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复杂的交叉学科,是指对于某一或一些主体的客观环境,以设计的手法进行整合创造的实用艺术环境设计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形态、色彩等),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
1、发展历程
环境设计
约在300万年前,人类这种高级的生灵发明了打制石器,开始了调整环境以适应自身或者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的伟大任务。人类创造环境,有了环境的创造才能构成所谓的文化。因为只有人类才知道设法优化自己的生存条件,也只有人类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以至改造的能力,以克服自己的生理局限性。人类适应、改造环境的过程,就是一个环境设计的过程,一个文化的过程。人们有自己的工具、衣着、语言符号系统、管理制度、信仰(或信念),这一切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总和构成了全部的与环境相关的艺术思想。人类的进化是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这正是设计最重要的特征,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这种行为包含了人类最初的设计意识。随着制作工具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设计意识也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对形的控制能力和对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物种之一,其生存取决于适应自然的能力。这种适应既包括设计、制作有用的工具、武器保护自己,也包括创造一种安全的生存环境。随着生存危机的缓和,渴望更舒适的生活、显示更高的营造技能与更复杂的构造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自身更细致的情感方面的要求就会变成对环境的新的追求。物质对象的审美体验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历史阶段的升华,才成为人类在设计意识中的自觉追求。
环境设计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委员会在历年本专科专业命名目录中又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官方工作人员声称国家教育部历年(2000年——2013年)修订的专业目录中注明,该专业,本科阶段在毕业证打印“艺术设计(环境设计)”的字样,专科阶段在毕业证打印“环境艺术设计”的字样。
环境设计(又称“艺术设计(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但专业名称一直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这8个字,就是俗称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改名称成了时髦,一阵风似的,很少有人冷静思考。几个认为改名不妥的专家出来呼吁也没人听,几年后,连那些当年积极带头的人也觉得改的不妥当。
在中国,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和装饰装潢等等。尽管叫法很多,但其内涵相同,都是指围绕建筑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室内装修和室外装修的区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室内设计的叫法也很不妥,其限定性概念显然是将室外装饰设计排斥在外,致使围绕建筑外立面和小环境的装饰设计,出现建筑、室内、园林、景观等各设计施工行业竟相插足的现象。
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就其狭义(围绕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上讲,叫法也算贴切。但其广义的概念和范围就不得了了,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
2、学科范畴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
一部完整的环境设计史所要展现的应该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演变的过程,尤其是人作为*的生物形态去主动地影响自然和环境的过程。
环境设计是个新概念。大,涉及整个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小,关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不同场所的营造。环境设计活动中有不同的分工,但是,分工却不能分家,所有对环境的设计离不开一个整体的人居环境质量的思考。
环境设计的工作范畴涉及城市设计、景观和园林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有关技术与艺术问题。环境设计师从修养上讲应该是一个“通才”。除了应该具备相应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城市规划、建筑学、结构与材料等),更需要深厚的文化与艺术修养,因为任何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都是建立在较完整的文化结构(文化史的知识、行为科学的知识)之上。与设计师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还有设计师自身的综合艺术观的培养、新的造型媒介和艺术手段的相互渗透。环境设计使各门艺术在一个共享空间中向公众同时展现。作为设计师,必须具备与各类艺术交流沟通的能力,必须热情的介入不同的设计活动,协调并处理有关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的优化问题。与其他艺术和设计门类相比,环境设计师更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协调者。
环境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环境设计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等。
艺术
环境的艺术就是创造良好场所的艺术,就是用艺术的手段来优化、完善我们的生存空间。
自然环境是相对与人工场所或者说人工环境而存在的具体的自然造化。它是整个生态平衡的支撑,又是环境艺术整个文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客观的制约着人工场所的形态构成与发展。
环境设计也可以看成人类的艺术创造活动,人们通过设计手段有意识地物质化自己的审美理想。在环境艺术中,物化形象和抽象功能与艺术空间是并存的。所谓物化形象,指的是赖以构成环境的界面和相关物品:广场、建筑、庭院、绿化、壁画、雕塑和特定的室内空间;所谓空间艺术则是物质形体的抽象的空间关系处理的艺术。
环境设计审美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化的感受认识过程:个性离不开一般意义的、功能上的普遍性;现实性离不开历史上的延续性和发展上的未来性;诗性离不开实用性。环境设计的表现要尊重客观工作环境,准确且经济地应用设计语言。无论环境设计作品的个性有多强,只要是好的,必然是有条理、有秩序,与其文化和自然背景有着必然联系。
特征及要求
⒈整体性: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设计是一种强调环境整体效果的艺术,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包括各种室外建筑构件、景观小品等)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室外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色彩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2.多元性: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多元性是指环境设计中将人文、历史、风情、地域、技术等多种元素与景观环境相融合的一种特征。如在城市众多的住宅环境中,可以有当地风俗的建筑景观,可以有异域风格的建设景观,也可以有古典风格、现代风格或田园风格的建设景观,这种丰富的多元形态,包含了更多的内涵与神韵;典雅与古朴、简约与细致、理性与狂欢。因此,只有多元性城市居住区环境才能让整个城市的环境更为丰富多彩,才能让居民在住宅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
