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博物馆(吴镇纪念馆)
1986年11月21日,嘉善县博物馆经嘉善县人民*批准建立。县博物馆的前身是嘉善县文化馆的文物组。1977年,县文化馆配备文物专职*1名,1983年增至2名。1984年建立梅花庵文物保护管理所。
中文名:嘉善县博物馆(吴镇纪念馆)
占地面积:2987平方米
景点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浙江省嘉善县魏塘街道花园路178号
邮编:314100
电话:0573—84023804
传真:0573——84033247
吴镇纪念馆网站:www.wzjng.com
1、简介
嘉善县博物馆(吴镇纪念馆)坐落在嘉善县城花园路178号,占地面积2987平方米,建筑面积1657.5平方米,其中陈列室260平方米,展厅268.8平方米。
2、历史沿革
嘉善县博物馆
1986年11月21日,嘉善县博物馆经嘉善县人民*批准建立。县博物馆的前身是嘉善县文化馆的文物组。1977年,县文化馆配备文物专职*1名,1983年增至2名。1984年建立梅花庵文物保护管理所。1986年11月,经县*批准,县博物馆单独建制,馆址设在梅花庵内(即现址),与梅花庵文保所合署办公。当时,县博物馆占地面积为81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到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是前殿、后殿、二楼二底僧舍及部分围廊。1980年,吴镇诞辰700周年,在前殿设“元代画家吴镇陈列室”,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匾额。1986年,落架翻修梅花庵后殿及僧舍。1989~1990年,为纪念吴镇诞辰710周年,香港万春先先生(嘉善人),捐款10万元,省文物局和县*拨款6万元,对梅花庵前殿落架翻修,并修复了梅花亭,又向庵南扩地740平方米,修建围廊、庭园、碑廊,使梅花庵占地面积扩大1倍,增至1550平方米。1992年底,工作人员增至4名。1995年,县*无偿拨给梅花庵东侧原县交警大队大楼一幢,作为县博物馆馆舍。省、县拨款及万春先先生捐款共投资20余万元进行改造,先后修建了馆舍、库房、展厅、门面房、北围墙等,建筑面积1337.3平方米,使占地面积扩大至2714.4平方米,建筑面积增至1997.4平方米,工作人员增至6名。
2000年,为纪念吴镇诞辰720周年,县*拨款200余万元,新建吴镇纪念馆,并对梅花庵进行维修。梅花庵东侧县博物馆馆舍及南侧围廊、庭园全部拆除,统一设计建造仿明清庭园建筑,与梅花庵、吴镇墓古建筑相协调。2002年2月19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吴镇纪念馆单独立编。
3、建筑布局
嘉善县博物馆仿明清风格的建筑与700年的古迹相协调。馆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梅香竹修、鸟鸣鱼跃,古迹与新景交融,是江南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4、主要景点
馆址内外古迹有:吴镇墓、梅花亭、八竹碑、草书心经碑、梅花泉、洗砚池、仁本堂墨刻碑、古石碑墙等。吴镇纪念馆新辟景点有:吴镇陈列室、吴镇花岗石雕塑像、渔父图碑廊、竹谱碑廊、彩笔轩、寒碧亭、扇亭、林泉居、假山、水池、石桥等。
5、人物介绍
吴镇
吴镇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吴镇墓位于梅花庵内,坐北朝南,通高2.3米,墓径5.2米,墓基八边形,用条石砌成,条石棱角上有如意纹,石墓以上再叠三层条石,顶上堆土植草。墓前是明万历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碑。吴镇自题“梅花和尚之塔”碑,(为吴镇生前亲书,现上半段已残)原置于梅花庵内,现已移至吴镇陈列室内。墓前东南1米处有梅花泉,1986年修复。前方甬道尽头是梅花亭,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3间,亭内立有明泰昌元年(1620)陈继儒撰写的行书《修梅花道人墓记》碑。亭西侧是洗砚池,1986年修复。东侧回廊上置有吴镇画竹刻石8方(称为“八竹碑”),为清康熙24年,(1685)钱石耕据原拓本重刻。西侧碑廊有吴镇草书“心经”碑石3方,刘墉、皇十一子、钱樾题跋刻石2方,乾隆四十五年(1780)刘臻书《重修梅花庵记》碑2方,曹庭栋书《重修梅花庵墓引》碑2方。
