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洵口战斗旧址
黎川洵口、资福桥、团村战斗旧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境内,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以50万兵力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团村、洵口、资福桥三大战役揭开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序幕。
1、地理位置
黎川洵口、资福桥、团村战斗旧址
黎川县位于江西省中偏东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东邻福建省的光泽县、邵武市,南靠福建省的泰宁、建宁县,西与本省的南丰县接壤,北与本省的南城和资溪县毗连,是江西入闽的东大门之一。
黎川历史悠久,始建县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黎川是老区全红县,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朱德、*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黎川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5月,*闽赣省委、省苏维埃*和省军区在黎川县湖坊乡成立,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在黎川举行,揭开第五次反围剿序幕的“团村战役”、“洵口战役”发生在黎川境内。
2、历史背景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以50万兵力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总司令部在紧急布署作战方案之后,随即由篁竹街迁往德胜关,作战指挥部设在团村以东的华盖峰,主力部队则驻守在团村地区各个前沿山头,设下作战伏击圈,迎击敌人。
洵口战斗旧址名声显赫,位于县城东北20里闽赣两省往来要道的洵口,历来是兵家占据要地。1933年10月6日,*与藤代远率部在此与*吴奇伟师遭遇激战,红军取得洵口战斗胜利。
3、相关战役
作战指挥部
洵口战斗是一场遭遇战。1933年10月6日,*军在相继占领黎川县城和洵口以后,又向洵口以东的飞鸢(今飞源)红七军团一部之阵地进攻。此时,红军第三、第五军团由福建回师黎川,与敌不期而遇,酿成洵口战斗。在红三军团长兼东方军司令员*的指挥下,红军于7日晨向*军发起总攻,战至下午三时,击退增援之敌,歼灭进犯洵口的敌军三个团,俘其官兵1200多人,活捉旅长葛钟山,缴获迫击炮、无线电台、枪支弹药等大量战利品。在这次战斗中,当地的游击队和人民群众,配合红军作战,他们探敌情、送情报,组织担架队抢救伤员,组织运输队运送粮食,为取得战斗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
洵口战斗胜利的意义被“左”倾冒险主义者大大地夸张了,他们不把此战看成是第五次反“围剿”的第一战,更没有认识到此次战斗后必然引起的战略变化,反而命令红军到外线去进攻敌人巩固阵地兼白区的硝石(当时属黎川县管辖,后划属南城县),结果红军损失很大,未能攻克硝石。“左”倾冒险主义者不从中接受教训,又命令红五军团攻打我县东北部的资福桥(原误称资溪桥)。
资福桥战斗
资福桥也是当时敌军之巩固阵地,共有六个师的兵力严密防守。10月22日,战斗开始,红军连攻不克;25日,再次攻打天尊殿之敌,又未攻下。此战,红军虽歼敌500余人,但自己损失很大,未能取得胜利。资福桥战斗之后,红军转战于敌军主力和堡垒之间,陷入被动挨打境地。
团村战斗
继洵口、硝石、资福桥三战之后,1933年冬,敌军又向黎川县城东南部发起了一次猛烈的进攻,这就是著名的团村战斗。12月12日晨,敌军开始向县城至东山、德胜关的必经之地团村推进。我红三军团及红五军团一部埋伏于团村周围各山头,待敌4万余人进入伏击圈后,军团长*带病指挥红军各部迎头痛击,毙敌千余人,俘敌300多人,敌军向县城溃逃。下午,溃逃之敌经过整顿后与增援部队一起,在几十架飞机配合下向红军阵地反扑。由于红军兵力分散,伤亡很大,于13日中午时分撤出阵地,退往德胜关,团村遂被*军占领。(黎川人民革命斗争史/谭心耿)
这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一举截断我军退路的妄想,大大挫减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给*反动派第五次对苏区的“围剿”以沉重的打击。
*司令在回忆中说:“如果当时我一军团在,一、三军团靠拢作战,敌三个师十五个团当能全部歼灭,加上洵口歼灭之三个团,就是十八个团,再寻机歼敌二十个团左右,敌军第五次‘围剿’就可能被粉碎,历史上也就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了”。然而左倾机会主义者却把一、三军团分开作战,我军不能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大量消灭敌人,使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
4、红色旅游
黎川县是*根据地反围剿的主要发生地区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湖坊乡闽赣省委、省革委旧址保存较完好,揭开第五次反围剿的团村、洵口、资福桥三大战役旧址依稀可见,县烈士公园纪念碑雄伟壮观、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我县的“红色革命教育旅游区”。闽赣省*旧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赣省委、闽赣省革委和闽赣军区领导机关旧址,座落在黎川县湖坊乡。
闽赣省是*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赣东北根据地的通道和纽带,是*根据地的东北大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叶剑英、刘伯承、王稼祥、聂荣臻、罗荣桓、杨尚昆、顾作霖、谭震林、粟裕、黄克诚、罗瑞卿、肖劲光、邵式平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功勋卓著。*根据地反围剿的一些重大战斗发生于这个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闽赣苏区广大军民,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他们的英勇业绩,永留青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