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灯彩
北京灯彩艺术品主要有纱灯、宫灯、走马灯、立体动物灯、金属灯、料丝灯等。灯彩的制作技艺是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字画的凝聚,成为既延续了传统工艺又表示出浓郁文化积淀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灯彩与彩灯、宫灯不同,灯彩的主要功能在于灯艺,它以文化娱乐为主,与民俗,民间文娱表演相融合,内容包罗万象。2008年,北京灯彩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1、历史源流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北京的各类花灯十分兴旺。北京的灯节活动从正月初八开始,至十三进入高潮,到十七结束。由于和商业交易相结合,故又称“灯市”。
白天是繁华的集市,夜晚是欢乐的灯会。明时,北京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手工业作坊,各种花灯,巧夺天工。清朝末年,曾经作为皇宫彩灯的宫廷灯彩艺术,逐步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北京民间灯彩。
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京灯彩逐渐稀少。来有所发展,但由于缺少传承人、灯彩空间的缺失,使灯彩艺术濒临失传。灯彩在中国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烘托喜庆气氛的重要装饰品。花灯白天悬挂在门前热闹喜庆,夜晚则光彩明亮,富丽堂皇。中国各地的灯彩各有特色,而“北京灯彩”则独具一格,具有鲜明宫廷艺术特色,2008年6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主要特色
北京灯彩融汇全国各地灯彩之精华,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宫廷艺术灯彩,是历史悠久的中华灯彩的典型代表,形成了一套世代相传严格的工艺技巧,其主要特色:一是材质精良;二是形式多样;三是精工细作;四是题材富有高雅寓意,具有扎制规整,彩绘精致,美化环境,安全适用,灯明火亮,高雅堂皇的富丽效果。
3、发展现状
在北京市东部平谷区西古村,有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灯彩制作中心,也是“北京灯彩”传承人李邦华先生的工作室。李邦华先生说,经过世代相传,“北京灯彩”至今沿袭着一套严格的工艺技巧,材质精良、形式多样、精工细作、寓意高雅。“北京是六朝古都,每朝每代都有许多能工巧匠,集地方灯彩的特色,形成了北京灯彩的特色,富丽堂皇,比较大气。走的路子属于宫廷艺术,好工艺,好材料,制作的要求比较严谨。”
60岁的李邦华先生,出身于手工艺术世家,从小就对美术、传统工艺感兴趣。后来他师从于在开国大典上为*城楼设计制作大红灯笼的李冬雪,潜心研究“北京灯彩”的制作工艺,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李邦华先生和他的朋友一起,钻研传承“北京灯彩”制作工艺,招收了十几名专职的学员,还带动了附近100多名农民就业。
团队能制作出数十种形态各异的灯彩,他们制作的各式灯彩,沿袭传统的做工方式,全部为手工绑扎制作。特别是动物造型的灯彩,灯彩骨架全部按动物运动规律、行走姿势和肌肉纹络用铁丝进行焊接。
单是制作一个“百鸟朝凤”灯彩,就要有上万个焊点,而精工细做、一丝不苟,这正是”北京灯彩”艺人世代传承的本色。而说起最得意的一件作品,还要属上世纪80年代制作的一组“龙舟”灯彩。“我为什么设计这个(龙舟灯彩)呢?因为当时国家也改革开放了,各方面都蒸蒸日上,象征祖国像龙一样,显示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个灯长2.6米,高1.5米,我设计的是龙船的形状,有两层走马灯,走马灯是我们中国的发明,不需要用电,利用(蜡烛产生的)热能画面就能自动转动起来,像电影一样。上面的人物就用绢人,底下的穗子采用了工艺比较复杂的网子、穗子,大红色的,更显示出龙舟的气势来,富丽堂皇。”
4、传承意义
灯彩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喜庆用品,具有独特的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但发展至当代,由于缺少传承人、灯彩空间的缺失,使灯彩艺术濒临失传。保护中国的传统工艺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