Radeon9550的老本时,nVIDIA的PCIExpress攻略已经展开,并就此将ATI打入深渊。.

ATI以及其它GPU厂商的复苏为nVIDIA敲响了警钟,Radeon9700/9800更是让nVIDIA知道落后的感觉。GeForceFX5800的4×2流水线架构以及128bitGDDR2显存更是使得nVIDIA在性能宝座的争夺中彻底败给ATI,对于nVIDIA而言,真正令其坐立不安的还不仅仅是ATI的高端产品。Radeon9550以及衍生到PCIExpress接口的X300-X550-X600小组合体对于市场占有率的侵蚀一度非常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FX5200/5500/5600/5700之流挽回局面已经没有可能,而且nVIDIA的桥接芯片存在成本偏高的问题。如何才能彻底压制ATI,这成了nVIDIA的当务之急。事实上,nVIDIA一直在产品研发进度方面略微领先于ATI。在GeForce5900发布之前,GeForce6系列就已经进入研发阶段。nVIDIA对GeForce6投入的工程研发人员不下500人,研发经费数以亿美元计算。自此为止,可以彻底宣告nVIDIA的GeForce6产品线布置完成,NV3X核心逐步退出市场。以GeForce6200TC对抗被称为nVIDIA心腹大患的集成显卡,以GeForce6600LE系列牵制ATI的X300-X550-X600阵营,以GeForce6600GT再加上高端SLI技术彻底打压竞争对手,应该说nVIDIA有一定的胜算。

但是从技术角度而言,X300-X550-X600阵营却不得不面对平庸的现实。如今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支持ShaderModel3.0,包括《细胞分裂3》、《孤岛惊魂》、《帝国时代3》、《使命召唤2》等。GeForce6200以及GeForce6600LE全面支持ShaderModel3.0,而ATI显卡显然在这方面处于落后局面。

ShaderModel3.0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的游戏研发时的编程模型,方便游戏开发商更简单的做效果更好的游戏。ShaderModel3.0被应用到很多环境表面和混合的镜面光源中。和ShaderModel2.0相比,ShaderModel3.0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拥有置换贴图技术,许多复杂的光影算法在ShaderModel1.1和ShaderModel2.0上无法实现.

对于任何厂商而言,众多市场总是不可放弃的前沿阵地。当时,ATI一心希望X300-X550-X600阵营能够坚守低端市场,而X700至少对GeForce6600系列构成威胁。但是现在看来,ATI的如意算盘显然不切实际。由于技术研发上的落后,ATI已经在第二轮的DirectX9竞争舞台中败北。当然,X700的失败也意味着整个产品线的溃败。X800尽管随后衍生出X850系列,但是在高端市场根本无法打开局面,难以与GeForce6800系列正面对抗。

一条管线内置多个工作单元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以前的GeForce4Ti以及Radeon8500等显卡都运用过这些技术。与纯粹依靠单管线相比,这种方式能够在纹理填充以及像素计算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不过此时的实际工作能力并非简单的相乘关系,而且其中的复杂关系很难评判。在ATI最新推出的X1600RV530GPU中,只有四条渲染管线,但是每条管线拥有12个像素填充单元。

如今我们对于一条流水线定义是“PixelShader(像素着色器)+TMU(纹理单元)+ROP(光栅化引擎,ATI将其称为RenderBackEnd)。从功能上简单的说,PixelShader完成像素处理,TMU负责纹理渲染,而ROP则负责像素的最终输出,因此,一条完整的传统流水线意味着在一个时钟周期完成1个PixelShader运算,输出1个纹理和1个像素。以GeForce6600LE为例,一块传统的4流水线构架显卡(4X1)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4个PixelShader运算,输出4个纹理和4个像素。流水线=PixelShader+TMU+ROP,这一概念一直得到GPU厂商的拥护。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3D游戏开始有明显的取向性,此时这一平衡也自然被打破。

正是基于像素着色器程序中算术指令比重不断提高这一事实现状,ATI开始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高像素渲染管线数量。以X1600为例,它拥有4条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只不过PixelShader、TMU以及ROP形成3:1:1的关系。具体而言,X1600有12个PixelShader,而TMU和ROP却只有4个,因此这款GPU核心在一个周期内可以进行12次PixelShader运算,输出4个纹理和4个像素。也就是说,X1600在PixelShader运算上等同于16流水线显卡,但在纹理填充率和像素填充率上等同于4流水线显卡。按理说,X1600的技术的确是比较先进,但是将一项技术优势作为非同级别竞争的砝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面对GeForce6600GT和GeForce7300GT真正的8管线,X1600显然没有胜算。好在,ATI近期发布了X1650XT,此时真正拥有12管线,并且实现了36个像素单元,但是这似乎一切已经晚了,因为ATI已经被AMD所收购。

依靠NV40NVIDIA打了个翻身仗,新的显示芯片G70在2005年年中顺利上市。与激进的NV40不同,G70以NV40为基础,在性能和功耗、成本等几个方面取得非常好的平衡。

而急于扳回一城的ATI却连续遇上了功耗等不利因素造成的Re-tape,导致传说中的R520一再跳票。经过了4个月痛苦的G70VSnothing的煎熬,R520终于在10月发布。

