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溪镇
泰顺县辖镇。为县境东南部农产品集散地。建国时为泗溪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84年复改乡,1958年置镇,1992年南溪乡并入。位于县境西部,三都湾水系上游,距罗阳30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1.07万。筱(村)莲(头)公路过境,与省道分(水关)泰(顺)公路相连。辖15个村委会。水力、花岗岩资源丰富,特产茶叶、水果。农业以种植稻谷、番薯为主,工业有矿山开采、石材加工、食品加工、竹编等。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泗溪上下桥”。
中文名称:泗溪镇
行政代码:330329104
身份证前6位:330329
长途区号:0577
邮政编码:325000
隶属政区:泰顺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浙C
辖区面积:49km2
人口数量:约1.07万人
人口密度:218人/km2
1、地方简介
泗溪镇
泗溪镇位于泰顺东南部,总面积190.04平方公里,至2015年,泗溪已完成*生态镇等7镇创建。(省级旅游强镇、省级体育强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森林城镇和市级文明城镇)。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1个自然村,总人口1.9万人。工农业总产值2751.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79.2万元;财政收入54.5万元;人均收入3255元,目前全镇有五保供养户32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51户,436人,贫困户150户,537人。
2、历史沿革
2011年,撤销凤垟乡、横坑乡、九峰乡、东溪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泗溪镇。调整后,泗溪镇位于泰顺县东南部,东邻平阳县、苍南县,南界彭溪镇、雅阳镇、仕阳镇,西毗三魁镇,北接筱村镇。辖1个居民区、41个行政村,镇*驻白粉墙村。331省道过境。泗溪上下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泗溪镇
位于泰顺县东南部,三都湾水系上游。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1.64万人(2008年末)。辖环水1个居民区,上院、前坪、南溪、下桥、半溪、溪源、白粉墙、洪坑、秀垟、筠竹坑、玉岩、半地垟、企石13个行政村。镇*驻白粉墙村,距县城30千米。【沿革】建国时为泗溪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84年复改乡。1958年置镇,1992年南溪乡并入。1997年,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1.07万,辖白粉墙、溪源、坑尾庵、半溪、筠竹坑、上院、三 垟、下桥、半地垟、苏家坑、前坪、南溪、企石、洪坑、秀垟15个行政村。2004年10月,进行村规模调整。
原凤垟乡
位于泰顺县东部,三都湾水系上游。面积37.33平方千米,人口0.99万人(2008年末)。辖三门垟、洲路、西溪、三星、李垟、梧桐垟、梨搝垟7个行政村。乡*驻三门垟村,距县城27千米。【沿革】建国时称西凤翔乡,1952年划分西溪、潘洋、凤洋3个乡,1956年3个乡合并为凤洋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改公社,1984年改凤垟乡。1997年,面积36.5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凤垟、梧桐垟、沙洲、坑下、半路、李垟、乾头、后斜、下村垟、垟头、梨 垟、土塆、南阳13个行政村。
原横坑乡
位于泰顺县东部。横坑乡面积24.6平方千米,人口0.62万人(2008年末)。辖建新、池源、华垟、坑头、大坪、春臼坑6个行政村。乡*驻建新村,距县城32千米。【沿革】建国时属翁山乡,1952年析建横坑、池源二乡,1956年二乡合并称横坑乡。1958年称横坑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7年,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0.56万,辖夹边、横坑头、坟岭、上塘、朝坳、大坪、华垟、池源、舂臼坑9个行政村。2004年7月28日,泰顺县*《关于同意横坑乡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批复》:同意横坑乡行政村从现有的9个调整为6个。调整后的行政村区域由合并村的区域组成,原行政村村界维持不变。调整后的各行政村名称、概况如下:1、建新村:包括原夹边、朝坳、上塘、坟岭4个村,辖28个村民小组,552户、2467人;驻地夹边、朝坳、上塘交界处(即老粮库所在地)。2、池源村:保持不变,辖12个村民小组,216户、1125人;驻地池源村。3、华垟村:保持不变,辖9个村民小组,187户、876人;驻地华垟村。4、坑头村:保持不变,辖7个村民小组,153户、627人;驻地坑头村。5、大坪村:保持不变,辖8个村民小组,128户、589人;驻地大坪村。
