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陈璧君

科普小知识 2023-11-12 20:36:51
...

陈璧君,女,字冰如,为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汪精卫之妻。1891年11月5日(清光绪十七年十月初四)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

姓名:陈璧君

性别: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籍贯:广东新会

出生地: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

出生年月:1891年11月5日

1、个人简介

陈璧君(1891年11月5日-1959年6月17日),籍贯中国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父亲陈耕基,母亲卫月朗,是抗战期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沦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国民*以汉奸罪逮捕。1959年6月17日,病死于狱中。

2、人物生平


陈璧君

陈璧君于1891年11月5日生于槟城一个南洋华侨富商家庭。1907年(光绪33年),与访问槟榔屿的汪精卫结识。1908年(光绪34年),陈璧君加入中国同盟会。其后,随汪精卫回到中国,参与策划暗杀清朝摄政王载沣。1910年4月,暗杀计划暴露,他们遭清*捜查,汪精卫被判处无期徒刑。陈璧君以香港为据点,开展营救汪精卫的活动。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年11月,汪精卫获释。1912年,陈璧君与汪精卫结婚。同年8月,夫妇二人同赴法国留学。1917年,为参加孙文的护法运动,夫妇二人归国,陈璧君在上海帮助丈夫从事党务及政治工作。1925年,孙文在北京病倒之际,汪精卫负责处理政务,陈璧君则帮助宋庆龄看护病重的孙文。

孙文病逝后的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璧君当选*监察委员、常务委员。1929年3月后,汪精卫开始反蒋介石运动,陈璧君于1931年帮助汪精卫同蒋介石和解。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国民*迁往重庆,汪精卫及其支持者协商善后对策。此时,陈璧君力主对日本和平。同年12月起,汪精卫夫妇等人经河内逃往上海。1939年(民国28年)8月,汪精卫召开了中国*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璧君当选*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1940年3月,南京国民*(汪精卫政权)成立。

在南京国民*中,陈璧君等人形成了“公馆派”,重用褚民谊(陈璧君的义妹的丈夫)控制政局。由此形成了与陈公博的对立。

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8月25日,陈璧君被捕。陈璧君因犯“通谋敌国、谋图本国罪”,于1946年4月被国民*江苏高等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褫夺公权终身。

1959年6月17日晚上9点15分,陈璧君在上海提篮桥*内的医院病世。

3、陈璧君其人

陈璧君在政治上相当强悍,相对于汪兆铭待人敦厚有礼,陈璧君待客则相当傲慢,随汪任职南京汪政权的粤籍媒体人金雄白(朱子家)曾言,汪兆铭的政敌多是陈璧君招来的。而陈璧君在汪兆铭投日前,曾任中国**委员等要职,与日后投共的宋庆龄(孙中山夫人)、何香凝(廖仲恺遗孀)并称当时政坛的女强人。在汪兆铭筹组南京国民*后,陈出任在汪政权架构中没有的“广东省政治指导员”,主要时间驻在广州“指导”广东省政。

陈璧君其傲慢在国民*开庭受审其汉奸、卖国等罪名时表露无遗。据金雄白《汪政权实录》(本即连载1960年代香港《春秋杂志》的“汪政权的开幕与收场”)一书透露,陈璧君当检察官直呼其名时反吼:“你们的国父和委员长都不敢直呼我的名字!”而在庭上自辩时,多次表示“卖国的不是汪先生,是蒋介石”。

4、人物事件

入会同盟

陈璧君15岁时在当地华侨小学毕业,随后进入当地的璧如女校读书。陈璧君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而且从小对政治十分关心,还在华侨小学读书时,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陈璧君进入璧如女校的这一孙中山由日本来到马来西亚槟城,在槟城建立了同盟会分会。陈璧君积极参加同盟会的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热情。

同盟会分会在马来西亚刚刚成立,非常需要吸收新的成员,几个老会员见陈璧君热情高,活动能力也很强,便将她发展为会员。于是,陈璧君成为同盟会中最年轻的会员。

汪陈之恋


陈璧君与汪精卫

还在槟城璧如女校读书时,陈璧君就经常在同盟会的机关报上看到笔名叫“精卫”的人写的文章,如《民族的国民》、《驳革命可以瓜分说》等,这些文章写得非常好,说理透彻,文笔犀利,陈璧君萌生了想见一见念头。