与R420一样只有16条渲染管线,在采用极线程分派处理器后,R520能够最多同时处理512个线程,先进的线程管理机制使得每条渲染管线的效率大为提升;8个引入SM3.0的顶点着色单元,动态流控指令得到了支持,采用R2VB的方式绕过了SM3.0对VTF的规定;采用了256位的环形总线尽管增加了内存的延时,却灵活了数据的调度;支持FP32及HDR+AA;而先进的Avivo技术使得ATI产品的视频质量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与G70相比,R520的技术更为先进,但是像素着色单元过少是其硬伤,不久后NVIDIA推出的7800GTX512MB凭借高频和大容量的内存就轻松超过了R520。针对R520的缺点,ATI迅速作出了反应,推出了与R520在架构上很不一样的R580。

ATI认为未来游戏将会对Shader的要求更高,所以像素着色单元与TMU的比值应该更大。于是R580采用了48个3D+1D像素着色单元,却使用了与R520相同的16TMU。这种奇特的3:1架构被证明在如*飞车10和上古卷轴4等PS资源吃紧的新游戏中能够获得比传统的1:1架构更为优秀的表现。先进的软阴影过滤技术Fetch4则让R580对阴影的处理更有效率。

R580在老游戏下性能表现与对手的旗舰产品不相上下,而在Shader压力繁重的新游戏中特别是高分辨AA/AF全开的模式下,甚至能够超过对手产品50%以上的性能表现。相比较于R520,R580游戏表现大为增强,成为了当时的游戏之王。

然而R580系列与其前辈R420有着共同的软肋,那就是中低端产品同样表现不佳。继NV43横扫中低端之后,继任者G73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与此同时20管线的7900GS芯片良率之高使之成为了有史以来成本最低的中高端芯片,不断的降价给了ATI中高端产品已强大的压力。反观ATI,用R580的1/4缩小版X1600系列去攻*低端市场,12PS、4TMU这种在高端芯片上优秀的3:1架构设计在普通游戏分辨率下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过少的TMU资源成了性能的瓶颈。ATI在中低端的竞争中再次败北。

就在AMD即将完成收购的时候,R580+上市,这次上市带来了新系列的产品线。高端以X1950XTX为主打,基本上可以看作是X1900XTX的GDDR4版本,GDDR4显存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片内传输带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性能。RV570即X1950Pro/GT具有36个PS单元、12TMU、12ROPs,同样是3:1的架构,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对手的产品,成为中高端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RV560即X1650GT则可以看作R580的1/2,24PSU、8TMU、8ROPs,测试成绩超过G73,成为了中低端的性价比最高的显示芯片之一。

可惜X1950XTX的全系列产品出来得太晚,尽管有了良好的定位和强大的性能,可为时已晚,ATI已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剩下的将由AMD代为完成。

2007年4月中旬,NVIDIA正式向外界宣布旗下三款中端DirectX10显卡——GeFroce8500GT、8600GT以及8600GTS。这意味着,nVIDIA除了占据高端的DX9显卡市场,还向主流的DX10显卡市场迈进。虽然ATi于07年5月中旬推出了旗下首款旗舰级的DX10显卡——RadeonHD2900XT,但没有中坚力量,AMD-ATi始终不能于主流市场立足。于是AMD-ATi在2007年的6月12日,又向大家公布了其低端至中端的主流DX10显卡——RV630/610系列。

尽管又比nVIDIA的首批中端DX10显卡慢了一拍,但AMD-ATi的RV630显得后劲凌厉,得益于更先进的65nm核心制程,开发厂商能够对ATi的RadeonHD2600系列更好的控制成本,按照不同的定位,价格低廉的RadeonHD2600Pro、超频版的RadeonHD2600Pro、非公版2600XT.....多种不同规格的RV630显卡登陆市场,成为ATi在中端DX10市场上的一只庞大队伍。

终于,在2006年中,AMD-ATI发布了自己第一款支持DX10、SM4.0的显卡——ATiRadeonHD2900XT。HD2900XT基于R600核心、80nm制造工艺,她拥有超豪华的各种硬件配置,由此可以看出收购后的AMD-ATi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她拥有7.2亿个晶体管,320个超标量流处理器,512-bit的显存位宽,最大超过128.5GB/s的显存带宽,全面支持DX10、SM4.0,AvivoHD视频硬件加速器等组件。在众多的游戏性能测试中,HD2900均败给了竞争对手nVIDIA基于G80核心的8800系列。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ATi在DX10支持上选用了超标量流处理器(流处理器以下简称SP)。这样有助于处理大量的并行数据,但是超标量SP要5个一组才会发挥全部效用。而nVIDIA选择了矢量SP,1个即可发挥全部效用。这样比起来真正可比的SP数量是HD2900XT64(X5)个;8800Ultra/GTX128个,8800GTS(640MB)118个,8800GTS(320MB)96个。这样一比就知道HD2900就算有神助也不可能打败8800系列。整个HD2000系列都是这样,2600是24(X5)个,2400是8(X5)个。

2、ATi不支持核心频率异步,即核心频率必须跟SP频率相同,而nVIDIA的SP频率k可以轻松超越1GHz,由此可见ATi的HD2000系列根本无法和同级产品竞争。

3、ATi没有正确发挥核心特性。R600核心是环形总线架构,特点是数据读取速度快、数据命中率低。这种特性决定了HD2900需要高速显存,而非高带宽显存。HD2900选用512-bitGDDR3显存,就像一个眼力不出众的、力量大的人在很宽、而且阻力很大的地板上找东西一样。而1GB版HD2900XT由于GDDR4显存本身的延迟时间过长被拖累。

