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
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腹部,涪江中游,隶属于遂宁市,与四市六县(区)接壤。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县,全县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7万,城区常住人口近12万人。县内盐卤、石油、天然气等储量丰富,油气田闭合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地下盐卤储量达500亿吨。境内水源充足,涪江、郪江贯穿全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大英实现了最具经济活力和最佳人居环境的完美结合。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平安县等荣誉称号。境内有被誉为中国策划最成功的“无中生有”的奇迹---中国死海。依托中国死海,大英县已被列入大九寨旅游环线、三国和东方伊甸园两条精品线路,境内卓筒井国际观光旅游区、汉陶博物馆等旅游景点人来人往。
中文名称:大英县
外文名称:DayingCounty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四川省遂宁市
下辖地区:辖八镇三乡
区*驻地:驻蓬莱镇*街94号
区划代码:510923
电话区号:0825
邮政区码:629300
地理位置:地处四川省东部,位于川中腹地涪江以西,郪江中下游流域
面积:703平方公里
人口:约57万
方言:遂宁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
著名景点:蓬莱公园、卓筒井、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东方生态博览园
机场:遂宁机场
火车站:大英站
车牌代码:川J
现任领导:县委副书记段勇;县长刘辉
本地企业: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等
GDP:1082159万元(2013年)
1、大英县概况
仰承古郪国文明,孕育中古第五大发明,大英县成立于1997年12月28日。地处四川省东部,位于川中腹地涪江以西,郪江中下游流域。大英县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辖区八镇三乡,其中300个行政村、26个社区(城区10个)、2903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约57万,其中城镇人口12.8万、农业人口43.5万(劳动力21.8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31.6万亩,其中农田10.8万亩、土地20.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74亩。县城坐落在巴蜀四大古镇之一的蓬莱镇,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中国死海”扬名天下。
2、地理交通
大英交通地图
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长江上游北岸,涪江流域中段,东西长34.3公里,南北宽29.8公里,幅员面积702.6平方公里。
大英县属丘陵地貌区,丘陵占86%,平坝、台地占14%,平均海拔554米,最低288米,相对高差266米。
大英县地理位置优越。
大英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与四地市六县(区)接壤,东隔涪江与蓬溪县相望,南与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接壤,西南与资阳市乐至县连界,西毗德阳市市中江县,西北与绵阳市三台县交接,北与遂宁市射洪县为邻。县城位于成南高速旁,距成都114公里,约50分钟车程;距重庆210公里,约90分钟车程;距绵阳227公里,约120分钟车程。
大英县地域方圆,水陆交通便利。
达成铁路:横贯境内,在蓬莱设县级火车站两座,分别为达成铁路老线大英站(位于江南路)和大英东站(位于城东红旗乡)。
沪蓉(成南)高速公路:贯穿大英县,遂宁服务区设于距县城5公里的隆盛镇,该服务区于2012年9月由*以BT模式招商改扩建,拟投资5亿元于2015年底建成一个集酒店、农产品展示、小商品贸易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成渝环线高速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纵横相交,携大英而抱遂宁。
G247、G305:在2013年国家路网调整中,S205、县道桂竹路成功升级为国道G247、G305。
省道:在2013年全省普通省道路网调整中,大英县新增4条省道,分别是成都放射线S101成都-镇巴,从普兴经象山到射洪;S209线青川(前进)-潼南,从三台经过我县到安居;S306线大英-雅安(草坝),从射洪明星经大英到乐至劳动;S401线成都经济区环线,从三台建中、大英、卓筒井到乐至。
农村公路:县域内有9条县道、19条乡道,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44.61公里(含村道),实现100%的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放射状路网结构。
水系:大英县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县境东界的涪江和中部的郪江。郪江从县西北部的象山镇入境,自西向东横贯县境69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88平方公里,落差24米,沿途接纳了马力河、河边河、古柏溪、金元河、同心河、金竹河等支流,在郪口汇入涪江,构成了典型的格状水系。著名水利工程人民渠自都江堰流经县内,为大英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保障。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经遂宁市、重庆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涪江从大英县回马镇边界线流过,长度为21.3km。
3、历史沿革
公元前209年刘邦曾被楚封为汉中王,之所以胜楚,多借助张良、萧何、韩信和巴蜀人才。既立汉、功不忘巴蜀,遂将境内地名冠以“汉”字褒奖之。县境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和郪县(治所今三台县郪江镇)辖地。大英县境属郪县辖地。
280元(汉武帝太康元年)废东广汉郡并入广汉郡,郪县改作伍城县,县境分属广汉郡广汉县、伍城县辖区。303年(晋惠帝太安二年),原蜀汉名将李严、李丰后裔李明、李寿、李势据蜀反晋建立成汉政权(公元303-347年),将广汉郡治由梓潼迁往雒县(今广汉市境内),复伍城为郪县,县境属地不变。
347年(东晋穆帝永和三年),东晋名将桓温受命伐“成汉”政权。蜀地既平,取“息事安宁”意改德阳郡为遂宁郡,郡以下建置及县境属地不变。
355年(东晋永和十一年),该年为分郪县东南部和广汉县南部临郪江、涪江地带置巴兴县,治地灵鹫山。555年(西魏恭帝二年)改名为长江县。
405年(东晋义熙元年),谯纵在巴兴县水口(今大英县郪口)称王,在攻下成都后,割据四川八年,颇得蜀人爱戴。
西魏、北周时期,长江县隶遂州,607年(大业三年),遂州改称遂宁郡,长江县隶之。唐代初年,即着手调整南北朝以来混乱的行政区划,确立了州、县两级行政区制。各州、县按其地理形势、面积、人口、物产等条件划分等级。州分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县分京、畿、望、紧、上、中、下七等。
宋代长江县疆域比今天大英县广,大约包括今日大英县全境和遂宁地区、蓬溪县的一部分。长江县六镇只有客馆、长滩、赵井三镇在今大英境内。
宋末元初,四川经过长期残酷的战争,灶冷无烟、人口骤减、田地荒芜,部分县已无民可治,于是元朝统治者采取了省并州县的措施。1282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长江县因人口太少并入蓬溪,上属四川行中书省潼川府遂宁州辖。