1907年,陈璧君16岁,在槟城同盟会会长陈世荣家莎兰园,她见到年方二十四的革命才子汪精卫。陈璧君情窦初开,对汪一见倾心。汪精卫是有妇之夫,与家乡的刘姓女子结缡数年,虽在异域他乡奔波数载,夫妻关系名存实亡,毕竟那道无形的“纸铐”没有解除。于是,汪精卫对陈璧君的爱慕作了冷处理,不告而别,避免节外生枝。

1910年,汪精卫决意亲赴北京刺杀清*摄政王载沣,以回击外界对同盟会高级*的质疑。陈璧君毅然与之同行。当时行动经费奇绌,筹措甚难,卫月朗不惜典质衣服、首饰,给他们提供川资。由于细节上的疏漏,汪精卫和黄复生的刺杀行动尚未实施,就泄露了行藏。警察顺藤摸瓜,捕获了二人,并打入死牢。经善耆力争,汪精卫和黄复生幸免一死,仅被判处终身监禁。汪精卫与黄复生入狱之后,陈璧君竭力营救。

1911年10月10日,十八星战旗插上武昌城头。不久,清廷覆灭,汪精卫出狱,成为全国景仰的大英雄。陈、汪二人聚首上海。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就在这个月,汪精卫和蔡元培发表《告别京津同胞书》,汪离京返沪,正式宣布和陈璧君结婚。4月下旬,两人在广州正式举行婚礼,陈璧君的伴娘是何香凝。其时,同盟会志士齐聚广州,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一周年,因此汪、陈的婚礼办得非常气派,观礼的人很多。

妇唱夫随

袁世凯上任后,聘请汪精卫为“高等顾问”,对于此等美差,汪精卫却敬谢不敏,他还辞去了民选的广东都督一职。汪和陈一心想去法国留学,对做官不感兴趣。

1924年1月,在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璧君出尽风头。她不仅是仅有的妇女界与会三名代表之一,而且当选为**监察委员,开始步入政坛,还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作为同盟会会员,她参加的一次美洲之行,在海外华侨中为*筹资30多万元,创办黄埔军校的经费因此有了着落。

1925年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同年7月,汪精卫当选国民*常务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执行委员会主席,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陈璧君也平步青云,成了令人仰慕的“第一夫人”。

1926年,蒋介石气走汪精卫,将军事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6项要职抓在手中。其后数年,汪精卫东山再起,出任行政院长兼*政治会议主席,但已退而居其次。陈璧君尽管贵为显赫的院长夫人和主席夫人,但较之昔日,总觉低人一肩,因此心下悻悻然。

1935年11月1日,*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丁家桥*党部召开。开幕式结束后,全体*委员合影,汪精卫遇刺,但未伤及要害部位,逃过一劫。

“九一八”事变后,汪和蒋的关系就十分微妙,他们一度携手合作,共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但这种貌合神离的关系显然很难维持。

汪才思敏捷,待人温和,可办起事来瞻前顾后,缺乏魄力,柔韧有余,刚猛不足。陈璧君却是炮仗脾气,快人快语,勇决智断。汪精卫在政治上遇到重大难题,总喜欢与夫人商量,陈璧君也乐此不疲。久而久之,陈璧君养成习惯,事无巨细均要插手过问,令汪精卫的左右苦不堪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打算以空间换时间,先避战,后抗战。汪精卫则力主和谈,他认为中国军队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与其以卵击石,不如委曲求全。

