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葛庭燧

科普小知识2021-09-18 10:38:07
...

葛庭燧,金属物理学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士学位?1943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主要从事固体内耗?晶体缺陷和金属力学性质研究,是国际上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首创了“葛氏扭摆”,首先发现晶界内耗峰(葛峰),首先发现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以及位错与晶界交互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峰?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个人概述


葛庭燧与夫人

中国物理学家。1913年5月3日生于山东省蓬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40年获燕京大学物理学系硕士学位。1941年赴美,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1943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43~194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和辐射实验室,1945~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成立,于1949年11月偕夫人何怡贞(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及子女回到北京。1949~1952年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10月调往沈阳,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研究员,1961~1981年任副所长。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并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担任该所所长和研究员。1979年被邀请为德意志联邦*马克斯·普朗克协会金属研究所物理所的访问教授。1980年应法国大学部的聘请任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一级客座教授,被选为中法学院的通讯院士。

葛庭燧在1945年以前,主要从事光谱学研究。1945年以后,主要进行固体的内耗(见内耗与超声衰减)和力学性质的研究。他是内耗这个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早期的实验研究成果奠定了滞弹性内耗的基础。国际上已把他创制的、研究内耗用的扭摆称为葛氏扭摆,把他首次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称为葛氏峰。他还首先观察到表现反常振幅效应的内耗峰,随后提出了位错气团弯结模型,对于经典的内耗理论是一项重要的发展。40多年来,他对固体内耗这个研究领域的工作作了重要的推进,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葛庭燧在金属的疲劳、蠕变、范性形变以及无损探伤等方面,也作过许多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他在国内培养了大批的科研骨干力量,在翻译和编辑物理学书刊,审定物理学名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他在内耗工作上的重大贡献,在1956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他已发表了论文120多篇。

2、个人荣誉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九三学社*委员,第七届九三学社*常委,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创始人。获得内耗与超声衰减最高国际奖--甄纳奖(1989),桥口隆吉材料科学奖(1996),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物理奖(1996),美国TMS学术最高奖--梅尔奖(1999)。

3、个人影响

葛庭燧同志毕生致力于金属物理学的发展,为此做出了杰出贡献。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工作期间,创造性地发明了被国际科学界誉为战后最天才发明的金属的内耗测量装置(葛氏扭摆),并成功利地利用该装置首次发现了晶粒间界内耗峰(葛氏峰),奠定了"滞弹性"这一新理论的实验基础,被公认为世界金属内耗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和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大师。1949年回国后,致力于新中国科学研究的奠基工作。他最先奖"全息照像技术"和"激光技术"引入国内,极大地推动了这两项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上一篇:马大猷

下一篇:陆学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