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京族独弦琴

科普小知识 2023-11-13 10:19:39
...

京族独弦琴,属弹拨类弦鸣乐器,因独有一根弦而被世人习称为独弦琴。事实上,独弦琴在京族民间称匏琴,或称独弦匏琴,京族语即直呼旦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乐器。

1、基本信息

独弦琴(越南语:độchuyềncầm),是京族(ngườiKinh)所特有的弹拨乐器,流行于中国广西(QuảngTây)防城地区以及越南(ViệtNam)。


京族独弦琴

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以在仅有的一条琴弦上,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

独弦琴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极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它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调,有如诗人吟咏,富于甜美感,有着深邃的艺术魅力。

2、独玄琴外观

传统独弦琴琴身长约一米,宽、厚分别约十釐米、八釐米,其一端打一楔子用以固定琴弦,另一端则凿洞插入厚竹片做摇杆;琴弦只有一根,古时用麻绳或用竹篾代替,弦的一头固定在琴身的右端,另一头则系在琴身左端的摇杆上。演奏时,右手用贝壳或短竹片弹拨琴弦,令其发出震颤的声音,左手则同时扶摇竹竿,使声音嫋嫋颤变以形成旋律。但传统的独弦琴由於琴弦与琴身的共震共鸣效果差,通常只能给哈妹歌舞时伴奏或自唱时击节奏。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独弦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得到了全面的改进。在我看来,最明显的进步至少有叁个方面:一是麻绳竹篾替换成钢丝弦,独弦琴的音色变得厚实而悠扬,音域也变宽阔而稳定了。正是音色和音域得到改善,已故京族艺人苏善辉在五十年代末,首创实现以独奏的形式把独弦琴搬上舞台。二是独弦琴有了乐谱,使独弦琴音乐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六十年代初,当时的东兴民族歌舞团,开始系统收集整理京族曲谱,使口耳相传的独弦琴音乐第一次有了成套的乐谱,为独弦琴从民间登入大雅之堂创造了条件。叁是独弦琴的科技含量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可观赏性增强。近些年来,音乐家们经反复的实验,他们成功地用红木、紫木或棕木取代竹筒做琴身,用牛角替换竹片制摇杆,同时给琴弦装上拾音器,再给拾音器配置扩音设施,从而使独弦琴的音色变得更柔美更典雅,而声音也更清朗、更悠扬、更悦耳了。

新式的独弦琴,造型仍旧朴实简单,琴盘之上还是那一弦一杆,但质感却很精致古雅。尤其他那优美柔和的音色,更是极富表现力:既能细腻地描绘自然景象,又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欣赏独弦琴的表演,但见指弹手扶间,且闻中琴声悠悠,你自然会沉浸入不同的音乐境界:或风平浪静,海阔天空;或潮起潮落,波逐浪涌;或柔情似水,袅绕动人……

3、独玄琴的来源

京族民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传说由海龙王的“如意琴”演变而来,那一根弦就是龙王七公主的头发变的;或认为是京族的先民出海打鱼时,发现系在桅杆上的绳索,伴随船的摇摆用橹碰击则发出奇妙的声音,受此启发而模仿制作的。但关於独弦琴的文字记载,我国的历史典籍却可追溯到殷代。其中《新唐书》具体描述的就有两处,或曰“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又曰“复以半匏,皆彩画之,加上铜瓯,为琴,作虺文横其上,长叁尺余,头曲如拱,长两寸,以条系腹穿瓯及匏木”,可见京族独弦琴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

上一篇: 郭晓霭

下一篇: 高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