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路园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12 22:56:33
...

路园镇位于渭源县城东部,渭河和316国道穿境而过,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1公里,总面积约79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全镇有12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177人,人口密度为264人/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6442亩,其中水浇地28188亩,境内平均海拔2150米,年平均气温6℃,年平均降水量543.7毫米;有事业单位9个,行业协会15个,中小学校15所,教职工246人,学生3633人,有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52家;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475万元,财政收入8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9万元,人均占有粮328公斤。

中文名称:路园镇

行政代码:621123104

身份证前6位:621123

长途区号:0932

邮政编码:743000

隶属政区:渭源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甘J

辖区面积:79km2

人口数量:约2.02万人

人口密度:264人/km2

1、地方简介

陆家湾村、潘家岔村、盛家坪村、双轮磨村、王家山村、小园子村、大路村、峪岭村、东湾村、锹甲铺、三河村(回汉混居)、胜利村。

渭水源头的渭源县,历史上是回民聚居地之一,经过那场人神共愤的满清浩劫,县城中回民寥寥无几。经过百年发展,今天回民仍然蛰居在离县城17公里的路园镇三河口村,他们不是当地人,都是从陕西、定西等省内其他地方迁居而来,主要姓氏有马、李、黎、孙、任、田、杨等姓,200多户,不足千人,分属三个者嘛提,属于格底目。人均耕地不足两亩,大部分人务农,极少数人从事餐饮行业。

路园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上坪、寺坪和马家窑文化的王家咀等遗址及斜坡汉墓群。

2、自然气候

境内川区为渭河各灌溉区,北部为干旱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南部为二级坪台地和山区,较大的坪台地有盛家坪、罗儿坪、赵马家坪、毛李家坪、寺坪等。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最高海拨(窄山梁)2368米,最低海拨(三河口)1930米,年平均气温6℃,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零下1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水量543.7毫米,无霜期150天,夏秋多冰雹。

3、城镇建设


路园镇

辖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完善。通信设施先进,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直接与县城联网,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投资200多万元,覆盖路园、清源、锹峪、莲峰、蒲川以及陇西县首阳镇等地的无线移动通讯塔已在上坪动工兴建。各项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基本建全。

设立的行政及事业单位有:镇*(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小城镇建设办公室等)、镇农林服务站、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派出所、司法所、法庭(2007年正在建修)、学区、中学、电管站、水管所(河防站)、邮政所、北干站(在小园子)、卫生院、畜牧兽医站、造林站(在三河口)、信用社、供销供(基本破产)等。

4、经济发展

该镇抢抓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结合本镇实际,按照“围绕一个目标(三增一降一稳定),实抓两个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三大产业(中药材、养殖业、洋芋蔬菜业),突出四个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办以私营性质为主的农业产品加工企业,不失时机的抓好小城镇建设,切实搞好计划生育),最终达到五个实现(路园在渭源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实现梯田化,实现畜牧强镇,实现小康,真正实现路园的经济腾飞)”这样一个工作思路,带领全镇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图强,苦干实干,使全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集市贸易比较繁荣。镇*所在地的双轮磨以百货、蔬菜、畜禽、洋芋、药材交易和木材加工销售为主,全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840万元。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中药材交易市场,占地26亩。

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日趋加快。路园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初稿完成后已在评审之中,初步规划开发“三纵六横”,兴建中药材交易、日杂百货、蔬菜批发和建材四个市场,各项优惠政策已陆续出台。

5、特色产业


路园镇

渭源县路园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路村种植的大棚蔬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镇上依托交通便利和水资源丰富等优势,巧念“蔬菜经”,把种植大棚蔬菜作为大路村的主导产业来抓,依托蔬菜协会在大棚修建、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上进行示范引导。同时,协调县农业局、能源办等单位,及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沼气配套项目,逐渐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形成了“大路千亩蔬菜示范基地”,该村有冬暖棚11座,蔬菜示范大棚76座38亩,露地种植辣椒250亩,地膜辣椒套洋葱1100亩。2008年计划新建蔬菜小拱棚200座100亩,地膜早熟洋芋500亩示范基地。

为增强基地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路园镇组织人员深入武山、陇西、临洮等地考察取经,积极挖掘南方菜和北方菜大量上市的两个空档,形成价格较高的市场空间,进行投资建设,现已形成春提早和秋延后两种反季节菜系,年销售达1000吨左右,户均纯收入2200元,亩均纯收入2100元左右。

