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苏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上】
现代文阅读 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金点巧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2、补写故事情节;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
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
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
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概括故事情节的大意,第三,用简明的词语进行归纳。
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把文章的中心思想直接告诉读者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就是中心思想。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一些文章的标题就表明了中心思想。如《背影》。
(2)从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入手。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中考例析]
阅读《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重庆市中考)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⑾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3分)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浯的理解,(4分)
(1) 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2分)
⑵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2分)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3分)
4、请谈谈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3分)
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6.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50字左右)(4分)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内容进行概括,并且有字数的要求。第2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质问”是“我”对父亲的不满的表现;“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此来强调“我”对小花敬重。答此题要联系“我”的感情,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第3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第4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修辞、重点词等方面来揣摩,如“阳光”在此暗喻了一种美好的生活。第5题考查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记叙文的题目往往有一语双关的作用,有时还有哲理性。以岩石下的小花的顽强生长,暗喻人生要顽强奋斗。第6题,开放性题,能紧扣原文,结合自己的实际,语言流畅、准确即可。
[复习内容]捕捉提取信息
[复习目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提炼复杂信息,对所给的问题给予准确的回答。
[金点巧指]
什么是信息?信息通常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事先已经知道的消息不是信息,因而信息具有新颖性和陌生化的特点。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筛选信息,提炼要点,是考查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把复杂信息分成几个方面进行提炼,联系上下文,抓明示信息,抓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体会捕捉隐含信息。具体方法:
1、注意首括句。文中的首括句往往告诉读者一段甚至整篇的主旨。
2、注意结尾句。它往往是小结一段或一篇的中心。
3、注意含蓄句。如议论、抒情句,其中蕴藏丰富的内容。
4、注意文题。有时文题直接透露主要信息。
[中考例析]
阅读《生命 生命》,按要求作答。(衡阳市)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台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着双翅,极力地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会再动了,可是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怎样的一种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水泥地上,不屈地向上茁长,昂然挺立。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聆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规律的跳动,给我极深的撼动。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或是任它荒废虚度,庸碌一生;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一般来说,一篇散文都有“文眼”或表达主题的关键句子,请你找出本文中这样的句子。 (2分)
答:
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它的表达作用。(2分)
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答:
3.说出你对“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4、下面是对运用小飞蛾、小瓜苗这两则材料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开篇写小飞蛾对“我”的骚扰并被“我”捉住,作为文章的引子和发端。
B.接着写小飞蛾一股跃动的生命力量以及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我”对“生命是什么”的思考。
C、文章在第二段没有对“生命是什么呢”的问题作正面回答,而是描写小瓜苗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与描写小飞蛾一样,为过渡到写人的强健的生命进而表现文章主旨作铺垫和比衬。
D.作者提出“生命是什么呢”的问题后,没有立即作答,却写小瓜苗在恶劣的环境里不屈地向上茁长,使文脉间断而显得有些突兀。
[解析]
第1题考查分析点明主题的关键句,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结合题目把握文章的主题来理解: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然后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此意的句子。第2题是词语的品析,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3题答此题要领会文章的主题,能体会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第4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把每个选项提供的信息与文章内容比较,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复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复习目标]能理清思路,正确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金点巧指]
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步骤。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在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路线。理清思路是认识作者思想的系统化、明晰化的过程。即认识作者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如怎样开头,如何承接、过渡,怎样围绕中心把选择的材料组织起来,哪些地方是为文章后文发展做的铺垫,哪些地方与前文有所照应,怎样结尾等。
分析文章层次的方法:
1、根据时间推移来划分。2、根据空间转移来划分。3、按事物性质归类来划分。4、根据情节发展来划分。
[中考例析]
阅读《大地的“女儿”》(宁波市2006年)
①少年时代的我,特别向往大海,酷爱大海的汹涌波涛。看到那惊涛拍岸,白浪滔天,不禁觉得自己就是那展翅奋飞、搏击风浪、凌空翱翔的海燕,耳边于是就响起高尔基的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②青年时代的我,不由喜欢起大江大河来。长江6000多公里,从青藏高原格拉丹东雪峰姜古迪如冰川的滴滴融水,聚流成滚滚波涛,擦过怒江峡谷,横断山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经巴蜀、跨荆楚、穿吴越,汇入太平洋。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又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坦荡,更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豪放。而黄河从青海巴彦喀拉山东麓起源,穿越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百转千回于群山万壑之中,切割了陕晋峡谷,终于来到了黄土高原,在壶口瀑布,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魄力啊!