3.人文性: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4.艺术性: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5.科技性:居住区室外空间的创造是一门工程技术性科学,空间组织手段的实现,必须依赖技术手段,要依靠对于材料、工艺、各种技术的科学运用,才能圆满地实现意图。这里所说的科技性特征,包括结构、材料、工艺、施工、设备、光学、声学、环保等方面的因素。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居住要求越来越趋向于高档化、舒适化、快捷化、安全化,因此,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增添了很多高科技的会计师,如智能化的小区管理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智能化生活服务网络系统,现代化通讯技术等,而层出不穷的新材料使环境设计的内容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
3、设计原则
居住区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
2.环境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有价值、有实际意义的。
3.艺术设计是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课题:现代住宅环境设计的目的除了营造一个舒适与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必须在环境中体现美的旋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把握意境创造的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审美要求的迫切性与多样性将具备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4.绿化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包括游戏、运动、锻炼、散步、休息、娱乐等。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各种环境设施,如树木、墓地、花卉、铺地、景观小品等手段创建优美的室外环境。
植物的色彩和造型是多种多样的,并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植物的自然造型经过人工处理能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鲜艳的花卉、大面积的草坪或单独布置、或结合在一起,灵活地点缀于住宅的周围环境中,创造一种恬静、优雅的视觉氛围。
居住区外环境
⒌景观小品是居住区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在居住区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这些景观小品色彩丰富,形态多姿。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在室外环境中设置景观小品的目的有二:一是满足生活需要,二是满足审美需要。对一些既具实用功能又具观赏功能的小品设施,其尺度,比例要满足使用中人体功能要求,又要与整体环境协调,其色彩、质感一般都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与布置的位置除符合使用的要求外,还应遵循想象力的美学法则。
只具视觉功能的景观小品的设计难度是最大的,审美要求是最高的。这些小品通常应布置在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处或端部,以形成空间环境的趣味中心。这些小品一般都应有创作主题,其主题应与居住区的景观氛围一致。这些小品的形式有抽象的、也有具体形象的,但无论什么形式的小品,其比例、尺度都要与空间环境相协调(一般不考虑使用上的尺度)。其色彩、质感的设计大多采取了与环境对比的方法,以强调小品有环境中的视觉形象。只有充分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才能较完美地设计环境景观小品。
6.利用高科技计算机的先进产品、技术和工艺是室外环境设计的必然必然趋势:在现代化的室外环境设计中,高科技的含量已越来越高。在现代化住宅中,室外环境应考虑设置以下的新科技产品:智能化的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安全监测与报警系统;现代通风装置;新材料的运用。
7.环境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生态保护工作:生态保护的实施,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住宅周围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在居住区绿化中还应注意尽量保护原有古珍树木,并尽量选择一些优良的植栽品种。
8.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来规划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合理性:与所有的工程技术设计工作一样,居住区住宅环境设计也应该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技术含量高、质量优与人格合理等因素之间找出一个最佳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较为合理与经济的设计方案。
4、专业培养
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
业务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文案策划、产品设计,熟练使用各种电脑设计软件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及制作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环境艺术知识,掌握与环境艺术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能承担从市场调研到创意策划及各类艺术设计全过程的总体策划;具有一定的空间设计和环境设计能力,掌握较为全面的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专业设计的表现和鉴赏能力及相应的专业拓展能力;能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的各种设计软件及摄影等技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综合能力、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专业特色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强调艺术意识的提升及设计应用能力的拓展,以较全面的设计课程教学来奠定坚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多元的专业课程设置来构建学生应对艺术设计市场发展变化的操作能力。加大计算机课程比例,计算机应用融入各门专业课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进行现代艺术设计。突出英语教学,有较高的英语要求,以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设计观念和技术。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较为充足的实习时间,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强调学生在接触专业设计课程之后,有效地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艺术设计的实践活动,学院建有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实习活动提供保障。
5、最高境界
中国人在艺术创作中常用“神”字来表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神韵”、“神来之笔”、“神奇”、“如有神助”、“神灵活现”之语比比皆是,在国画中更是追求神似。那么,在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中是不是也能用之来评判呢?