1938年11月,梅思平受汪精卫指派与日方秘密达成协议,初步拟定汪脱离重庆另组*的行动计划。对于协议内容,汪精卫斟酌再三,并不感觉屈辱,尚能接受。陈璧君只认一个死理:蒋介石一手遮天,汪精卫形同摆设,与其这样,还不如换个地盘,另起炉灶。她见丈夫举棋不定,便再次越俎代庖。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投敌后,陈璧君终于餍足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权力欲望。她网罗亲信,安插私人,不仅在党政部门布下众多耳目,而且倚赖亲属为心腹爪牙。1939年8月,汪精卫召开“*六大”,陈璧君的两个弟弟和妹婿、侄子、干女婿以及家庭教师全部当选“*委员”,而后更成为汪伪国民*的显要官员。陈璧君将汪伪政权视为“家族公司”,打理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失去*


1946年被押上法庭的陈璧君(右二)

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汪精卫撒手而去,陈璧君顿失凭依。此时,汪伪政权风雨飘摇,陈璧君已踏上穷途末路,等待她的是接连的坏消息。她的胞弟、伪广东省省长陈耀祖被爱国志士刺杀身亡,侄儿陈春圃见大势不妙,也挂冠而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军无条件投降,陈璧君如遭雷殛,自知大限将临。当*军统局广州站主任郑介民现身时,褚民谊如逢大赦。郑介民带来了蒋介石的密码电报:“重行兄:兄于举国抗战之际,附逆通敌,罪有应得。惟念兄奔走革命多年,自当从轻处理。现已取得最后胜利,关于善后事宜,切望兄能与汪夫人各带秘书一人,来渝商谈。此间已备有专机,不日飞穗相接。弟蒋中正。”褚民谊反复细读电文,将信将疑,但又不敢说出自己的疑虑,只向郑介民打听了赴渝的日程安排。

陈璧君为人骄躁,但她并不天真,读了蒋介石的电文,她疑心这是一个“请君入瓮”的圈套。但褚民谊比她乐观,一方面他认为他们有旧功可以折新罪,另一方面认为蒋介石会看在彼此反共目标一致的份上,给他们效劳的机会。陈璧君进退两难,最终,她靠一枚硬币卜定了自己的行止。陈璧君让人上街买了两筐刚上市的洋桃,准备带到重庆,一筐送给宋美龄,另一筐送给*元老吴稚晖,请他代为缓颊说项。

然而,他们上了郑介民的当。陈璧君和褚民谊登车后,很快就失去了*。军统特务将他们押送至南京,关在宁海路25号看守所。陈璧君沦为阶下囚。

病重离世


上海提篮桥*

陈璧君先后关押于苏州狮子口*、苏州长春巷吴县看守所、苏州司前街*局看守所,1949年7月1日移押到上海提篮桥*女监。陈璧君的身体每况愈下,她除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外,还因痔疮、颈部淋巴炎、肺炎等住过医院,每次住院,短则半个长则近一她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1959年5月2日,陈璧君突然咳嗽、气喘,心跳加快,她被再次送进医院。在医院里,陈璧君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医院请来享有盛誉的中西医学专家前来会诊,先后为陈进行了15次血液检查,3次X光透视,两次心电图检查,最后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并发性肺炎。

陈璧君的身体日渐衰竭,最后因大叶性肺炎引起心力衰竭。1959年6月17陈璧君死于上海提篮桥*医院,时年68岁。陈璧君的后事是由谭文亮处理。1959年6月22日,陈的遗体经尸检,在西宝兴路殡仪馆火化后,由谭文亮领回骨灰,通过邮局寄往广东。次年秋,陈璧君的骨灰由其子女撒入香港附近的大海里。

5、家庭成员

父亲:陈耕基(原籍广东新会县,南洋巨富)

母亲:卫月朗(广东人)

丈夫:汪精卫(本名汪兆铭)

长子:汪文婴(1913年-)曾留学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后来任汪精卫政权国民*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军需处处长。晚年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长女:汪文惺(1914年-)早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后来在香港任教于多所小学。退休后定居美国新泽西州。

次女:汪文彬(1920年-)曾任印度尼西亚*医药部门高级主管,后来在印度尼西亚当修女。

三女:汪文恂(1922年-2002年)早年为父亲汪精卫整理文稿,后来任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

次子:汪文悌(1928年-)自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来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工作。

6、相关信息

·陈璧君丈夫——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上一篇: 硕大藨草

下一篇: 飞天神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