4、HD2000系列的算法还不够成熟,BUG不少,在打开AA(抗锯齿)后性能下降明显。

尽管如此,HD2000系列并没有被G8000系列落下太多,可以看出HD2000系列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令人欣喜的是,HD2000附带的AvivoHD硬解码技术效果要比G8000系列好很多。相比之下,HD2000还有一定的竞争力。

而为了增强日后RadeonHD2600/2400系列在产品特色方面的优势,ATi在RV630/610上都加入了比G84/G86更强悍的AvivoHD视频回放技术,其中的UVD通用视频解码引擎,能同时实现H.264和VC-1编码视频的硬件级解码,继续丰富图形加速显卡在视频回放方面的能力,进一步释放高清晰视频播放过程时对CPU运算能力的依赖。ATi强大的高清回放能力也成为ATi的RadeonHD2400系列在入门市场上的重大注码。

2007年11月16日,AMD-ATi发布了HD3800系列显卡。她是业界第一款55nm工艺制造的显卡,业界首款支持DirectX10.1、ShaderModel4.1的显卡。她基于RV670核心,保留了R600核心大部分特性。同样拥有320个超标量SP,晶体管数量缩减至6.66亿个。她引入了ATi的新技术,比如PowerPlay节能技术、AvivoHD二代硬解码技术等。AMD-ATi此次没有在HD3800身上使用512-bit显存,而是只用256-bitGDDR3显存,可见AMD-ATi已经发现了HD2900身上的显存策略错误。

对于ATi的RadeonHD3800系列来说,提前支持了微软即将发布的DirectX10.1,也是它的技术亮点之一。ATi的RV670在这点上和当初nVIDIA的G80十分相像,都提前了对DirectX版本的支持。而DX10.1保持了10版本的原有整体结构和编程体系,同时顶点,几何和像素着色指令集也会得到更新到支持ShaderModel4.1。此外,DirectX10.1还提供了许多增强功能,如对HDR光源效果的改进,反锯齿的改进,更为精确的管道,全局照明特效等。DirectX10.1是目前DirectX10版本的增强版,将计划与WindowsVistaSP1一起发售。

对于ATi来说,同样基于RV670核心的RadeonHD3850,HD3870无疑是重中之重,RV670发布上市至今,多款非公版设计、DDR4版本的RadeonHD3850也出现于市面之上,它们的价格都保持在1500元以下,对于nVIDIA来说HD3850上市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未能真正拿出一款产品对抗ATi来自1500元市场上的冲击这一尴尬的局面,HD3800系列产品对nVIDIA的冲击可为当头一棒,令nVIDIA匆匆推出G949800GT9600GT,为了应对HD3800系列而且还是首次上次令高端显卡定位价格最低,

刚上市的9800GT在2000元附近,9600GT更是历史性快速跳水破千元大关.

2008年6月,AMD-ATi经历一年多的卧薪尝胆,终于爆发了!基于RV770核心的RadeonHD4800系列终于发布了!抢先上市的HD4850拥有1T(10^12)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轻松击败了高端市场的GeForce9800GTX,即使nVIDIA发布了高频的9800GTX+也无济于事。RV770可以说是RV670的全面升级版,在制造工艺成熟后,320个超标量SP增为800个超标量SP,光栅和纹理单元也增加了,AMD-ATi在HD4800系列身上使用了优化的AA算法,在游戏开启AA后能够完胜G9800系列显卡。在稍后上市的HD4870身上AMD-ATi使用了正确的显存策略,引入256-bitGDDR5显存,回归传统的显存控制器设计,并且采用了频率达到3.6GHz!HD4870性能更上一层,拥有1.2TFlops业界第一的浮点运算能力,游戏性能甚至能与怪兽级的GTX260叫板。

RadeonHD4800系列表现出众,HD4850刚一上市1499元的定价当天就迫使nVIDIA将GeForce9800GTX从2999元降至1999元几天之后就降至1399元,由此可见其影响力。HD4800系列性价比出众,受到显卡爱好者的追捧,在各国热卖,一些国家中甚至一度脱销。

8月12日,AMD-ATi发布HD4870X2以及4850X2。4870X2主要面对旗舰级市场,对抗*怪兽显卡GTX280。HD4850X2则鼓励主推非公版产品,节省成本降低价格,占据高端市场。当日,AMD-ATi发布驱动程序CatalystControlCenter8.8,将对单卡双芯及双卡互联解决方案进行性能爆发式的提升;同时附带的PowerPlay2.0新一代节能技术,将进一步提升AMD-ATi产品的竞争力。

自RadeonHD3800起AMD-ATI重塑的辉煌时代已经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在RV7x0RadeonHD4000系列大获成功的同时,AMD早已经开始规划下一代桌面显卡RV8x0RadeonHD5000系列了,其中主打核心当然就是RV870。

以下是有关RV870的最新消息总结:

8、RV870将是R600核心架构的最后一个演化版本,再往后AMD将会推出全新架构。

NorthernIsland全新起航——HD6000系列

不得已之下,AMD制定了B计划,一边等待新工艺,一边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一代过渡产品。这批替补本来没有代号,后来被叫作“NI-40”,代表40nm工艺版的北方群岛,再后来干脆又叫北方群岛了。Antilles、Cayman、Barts、Turks、Caicos这些新的核心代号也随后陆续确定,都成了改头换面之后的北方群岛家族的新成员。