③如今,我已步入中年,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已渐渐磨平了棱角,趋向平和。现在,我喜欢的是淌着潺潺流水的小河。她不仅能抚慰我疲惫的心灵,更能激起我美好的想象和对幸福的憧憬。
④我心中的小河,既不激昂,也不宣泄、奔腾,更不暴戾。她总是愉悦而欢快,平静而又温柔。她既不泛滥,也不断流,总是不温不火,长年不息地流淌;不紧不慢,舒缓悠扬地吟唱。
⑤站在大海边,看到海天一色,一望无际,我顿觉自己渺小,如同沧海之一粟;站在大江大河旁,看到急流飞湍,漩涡一个接着一个,我则感到世间充满了险恶,不免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压抑和沉舟侧畔、病树前头的凄楚。
⑥只有站在小河边,我才感觉到安全、舒适、温馨、惬意。小河低眉信手,娓娓道来,如诗如画,如梦如歌。小河是我的知心朋友,是我的心灵归宿,是我的精神家园。她清纯透澈,绝无污染。因为她娇小的身躯根本无法托起大海和江河上的轮船,轮船也就失去了向小河排污泄秽的机会;她冰清玉洁,绝无造作。因为她涓细的水流带不动庞大的发电机组,也就少了被拦腰切断,筑起高坝大库的危险。
⑦小河是大江大河乃至大海的无私奉献者。没有涓涓细流,哪会有滚滚波涛;没有无数条小河,绝不会有长江黄河!过去人们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实为荒谬。只有小河长流水,大河才会满。如果小河都枯竭了,流不进大河了,那么大河也就断流了。
⑧小河又是地球母亲最珍爱的女儿。她柔弱的身躯绝经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污染的强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难逃厄运:流经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现了污染,她们*吞咽着污垢,一些飘浮物随波逐流,玷污了小河清白的面容;还有一些人,自以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干,把河床用水泥砌起来,如同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硬给她穿上一层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小河于是就切断了与大地母亲的血脉,而变成了一个池子,一个地沟。
⑨期待有一天,人类将停止一切污染的恶行,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期待那一天,鱼儿在小河中欢快地跳跃,垂柳在河畔的微风中婆娑起舞,鸟儿在枝头细细地诉说。期待那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乡清澈的小河里愉快地畅游,青山绿水装点着我们的金色梦境,绿色的原野盛满了我们美好的希望。期待那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皎洁的月光撒满星夜,我和我的小河共同沐浴在温柔的月色下,相伴而行,直到永远……
⑩我是多么想念那天生丽质、自然朴素的小河,我又是多么珍惜那温柔动人、善解人意的小河啊!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那条永远属于我,在我心中不曾污染、永不干涸的小河!(本文略有删改)
1、本文行文思路:由( )到中年,由( )到现实的小河,由小河的现在到小河的未来。(2分)
2、 为什么说小河能“抚慰我疲惫的心灵”?(3分)
3、第⑨段中连用四个“期待”,第一个“期待”和后面三个“期待”有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
4、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用文中三个关键词作答。(3分)
5、文章重点写的是“我心中的小河”,为什么要以“大地的‘女儿’”为题?(3分)
[解析]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小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温馨的生活的一种渴望。第1题考查对全文思路的一种理解能力。只要把握住全文内容,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感受,就可以准确答题。第2题主要考查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小河的感情:只有站在小河边,我才感觉到安全、舒适、温馨、惬意。第3题找准范围,在原文中寻找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着条件与结果的关系。第4题体会作者的感情,从原文中找出词语即可。第5题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抓住比喻的修辞来分析。
一记叙文
[复习内容]寻找记叙要素,领悟环境描写
[复习目标]能正确分析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能领悟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金点巧指]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把握文章所叙的中心事件,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考题中常见的是:归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山川、树木花草、季节气象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城乡建筑、风土人情、时代背景等方面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交代时代背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必须抓住关键句,结合故事情节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去分析。
[中考例析]
阅读《词典的故事》阿来(广东省2006年)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连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都没有。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去照毕业照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迄今为止可以*支配的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里就攥着*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下班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我把攥着一块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 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本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的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摇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些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有删改)
1、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
答:
2、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体现文中我的情感变化。(2分)
盼望→()→()→看到了希望 珍惜
3、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些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对她产生好感。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答: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答:
4、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我。”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答:营业员心想:“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
答:
[解析]
解答第1题要通读全文,把握住记叙的要素,突出归纳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解答第2题主要是把握“我”的情感变化,从提示中可发现可以从文中找到一些词语回答。第3题是考查词语的品析,可参考例句的方式作答。第5题考查学生想象力,揣摩营业员的心理活动,要能抓住营业员说的话、并且联系上下文来把握。第6题是开放性题,要结合实际去谈。
[复习内容] 记叙的顺序
[复习目标] 能正确把握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重点分析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金点巧指]
阅读记叙文要把握好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常考的是分析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插叙的内容是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往往是带有回忆性的内容,其作用往往是起交代作用,或补充说明与中心有关的内容,或者是为下文作铺垫。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对插叙部分进行概括。
[中考例析]
阅读《“信任”试验》(舟山市2006年)