随着蔬菜产业不断升级,该镇通过“双培双带”工程、“一帮三”结对帮扶等措施,扩大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辐射功能。已有5名贫困党员、11户贫困户依靠蔬菜产业脱贫致富,带动全村300多农户。

6、行政区划

路园镇区划

621123104201220王家山村

621123104202220东湾村

621123104203220峪岭村

621123104204220三合口村

621123104205220胜利村

621123104206121双轮磨村

621123104207220大路村

621123104208220锹甲铺村

621123104209220盛家坪村

621123104210220潘家岔村

621123104211220陆家湾村

621123104212220小园子村

7、附近景点


露骨山

首阳山

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乡享堂沟,海拔在2186-2509米之间,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

首阳山因商未周初孤竹国(今河北庐龙县)君之二子伯夷、叔齐相让嗣君,相偕至周,后闻武王伐纣,叩马谏阴。因武王不听,遂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而成为陇右名山。秦汉在此建县时就名首阳县了。

渭源首阳山最早见于庄子所言伯夷、叔齐西至岐阳,见周武王伐殷曰:吾闻古之士,遭治世还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逊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饥饿而死。又东汉-学家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赋》说:夷齐饿于首阳山在陇西首阳。

渭源在秦末汉初建县,就名首阳县,归陇西郡管辖,县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始改名渭源县。据此看来,渭源首阳山得名最早,历史悠久,为夷齐隐居采蕨直至饿死的最确首阳山。

首阳山西北侧有石门,因两座石崖东西对峙,间开一线,形似石门而得名。石门夜月为当地一景。两崖之间有一水库,容量500多万立方米,是一处理想的水上乐园。水库后面为长十五里的天井峡谷,这里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对挺立,四山合围,蓝天变成一条细线,人如处井底,其地势恰似一大锯解开的板缝,故此当地俗称解板沟。天井峡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处景点。沿十五里天井画廊,到处充满着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之情趣。如从县城向南行直抵天井峡,约有20多公里路程。

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南34公里处,自古以来就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工景观享誉陇上,以其良、秀、奇、多、凉等特点著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沉积,构成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渭河源森林公园分为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石门水库四大景区建设期限3年,其中:首阳山景区主要围绕伯夷、叔齐双冢进行建设,建陈列馆、管理房、石拱桥一座,祭坛一处,白薇园2亩,莲峰山景区是主景区,建古典民居式山庄,仿古石雕祭坛1处,建休息长廊400平方米,艺术式公厕50平方米,修溢流坝1座,艺术山门1座,简易停车场3处4000平方米,建引种圃50亩,河堤衬砌1500米,新修公路80公里,维修公路4.4公里。天井峡景区以保护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优雅的自然风景为主,建聚贤山庄500平方米,坤窑整修塑像1处,休息长廊200平方米,维修及新建公路28.5公里,帐篷10顶,简易停车场2000平方米,山门1座,溢流坝60米。

露骨山

露骨山位于渭源县城西南部35公里的黄香沟景区,是西秦岭最高的山峰,主峰海拔3941米。露骨山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3公里。因岩石裸露,一片银白,山峰壁立,状如骷髅,故名,北坡陡峻,沟谷深切,灌木丛生,水源丰富。又因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化,虽盛夏犹堆积雪,亦名雪山太子。其山势高耸巍峨,直插云端。因山顶岩石裸露,一片银白,状如骷髅,被称为“露骨山”。又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白雪终年不化,亦名雪山。“露骨积雪”自古就是渭源重要景点,山上遍布金背杜鹃、黄尖柳和名贵药材党参、贝母等;山林中栖息着豹、鹿等珍贵野生动物。是开展野外生态探险、挑战极限的胜地。

8、地方特产


雪山驼掌

渭源马铃薯种薯

正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西秦岭山脉南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交汇地带,该县气候冷凉且南北差异大,北部冷凉偏旱,南部高寒阴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病害发生轻,传播病毒媒介昆虫少,所产马铃薯种薯品质优良,种性强,带病少,异地调种增产潜力大,为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理想区域,是甘肃乃至周边省区马铃薯良种供应基地,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当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这对渭源马铃薯良种繁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时下,走进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主产区会川、五竹一带,放眼望去,标准化管理的数千亩马铃薯良种网棚银波荡漾、碧浪起伏,机械化耕作的种薯大田,垄沟分明,长势喜人,遍野盛开的薯花浓郁芬芳,沁人心脾,成为渭水源头一道靓丽的“特色产业风情线”。