南方群岛的名字也是在这期间冒出来的,只不过因为消息来源一直含糊不清,让所有人都以为它才是替补的B计划。如果你懒得理清其中的复杂关系,只需要知道即将发布的RadeonHD6000系列整体代号其实就是北方群岛。下一代的事儿,以后再说吧。

下边再具体看一下北方群岛的架构问题。都说AMD这代过渡产品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其实不然,它对现有的Evergreen架构依然做了大刀阔斧的变革。自从DX10R600以来,AMD的显卡架构都采用四小一大的流处理单元体系,理论上非常优秀,但实际利用起来颇为困难,想要发挥全部威力并不容易。现在,北方群岛终于将其抛弃,改成了四个中等大小的流处理器单元,整体理论性能削弱了,但综合执行效率会更高,软件编程也会更简单,因此实际性能特别是复杂操作下的性能应该要好很多,毕竟对GPU来说更重要的是吞吐量,而非延迟。

当然,实际游戏情况如何还有待观察,毕竟理论只是理论。NVIDIA一直宣传真DX11架构,强调更出色的曲面细分性能,但也只是在UnigineHeaven等理论测试中能够看出来,真到了游戏里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AMD这种马不停蹄的轮番轰炸显然会让NVIDIA有些吃不消,毕竟其GeForce400系列还没有完全铺开,一方面要面对早已确立市场地位、灵活自如的RadeonHD5000系列,另一方面要迎接强势跟上的RadeonHD6000系列。

RadeonHD6800系列显卡核心代号为Barts,从曝光的核心测量图显示,其核心面积为171.09*134.61mm=230.30mm2;而RadeonHD5800系列的Cypress核心面积为184.18*183.49mm=337.95mm2。由此看来,Barts核心面积仅为Cypress的68.15%左右。

首先是产品路线图,核心代号为BartsXT的HD6870以及BartsPro的HD6850将会在本月发布

11月下旬会有CaymanXT/Pro核心的RadeonHD6970/6950显卡出炉;而12月则有Antilles核心的新双核产品RadeonHD6990登场。

新产品市场定位图显示,Barts核心对应的是NVIDIA最热门的GeForceGTX460显卡;而Juniper则坚守中端市场,打压GeForceGTS450;Cayman核心产品以GeForceGTX480/470为竞争对手;至于最*的Antilles双核心显卡则接过RadeonHD5970的皇冠成为新一代双核王者。

HD6800系列显卡的DX11性能将会得到提升(AMD称之为第二代DX11);

新的显示输出标准,支持DP1.2以及HDMI1.4规范;

通过HDMI1.4以及DP1.2接口,可支持3D立体视频以及游戏;

采用UVD3.0引擎,支持MPEG-2/DivX/BluRay3DMVC硬解。

HD6000系列产品将配备双DVI、HDMI以及双miniDisplayPort共5个输出接口。miniDP接口为1.2规范,可支持多视频流,使用两个接口即可实现6屏输出。

从右表可看出,HD6870(BartsXT)将搭配双6pin供电接口,TDP大于150w;而HD6850(BartsPro)则仅具备单6pin供电接口即可,TDP在150w以下。

CaymanXT/Pro核心产品将会在11月底发布,前者需要6pin+8pin供电接口,TDP在300w以下;而后者则具备双6pin供电接口,TDP少于225w。

成功夺取笔记本独立显卡市场第一之后,AMD又再接再厉发布了第二代DX11移动显卡RadeonHD

6000M系列,相关机型也立即登场展示。

RadeonHD6000M家族分为六个子系列,但其中6800M、6500M、6300M都是在上代核心的基础上微

调而来,包括频率提升、全线支持GDDR5显存、Eyefinity多屏输出增强、支持HDMI1.4a输出等

等,本质上仍然是“曼哈顿”(Manhattan)体系。

6900M、6700M/6660M、6400M才是真正的第二代DX11移动核心,属于新的“Vancouver”(温哥华)

体系,和桌面的RadeonHD6800系列一样基于“北方群岛”架构,并继承了桌面产品的绝大部分

特性,包括UVD3视频解码引擎、DisplayPort1.2输出、EyeSpeed并行计算加速等等。

4、官方

新的显卡LOGO整体风格仍以大家熟悉的红、黑两色为主,并为加入象征AMD的草绿色。有趣的是,在舍弃“ATI”的同时AMD设计了两种新的Radeon/FireProLOGO,其一主体是“RADEONGRAPHICS”、“FIREPROGRAPHICS”字样,底部弧形黑框内嵌入AMDLOGO;其二主体简化为“RADEON”、“FIREPRO”,底部长方形黑框内写着“GRAPHICS”,而完全没有“AMD”。

很显然,后一种设计方式是为了照顾OEM渠道,特别是方便继续与Intel移动平台和平共处,避免同时出现Intel、AMD两种竞争性标识。

除此之外,AMD今后还会扩大VISION品牌的覆盖范围,全面涵盖芯片组、桌面处理器、移动处理器、移动技术。这样一来,AMD2011年起品牌标识体系将异常简单:公司商标AMD、服务器处理器Opteron、芯片组和桌面与移动处理器VISION、显卡Radeon/FirePro。

虽然告别一个经典品牌总是令人伤感,但时代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这种变化未尝也不是好事儿。有人评价说:“当我看到新的RadeonLOGO之后,有那么一会儿我完全忘记了(曾经在)旁边的ATI。(新LOGO)看起来非常吸引人。”