①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理学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名的周严教授。
②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 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的同学接住。
③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都心照不宣地“哈哈”笑起来。这样的游戏,我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过多次,每次都是在前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那位同学便快速抽出身来,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心,“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所以后来再有同学说玩这样的游戏,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真的向后倒去了。
④周教授见我们都准备好了,他说了一声“开始”。听了周教授的指令后,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后面的同学见了,知道前面的同学并不真倒,所以只是伸出手来,象征性地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轻轻碰了一碰,算是扶住了前面的同学。
⑤这时,一个我们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平时上课坐在我前面个头有一米八零的一位男生,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向后直直地倒去。在他后面接他的是一位小巧的女生,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看得出,女生非常吃力,但还是稳稳地托住了男生。
⑥试验结束后,周教授走上讲台,他指着那位男生和女生说:“今天的‘信任’试验,他们两人做得是最成功的。同学们,什么是信任呢?信任便是像刚才这位男同学一样,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而这位女同学,则向我们展示出了的‘值得信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办好。他们两人之所以把这场试验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相互信任演绎到最为完美。”
⑦“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别人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在我们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先问一下自己。”说到这里,教授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一个人值得别人信任是幸福的,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同学们,让我们先试着做高尚的人,再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⑧教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1、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插叙“我们”曾经私下做游戏的情景。(3分)
2、请任选一句,细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⑴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
⑵她见 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
3、请用原文回答,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值得信任”?(4分)
4、周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先做信任别人的人,再做值得别人信任的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4分)
[解析]
这篇文章讲述一次“信任”课的经历,告诉人们做人要相互信任,阐明了““一个人值得别人信任是幸福的,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道理。解答第1题时,只要把握住插叙的作用,理解全文内容就可以。第2题要领会“一点一点”向后倾斜,就是不是一下子把身体完全向后倒的原因,就是不完全相信同学的心理。“一楞”是女生看到男生真的向后倒时的惊讶心理,抓住了这个就很好回答。第3题考查考生读懂原文,从原文中寻找体现“信任”、“值得信任”的语句。第4题开放性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即可。
[复习内容]词句的理解和揣摩
[复习目标]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的含义;能正确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金点巧指]
一、理解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主要是选定多义词的义项和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选定多义词的义项借助工具书,并联系前后文,分析词语的本义还是转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形容义)。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必须找出词语的位置,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并结合上下文去具体揣摩。其主要方法如下:
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有的词语概括力很强,它们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提领或总结。正确理解它们的概括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清有关内容的思路。
2、观察前后,揣摩特殊义。词语的特殊意义,就是指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的特定意义。如果换一个语境,那么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而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因此,理解词语的意义,一定要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平时对它的意义的认知和掌握,观察前后句子的内容进行揣摩、分析、综合理解。
3、扣住上文,揣摩指代义。代词往往指代人、事、物。它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因此,阅读时我们要扣住上文,从远到近地去寻找,顺藤摸瓜,就可以理解它的意义。
二、句子的内涵是指句子的深层含义,是指有些句子,除了能够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义之外,还可以有深层的含义。阅读时,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揣摩:
1、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一篇文章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因此,联系特定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2、结合具体语境去品味。理解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文章的内容。因为句子中的深层含义,往往和这个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内容(即具体的语言环境)有关。因此,只有联系这个句子的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3、抓住写作手法去体会。作者在写作中,往往会借助一些特定的写作手法,或者是某种修辞,或者是某种表现手法,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蕴深刻,从而达到耐人寻味的目的。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分析它在表达上的作用,从中领悟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中考例析]
阅读《生命的一抹》郭枫(莱西市)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 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④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选文略有改动)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醇厚:
2、.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读全文,谈谈文章题目“生命的一抹”的含义。(3分)
3、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描写生动传神,请你结合语境作简要的赏析。(4分)
4、阅读第⑨段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3分)