6、文保点介绍
梅花庵
马逢乐就义处:民国,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马逢乐(1906-1939),魏塘镇人,因推行农民减负政策,1939年11月被处死。马逢乐被杀于戴西港凉亭右侧。亭子占地11平方米,坐西朝东,歇山顶,面宽3.3米,进深3.3米。
硕士街小洋楼:民国,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硕士街小洋楼占地203平方米,坐北朝南,两层楼房,坡屋顶,上有三只老虎窗,面阔三间。整个建筑有地通风12只。该小洋楼为民国时期典型的西洋建筑。
项定荣旧居:民国,名人故、旧居。项定荣(1908-1987),曾任中国国民*执行委员,热心文化事业,为嘉善县历史名人。其旧居占地124平方米,坐南朝北,硬山顶,两层楼房,前后二进,面阔二间,平面呈梯形。南有临河河埠。
赵宪初故居:民国,名人故、旧居。赵宪初(1907-1999),嘉善人,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其故居占地58平方米,坐西朝东,两层楼房,硬山顶,面阔三间。
嘉善县博物馆
余十眉故居:民国,名人故、旧居。余十眉(1885—1960),嘉善西塘镇人,文化名人,1923年10月,与柳亚子等发起组成新南社。其故居占地250平方米,坐西朝东,两层楼房,硬山顶,面阔五间,并有南、北厢房,东面有仪门。
宝善桥:清代,桥涵码头。宝善桥占地60平方米,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福善泾港。拱圈纵联并节分列砌置。
瑞林桥:清代,桥涵码头。瑞林桥占地66平方米,为三孔石板平桥,南北走向跨天凝南市河。桥墩用四块条石竖砌成,桥面铺四块长条石,望柱柱头雕刻成石狮子。
积善桥:清代,桥涵码头。积善桥占地52平方米,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净池漾。拱圈纵联并节分列砌置,桥面有栏杆及二对方形望柱,千斤石花纹为中心一个风火轮,四面四个如意。
费家大宅:民国,传统民居。费家大宅占地424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两层楼房,硬山顶,大厅面阔三间,南侧东、西两边有走马堂楼及一对耳房,北面有东、西厢房。前后有天井。靠大厅东侧建有楼房,二进,有走马堂楼。
祥符荡石坝:清代,堤坝渠堰。祥符荡石坝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邑人张义增等发起,现占地1638平方米,为东西走向,全长655米,坝身用水泥、块石灌浆浇合。祥符荡石坝为研究我县古代的水利设施提供了实物依据。
朱家宅:清代,宅第民居。朱家宅占地面积147平方米,坐北朝南,为墙门、东、西厢房及正屋围合成一座小院。墙门为石库门,正屋面阔三间,两层楼房,硬山顶。天井用条石铺地,内有“平升三级”石雕一块。
种福堂:民国,中华老字号。种福堂经营国药,在西塘镇上有数百年的糕点制作历史,是一个典型“前店后作坊”的老字号。种福堂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坐西朝东,分二路,两层楼房,前后有三进,门面墙体为西式建筑。
7、未来发展
嘉善县博物馆
千百年来,嘉善的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这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今人珍惜和永远的保护。
1982年以来,我县共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使一批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目前,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县级文物保护点23处。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遗存,或桥梁、或民居、或寺庙、或亭塔、或碑雕、或墓园,类型较全,气象万千。这些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民族传统精神的根系所在。它是我县历史发展的物质见证,也将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