5、产品业务

ATI公司拥有超过2500名员工,它的总部分别设在马克姆和安略,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都设有办事处。其产品在加州、佛州、马萨诸塞州、安大略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研发中心进行研发,并在加拿大和*生产。在2004年,ATI公司的财政收入达到20亿美元。公司的股票在NASDAQ(股票代码ATYT)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TY)进行公开交易,并是NASDAQ股市百强之一。

ATI公司于2006年因经营不佳,被AMD公司以54亿美元收购。

6、命名规律

XTX>XT>XL/GTO>Pro/GT>SE

自HD3000及以后的显卡在同系列内直接由数字即可判断性能

ATI系列中最高端显卡型号的后缀,如:1800XTX,1900XTX。这个后缀编号都是当时最高端的ATi显卡所配有的。

这个编号比较有意思,ATi和nVIDIA都采用这个编号,但两者表达的意义却不同,用户需要区分开。

在ATi方面,XT是代表了*显卡的型号,一般就运行频率稍低于XTX,XT与XTX的关系就像nVIDIA中GTX和Ultra的一样。我们知道的高端显卡就有RadeonX1950XT、RadeonHD2900XT,它们都采用了XT这个后缀。

而在nVIDIA方面,XT却是代表了简化版,比标准版更低,如GeForce5600XT,消费者需要区分开来。但在以后的代数中,nVIDIA也很少用到XT这个后缀命名。

用于ATi高端显卡系列的后缀,级别比*级别的XT低,主要表现在频率和管线上有所缩水。

是ATi较为特殊的命名后缀,也是用于中高端显卡系列,其意义就有点类似于nVIDIA的“GS”一样,比XL级别稍低。

Pro和GT的级别都要低于XT,一般来说,采用同一核心代号的ATi显卡,Pro的级别要稍高于GT,如X1950Pro和X1950GT,主要表现在运行频率上,Pro要高于GT。但我们需要区分清楚,当采用不同核心代号的ATi显卡时,GT的级别是可以高于Pro的,如X1650GT和X1650Pro,单从命名上看貌似X1650Pro要高级于X1650GT,但实际却是相反的,X1650Pro采用了RV530的显示核心,要低级于1650GT采用的RV560,因此X1650Pro的级别要低于X1650GT。

全名为“SpecialEdition”(特殊版),主要用于ATi中低端显卡系列的后缀。采用这个后缀的显卡在管线上会有所缩减。

x代表0~9的数字,目前主要有三代产品

9xx0<Xxx0<X1xx0

常见型号9550<X300<X550<X800,X1300<X1600<X1800<X1900

7、大记事

1985年8月20日ATi公司成立

10月ATi使用ASIC技术开发出了第一款图形芯片和图形卡

1987年7月ATi发布了EGAWonder和VGAWonder图形卡

1988年4月ATi参与制定了VESA标准

1991年5月ATi发布了Mach8双芯片图形卡

1992年4月ATi发布了Mach32图形卡集成了图形加速功能

ATi发布了VLB(VESA本地总线)和PCI总线的产品

5月ATi成立了德国子公司

1993年11月ATi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多伦多股票交易市场挂牌,股票代码:ATY

1994年8月ATi发布了Mach64图形芯片

11月ATi的图形卡驱动和应用软件可以支持13个国家的语言

1995年6月ATi成为第一家支持APPLEMAC的显示卡厂商,同时也是第一家支持PC和MAC双平台的厂商

1996年1月ATi发布了业内第一款3D图形芯片,并在一年中销售了超过100万个

7月ATi成立爱尔兰公司作为欧洲的运营总部

8月ATi宣布了首款MAC机用PCI基板

9月ATi成为第一家将电脑图像显示在电视上的公司

11月ATi成为第一家将3D图形芯片引入笔记本市场的公司

ATi成为第一家将TV卡附加到显示卡的公司

1997年2月ATi发布3DRAGEII+DVD芯片,这是第一款图形加速加DVD屏幕补偿软件产品

3月ATi成为第一家完发布全支持AGP2X产品的公司

ATi成为第一家供应硬件DVD加速产品的公司

1998年4月ATi被IDC评选为图形芯片工业的市场领导者

5月ATi为市场份额前10名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提供更多的OEM产品

8月ATi成为AGP市场的领导者,销售了一千万个AGP图形芯片

ATi发布RAGEMAGNUM图形芯片,这是一款针对高端OEM客户的产品

ATi发布新一代RAGE128GL图形芯片

9月ATi的RAGELTPRO图形芯片领导笔记本市场

10月ATi获得ChromaticResearchInc.开发的system-on-a-chip(SOC)技术

ATi通过收购SiByteInc.获得了MIPS处理器

1999年1月ATi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K.Y.Ho被经济周刊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业领袖之一

2月ATi发布RAGEMOBILITYM1,这是世界上第一块内置8M显存的笔记本图形芯片

ATi的RAGE128Pro第一个在3DWinBench99中超过700分,基于RAGE128的RAGEFURY32MB得到743Winmarks的成绩,成为世界上最快的显示卡