1376年(九年),降遂宁州为遂宁县;1377年(明太祖洪武十年)五月,并蓬溪县及遂宁县;1380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蓬溪县,遂、蓬分县而治,隶潼川州。1653年(清顺治十年),并遂宁县入蓬溪县,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复置遂宁县,蓬、遂再次分县,划界仍旧。1734年(雍正十二年),升潼川州为府,领三台、射洪、盐亭、中江、蓬溪、遂宁、安岳、乐至等八县直至清末。据《清史稿》卷69《地理志》载:清代蓬溪等级为繁难,盐井795口,县城驻赤城镇,盐课大使驻康家渡(今蓬溪县红江镇)。
1728年(清雍正八年),蓬莱镇设置巡检署,1736年(乾隆元年),改蓬莱巡检署为蓬莱镇盐大使。1756年(乾隆二十年),盐大使移至康家渡,蓬莱镇改县丞。从此,蓬莱镇成为蓬溪县下属的一个分县。清咸丰年间,全县设中、东、西三乡团保局,今大英县为“西乡”。
1912年(民国元年),蓬溪县隶属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改蓬莱分县县丞为分知事,后为“防区制”时代(1917-1935年),大英县为邓锡侯部占有。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实行行政监察区制,蓬溪县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监察区,蓬溪改中东西乡为三个区,今大英县为蓬溪县第三区。
1950年,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蓬溪县隶属于川北行署遂宁专区。1952年9月,四川行政区合并为四川省,蓬溪县隶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遂宁专区并入绵阳地区,蓬溪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地区。1985年设遂宁市,蓬溪县隶属四川省遂宁市。
1997年10月31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23号),调整蓬溪县行政区域,设立大英县。大英县辖原蓬溪县管辖的通仙、金元、智水3个乡和玉峰、象山、卓筒井、天保、蓬莱、河边、隆盛、回马8个镇以及原红江镇的文武、永和、夏家沟3个村。县*驻蓬莱镇。
2000年,大英县辖11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85842人,其中:蓬莱镇127699、隆盛镇48261、回马镇24643、天保镇26144、河边镇37643、卓筒井镇26812、玉峰镇26855、象山镇32626、*镇11678、郪口镇12272、石门镇11718、通仙乡12302、金元乡28315、智水乡9991、寸塘口乡11454、五方乡13449、福禄乡10004、星花乡13976。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大英县辖8个镇(蓬莱、隆盛、回马、天保、玉峰、象山、河边、卓筒井)、10个乡(石门、*、郪口智水、通仙、金元、星花、五方、福禄、寸塘口)。
现辖8个镇、3个乡:蓬莱镇、隆盛镇、回马镇、天保镇、河边镇、卓筒井镇、玉峰镇、象山镇、通仙乡、金元乡、智水乡。
4、区划人口
大英县现辖有11个乡镇,336村(含社区居委会),其中行政村299个,社区居委会37个(含农村社区居委会)。11个乡镇为:蓬莱镇、隆盛镇、回马镇、天保镇、河边镇、卓筒井镇、玉峰镇、象山镇、通仙乡、金元乡、智水乡。
2012年大英县总人口54.47万人,降低1.8%;其中乡村人口44.39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25.5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资源13.33万人,女性劳动力资源12.17万人;乡村从业从业人员23.64万人,其中男性从业人员12.47万人,女性从业人员11.17万人。
5、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大英县境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29’~30。44’、东经105。15’~105。40’之间。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6公里。东与遂宁市蓬溪县以涪江为界,南靠遂宁市船山区和安居区,西接德阳市中江县和资阳市乐至县,北连绵阳市三台县和遂宁市射洪县。地形地貌
县境地势呈南北高、中部低,西北向东微倾,海拔均高429,最高点海拔554米,最低点海拔271米,高低差283米。地貌为丘陵、坝地、沟谷三种类型,以中、浅丘为主,间以局部沿江冲积平坝。地质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川中褶皱地带,地层出露在中生界和新生界涪江沿岸4—5级阶地。气候状况
大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均降水量930毫米,年均气温16.5℃,年均日照1380小时,无霜期297天,阳光充足,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适宜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豆类、蔬菜等季节性作物和柑橘、苹果、砂梨、橙柚等水果生长,是川中重要粮食产区和农业经济区。土地状况
境域土地为棕黄色粘土、亚粘土,丘陵地带土壤一般为紫色土,冲沟坝地为肥沃的水稻土,2013年全县有耕地2.09万公顷,其中,水田0.71万公顷,旱地1.38万公顷。矿产资源
境域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卤、页岩、沙石等,尤以石油、天然气、盐卤资源最为丰富。已探明蓬莱—桂花油田闭合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盐卤地质储量丰富,被誉为川中地下“古盐湖”。除卤盐外,在离地表3000米以下三叠系地层中还藏有30~120米厚的岩盐层。岩盐除富含氯化钠外,还含溴、锶、硼、锂、镭等40多种稀有元素,以碘含量最高。水资源
境域有江河溪流180余条,属嘉陵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涪江由北而南绕回马、郪口经过,境内全长14公里;郪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65公里;八大支流成树枝状分布流入郪江。干支流全长209公里。建有中型水库3座和一、二型水库14座,山平塘、石堰1677口,蓄水总量达78000万立方米,为工农业生产所需水源创造了条件。生物资源
大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201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37.3%。林木品种110种,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银杏,名贵的苏铁、红豆杉和独具特色的古柏、榕树等国家保护植物和珍稀树木。经济林主要有油桐、油橄榄、核桃、蓖麻等树种。境内盛产柑橘、橙、柚、梨、桃、李、苹果,尤以河边镇所产的“白柠檬”品质优良,为国内独有之物。动物资源门类繁多,主要脊椎动物有187种。鱼类资源96种,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有鱼类的中华鲟、岩原鲤、长吻鮠等和两栖动物中的大鲵,哺乳动物中的水獭等。6、经济概况
大英县
农业