环境设计的艺术在于围绕既有的地籍景观和人文资源“借题发挥”,在天、地、风、水、光、山、物七个方面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进行“个性”的艺术创作,好作品就会自然而生。而追求以人为本的“天之美”、“地之美”、“山之美”、“水之美”、“风之美”、“光之美”、和“物之美”的高度和谐便是“神”之美,是入诗入画的最高精神境界。
“天之美”是指一座城市或社区对人的水平视线以上部分的空间环境美的艺术营造,主要是指由建筑物、树木、山坡或假山叠石等高大物体构成的曲线丰富、层次分明的天际线与大自然的天空对话所描绘出的一幅幅四季更替、晴雨变化的缤纷画卷,或大雨倾盆,或晴空万里,或云奔月移……让人们在现代化的都市里感受春花秋月等大自然的变化所带来的旖旎风光。为了让忙碌的现代人不至于忽视这种美的存在,设计师常常在广场或社区*花园设置较高的大型雕塑、景观塔之类的标志性建筑,以达到“引目向上”,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体会“天之美”的内涵。
“地之美”是指社区的总平面科学完美地布置,选择环境表现主题,利用地理位置对地理环境进行美的艺术创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如社区规模档次与机动车辆交通、人行道路及道路颜色的平衡配置;集中绿地与环境空间的均好性比例关系;水面与绿地的比例关系;草坪几何图形色块色带设计和品种的选择;树木翠竹四季花卉的配置;运动健康活动场地、儿童天地、雕塑小品的设置等等。通过这些要素的艺术组合,或回合,或敞开,创造出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意境,使社区环境像诗一般的浪漫,像画一般的典雅,让人们生活更富有情趣。
“山之美”,就是通过地势的起伏、落差来营造的一种自然之美。有山有水是美上加美。当然这里的“山”是社区环境在平面上的高低落差,以此来表达一种绵延起伏、庭院深深、引人入胜的美感。
“水之美”是以水之柔情衬托建筑的刚性之美,达到刚柔并蓄的环境效果。根据规模的大小,结合社区环境的总体设计,巧妙地借“水”选景或应用上述“水”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整个小区环境充满动感,充满生机。
“风之美”即风格的和谐之美。环境表现的风格不能离开建筑的风格而独立存在。在当今住宅社区的总体设计中,建筑与环境设计已经开始分工,但是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同步进行,在社区文化主题确定之后,环境的风格定位与建筑的风格定位一定要有机统一。另外,“风之美”还表现在住宅建筑与环境建筑错落有致,明亮通畅,使社区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借助假山叠石、人工河流、植树造林等手段营造空气清新的社区自然生态环境;再通过社区的树木花草因风势的强弱变化表达“动”与“静”的感情画面,使社区更加富有人性味。
“光之美”就是通过充分的日照和良好的采光,以利社区绿色植被的生长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也包括晚间社区的照明灯光和美化环境而设置的各种射灯之间的色彩、灯光强弱的交错、配置,使环境在灯光的作用下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其次,根据户型大小强调建筑物的合理进深,以保证住宅室内有充足的自然光源和紫外线的照射时间。
“物之美”是指建筑物本身的美,这种美在外形上是通过建筑物的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来实现的。当然其所反映的建筑风格必须与环境的风格和谐统一起来,使环境烘托建筑,建筑美化环境,两者相得益彰。
当环境能实现“天之美”、“地之美”、“山之美”、“水之美”、“风之美”、“光之美”、“物之美”的自然融合,那么它将构成这种环境内在的精神灵气和外延的物质生机,两者交融在一起,从而形成特定的美的旋律与韵味,置身其中,自然就会领略到“神之美”的最高境界了。
6、就业前景
环境设计
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从生源情况看,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就业方面,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环境艺术专业培养掌握家居装饰的设计方法,具有施工图及效果图的制作能力,掌握综合预算和简单的技能和技巧,培养面向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服务等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未来10年内,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每年仍将以20%的比例增长。
“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感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创造美感的一门学科,也越来越受到学子的青睐。
上一篇: 怎么写决心书2000字
下一篇: 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调查问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