4月ATi出售500万个RAGEMOBILITY图形芯片

7月ATi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

2000年2月ATi成为全世界的移动图形解决方案领导者

4月ATi完成对ArtXInc.的收购,K.Y.Ho成为ATi公司主席兼CEO,DavidE.Orton成为董事会主席兼COO

ATi发布RADEON图形芯片,这是世界上最强的图形处理器。RADEON标志着ATi进入高端游戏和3D工作站市场

2001年2月ATi发布MOBILITYRADEON图形芯片

3月ATi获得FireGL芯片,从而进入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市场

6月宣布自己将采用类似NVIDIA的芯片生产运作模式,开放旗下芯片的显示卡生产授权,让第三方厂商可以生产基于ATI图形芯片的显示卡产品,以加强自己图形芯片的销售以及缩短图形芯片新品的研发周期。

7月ATi获得HYDRAVISION桌面管理软件

8月ATi发布RADEON8500,这是第一款完全支持DirectX8.1规格的产品

ATi发布FireGL8800工作站图形卡

ATi发布MOBILITYRADEON7500

ATi发布ALL-IN-WONDERRADEON8500DV

10月ATi发布XILLEON220,这是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system-on-chip产品

ATi发布RADEON7000和7200

11月ATi发布MOBILITYFireGL7800和FireGL8700工作站图形卡

2002年1月ATi公司获得OPenGL标准委员会的永久会员资格

ATi发布RADEON8500MAC版和RADEON7000MAC版双头图形卡

ATi凭借IMAGEON100进入无线市场,这款产品专为PDA和SmartPhone设计

4月ATi在北美发布SystemIntegratorPartnerProgram

6月ATi获得NxtWave通信公司的机顶盒技术

7月ATi新的FIREGLX1帮助DCC和CAD工作站进入新纪元,ATi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作站图形卡和OpenGL,MicrosoftDirectX9.0以及Linux图形解决方案

ATi发布RADEON9700,RADEON9000和RADEON9000Pro

8月ATi发布MOBILITYRADEON9000和RADEON9700PRO

9月ATi发布新版的ALL-IN-WONDER9700PRO和MOBILITYFIREGL9000

10月ATi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块使用DDR-2技术的图形卡

11月ATi的RADEON9700PRO赢得了PCMagazine2002卓越技术奖

ATi发布新一代掌上多媒体芯片IMAGEON3200

2003年3月ATi发布RADEON9800,RADEON9600,RADEON9200和MOBILITYRADEON9600家族

2006年7月24日ATi被AMD公司以54亿美元收购。

2007年6月ATi发布自己的第一款支持DX10的显卡——HD2900XT,采用512-bit位宽显存,成为当时显存位宽最大的显卡。显存带宽超过128.5GB/s,是当时显存带宽最大的显卡。同时拥有320个超标量流处理器,成为当时单个流处理器数量最多的显卡。核心集成7亿个晶体管,成为当时集成晶体管数量最多的显卡。

2007年11月ATi发布业界第一款支持DirectX10.1、ShaderModel4.1的显卡——HD3800系列,同时,这也是业界第一款以55nm工艺制造的显卡。

HD3000系列以来,AMD-ATi改变命名策略,“xx50”代表较低级的显卡,“xx70”代表较高级的显卡。

ATi改变产品策略,研发主力转向主流市场。

2008年1月ATi发布HD3870X2,是业界首款单卡双芯的显卡解决方案,成为当时的单卡性能王者。

上半年ATi发布了MobilityRadeonHD3800系列显卡,表明AMD-ATi将主流级显卡带入移动市场的决心。

6月ATi发布了基于RV770核心的HD4800系列显卡,有800个超标量流处理器,成为当时单个流处理器最多的显卡,集成9.56亿个晶体管。其中4870是业界首款使用GDDR5显存的显卡。HD4870拥有业界第一1.2T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HD4800系列出众的性价比在一些国家甚至一度脱销。

8月12日ATi发布4870X2与4850X2,这是AMD-ATi第二次发布单卡双芯解决方案。发布第二代节能技术PowerPlay2.0。

8、收购始末

ATI和另一大显卡生产厂家NVIDIA时刻都在激烈争夺市场,这加速了显卡的发展。A卡、N卡总共占据了独立显卡市场95%以上,高性能显卡层出不穷,有了强大的硬件支持,游戏开发商更没有闲着,04、05、06年,DirectX9游戏泉涌而出,FutureMark公司的3DMark成为Gamers钟爱的测试软件。在此期间,A卡的Radeon系列步入X系列,如RadeonX800XL,RadeonX1950XTX等。

与此同时,nVidia的显卡步入GF6、GF7系列,这两个系列就是奔着DX9.0C而来。A卡、N卡的争夺进入到白热化境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A卡的X700家族和N卡的6600家族的争夺。无论从价格、规模、性能上讲均旗鼓相当。

2006年,ATi相较NV的弱势逐渐显现:Ati只有显卡,这导致它们发产品(尤其是笔记本系列)全要看他人脸色。而nV也是一家出色的主板芯片厂家,自己的主板搭配自己的显卡,使得它们的产品更有市场。比较类似的是Intel和AMD.Intel既有CPU,也有主板、集成卡,这就导致Intel的市场空间巨大无比,尤其是品牌机、笔记本电脑。虽然P4的NetBrust构架本质上是一种失败,而在P4饱受非议、PD尚未发布时AMD有了较大发展,但还是逐渐落于被动。于是,PC史上一件大事发生了——双A走向联合。

6月份以来,关于AMD收购ATI的传闻就不绝于耳。美国时间2006年7月24日上午八点,AMD官方网站发表正式声明,确认收购ATI。这是近年IT界最大的一次收购,整个市场格局都将为之改变。这份声明一经发表,即时成为业界的焦点,各方面消息纷至传来……

AMD董事会主席兼CEO鲁毅智表示:ATI正式加入了AMD家族,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我们将充分整合一系列具有互补性的技术,继续致力于创新,力争为业界提供最佳产品选择。

AMD计划打造一个新的x86处理器系列,将*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在芯片级别上整合在一起,该产品的开发代号为“Fusion”。

据悉Fusion处理器将于2008年底或2009年初面世,未来将用于所有的计算领域,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工作站等解决方案.