按照县委、县*“建园区、聚龙头、兴产业、强基地、带农户、促增收”总体要求,围绕“12316”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坚持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农民新村建设为重点,以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3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3.94万亩,下降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8.72万亩,增长0.3%;油料播种面积12.95万亩,增长0.8%;蔬菜播种面积5.49万亩,下降2.8%。全年粮食总产量25.13万吨,同比增长2.2%;油料作物2.3万吨,增长1.6%;蔬菜10.5万吨,下降1.4%;全年生猪出栏55.4万头,增长1.6%;牛出栏4916头,增长0.3%;羊出栏6.46万只,下降0.2%;家禽出栏551.97万只,增长4.4%;肉类总产量5.07万吨,增长1%。
从产值看,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647万元,增长3%。其中农业产值156880万元,增长1.9%,林业产值12375万元,增长5.4%,牧业产值145817万元,增长4.2%,渔业产值12249万元,增长2.3%,服务业产值6326万元,增长3.3%,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9%,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从增加值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8309万元,增长3.2%。其中农业增加值106853万元,增长3.5%,林业增加值8753万元,增长6.5%,牧业增加值70105万元,增长2.4%,渔业增加值8183万元,增长2%,服务业增加值4415万元,增长3%。
全县以蓬乐路改造提升和大英—遂宁快捷通道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蓬乐路巩固提升片”已建成优质甜橙1.5万亩,其中今年新发展优质甜橙0.3万亩,林下蔬菜0.7万亩;“隆盛规划新建片”引进农业项目13个,落地项目9个,四川丰侨道地中药材基地已高标准种植白芷1500亩;四川正果农业蔬菜基地已全面投产;四川康禾蔬菜基地已建成钢架大棚150亩;四川广茂祥水果基地现已移栽果苗1180亩,永逸新村综合体已正式动工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已完成土地整理和田土调型1万亩,新建改造渠系42.8公里,新建蓄水池22处,整治塘坝12处,整治引水堰3处,整治小型泵站4处,核心区7.5公里骨干环形道路加紧推进。
全县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25个,家庭农场12个。在蓬莱镇、河边镇等镇乡发展优质柑桔(柠檬)1万亩;在象山镇、回马镇等镇乡新建绿色蔬菜基地3万亩;在天保镇、通仙乡等镇乡建设薄壳核桃、九叶青花椒等高效经济林基地1万亩;改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新建2000头以上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6个,发展年出栏商品猪5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大户209户,河边镇生猪产业园区、温氏集团天保种猪场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2013年,全县启动建设农民新村28个1529户,目前,蓬莱镇七桥村、卓筒井镇立山村、象山镇长园村、通仙乡井湾村等8个农民新村聚居点农房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室内外装饰和聚居点骨干道路、户间路等基础配套建设快速推进,预计年底前农民能入住新居;天保镇李广沟村等20个新村聚居点已完成场地平整等基础工作,正在加紧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中转站3个,维修垃圾收集池56个,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乡1个,环境优美示范村庄10个,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013年,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座,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560万方,新建整治渠道97.1公里,整治山平塘29口,整治石河堰4处,整治泵站11处,新建蓄水池41口,建成集*水站1处,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32万人;完成土地整理2.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建成通乡公路13公里,通村联网水泥路39.5公里;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500口,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工业
大英县始终坚持以“工业强县”为战略目标,努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0.88亿元,增长15.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54.2%,工业经济贡献率达到61.9%,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达到54.2%。
克服了国际国内市场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产销结合较好。2013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了98.5%;主营业务收入214.97亿元,增长16.2%,实现利润总额14.45亿元,增长3%,实现税金20.64亿元,增长1%。
2013年,实有规模工业企业76户,新上工业项目48个,投入资金53.7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新上技改项目36个,投入资金30.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中腾能源二期深加工项目、鼎象润石化生产项目、久大蓬莱盐化90万吨/年盐热电项目、盛马化工5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圣海包装第二期高端包装生产线扩能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大英县实施了大英电子生产厂房建设项目、盛马化工重油深加工及产品质量升级项目、中腾化工烷烃深加工项目、柯恩光碳新型材料研发及生产项目、西南粮食物流园项目5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2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亿元。实施了大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大英至遂宁快捷通道(隆盛段)建设项目、大英光华学院建设项目等市级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167.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5亿元。实施了县级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401.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95亿元。2013年全县计划新开工项目74个,实际开工项目67个,占全年新上项目74个的90%,续建项目26个,并有14个项目提前竣工。
2013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32亿元,增长21%,其中工业投资57.41亿元,增长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1%,比上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亿元,同比增长24.5%,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4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42亿元,增长20.5%。