原九峰乡
位于泰顺县东部,东北邻苍南县。面积40.55平方千米,人口0.60万人(2008年末)。辖新和、九峰、半岗、西地、塆头、前坪仔、石门7个行政村。乡*驻西地村,距县城33千米。泗(溪)九(峰)公路终此。【沿革】建国时属玉西乡,1952年划分玉西、九峰2乡,1956年2乡合并,仍为玉西乡。1958年称玉西管理区。1962年改公社,1983年析建九峰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玉西乡并入。1997年,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0.5万,辖西地、上寮、新斋、沙岭、古院、九峰、山后、前坪仔、塆头、九里潭、半岗、白柯塆、石门13个行政村。
原东溪乡
位于泰顺县南部。面积32.6平方千米,人口1.09万人(2008年末)。辖琴桥、蔡宅、上村、秀溪、桥头、普城、吾坪、黄淡漈8个行政村。乡*驻上村村,距县城29千米。331省道过境。【沿革】建国时为东溪乡,1952年析建东溪、积库、秀溪、矴步4个乡,1956年4乡合并为东溪乡。1958年称管理区。1983年析建积库、东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积库乡并入。1997年,面积34.4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东村、黄淡漈、吾坪、桥头、普城、前岭、徐家庄、长丘、蔡宅底、岭头坪、后宅垟、矴步、秀溪13个行政村。
3、行政区划
泗溪镇区划
330329104001121环水社区
330329104200121白粉墙村
330329104201220半地垟村
330329104202220半溪村
330329104203220洪坑村
330329104204220筠竹坑村
330329104206220南溪村
330329104207220企石村
330329104208220前坪村
330329104209220上院村
330329104211220溪源村
330329104212220下桥村
330329104213220秀垟村
330329104214220玉岩村
330329104215220梨搝垟村
330329104216220李垟村
330329104217220梧桐垟村
330329104218121三门垟村
330329104219220洲路村
330329104220220西溪村
330329104221220三星村
330329104222220池源村
330329104223220春臼坑村
330329104224220大坪村
330329104225220坑头村
330329104226220华垟村
330329104227121建新村
330329104228121西地村
330329104229220半岗村
330329104230220九峰村
330329104231220前坪仔村
330329104232220石门村
330329104233220塆头村
330329104234220新和村
330329104235220黄淡漈村
330329104236220普城村
330329104237220桥头村
330329104238220吾坪村
330329104239220秀溪村
330329104240220琴桥村
330329104241122蔡宅村
330329104242121上村
4、地方人口
泗溪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4727
男7791
女6936
家庭户户数4210
家庭户总人口(总)14556
家庭户男7673
家庭户女6883
0-14岁(总)3588
0-14岁男1889
0-14岁女1699
15-64岁(总)9766
15-64岁男5138
15-64岁女4628
65岁及以上(总)1373
65岁及以上男764
65岁及以上女60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601
5、区域优势
泗溪交通区位优越。泗溪地处新58省道沿线,东到沈海高速30公里,西至县城30公里,南至承天氡泉15公里,北至规划建设的龙丽温高速泰顺支线15公里。文福线与新58省道在镇内成“十”字型交叉。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2015年将动工建设红军路和文福公路,建成后泗溪将是泰顺未来的交通枢纽中心。
6、基础设施
泗溪镇总投资290多万元的东泗公路沙改油工程已于2005年8月份全面开工建设,路面工程基本完工;完成了溪东桥至上院桥头段的半边街改建水泥路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半边街问题;下桥至凤洋公路下桥段的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完工。康庄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完成路基21.6公里,路面16.5公里,下桥至溪源、南溪至洪坑已完工投入使用。58省道经过泗溪6个行政村,目前基本完成各村的土地征用等政策处理工作。