这次收购,使得两家均受到影响——Intel借此大量发布Core系列,迅速抢占市场,而AMD只好先以双核速龙迎击。nVIDIA发布了第一款DX10显卡,而ATI的首款DX10显卡的发布却不得不延迟。

2010年12月15日,AMD发布HD6900系列显卡,正式弃用ATI标志,使用AMD标志,标志着ATI这一商标的正式死亡。

现多数ATI显卡简称为“A卡”,显示高清,为设计师首选。

9、型号参数

Radeon9200

250MHz

400MHz

128-bit

6.4GB/s

4

8.1

Radeon9200Pro

275MHz

550MHz

128-bit

8.8GB/s

4

8.1

Radeon9200SE

200MHz

333MHz

64-bit

2.6GB/s

4

8.1

Radeon9250

240MHz

400MHz

128-bit

6.4GB/s

4

8.1

Radeon9250SE

240MHz

400MHz

64-bit

3.2GB/s

4

8.1

Radeon9500

275MHz

540MHz

128-bit

8.6GB/s

4

9

Radeon9550

250MHz

400MHz

128-bit

6.4GB/s

4

9

Radeon9550SE

250MHz

400MHz

64-bit

3.2GB/s

4

9

Radeon9500Pro

275MHz

540MHz

128-bit

8.6GB/s

8

9

Radeon9600

325MHz

400MHz

128-bit

6.4GB/s

4

9

Radeon9600Pro

400MHz

600MHz

128-bit

9.6GB/s

4

9

Radeon9600SE

325MHz

400MHz

64-bit

3.2GB/s

4

9

Radeon9600XT

500MHz

600MHz

128-bit

9.6GB/s

4

9

Radeon9700

275MHz

540MHz

256-bit

17.2GB/s

8

9

Radeon9700Pro

325MHz

620MHz

256-bit

19.8GB/s

8

9

Radeon9800

325MHz

580MHz

256-bit

18.56GB/s

8

9

Radeon9800Pro

380MHz

680MHz

256-bit

21.7GB/s

8

9

Radeon9800SE

325MHz

500MHz

128-bitor256-bit

8GB/sor16GB/s

4

9

Radeon9800XT

412MHz

730MHz

256-bit

23.3GB/s

8

9

RadeonX300SE

325MHz

400MHz

64-bit

3.2GB/s

4

9

RadeonX300

325MHz

400MHz

128-bit

6.4GB/s

4

9

RadeonX550

400MHz

500MHz

128-bitor64-bit

8GB/sor4GB/s

4

9

RadeonX600Pro

400MHz

600MHz

128-bit

9.6GB/s

4

9

RadeonX600XT

500MHz

730MHz

128-bit

11.68GB/s

4

9

RadeonX700

400MHz

600MHz

128-bit

9.6GB/s

8

9

RadeonX700Pro

420MHz

864MHz

128-bit

13.8GB/s

8

9

RadeonX700XT

475MHz

1.05GHz

128-bit

16.8GB/s

8

9

RadeonX800SE

*

*

*

*

8

9

RadeonX800

400MHz

700MHz

256-bit

22.4GB/s

12

9

RadeonX800XL

400MHz

1GHz

256-bit

32GB/s

16

9

RadeonX800GT

475MHz

**

128-bitor256-bit

**

8

9

RadeonX800GTO

400MHz

1GHz***

256-bit

32GB/s

12

9

RadeonX800Pro

475MHz

950MHz

256-bit

30.4GB/s

12

9

RadeonX800XT

500MHz

1GHz

256-bit

32GB/s

16

9

RadeonX800XTPE

520MHz

1.12GHz

256-bit

35.8GB/s

16

9

RadeonX850Pro

520MHz

1.08GHz

256-bit

34.56GB/s

12

9

RadeonX850XT

520MHz

1.08GHz

256-bit

34.56GB/s

16

9

RadeonX850PE

540MHz

1.18GHz

256-bit

37.76GB/s

16

9

RadeonX1050

****

****

****

****

4

9.0c

RadeonX1300HM

450MHz

1GHz

128-bitor64-bitor32-bit

16GB/sor8GB/sor4GB/s

4

9.0c

RadeonX1300

450MHz

500MHz

128-bitor64-bitor32-bit

8GB/sor4GB/sor2GB/s

4

9.0c

RadeonX1300Pro

600MHz

800MHz

128-bitor64-bitor32-bit

12.8GB/sor6.4GB/sor3.2GB/s

4

9.0c

RadeonX1300XT

500MHz

800MHz(DDR2)or1GHz(GDDR3)