2013年,在构成地区生产总值(GDP)“三驾马车”中,总消费47.94亿元,增长10.3%;资本形成总额56.27亿元,增长12.6%;净出口4亿元,增长18.6%;其中资本形成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GDP)52%,经济贡献率达到54.6%,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
旅游、经贸
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核心区改造项目部分完工。死海水上乐园、景区大门、景区牌坊改造结束并于春节前对外开放;健康盐世界外观改造全面完成;运动场馆外装饰工程全面完成;太阳宫大剧院正加快安装设备设施;死海室内漂浮馆、黑泥馆、运动场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正加快装修进度。浪漫地中海国际文化旅游区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书,已注资5000万元在大英成立公司。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4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78亿元,分别增长18.2%、25.1%。
2013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5亿元,增长14.3%。按区域分,城镇完成39.91亿元,增长14%,占全部零售总额的86.9%。按行业分,零售业的零售额完成35.65亿元,增长13%,占全部零售总额的77.6%。实现进出口总额5331万美元,其中外贸出口5038万美元,增长0.5%。
交通、通信和邮电业
2013年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84909万吨公里,增长33.7%;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34346万人公里,下降7.28%。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480公里,等级公路14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公里。路通乡、通村率均达到100%;境内火车站个数2个,铁路运营里程80公里。
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512万元,增长10.9%,邮政主营业务收入1761万元,增长1.9%;电信业务总量4007万元,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724万元,增长12.8%,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6992户,下降23.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9834户,增长4.7%,互联网用户18676户,下降7.8%。
财政、金融
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9520万元(含各级次收入),增长54.1%,地方财政收入总计75534万元,增长85.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141万元,增长22%,其中税收收入29547万元,增长22%;财政总支出228491万元,增长14.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3799万元,增长0.9%;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7.5%,与上年持平;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5%,比上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年末全县实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3409万元,比年初增长17.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723247万元,比年初增长15.1%。各项贷款余额625953万元,比年初增长20.4%,其中工业贷款255327万元,比年初增长26.5%;农业贷款172099万元,比年初增长21.7%;商业贷款52442万元,比年初增长60.7%。
7、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年末小学学校数30所,专任教师1384人,小学生在校学生总数23418人;普通中学27所,专任教师1636人,在校生人数2252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专任教师252人,在校生人数675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女童入学率达到99.8%。助学工程成效卓越,大英县为779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466.34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学生3740人次,金额374万元,免除中职校学生学费4318人,金额820.42万元;补助贫困中职学生生活费2160人次,金额162万元;深入各片区幼儿园集中发放了幼儿资助款,金额95.7元;足额发放9646名义务教育贫困住校生生活费补助1160万元。学生营养餐工作分步实施,大英县开始实行以蛋奶模式为主、在条件成熟的4所学校试行食堂供餐的模式,受益学生达25320人。
全年共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20项。其中中腾能源申报的《碳四改质原料液化气脱除丙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安通农机申报的《全喂入油菜、半喂入稻麦脱粒机生产布局调整及生产工艺专利组合》等6个项目已进入省科技厅项目备选库;大英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申报的《优质双低油菜规范化种植及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优质柑桔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与贮藏加工技术示范项目》,天骄高新棉实施的《棉花新品种陆地长绒棉“金陆长1号”推广与产业化应用》等10个项目获得国、省立项支持,(其中*富民强县项目1个,省级富民强县项目1个,创新基金项目2个,软科学1个,支撑计划项目2个,专利实施与促进项目1个,中小企业早期扶持资金项目1个,战略性新兴产品项目1个,)全年共争取科技项目无偿资金400余万元。
文化事业
大英县组织开展周一至周六系列主题文化活动200余场次,文艺演出46场次,川剧座唱38场次,游演30余次,民乐团演出20余场,管乐团演出10余场。全年,创作戏剧曲艺作品30余件。其中电影文学剧本《大英卓筒井传奇》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银奖;剧本《母爱》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型剧本”铜奖,音乐戏剧《画圈圈》获市第五届“幸福家园”第一名。