投资30多万元的2所生态公厕已建成投入使用,改变了我镇无公厕的历史,给县内外的游客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完成了泗水东路、扶贫路水泥路面浇灌2500m;投资7万元建成泗小桥头护栏,确保了学生及过往行人的安全。
7、农业发展
泗溪镇在发展中药材黄栀、杨梅、名优茶基地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扩大种植规模,加强种养和管理,将南溪、洪坑等建成黄栀的集散地;利用上院地理位置和原有种植大棚蔬菜优势,发展反季节性的蔬菜,以满足本地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盘活镇茶厂资产,建设半地洋100亩名优茶生产基地,重振茶叶产业。
8、城镇文化
泗溪镇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泰二中综合楼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组织木偶戏小组参加全县木偶戏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全县“动态杯”篮球赛获第三名。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了各种隐患排查调处工作,想方设法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非法宗教场所得到整治,一年来未发生重大事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文娱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方面,西地村近年来先后建成了以保护并衍生古道文化为主旨的“古道歇棚”和供村民及游客休憩娱谈的“颔颔亭”。古道歇棚共有匾额三方、楹联三幅。棚出村口所装匾额文曰:“八裔攸通”,楹联曰:“苍莽林开途万里。烟岚座揽画千屏。”棚入村口所装匾额文曰:“重山豁域”,楹联曰:“行身丽度桃源旭。投目芳窥棣甸春。”棚歧路口匾额文曰:“勤光里德”,楹联曰:“各享丰成歌地力。众承礼运见伦欢。”颔颔亭联曰:“扺掌点头,俦侣相谈相会意。捋须放眼,风光一览一开颜。”(载于《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
9、扶贫开发
泗溪镇继续实施“一户一策一*”的扶贫措施。建立落实班子成员、驻村*的贫困户帮扶制度,一方面,对贫困户起到了信息提供、项目落实、资金监督的作用,促使项目能够发挥更大效益;另一方面,更加促使*能够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改变了工作作风,改善了干群关系。
10、附近景点
永庆桥
徐岙古村落位于筱村镇,是我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形态上古朴自然。
徐岙前有玉溪环流,后倚金山,左右奇峰对峙,似龙虎踞镇之势。村中山泉潺湲,古树苍翠,粗壮的枝干和虬根显示出岁月的沧桑。
徐岙巷道纵横,路面均用卵石铺设。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立面丰富,屋檐富于变化,主要有文元院、举人府、顶头厝等。文元院位于顶头厝的正前方,为吴存经所建;顶头厝为村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处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们俗称为“顶头厝”。许多构造延用宋式做法,如门楼的木质抱鼓石,稍饰雕刻,纹样清晰,古朴且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铺出花纹,正房和两厢也采用较多的雕饰,风格朴雅。
徐岙村后有一“双井”——即在一处有两口井,上一口井为饮用水源,下一口井为洗涤之用。诗题《双井含春》:“苔清烟霏石甃清,银床两两照空明。谁为抱甕长飞雾,错认潮泉含避鶄。一脉甘温浮玉液,四时澄澈嫩瓊罂。由知胜地春常在,不管硫黄始得名。”
北涧桥
北涧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因跨北溪之上,故此得名。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后经6次重修,至今容颜不改。
北涧桥是宫殿式重檐,结构精巧,造型古朴。然而北涧桥的美不仅美在桥本身的轻灵飘逸或是拥有虹桥的独特结构,更美在桥周围的环境。两条溪水在桥边汇合,溪水清澈见底,水面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来的小石桥,接以矴步。沿着溪岸,一条小路将人引向桥头和村子,两株大樟树立于桥头,且都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大树的虬根牢牢抓住桥基周围的石土,使得北涧桥历经数百年的风霜而无大碍。
