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叶适

科普小知识 2023-11-14 22:13:09
...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历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定,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为永嘉事功之学的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等书。

中文名:叶适

字号:字正则

别名:水心先生

出生日期:1150年

逝世日期:1223年

所处年代:南宋

出生地:温州瑞安县城水心街

代表作品:《水心文集》、《别集》等

1、人物简介


叶适像

叶适,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字正则,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孝宗赵眘淳熙五年(1178),中进士第二名。官至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曾向丞相推荐永嘉学派的前辈陈傅良等三十四人,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宋光宗嗣位,由秘书郎出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入为尚书左选郎官。宋宁宗时,历任权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以战功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韩侂胄仓促发动对金战争,兵败被诛。叶适被诬附和韩侂胄起兵,落职奉祠者凡十三年。晚年居永嘉城外水心村,潜心著述,人称水心先生。

政治上,叶适是主战派,但主张首先修筑堡坞,巩固边防,徐图进取,反对冒险进军。经济上,他主张理财,称“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并认为应当把“理财”同“聚敛”区别开来。思想上,他主张“务实”,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脱离实际,指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特别是后期,叶适在《习学记言序目》等著作中,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他反对道“先天地生”和“尽遗万物而特言道”的唯心主义观点,将《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命题改换成“不可须臾离物也”,并认为这才是孔门儒者的真正传统,所以“《周官》言道则兼艺”,“《诗》称礼乐未尝不兼玉帛、钟鼓”。此外他对理学家奉为宗旨秘义的“太极”作了根本的否定,认为把《易传》当作孔子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种附会。同时,他还通过否定“曾子亲传孔子之道”的说法,批判了理学家的道统传授说。朱熹则批评叶适的永嘉之学“大不成学问”。

叶适学说中的唯物主义成分和批判精神,继承了北宋中期以来宋学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的优良传统,在儒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在“天下争言性命之学”的时候,叶适挺身而出,和陈亮同倡事功之学,与当世大儒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分庭抗礼,鼎足而三,尤属难能可贵。在诗文创作上,叶适才气奔逸,雄赡风发,自成一家。

2、理论观点

叶适以“功利之学”来反对朱熹理学。他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重本抑末”。叶适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对当时的性理空谈。

因为古人称温州为永嘉,所以叶适在哲学上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他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商业,主张提高商人地位,是历史上温州人富于创业精神的理论源头。

3、个人著作


《水心文集》

叶适著作众多,有《水心文集》、《别集》、《习学记言序目》传世。《宋史.儒林》立传。自宋至今,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均有专章论述。

4、人物仕途

16岁时,叶适开始在温州乐清当讲习(老师)谋生。淳熙四年(1177年),叶适得南宋名相周必大的保荐,漕试(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合格,中举人。次年春,中进士第二名(榜眼)。自此,叶适踏入仕途。历仕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权(代理)工部侍郎、吏部侍郎。

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南宋大臣韩侂胄伐金失败,叶适以宝谟阁待制主持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金兵退,他被进用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对巩固边防作出了贡献。

5、后人

叶适生有三子:叶宣、叶寀、叶宓,嗣后子孙众多,遍布温州各县,其中以聚居于温瑞塘河莘塍洛川支流为最,后裔已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