大英县承办了2013年全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全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比赛,参加了六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个人4金、4银、17铜和团体总分613.5分的优异成绩。县鼓乐协会成功申报市级全民健身辅导站1个;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8个。历时一年多艰苦谈判,成功申办2014年WBC洲际拳王金腰带争霸赛主办权,WBC亚洲拳击理事会于11月18日在大英县举行了赛事新闻发布会,2014年WBC洲际拳王金腰带争霸赛已于2014年3月28日在大英体育馆鸣鼓开赛。
卫生和社会保障
2013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18个,295个村卫生室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1450,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752个,执业医师289人。卫生厕所普及率65.98%,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42.5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7.3%,出生缺陷率0.4%,新生儿访视率96.3%。办理出生医学证明4626个,婚检率70%,住院分娩率99.7%,其中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剖宫产率4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739人136.95万元,发放叶酸2807人次共16738瓶。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5.05%,预防接种12.36万人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4‰,其中婴儿死亡率3.63‰。
社会保障完善提高。一是全面整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能职责,将县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县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77495人,覆盖率100%,参合率97.03%;城镇居民参加医保69178人,城镇职工参加医保22073人,覆盖率100%。二是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代课教师参保1169人、失地农转非人员参保14073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继续保持全覆盖,参保单位291个,参保人员10101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58900人(其中,参保缴费95036人,领取养老保险待遇63864人),实现了60岁以上人员养老保险待遇100%全覆盖。清理城乡居民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4324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5962人,工伤保险10502人,生育保险6549人,工伤认定67起,转移接续退役军人及随军配偶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县内外其他人员的社保关系325人。三是强力推进社保基金征缴、支付和监督管理工作。共征收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生育、新农合等社会保险费76810万元(其中补缴企业养老保险41512万元),发放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乡居民60岁以上人员基本养老金以及新农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险待遇64900万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和100%支付。发放改制事业单位人员生活补贴60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死亡丧葬抚恤金320万元。代财政发放退休人员生活补贴5533万元、森工退休金629万元。对3年内未看病的55岁以上参合农民免费体检452人。上报特殊工种提前退休12人次。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大英县
2013年,建成区面积17.1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面积16.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63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59公顷,建成区绿化率30.82%。年末是有道路面积173.27平方米。水厂综合生产能力3.54万吨/日,供水管道211.5公里,用水户数达50563户,用水人口达14.1万人,年供水量859.7万吨。供气总量3472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1556万立方米,用气户数46774户,用气人口13.4万人。
2013年,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0套,分散式处理设施26处,治理畜禽养殖专业户24户,所有建设项目均已建设完工。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2个,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7家,工业污染源1家。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93.2%,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人口资源、人民生活
辖区面积703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势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6%,平坝和台地占14%,平均海拔400米,相对高差266米。年末耕地面积314901.45亩,比上年的314571.6亩增加329.85亩,其中水田106829亩;旱地208072.45万亩;森林面积35.61万亩,森林覆盖率33.8%。全县11个乡镇,336个村(含社区居委会),其中行政村299个,社区居委会37个(含8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55.21万人,增长1.4%;其中乡村人口44.47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25.51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资源13.4万人,女性劳动力资源12.11万人;乡村从业从业人员25.58万人,其中男性从业人员13.4万人,女性从业人员12.1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0元,增加1677元,增长9.7%;人均消费性支出13995元,增加1301元,增长10.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84元,增加1012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86元,增长19.9%。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恩格尔系数达到45.4%,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54.1%。
8、产业园区
产业布局电子图