渭源县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其马铃薯种薯繁育的资源优势。面对新世纪建设现代农业的机遇和挑战,县委、县0按照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突出在马铃薯种薯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上做文章,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从十年前的不足10万亩增加到今年的40万亩,2010年全县马铃薯总产值达到4.1亿元,占到一产比重的46.38%,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267.43元,点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86%。

推进标准化与优质化相结合,坚持以抓好“绿色牌”、“标准牌”为载体,先后完成了“渭源县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注册了“五竹”、“渭河源”牌种薯商标,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被甘肃省农牧厅认定为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渭源马铃薯种薯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所产种薯远销*、内蒙等10多个省市,年外销马铃薯种薯40多万吨。

黄香沟鸡

黄香沟鸡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黄香沟牧场的特产。黄香沟放养鸡可*在山坡上采食中药材茎叶、嫩草、小虫,故鸡的毛色鲜亮、肉质细嫩、鸡肉味鲜、味纯、口感好、营养高,是地道的绿色食品,也是物美价廉的高营养滋补品,市场前景广阔。清水粉壳蛋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渭源县具有发展南山放养鸡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不仅天然草场面积大,而且经过几年的退耕还林(草),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已达到12万多亩。全县有孵化场两个,年孵化小鸡100万只,育雏户40多户,贩运户50多户。现正在组建南山放养鸡协会,通过“协会”的示范、引导、带动,使南山放养鸡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饲养模式。

黄香沟牧区区有优质天然草场20多万亩,观己围栏改良5000多亩。黄香沟社有农户16户,基本上以养殖为主,今年结合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项目实施,每户除留两三亩耕地种植蔬菜、洋芋等外,其余耕地全部种植牧草和饲料。全社种植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等多年生牧草232亩,种植豆类、大麦等饲料70亩,改建牛、羊圈20栋,851平方米。养鸡100只以上的有5卢,全部是放养。该点科技人员直接进入项目区积极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黄香沟南山放养鸡示范点现放养鸡群4000只,正在育雏2000只,四月份投放的鸡群开始出栏,单鸡重达4—5斤,售价20—25元/只,成本为14元/只左右(包括鸡苗、饲料、疫苗、人工、折损等)。由于放养鸡可*在山坡上采食中药材茎叶、嫩草、小虫,故鸡的毛色鲜亮、肉质细嫩、鸡肉味鲜、味纯、口感好、营养高,是地道的绿色食品,也是物美价廉的高营养滋补品,市场前景广阔。该示范点打响了南山放养鸡的品牌;唱响了畜牧强县的主旋律。

该县不断加大技术支撑,畜牧部门打造骨干团队,全力以赴为畜草产业大发展、大跨越提供技术支撑。“借船出海”,坚持招商引资与激活民资并举,先后引进金宁科技养殖公司、高远牧业公司等企业27家,投资总规模3亿元;引导和扶持养殖大户、致富能人兴办养殖企业、领办养殖小区。今年,新发展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128家,新注册养殖专业合作社38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707户;建成南山放养虫草鸡规模养殖点43个、孵化场3个;引进金宁科技养殖公司和神农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建设两家屠宰加工厂,填补了县域畜产品加工领域的空白。品牌打造实现新突破。继该县南山放养虫草鸡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A级绿色食品认证”、“秀峰牌”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之后,“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在去年省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农产品”、在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畅销产品”。

2013年,渭源县南山放养虫草鸡协会申报的“黄香沟鸡”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黄香沟鸡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渭源县清源镇、会川镇、莲峰镇、五竹镇、路园镇、北寨镇、新寨镇、麻家集镇、锹峪乡、大安乡、秦祁乡、庆坪乡、祁家庙乡、上湾乡、峡城乡、田家河乡。地理坐标为东径103°44′00″~104°20′00″,北纬34°53′00″~35°25′00″。

雪山驼掌

是近有名风味佳肴。是用统掌、鸡腿、猪蹄、火腿、鸡蛋、冬菇等多种原料烹制而成的。用高丽糊做雪峰置于盘中,再把煮熟去骨的驼掌切成片放入雪峰之间,人桌,色、香、味、形俱佳。

上一篇: 紫薇属

下一篇: 掌裂蒲儿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