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李承箕

科普小知识 2023-11-12 22:25:09
...

李承箕,字世卿,号西峤居士,又号大崖居士,世称李大崖,生于明景泰二年(1451),卒于弘治十八年(1505),葬于嘉鱼朱砂桥何公仑之原。著有《大崖文集》等。

1、人物简介


族谱

李承箕字世卿,号大厓,楚之嘉鱼人。成化丙午举人。其文出入经史,跌宕纵横。闻白沙之学而慕之,弘治戊申,入南海而师焉。白沙与之登临弔古,赋诗染翰,投壶饮酒,凡天地间耳目所闻见,古今上下载籍所存,无所不语。所未语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欲先生深思而自得之,不可以见闻承当也。  

久之而先生有所悟入,归筑钓台於黄公山,读书静坐其中,不复仕进。自嘉鱼至新会,涉江浮海,水陆万里,先生往见者四。而白沙相忆之诗:“去岁逢君笑一回,经年笑口不曾开。山中莫谓无人笑,不是真情懒放怀。”又“衡岳千寻云万寻,丹青难写梦中心。人间铁笛无吹处,又向秋风寄此音。”真有相视而莫逆者。盖先生胸怀洒落,白沙之门更无过之。

乙丑二月卒,年五十四。唐伯元谓其晚节大败,不知何指,当俟细考。

2、求学悟道

李承箕中举后则无意进仕,潜心于求学悟道,在大崖寺观下建了一座书楼一一真静所,也称理学书楼。寺前有元至顺年间所建的铁桥,桥有亭,名为铁桥亭。后来,李承箕为亭撰写了《铁桥亭碑》。桥下有两眼泉,即“牛眼泉”和“洗耳泉”。

理学是当时读书人求学悟道的学术追求,也是仕子怀抱济世情怀的精神寄托。李承箕听说广州新会有名儒陈献章传道讲学,于弘治元年(1488)四月自带干粮慕名步行到广州新会拜访陈献章。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广州新会白沙村人,人称陈白沙,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是当时名震京师的大儒,终生致力于读书讲学而不出仕。

李承箕到新会后,陈献章侍李承箕于南岭楚云台,共与读书论道。《明儒学案·清·黄宗羲》记载:“孝廉李大崖先生李承箕,字世卿,号大崖,楚之嘉鱼人,成化丙午举人,其文出入经史,跌宕纵横,闻白沙之学而慕之。弘治戌申,入海南而师焉。白沙与之登临吊古,赋诗染翰,投壶饮酒,凡天地所闻,古今下载籍所存,无所不语,所未语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欲先生深思而自得之,不可以见闻承当也。”他们无所不说,又有所不说,说的是知识,不说的是方法,是规律。为此,李承箕深有感悟。他说:“凡学,以言传非真传也,其有目击而道存乎?”白沙惊奇所悟,叹道:“吾且从子后矣”。久之,李承箕先生有所悟入,归筑钓台于黄公山(嘉鱼县新街镇港口黄公山),读书静坐其中,不复仕进。

3、学术思想

他的学术思想集中反映在《大崖文集》二十卷中,他说:“吾心之理与气,相为流通,无一息相间,惟君子能体之。其言若不出口,行若涉春冰,其处已通万物,浑然无外。”凭一己之气存在,囿于一气之内,把气凝固于一种有形的事物,意味着是有限的,片面的“理”。他将这种“气”与“理”的哲学思想引入了人的自然观以及情感和行为。他说:“古之人与天地寒署,相为无穷,而不囿于一气之内。天籁皆吾声音,山川草木皆吾平色,坚者皆吾齿骨,柔者皆吾唇舌,来者皆吾在,之者皆吾道,静者为吾性,动者为吾情,无所于好恶,则吾己形何妨?吾之神何以滞哉?”他的学术思想与李承芳著的《东峤集》十五卷,被世人称为“嘉鱼二李”,奠定了兄弟俩在明代理学史上的地位,作为陈献章门下的几大弟子,在当时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与弟子张翊、谌若水相比,陈献章更看重李承箕的胸怀洒脱,更加赞赏李承箕勤奋学习和传扬白沙学说的精神。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孝廉李大崖先生李承箕》中将李承箕列在陈白沙之后,并用大量笔墨记述了他们师生的莫逆之交。李承箕闻白沙之学而慕其情,敬白沙其人而继其学,自嘉鱼新会,涉江越岭,水陆万里,这是何等的孺慕之情。黄宗義说:“盖先生胸怀洒脱,白沙之门更无过之,其文出入经史,跌岩纵横,自是不同凡俗。”

李承箕在新会期间,除拜师求学,曾受聘参加编写新会县志五十天,他乐此不疲,呕心泣血十八卷。明俞牟的《逸老堂诗话》记载了李承箕和陈白沙弟子谌若水之间的一则故事:广东广州府谌公,攫南京祭酒,将要赴任,因其年老,随地就任,荐绅赋词赠行,唯嘉鱼李承箕词云:

孝道由来儿奉母,得官今随儿。

八千里路风险,纵是麻也皱。()

谌公见诗,即草疏奏于朝,请求赡养老母,八年后母亲去世,然后出任。承箕可谓尽友道,这种诤友式的直率,才使得谌若水幡然悔悟,暂时打消了出仕的念头,陈白沙赠一封信《复李世卿》曰:“君子以道者也,同明相然,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作而万物睹。己不遵道,而好与,恶在其能也!”这是对李承箕学养和道德的肯定。

李承箕归辞后,在大崖(岩)山真静所读书讲学。遂建一瞰水亭,名曰“洗耳”,意为“固己超然有浑浊之意,自此,日端坐一室,洗涤身心,不涉阶级,径造本真。

“弘治二年(1489)李承箕自居真静所三年不出。弘治五年(1492)迁嘉鱼港口黄公山南麓修建一简陋近水楼台,他向陈献章求字,陈献章拈起他的“柬茅笔”,饱蘸浓墨,欣然题写“黄公钓台”四个苍劲飘逸的“茅龙体”大字(白沙“茅龙体”为中国书法一派),李承箕将其制作成匾额高悬于门楣。

4、文集

《诗》,《雅颂》各得其所,而乐之本正。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而《诗》之教明。孔子之志,其见於是乎!先生诗曰:“从前欲洗安排障,万古斯文看日星。”其本乎!“一笑功名卑管、晏,《六经》仁义沛江河”。其用乎!“时当可出宁须我,道不虚行只在人”。其出处乎!所谓吟咏性情,而不累於性情者乎!  

先生不著书,尝曰:“《六经》而外,散之诸子百家,皆剩语也。”故其诗曰:“他年得遂投闲计,只对青山不著书。”又曰:“莫笑老慵无著述,真儒不是郑康成。”

5、兄弟

李承芳,字茂卿,号东峤居士,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卒于弘治十五年(1502),葬于蒲圻乌石湖之旁。大理寺少卿。著有《东峤集》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