截至目前,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已建成面积13.1平方公里,入驻园区企业136家。预计1-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90.2亿元,同比增长12.3%。园区先后荣获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推荐特色产业工业园、四川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优秀园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四川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称号。全县基本形成了石化产业园、盐化产业园、机电产业园、新型建材园、粮食物流园等“五大专业园区”。
石化产业园
以打造全省“两个1000万吨石化基地”之一为目标,以石化传统产业园改造提升、石化龙头企业技术升级为重点,以引进产业关联、配套企业为抓手,不断做大做强现有产业企业、延伸壮大石化产业链。石化龙头企业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市首家产值过百亿企业,目前其原油一次加工处理能力已达350万吨/年,公司正加快推进500万吨燃料油技改、新厂区二期项目建设;2012年成功引进石化企业四川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碳四项目,该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13年企业又完成了二期20万吨/年烷烃芳构化装置建设,目前正实施危化品物流园建设及三期技改36万吨/年烯烃联合装置项目可研已经完成。石化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盛马化工、中腾能源为龙头,锦泰石油、大英石化、达科特化工、银宇化工、南乔化工、蓥峰化工等相关配套企业的产业循环经济体系。截止目前,石化产业园已建成面积3000余亩,石化及配套企业已达24家,其中:规模以上石化企业6家,今年1-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32.2亿元,同比增长11.4%,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9.5%,石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对我县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
盐化产业园
以打造“川东盐化产业基地”为目标,以丰富的盐卤资源为依托,紧紧围绕四川久大蓬莱盐化90万吨/年盐热电联产迁扩建技改项目,有效延伸纯碱和烧碱两大系列产业链,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2012年久大蓬莱盐化公司60万吨/年替代性盐、热、电联产项目已竣工投产,目前公司二期30万吨/年替代性盐、热、电联产项目及配套项目建设已完成厂房建设,正在订购设备。目前盐化产业园已建成面积1000余亩,盐化工产业龙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33%。
机电产业园
以建设“西部承接机电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目标,以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厂房为依托,按照“龙头带动、高端切入、集群发展、产城一体”的思路,紧扣成渝两地机械电子产业发展脉搏,以LED、光电子产品、超级电容、电动车、汽摩配、数控模具、高档包装品等领域为重点,大力培育机电品牌和核心技术企业。截止目前机电产业园已建成面积800余亩,建成20栋30万m2多层标准厂房,已引进入驻东煜光电、恒昌电子、彰骏光电等6户机电企业,拟签约项目4个,正在跟踪洽谈的项目10余个。
新型建材产业园
位于回马镇临江、永和、文武、夏家沟四个村,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将建设以新材料为主导,集PAN碳纤维、超高分子复合材料、长玻纤工程塑料、通信用塑料光纤四大基础材料和新材料建材、轻微车部件、游艇制造、新能源电动车和国防新材料制品五大产业基地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目前已签订超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5万辆新能源电动车制造项目、20万套轻微车新材部件生产项目等投资协议10个。一期项目流动商砼站已建成投产,新型建材1号厂房已竣工投用,新能源电动车已完成两款车路试,检测中心和科研所正在装饰,2栋住宅和3、4号厂房正加快建设。
粮药物流园
位于大英县蓬莱镇梨子坝村,由四川兴顺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投资建设;项目主要以仓储为依托、建粮药精深加工、物流中转、粮药交易、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粮药物流园。园区占地约1035亩,计划投资20亿元。整个园区计划分两期进行开发:第一期计划两年(2013-2014年)建成,投资5亿元,主要以“三通一平”、仓储、油罐、配套服务等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第二期(2015-2016年)计划投资15亿元,主要以加工区建设为主,重点以招商引资入驻企业投资建设为主。园区建成后,可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年加工、交易粮药达100万吨、油脂4万吨以上,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以上。目前,前期测绘、可研、规划设计、立项、环评,土地预审意见、地勘、资金筹集方案等已全面完成,正严格按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道路施工建设。
9、文化遗产
象山花锣鼓
象山花锣鼓
象山花锣鼓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花锣鼓是四川古代十分有特色的音乐,创始于清朝,由当年象山民间鼓乐手组成‘公堂’(即乐队)开始在民间流传。花锣鼓的乐器由大锣、大鼓、大钵和四个马锣组成,演出灵活,节奏跳跃,后来花锣鼓靠家传或同族组队流传下来。花锣鼓演奏曲牌根据侧重乐器不同,形成不同的情感色彩,以前有老乐师称,当地不少村民发生纠葛后通常不吵架,而是互相以演奏花锣鼓来泄愤,以好听的曲牌和完美的演奏让对方抬不起头。
2004年5月,大英县境内发现一本清代象山花锣鼓乐谱,这是四川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且保存完整的锣鼓乐谱,全书共记录了《一顺风》、《节节高》、《挂帅》、《吊猴子》等90多首失传多年的
徐氏泥彩塑制作技艺
徐氏泥彩塑
“徐氏泥彩塑”主要传人徐兴国,自幼随父徐得亲学雕塑、绘画、书法艺术,其父徐得亲是清末民初川中塑像名师杨子园(三台洋溪人),罗体成(蓬莱镇草西街人)关门弟子,时民间有“杨塑罗画,盖过天下”的美誉。
“徐氏泥彩塑”用传统技法施工,泥塑用黄泥、粘土就地取材,先绘图设计(包括白描,效果图和施工图),再扎架、砌粗坯、上细泥。等白坯完成待干。修补后,刮灰打磨,作立彩花纹,上彩贴金,开相完成。“徐氏泥彩塑”采用传统人物造型,服饰彩画,贴金,绘画工笔重彩,透出古风雅韵,其作品流传于四川、重庆、湖南、江西、海南、*等地,在旅游景点及宗教寺庙极受欢迎。
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0年徐得亲、徐兴国父子被聘担任全部恢复丰都鬼城的雕塑工程的工作,历时八年,设计和塑像二千余尊,使丰都成了闻名世界的旅游名胜。一九九一年在绵阳罗汉寺设计五千米大型罗汉堂塑造一千二百五十人巨大阿罗汉,塑2米左右不同人物造型一千二百五十尊,中塑十六米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堪称全国之最。2001年始塑绵阳罗汉寺万佛城,内有小佛像12000尊。另塑9米以上佛菩萨像40余尊,其规模超过“美国万佛”城,举世罕见,获得很高的评价。(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属地:四川省大英县保护单位:大英县文化馆)