5、阅读第④段文字,你认为“年轻的梦”、“美丽的幻想”指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4分)
[解析] 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表达作者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对平淡纯真的美的追求。第1题是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醇厚”的意义,答此题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语境来回答。解答第2题要抓住作者对生命感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蓝天中淡淡的一抺云,即“淡淡一抺云”的深层含义:平淡纯真的美。第3题是赏析优美的语言,答题要抓住关键词,扣住作者被触动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表述清楚、准确就可以。第4题就是考查考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第5题把握词语的特定意义,体会作者的人生追求。答第1问要明确题意,找准范围,从原文中去找答案;答第2问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对生活的追求
[复习内容]品味欣赏优美的语言
[复习目标]能赏析词语、句子的优美,体会词语、句子运用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
[金点巧指]
品味词语、句子,是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题型,这种题型涉及的内容有理解词语在感情色彩,词语、句子的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顺序,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等。
具体方法:1、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人物形象,作者的感情以及上下文来理解、赏析。2、从分析修辞的角度,赏析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3、还可从写景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来赏析,如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4、结合文章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赏析。
[中考例析]
阅读《江南的雪》(鲁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
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 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问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1、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2、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答:
3、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答:
4、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词作鉴赏。加点词语:炫耀、浇灭、纠缠、游离。(2分)
答:
5、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问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3分)
答:
[解析]这篇散文写了一个江南人看雪的感悟。第1题抓住描写雪景的角度来分析其作用,要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第2题考查内容的概括能力,可抓住第⑤段中起承上启下的句子“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体会作者对雪的感情,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好处。第3题主要是体会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第4题是词语的鉴赏,首先把题干中的几个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它用得好的理由。第5题要整体感知原文,结合文章内容、文章中心、作者的情感,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把握住“希望的种子”“不会融化”表达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等情感。
[复习内容]赏析写作技巧
[复习目标] 领会文章内容,结合内容赏析文章写作技巧。
[金点巧指]
赏析记叙文写作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的表现手法:对比、象征、烘托、托物言志等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主要在于能突出其中一方面,使文章意义更加鲜明,提示文章的主题。
象征,是文艺创作上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用以表现与它的某些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基本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接说的话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读者。
烘托(或衬托),是利用某些事物来陪衬突出另一事物的表现手法。它的作用在于突出被陪衬事物的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意深化。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利用同主要事物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作陪衬。反衬:即反面衬托,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异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
2、文章的结构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突出内容;承上启下,衔接自然;篇末点题,突出中心。
3、修辞方面 分析文章所用的修辞,体会其作用。
写作技巧的赏析还有很多方面,在练习中要灵活运用。
[中考例析]
阅读《藏羚羊跪拜》(永州市2006年)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 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藏羚羊跪拜》王宗仁)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的理解。(2分)
2、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简要概括体现老猎人的“慈善”的细节。(3分)
3、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2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技巧方面的主要特点。(3分)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2分)
[解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只母藏羚羊为救腹中的小羚羊而跪拜的故事,让人感动。解答第1题要理解“通人性”是指有人的情感,从而告诉人们要善待有“人性”的万物。第2题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描写,可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方面去寻找。第3题理解文章的主题,也是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第4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就可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选取一点来赏析。第5题开放题,能体现保护动物、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思即可。
[复习内容]开放性题型的答题技巧
[复习目标] 能结合文章内容、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金点巧指]
这种题型比较灵活,要求学生能结合内容,或者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看法。技巧:
1、 抓住文章的中心,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某个问题进行阐述。
2、 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内容要丰富,语言要通顺。
3、 理由可分点阐述,使内容更充实。
4、 可以设想某些情景来加以丰富内容。
[中考例析]
阅读(江 岸)《亲吻爹娘》一文,完成下例各题(17分)(厦门市)
①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早晨,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
②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啦?老头子,又说瞎话了吧?”
