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镇
安远镇隶属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藏族占31%。兰新铁路、312国道过境。辖安远街居委会和安远、直沟、柳树沟、极乐、野狐湾、大泉头、南泥湾、马家台、暖泉、乌鞘岭、白塔、河底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涉及皮毛加工、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豌豆、马铃薯、油菜子。
中文名:安远镇
行政代码:620623102
身份证前6位:620623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3000
隶属政区:天祝藏族自治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甘H
辖区面积:206km2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人口密度:53人/km2
1、地方简介
安远镇
安远镇隶属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辖镇。1952年设安远乡,1957年改镇,1988年前曾为县府驻地。汉代军事重镇,明代设驿站,清初设安远守备,乾隆2年改为都司。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藏族占31%。兰新铁路、312国道过境。辖安远街居委会和安远、直沟、柳树沟、极乐、野狐湾、大泉头、南泥湾、马家台、暖泉、乌鞘岭、白塔、河底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涉及皮毛加工、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豌豆、马铃薯、油菜子。畜养高山细毛羊、牦牛。境内有汉、明古长城和城堡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行政区划
安远镇区划
620623102001121安远居委会
620623102200220大泉头村
620623102201122安远村
620623102202220直沟村
620623102203220柳树沟村
620623102204220南泥湾村
620623102205220兰泉村
620623102206220乌鞘岭村
620623102207220野狐湾村
620623102208220极乐村
620623102209220马家台村
620623102210220黑河滩村
620623102211220白塔村
620623102212220河底村
3、气候环境
安远镇海拔在2633~3876米之间,属高寒山区。主要大山有雷公山、乌鞘岭、尖山、歪巴郎山等,有面积70平方公里的安远盆地。气候高寒多变,春季多风雪,年平均气温-0.2℃,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相对无霜期80天。
4、地方人口
安远镇
安远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173
男5405
女4768
家庭户户数2313
家庭户总人口(总)9765
家庭户男5071
家庭户女4694
0-14岁(总)2776
0-14岁男1456
0-14岁女1320
15-64岁(总)7053
15-64岁男3759
15-64岁女3294
65岁及以上(总)344
65岁及以上男190
65岁及以上女15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602
5、城镇动态
安远镇:抓整改促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天祝县安远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聚焦“四风”,抓住要害,针对查摆出的服务意识不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抓好整改,通过实行“四项”便民服务举措和建立“四项”长效机制,促进村级组织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该镇包村*、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成员编成7组,每天一组人员值班,并在村委会门口公布当天值班人员及电话号码,填写值班日志,对咨询、开具村委会证明信等事项现场办理。镇劳动保障、司法调解、新农村建设、民政、计生、农技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下村办事,把服务送到村、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少找一个人”,确保群众以最低的成本、最短时间把事情办好、办结。根据群众委托,不需群众出面的事项,值班人员全程为群众代办、跑办。对于确需当事群众本人出面的,值班人员负责陪同、引领办理,真正实现“群众有事、*跑腿”。同时,该镇建立首问负责制度、台账登记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监督举报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拉近与广大群众的关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6、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天祝三峡,地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部,深处祁连山腹地,东西横,向63公里,南北纵向68公里,总面积16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境内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势峻险,怪石嶙峋。民族风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境内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气温0.2-0.4℃,聚居着藏、汉、回、蒙古族等多个民族。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和石门沟组成了风景秀丽的天祝“三峡”森林公园。它处于丝绸古道之要冲,东距省会兰州144公里,距民航中川机场80公里,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横穿县城而过,景区内公路畅通,可驱车直达各景点,交通通迅十分便利。
米拉日巴佛楼阁
米拉日巴佛楼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最主要的寺院,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佛。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佛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派的开类佛像1720尊。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绘画技法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阁。这座佛阁为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建筑气势雄宏,金碧辉煌。常年有住寺喇嘛学习研修,供奉佛主,有独特的文化氛围。
石门沟药水神泉
石门沟药水神泉,"药水清流药味香,效灵真不异仙方,春光无限不须买,泉有丹砂延寿长。"这是一首写药泉的诗,它充分的体现了药泉的神效。从石门沟上至三岔,沿药水沟而进,行至20里,便到达马牙雪山脚下的药水神泉,提起药水,名声可大了,远近百十里,无人不晓。
据说,这里原有108眼药泉,泉泉有名堂,而且在明清时有高僧-曾多次为药泉开光,分类后立起了用藏文刻的石碑,哪些泉是治胃病的,哪些泉是治风湿的,哪些泉是治皮肤病的,哪眼泉又是治眼病的等等,一时间,病人、游客络绎不绝,也曾治好了许多病人。但据传,佛教的功德引起了苯教士的嫉恨,他们悄悄的将石碑置乱,有的干脆砸碎。从此,分类混乱了,来的人不敢乱用,最后数年间无人问津,苯教徒得意洋洋,认为摧垮了佛教。不知是清代的何年何月,突然降临了一位高僧大德,他为了不使坏人再捣乱,使泉水变得更加清净,所有的泉都能治百病、消百灾,健身体,他便在泉旁坐经七七四十九天,重新进行了开光。从此,每年农历六月六,远近喝药泉水的人又越来越多,治好了许多人的病。还有人说,这里曾出现过一只雄猛异常的雪狮,经常守候在药水泉的旁边,只不过一般人看不见罢了。还有人说,还有一头雄性白牦牛,一只白臂鹿,也在清晨在此吃水,于是天祝白牦牛、白臂鹿的故事在民间传开了。因此,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有许多虔诚的人们都会在这里用药泉的水洗刷,以求消除百病。
7、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岔口驿走马
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岔口驿马还有较强的挽力。产区山高气寒,马匹终年放牧,因而形成了耐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能适应较恶劣环境条件,耐劳持久,抗病力强,分布地域亦广。
岔口驿马体质结实,体型多呈正方形。头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小尖立,鼻孔大,颜面干燥。颈长中等,大多呈30°倾斜。鬐甲不高而长。前胸宽,胸廓深长,背长中等,腰短宽,腹部充实,肌肉发达。四肢关节、肌腱均发达,距毛少,蹄质坚硬,前肢肢势端正,后肢稍外向。公马的鬃鬣、尾毛较长。毛色以骝毛居多,青、黑、栗毛次之,头部白章较多见。岔口驿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32.9厘米,135.3厘米,159.8厘米,18.5厘米,310.5公斤,成年母马分别为:129.9厘米,136.2厘米,158.7厘米,17.2厘米,303.9公斤。
天祝白牦牛
白牦牛生长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只有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海拔3000多米的严寒地区,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蓄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地的生态环境中。能充分利用其他家蓄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属半野半生蓄种。此肉细嫩味美,适口性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
狼肚菜
狼肚菜:有名羊肚菜,因其形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一年生珍贵的真菌类。生长在海拔较高的森林中,狼肚菌质地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之功效,并对人体内的癌细胞及病毒素起抑制作用。0.5千克狼肚菌所含蛋白质,相当于1kg肉,1.5kg鸡蛋或6kg牛奶的含量。又是一种对消化疾病有良好疗效的药用菌,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长期使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上一篇: 中学课堂不说话的保证书
下一篇: 称赞美女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