大英卓筒井
大英卓筒井
大英卓筒井深钻汲制工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卓筒井古老的深钻汲制工艺沿袭了宋代钻井、制卤、晒卤、(滤卤)、煎盐的制盐工艺流程,堪称华夏一绝。
一、钻井:以绳式顿钻钻井方法,既搭一长方形木架,利用杠杆原理踏起吊在杠端的大铁棒(铁棒下端如碗口大)。
二、取卤:井打好之后便用大楠竹去节后下到井下搁开淡水,然后利用花车上的放蔑将吸卤筒放到井下将卤水盛满,再扳起花车,卤水便取出来了。
三、晒卤:在晒坝里,晒盐架和井筒是一对好搭档,人在筒车里走动,将盐卤水打进竹筒倒入天船(晒盐架上的木槽),流入尿杆,卤水通过天船底部接出的长竹筒的小眼散落到金竹桠,水份逐渐蒸发,当卤水浓度达到18—20度后再输入滤缸过滤。
四、煎盐:将有经过滤的卤水舀入灶房里的盐锅中,经高温逐渐浓缩成盐。
耍旱龙
耍旱龙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耍旱龙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安乐办事处干屏村龙王庙及卓筒井镇周边地区民间龙舞。耍旱龙的道具有石雕龙王,竹编七节龙或十节龙,竹编龙头。耍旱龙时,在龙舞锣鼓的伴奏下,有的艺人抬着龙王,有的艺人舞着竹编龙头,有的艺人舞着竹编节龙,舞姿优雅、壮观。艺人们举起龙头在龙王庙前舞了起来,一些壮年男子从龙王井中提来泉水,纷纷向龙王身上泼去。舞龙套式主要有:五龙归位和蛟龙翻滚。五龙归位:五龙归位是龙头从中心点开始,分别要向东、西、南、北昂头、点头,龙身随之摆动,完成东西南北方位后,复归到原开始时的中心点位。蛟龙翻滚:蛟龙翻滚是长龙分顺时针和逆时针形成圆圈来回滚动。
蓬莱大乐
蓬莱大乐
2007年,蓬莱大乐被正式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蓬莱大乐”作为巴蜀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巴蜀文化精品”、“东方神乐”。相传,此乐由我国周朝时宫庭乐师发明,流传到唐代开元年间,唐明皇听到此乐高昂悦耳,演奏队型壮观,气势磅礴,特命为“大乐”,专供皇帝登基和帝王出巡时使用。明末,有一青年乐师因战乱出宫,后到中江定居,用他的技艺建起了一支乐队,于是世代相袭,光绪年间传入蓬溪。20世纪初,四川的中江、金堂、蓬溪、射洪、南充诸县十分兴盛。川中大乐由两组组成:主乐组有脚盆鼓、大钹、大马锣、饶钵、钗子、苏钵、苏钗、铛铛、铙铙等。辅乐组演奏时,两组乐队重叠交替,阵容庞大,场面壮观,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曲牌有“云顶翻”、“凤点头”、“扑灯蛾”、“牵藤藤”等十多种,表演时可搭扎乐棚,配以耍龙灯、舞狮子等民间艺术,多为大型宗教祭祀,喜迎远方贵宾以及大型庆典等活动所用。原蓬莱大乐的节奏欢快,气势热烈喜庆,融北方锣鼓阳刚之气和四川民间打击乐柔媚秀丽风格于一体,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文化特色。后经蓬溪县文体局组织专人发掘整理,依据传统模式,结合巴蜀文化特点,重新制作乐器,创制新曲牌“五洲庆瑞”,改进乐器组合,调整鼓乐队形,使得“蓬莱大乐”演奏时场面更加恢宏,节奏更加激越,高潮迭出,豪气勃发。人们盛赞“蓬莱大乐”为四川的“威风锣鼓”。
10、大英县特产
卓筒井盐
卓筒井盐是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筒井镇的特产。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
历代所食盐主要有:海盐、池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四川井盐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创始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要早八百多年。《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等著作皆称其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井盐的生产工艺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生卒年不详)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古人还将大楠竹去节,首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取卤时,以细竹作汲卤筒,插入套管内,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卤数斗,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
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始建于1959年12月,是由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位于有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之称的“卓筒井”故里的大英县城,是川东最大的制盐生产基地。公司目前已拥有生产盐卤矿山40余万吨/年、真空盐20万吨/年、液体盐12万吨/年、化工产品1.1万吨/年、自发电2200万千瓦时/年的能力。
卓筒井盐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大英县河边镇、卓筒井镇、隆盛镇、蓬莱镇、玉峰镇、象山镇、天保镇、金元乡、智水乡、通仙乡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卓筒井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天保文旦柚
天保文旦柚是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天保镇的特产。天保文旦柚堪称柚类珍品其果肉细嫩化渣,汁多味甜,清香浓郁,驰名川内。文旦柚体形如球,重可达四五公斤;果皮长浸颗粒状油点,晶莹剔透,抚之芳香浓烈,刺之有汁,香味更浓。冬季成熟时,文旦柚为黄色,肉汁丰满,味甘甜,无苦、麻、涩感;其果皮留数日后仍有余香。
天保文旦柚原产于浙江玉环县楚门,于八十年代中期引入大英县落户,现产于天保镇。
天保文旦柚系福建文旦柚的实生后代,于清光绪初年引入玉环,经多年栽培、嫁接、环境驯化,形成迥迂于母系的优良品种。
天保文旦柚其果实高扁圆形,果皮橙黄光亮,香气浓郁,果形指数0.86-0.88,果重1020-2400克,可食率高达60%以上。果肉总数0.77-1.19克/毫升,其果肉色泽晶莹,质地脆嫩化渣,酸甜最具事宜,清香可口,品味极高,口感回味悠长。天保文旦柚种子退化,品质上乘,是近代高雅富贵,长寿吉祥的馈赠佳品。
天保文旦柚在四川省大英县天保镇已步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1995年、1997年、2000连续被市评为优质水果,列入省、市、县重点果品开发项目。目前,天保文旦柚已达到10000亩,产量达到8000吨。
大英县天保柚子协会在天保镇党委、*的领导、组织下,在1997年11月成立了大英县第一个乡镇民间经济组织。由供销社、天保湖管理所等5个单位和128个柚子生产大户自愿联合、组建的专业合作股份制合作技术经济实体。柚协建立了2个分会,21个服务网点,现有会员1326户,技术人员24名,建有优质文旦柚苗本基地60亩,母本园50亩。天保文旦柚挂果树7万株,年产果4871吨,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利润150万元。
卓筒老井酒
卓筒井不仅是古代大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大英的千秋万代,直到今天它仍是大英子孙的福音。大英人结合“卓筒井”取水文化内涵进行精心设计酿造出浓香型的“卓筒老井”及系列曲酒又成为今天大英的名优特产之一。
“卓筒老井”及系列酒是由大英县招商引资兴办的一家私营独资企业——四川省大英县酒厂所生产的。此酒具有窖香浓郁、香气纯正、锦甜甘冽、余味悠长、饮后不易上头的典型风格,属纯自然发酵酿造的绿色食品。
