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脓胸
根据脓胸的病程,可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除某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杆菌和真菌感染外,往往由于在急性脓胸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而形成了慢性脓胸。急性脓胸经历6~8周后,脓腔未见消失,脓液稠厚并有大量沉积物,逐渐进入慢性期,形成慢性脓胸。慢性脓胸患者因长期感染,体质消耗,胸膜高度增厚,特别是壁层胸膜增厚尤为显著。
科普精粹
- 脓胸开胸手术后饮食?
- 胸腔积液是怎么回事儿?
1、概述
根据脓胸的病程,可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除某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杆菌和真菌感染外,往往由于在急性脓胸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而形成了慢性脓胸。急性脓胸经历6~8周后,脓腔未见消失,脓液稠厚并有大量沉积物,逐渐进入慢性期,形成慢性脓胸。慢性脓胸患者因长期感染,体质消耗,胸膜高度增厚,特别是壁层胸膜增厚尤为显著。
2、病因
慢性脓胸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急性脓胸期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当,如纤维素较多、脓液稠厚没有及时做引流术;引流管太细;引流管放置位置过高或过深,引流不畅;或过早拔除引流管,脓胸尚未治愈等。
2.合并有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胸膜瘘,污染物质及细菌不断进入胸膜腔。
3.脓腔内有异物存留,如弹片、死骨片,换药时不慎遗留的棉球或短橡皮引流管等。
4.如果脓胸是继发于肺脓肿、支气管瘘、食管瘘、肝脓肿、膈下脓肿、脊椎骨髓炎等疾病,在原发病变未治愈之前,脓胸也很难治愈,形成慢性脓胸。
5.肝或膈下脓肿溃破入胸膜腔引起脓胸,原发脓肿未得到及时治疗。
6.某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杆菌、真菌感染。
3、临床表现
慢性脓胸患者,由于厚层纤维板的形成,脓液中毒素的吸收较少,临床上急性症状如高热、多汗和白细胞数增高等现象明显减轻,但由于长期消耗,患者常有消瘦、低热、贫血、低血浆蛋白等,并有慢性咳嗽、浓痰、胸闷不适等症状。
查体可见患侧胸壁塌陷,呼吸运动受限制;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明显减低或消失;气管、纵隔及心脏均向患侧偏移或脊柱侧弯。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当患者向健侧卧时呛咳加重,咳出的痰液与脓胸的脓液性状相同。长期患病者可出现杵状指、趾。
4、检查
1.X线检查
患侧胸膜肥厚,有时有片状钙化阴影,患侧肋间隙窄,肋骨常呈三角形改变。气管和心影都向患侧偏移。如果胸痹有引流窦道存在,经导管内注入碘油,可确定脓胸的大小、位置和范围,有无支气管胸膜瘘,对考虑手术治疗方案有帮助。
2.CT检查
可清楚显示胸膜增厚的位置、范围、程度、脓腔的大小和部位,纤维板和肺的关系,肺不张和肺部病变的情况,对确立手术方案有指导意义。
5、诊断
慢性脓胸患者都有急性脓胸史,诊断并不困难,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均能明确诊断。
6、治疗
慢性脓胸的治疗原则是消除致病原因,闭合脓腔。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全身情况,鼓励患者多活动,增强心肺功能。补充营养,提高血浆蛋白、纠正贫血,痰量及脓液排出减少至最低水平,方可进行较大的手术。
1.改进引流
对于已做了引流但引流管过细,或引流管位置不合适,长期潴脓影响愈合,则应重新置管引流。如肺内或邻近器官无病变,脓胸病期不过久,部分患者可随引流的改进而获得治愈。
2.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范围较大的慢性脓胸,剥除脏、壁层胸膜上的纤维板,即彻底切除脓腔壁,解除纤维包膜对肺组织的束缚和对胸壁的固定,肺可重新扩张,脓腔消失,胸廓的呼吸运动亦可得以恢复。但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病程太久、纤维组织已浸入胸膜下使脓胸壁不能从胸膜上剥除,手术损伤大、出血多,如有继发性肺组织纤维性变时,术后肺仍不能膨胀,手术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如肺内有广泛破坏性病变、结核性空洞或支气管扩张时均不宜施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因此该手术适用肺内无明显改变、胸膜增厚明显的慢性脓胸,早期进行效果最好。
3.胸膜内胸廓改形术(改良Schede术)
切除脓腔外侧壁的肋骨和增厚的壁层胸膜,使其余的胸壁软组织(包括肋骨膜、肋间神经血管)塌陷并与脓腔内侧壁对合,并清除脏层胸膜表面的肉芽组织,以促进脓腔消失,若脓腔较大还可利用背阔肌、前锯肌等带蒂肌瓣充填。术后放置引流管和加压包扎,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方法适用于胸膜增厚比较严重的患者。
对有支气管胸膜瘘的结核性或非结核性患者应用不锈钢丝缝合瘘口,再用肋间肌加固,然后作胸膜内胸廓成形术。
4.胸膜外胸廓改形术
切除患侧部分肋骨和增厚的脏层胸膜纤维板,使胸壁塌陷脓腔闭合,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胸膜增厚不太严重而肺内又有病变,如活动性结核,或作包膜剥脱后肺不能膨胀的患者。
胸廓成形可造成一定的胸廓畸形,并对患侧肺功能造成长期损害,但对病期已久,肺部不易复原的慢性脓胸患者,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
5.胸膜肺切除术
如慢性脓胸同时合并有肺内广泛严重病变,如有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或高度狭窄等,其他手术方法还不能根治,则为施行胸膜全肺切除或胸膜肺叶切除的适应证。但此类手术较为复杂,出血多,危险性较大,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