128-bit

12.8GB/sor16GB/s

12

9.0c

RadeonX1550

450MHzor550MHzor600MHz

800MHz

64-bitor128-bit

6.4GB/sor12.8GB/s

4

9.0c

RadeonX1600Pro

500MHzor575MHz

780MHz

128-bit

12.48GB/s

12

9.0c

RadeonX1600XT

590MHz

1.38GHz

128-bit

22.08GB/s

12

9.0c

RadeonX1650Pro

600MHz

1.40GHz

128-bit

22.40GB/s

12

9.0c

RadeonX1650XT

575MHz

1.35GHz

128-bit

21.60GB/s

24

9.0c

RadeonX1800GTO

500MHz

1GHz

256-bit

32GB/s

12

9.0c

RadeonX1800XL

500MHz

1GHz

256-bit

32GB/s

16

9.0c

RadeonX1800XT

625MHz

1.5GHz

256-bit

48GB/s

16

9.0c

RadeonX1900GT

575MHz

1.2GHz

256-bit

38.4GB/s

36

9.0c

RadeonX1900XT

625MHz

1.45GHz

256-bit

46.4GB/s

48

9.0c

RadeonX1900XTX

650MHz

1.55GHz

256-bit

49.6GB/s

48

9.0c

RadeonX1950GT

500MHz

1.2GHz

256-bit

38.4GB/s

36

9.0c

RadeonX1950Pro

575MHz

1.38GHz

256-bit

44.16GB/s

36

9.0c

RadeonX1950XT

625MHz

1.8GHz

256-bit

57.6GB/s

48

9.0c

RadeonX1950XTX

650MHz

2GHz

256-bit

64GB/s

48

9.0c

RadeonHD2400Pro

525MHz

800MHz

64-bit

6.4GB/s

40*****

10

RadeonHD2400XT

700MHz

1.6GHz

64-bit

12.8GB/s

40*****

10

RadeonHD2600Pro

600MHz

800MHz

128-bit

12.8GB/s

120*****

10

RadeonHD2600XT

800MHz

1.6GHz(GDDR3)or2.2GHz(GDDR4)

128-bit

25.6GB/s(GDDR3)or35.2GB/s(GDDR4)

120*****

10

RadeonHD2900GT

600MHz

1.6GHz

256-bit

51.2GB/s

240*****

10

RadeonHD2900Pro

600MHz

1.85GHz

512-bit

118.4GB/s

320*****

10

RadeonHD2900XT

740MHz

1.65GHz(GDDR3)or2GHz(GDDR4)

512-bit

105.6GB/s(GDDR3)or128GB/s(GDDR4)

320*****

10

RadeonHD3450^

600MHz

1GHz

64-bit

8GB/s

40*****

10.1

RadeonHD3470^

800MHz

1.90GHz

64-bit

15.2GB/s

40*****

10.1

RadeonHD3650^

725MHz

1GHZ(DDR2)or1.6GHz(GDDR3)

128-bit

16GB/s(DDR2)or25.6GB/s(GDDR3)

120*****

10.1

RadeonHD3690^

668MHz

1,656MHz

128-bit

26.5GB/s

120*****

10.1

RadeonHD3850^

670MHz

1.66GHz

256-bit

53.12GB/s

320*****

10.1

RadeonHD3870^

775MHz

2.25GHz

256-bit

72GB/s

320*****

10.1

RadeonHD3870X2^+

825MHz

1.8GHz

256-bit

57.6GB/s

320*****

10.1

RadeonHD4350^

600MHz

1GHz

64-bit

8GB/s

80*****

10.1

RadeonHD4550^

800MHz

1.6GHz

64-bit

12.8GB/s

80*****

10.1

RadeonHD4650^

600MHz

1GHzor1.4GHz

128-bit

16GB/sor22.4GB/s

320*****

10.1

RadeonHD4670^

750MHz

2GHz(512MB)or1,746MHz(1GB)

128-bit

32GB/sor27.94GB/s

320*****

10.1

RadeonHD4730^

750MHz

1.8GHz

128-bit

28.8GB/s

640*****

10.1

RadeonHD4770^

750MHz

3.2GHz

128-bit

51.2GB/s

640*****

10.1

RadeonHD4830^

575MHz

1.8GHz

256-bit

57.6GB/s

640*****

10.1

RadeonHD4850^

625MHz

2GHz

256-bit

64GB/s

800*****

10.1

RadeonHD4850X2^+

625MHz

2GHz

256-bit

64GB/s

800*****

10.1

RadeonHD4870^

750MHz

3.6GHz

256-bit

115.2GB/s

800*****

10.1

RadeonHD4870X2^+

750MHz

2.6GHz

256-bit

115.2GB/s

800*****

10.1

RadeonHD4890^

850MHz

3.9GHz

256-bit

124.8GB/s

800*****

10.1

RadeonHD5850^

725MHz

4GHz

256-bit

128GB/s

1,440*****

11

RadeonHD5870^

850MHz

4.2GHz

256-bit

134.4GB/s

1,600*****

11

RadeonHD

5970^

725MHz

4GHz

512-bit

256GB/s

3,200*****

11

RadeonHD

6850^

775MHZ

4GHz

256-bit

128G/s

960

11

RadeonHD

6950^

800MHz

5GHz

256-bit

160G/s

1408

11

RadeonHD

6990^

830MHz/880MHz

5GHz

256×2-bit

320G/s

3072

11

RadeonHD

7970

925MHz

5.5GHz

384-bit

264G/s

2048

11.1

RadeonHD

7950

800MHz

5GHz

384-bit

240G/s

1792

11.1

RadeonHD

7990

925MHz/1GHz

5.5GHz

384×2-bit

264×2G/s

4096

11.1

RadeonHD5系列规格

上一篇:胡*文选

下一篇:房产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