11、旅游景点
蓬莱公园
蓬莱公园
蓬莱公园(原名魁山公园)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城区南端,紧临火车站,及成南高速路连接线一侧,景区内部交通环境良好,停车场面积约5000平方米。蓬莱公园为国家AA级风景区,规划用地面积49.78万平方米,分前山宗教游览区,后山休闲娱乐区。
景区内佛教寺庙群历史悠久,亭台楼阁仿古而建,建筑规模宏大、装饰精美、造型别致。山门为四柱三间七楼牌楼,高10米,宽14米,门楣上书“魁山公园”四个大字,其后左右为休闲山庄,中间是清代古建筑南华宫;魁山坡顶为公园标志性建筑魁山寺,巍峨壮观、古朴典雅,其周围建有若干亭阁牌坊;向东山梁上建有奎星阁,设计精巧、结构奇特、造型壮观、精雕细镂,堪称蓬莱公园第一楼;园内五百玉石罗汉堂、城隍庙、观音岩、念佛堂、五凤寺等景点异彩纷呈,形成寺中园、园中寺的格局。
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已达80%,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晨暮钟声悠悠,在景区内休闲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有诗云:
一步登山一步情,魁山观光满目新。
蓬莱仙境芳草路,日光亭醉远游人。
银鸥戏浪涛如絮,快艇奔波妻江行。
绿树枝栖白鹭欢,渔歌声里伴琴声。
卓筒井
卓筒井
历史文献记载和专家的考证,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要早800多年,《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皆称其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科技界对卓筒井还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虽然经历了近1000年历史,但其古老的工艺流程仍保存得相当完整,他无可挑剔地成为世界钻探深井的史祖和活化石,如一“活着的恐龙”令世界惊奇。这项伟大的发明不仅开了西方绳式顿钻钻井技术的先河,而且使地下深处的天然卤水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开采,在开采卤水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深埋地下的油气资源,从此伟大的能源革命从此拉开了序幕。
历史上制盐业最繁荣的时期曾有卓筒井1711口,年产盐4千余吨。现仅在大英县境内还保留着41口这样的古盐井,分布在方圆6公里范围内。它沿袭了宋代钻井、取卤、晒盐、滤盐、煎盐的制盐工艺流程,堪称华夏一绝。该地的大顺灶,是卓筒井工艺仅存的一处还能生产的盐灶,也是无价之宝。各级人民*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卓筒井的特殊政策和措施,拨专款进行维修,保护它的生存。1991年4月17日被四川省人民*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对于中国死海,也可以说是“没有卓筒井,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死海”。因为中国死海的盐卤水深藏在地下三千多米的地方,卓筒井的发明使深度钻井成了可能,也才使得被埋藏了的上亿年的古盐湖得以重现人间。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专门请了相关专家在景区内按照1:1的比例复制了一个卓筒井。待完全建好之后会让游客亲自来体验当年的制盐流程,寓教于乐,还可把制成的盐带回家做纪念。
卓筒井生产的工艺流程:钻井—取卤—晒盐—滤盐—煎盐。
(1)钻井:以绳式顿钻井方法即搭一长方形木架,利用杠杆原理踏起吊在杠端的大铁棒(铁棒下端如碗口大)。骤然将脚松开,铁头重击井底,边击边加水,然后以刮筒取出泥浆,如此反复,井便越打越深。
(2)取卤:井打好之后用大楠竹去节后下到井下隔开淡水,然后利用花车上的放篾将吸卤筒放至井下将卤水盛满,再扳起花车,卤水便取出来了。
(3)晒卤:在晒坝里,晒盐架和井筒是一对好搭档,人在筒车里走动,将盐卤水打进竹筒倒入天船(晒盐架上的木曹),流入尿杆,卤水通过天船底部接出的长竹筒的小眼散落到金竹桠,水份逐渐蒸发,当卤水达到浓度后再输入滤缸过滤。
(4)滤盐:滤缸将泥沙、杂质滤掉澄清再放入盐锅内煎盐。
(5)煎盐:灶匠将经过滤的卤水舀入灶房里的盐锅中,经高温逐渐成盐。(为了使盐洁白,颗粒晶莹,在煎制的过程中加皂角、豆浆,同时提胆——胆为另一种矿物质,可点豆腐。)
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
中国死海
中国死海位于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是北纬30度上的又一神奇的景观。其海水(盐卤水)来源于3000米深的地下,出口温度高达87℃,含盐量超过了22%,以氯化盐为主,类似中东“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轻松的漂浮不沉。
海水中富含钠、钾、钙、溴、碘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国家有关权威机构验证,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具有显著的理疗作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人在死海中漂浮1小时,可以达到8个小时睡眠的功效。
死海以其盐分含量高而闻名于世。如若你想轻生,死海将是你的最好选择,因为死海海水将不忍你离开人世而将您托出海面。死海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治疗肥胖症,因而每年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肥胖患者来死海游泳,以还自己一个苗条之身。
中国死海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前地球的两次造山运动在四川省大英县形成的地下古盐湖盆地,其天然海水(盐卤水)储量高达42亿吨,含盐量超过22%,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中东死海”同样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其浓度相同、矿物质元素接近,人在水中可以轻松的漂浮不沉。
经四川省地勘局成都岩土水质检测中心(94)量认(川)字(FD713)号、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川卫防{卫}检字626号的检验检测报告显示,盐卤水中富含钠、钾、钙、溴、碘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高血压、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具有显著的理疗作用,并且可以充分的舒缓疲劳、缓解精神。
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内陆海滨恒温浴场,在这里,游客春、夏、秋、冬四季均可漂浮畅游。这里有国内目前最大的室内“死海漂浮”浴场及水上世界,它的建筑跨度114米,是目前亚洲最大跨度的民用建筑。室外死海漂浮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上万人在水中漂浮。
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而建,规划控地333公顷(5000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再现了1.5亿年以前古盐湖盆地地下死海的独特丰姿。旅游度假区以“死海漂浮”为主,结合了保健、疗养、休闲、现代水上运动等要素,建设形成的一个集健康性、时尚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东方生态博览园景区
东方生态博览园景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