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喇嘛粥

科普小知识 2023-11-15 15:24:51
...

阜新喇嘛粥起源于瑞应寺,用肉,骨头和米煮成,又称“喇嘛肉粥”。

中文名:喇嘛粥另名喇嘛肉粥原料肉、骨头和米起源佛教寺庙口感味道鲜美,肥而不腻

中文名:喇嘛粥

另名:喇嘛肉粥

原料:肉、骨头和米

起源:佛教寺庙

口感:味道鲜美,肥而不腻

1、简介

喇嘛粥”又称为“喇嘛肉粥”。


喇嘛粥

因为是喇嘛用肉、骨头和米熬的粥,所以叫“喇嘛粥”。

“喇嘛粥”,起源于佛教寺庙,一般有羊肉玉米粥、羊肉小米粥、羊肉大米粥等,其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历史上,凡是王公组织的祭祀敖包和那达慕活动,由王府安排肉粥熬制,如果是区域性农牧民组织的祭祀活动,由组织者安排肉粥熬制。现在,在查干花等地的敖包祭祀和那达慕活动,都是由村民组织负责肉粥熬制,供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食用。这种百人、千人、甚至于万人共食肉粥的场面可谓叹为观止,这种千百年来传承的习俗也是值得考究的文化现象。

“喇嘛肉粥”长期以来成为蒙古人爱吃的饭食。现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小年),有些农牧民家庭还要煮肉粥吃。

2、相关典故

喇嘛原先是不吃肉的,喇嘛吃肉相传是被逼出来的。康熙八年,距阜新市约三十公里处的乡村,建筑起了一座大庙,起名瑞应寺。瑞应寺经不断扩建完善,形成了一座恢宏的藏式建筑群,鼎藏时期,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无名的喇嘛赛牛毛。


寺庙施粥

为了解决众多喇嘛吃饭问题,瑞应寺的活佛派大喇嘛扎嘎去北京铸造大锅。扎嘎在北京住了一年零九十九天,经百般努力,铸成了一口能供八千人吃饭的大铜锅,又经千辛万苦,将大铜锅运回了瑞应寺。寺庙里的大小喇嘛都十分高兴。大喇嘛扎嗄更为欢喜,他认为自己铸锅有功,定会受赏。可是活佛没有封赏他。大喇嘛很窝火,不久便气死了。他死后,阴魂不散,在寺院里闹鬼。被迷上的喇嘛大吵大闹、又哭又笑,折腾得全寺院不得安宁。为此活佛领着众喇嘛祈祷,念《甘珠经》驱邪,跳查玛舞赶鬼,可是均无奏效,把活佛和众喇嘛愁坏了。正在没办法的时候,一个小喇嘛找到了活佛,说:“活佛,我有个办法能治住大喇嘛的阴魂,但怕说错了活佛怪罪。”活佛一听赶忙安慰小喇嘛:“你尽管说来,本佛一定不怪。”小喇嘛说:“咱们喇嘛教从来不吃肉,我想从现在起咱们开始吃肉,荤通七窍,大喇嘛的阴魂就不敢附体了。”活佛把眼珠转了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说:“那今天把粥锅里放上一些肉,熬肉粥吃,看看灵不灵。”全寺院的喇嘛吃肉粥后,果然驱走了大喇嘛的阴魂。从此,不但瑞应寺的喇嘛吃肉粥,别的寺庙喇嘛也吃起了肉粥。由于喇嘛肉粥经文火慢熬,不但米稠肉烂,而且肉不腻人香甜可口,很快流传到民间,成为待客的佳品。

3、历史回眸

听过曾经任北京“雍和宫”《查玛舞》教学工作的喇嘛宫高加尼格尔加卜(生于佛寺乡,从小出家瑞应寺,一九八三年被聘请到雍和宫)说起,瑞应寺做肉粥时用大铜锅。当时共有四口大铜锅。这四口锅来源于北京、承德三口,寺院自已仿造一口。这四口大铜锅于建国初期和“*”期间被运走,后来就不知所终了。在瑞应寺至今还留传着关于大铜锅的两则故事。一则故事说,有一年,土匪闯进瑞应寺抢劫,当时形势十分危急,有四五十个手无寸铁的喇嘛躲藏不及,就全都藏在铜锅底下,结果竟未被土匪发现,躲过了一场灾难。另一则故事是说铜锅从北京往瑞应寺运输途经山海关,由于铜锅太大,过关时把关门都撞坏了。

4、煮粥程序

熬肉粥时,先把下锅的肉砍好,骨肉分开。骨头炖好后捞出,放到大木缸里。再把肉下到锅里,待到肉炖熟后也捞出放到木缸里。这时往油汤里下米。米事先洗净装入木袋子里。熬一次粥需用二千多斤小米或是糙米,用许多人排成行扛到锅边放进锅里。用七八尺长的木锹翻搅,开锅后撤火闷熟。待熟好后再把木缸中的肉和骨头放进粥里和好。临开饭时要在粥上撒上一层黄油,用长马勺从锅里盛出来倒入木桶里。盛出一层后再浇上黄油。

5、价值意义

吃这种肉骨头粥可大补元气。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吃粥是药物治疗时最有效的辅助方法。曹慈山论粥最祥,“粥能宜人”是其基本观点。可见“喇嘛粥”也是吃的最高境界之一。

上一篇: 魔由心生

下一篇: 王金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