北涧桥原建在它上游30米处的地方,如今那里还存有旧桥遗址。关于原桥为什么会毁掉,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400年前的一天,一名老妇手牵她的孙儿智周欲过北涧桥。其时恰有两位仙人在桥上下棋,老妇便说:“请二位让我孙儿智周过桥。”仙人误以为老妇说的是“知州”,便随口吟道:“八十婆婆到此游,手牵孙儿称知州,此人若有知州做,北涧桥头水漂流。”谁知十多年后,这名叫智周的孩子竟真做到了知州。就在他当知州的那年冬天,泗溪发了一场大水,把北涧桥冲走了。于是康熙十三年,下桥村人在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了一条木拱桥,即我们现在见到的北涧桥。这故事似乎是虚构的,然而在当地林氏的家谱中,竟当真有智周这个人。于是这其中的真真假假还为美丽的北涧桥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永庆桥
位于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
参观永庆桥除了看外观外,还应注意桥内梁木上的几条流畅飘逸的线刻,俗称“梁须”,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传说。
相关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在建造一座桥梁,却由于一时疏忽将大梁的料下短了。由于上梁的日子早已确定,若不能按时建好,便是死罪。木匠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而此时来了一位渔翁模样的人,手中提着2条鲤鱼。问明情况后,劝木匠不要着急,先烧鱼喝酒。于是2人对饮起来,酒喝完时,渔翁便硬要木匠出门买酒。木匠无奈,只得出门。当他回来时,渔翁已经不见了。只见桌上的2只鱼头面对面放置着,中间搁一根筷子,筷子的两端分别插入鱼嘴中。木匠不禁恍然大悟,喜从天降。原来这根筷子代表了一根大梁,而鱼嘴则代表了大梁两端的柱子上挑出来的2个搁置点,搁住了大梁,解决了大梁下料短的问题。为纪念这位如天降般的救命恩人,所以就在梁的两端刻上鲤鱼须,这一习俗也由此流传下来。
11、地方特产
三杯香
三杯香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
“三杯香茶”,浙江省泰顺县特产茶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采用泰.顺深山茶园中的茶树细嫩芽叶,精工细作而成,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著称,其外型条索细紧苗秀,毫锋显露,大小匀齐,色泽翠绿;内质嫩香或栗香馥郁持久,滋味鲜爽丰厚,汤色绿艳明亮,叶底嫩绿鲜活。“三杯香茶”多次获得浙江省、温州市名茶评比优质奖、国际博览会银奖、国际名茶金奖等。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三杯香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杯香
它的做法是先用秋米(当地一种单季稻米)泡入水中,待米骨软后,用石碾磨出米浆,再以柴火烧旺平底锅,锅面抹一层上好猪油,油热,即在其上划饼皮,皮熟即起,二层为一张,好的饼皮应是匀薄、不漏、泛白、柔韧,这道工序叫划皮;第二道工序是配馅料,可根据喜好而定,可素可荤,可多可少;荤不可少鸡蛋,素不可缺冬笋。肉最好是五花肉,切细待用。再后,就是上平底锅烙饼。这道工序最讲究手艺,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燃料是用煤气和木柴味道就不同。这时饼的火候、色泽、香味、口感都是完全依靠烙饼师傅的经验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完成的。作法是这样的,先在平底锅上下一层底皮,来回翻动过油烙出焦黄色,这种两张一层的皮,过火和油后,即变脆,接着上一层馅,与皮一起也是来回翻动,如此反复过馅过皮八至十层后,纯粹的米香和猪油特有的气息开始溢出,这时的馅已熟,趁热用刀横向在饼上压出三条印痕,折起,纵切成小段状,即可装盘。它的特点是,成色焦黄醒目,入口脆香,质纯,油而不腻。
明代在泰顺的县城罗阳的太平桥有一孤寡老婆婆终生以烙饼为业,由此而得名。并流传至今。
刀豆干
青刀豆采自生态示范区泰顺境内。该产品色绿味鲜,营养丰富。青刀豆亦称四季豆、芸豆、玉豆、小刀豆等,原产于中南美洲,我国南方各省春、秋两季可栽培。按其色泽,刀豆有青刀豆和覆盖有蜡质的黄刀豆,按形状,刀豆有扁形或圆形,也有中间类型,种类很多。大刀豆干采用泰顺境内种植的上等刀豆为原料,脱水精制而成。含有钙、铁、磷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腰酸背痛有疗效,是一种食药两全保健食品。刀豆营养丰富,嫩荚含蛋白质6%,还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豇豆干:由晒制而成的一种干菜,利用盛产时出产的鲜豇豆,经捞煮后晒干而成。用豇豆干烹制的菜肴,香味独特。晒制豇豆是当地农民的一处传统习俗,往往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也是婚嫁喜宴定不能少的一道主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