③小三子是爹娘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到爹娘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啄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很多,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但是,爹娘都没 有忘记小三子的小嘴啄在脸上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到底做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爹梦见这样的场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梦见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有时候,娘都梦见小三子好几次了,爹还一次没梦见呢,爹就编瞎话给娘听。娘每一次听了都直撇嘴。
④可这一回的情形却与以往不同。爹没好气地说:“谁做梦了?谁说瞎话了?俺是说前天进城,小三子亲俺了!”
⑤娘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咋不早说?快,快给俺说说,小三子咋就亲了你?”
⑥爹看了娘一眼,“唉,俺们那小三子啊……”
⑦原来,小三子大学毕业以后,没能马上找到接收单位。直到秋风吹黄了黄泥湾所有的山头,都还没有小三子就业的消息。小三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成了拧在爹娘心头的沉甸甸的疙瘩。爹卖了一千斤稻谷,背着包袱,揣着钱,进城去看小三子,陪小三子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去。临出门的时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脑袋,在爹的腮帮上亲了一口。爹愣了,小三子也愣了。小三子松开爹的脑袋,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像家乡门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着泪,缓缓捧起爹的脸,在左脸上亲了亲,又在右脸上亲了亲。最后,小三子紧紧抱着爹,放声大哭起来。
⑧爹咂咂嘴,回味着:“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咸津津的。”
⑨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⑩不到半天时间,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说着说着,笑歪了嘴巴,笑痛了肚皮。自古以来,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娃娃互相亲亲,何曾见过黄泥湾哪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亲吻爹娘的?这个小三子,肯定是在城里呆久了,电影看多了,没羞没臊的。小三子的娘更好笑了,这事儿也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处宣扬吗?
⑾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时光飞逝,过完春节,小三子又要离家了。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乡亲们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吻爹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了,也没有亲亲爹娘。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⑿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⒀爹郑重地说:“是呢,你娘等了这么多天呢。”
⒁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1、第③段写“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小三子的娘为何总做这样的梦。(4分)
2、第⑦段写小三子突然亲了爹的腮帮后,“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请展开联想与想像,写出小三子此时心里的话。(4分)
3、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习惯。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友情提示:可任选一点具体分析。或从词语运用,或从修辞效果,或从人物描写……)(4分)
读书卡片篇名:亲吻爹娘 作者:江岸 摘句: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
品味:
4、现在的中学生常常因为处理不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而困惑。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吻爹娘》一文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5分)
[解析] 这是一篇充满亲情的文章。所设的几题都可从不同的方面来答题,答案可不。
1、例一:小三子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许多,小三子的娘难免失落。再加上小三子离开家乡,儿行千里母牵挂,小三子的娘思儿心切,故常做梦,且做的是小三子亲她的梦。
例二:小三子是爹妈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他经常主动亲吻爹妈,给爹妈带来了无限的温馨。长大后小三子不仅没再亲爹妈,而且说的话也少了。这使得爹妈的心里很难受。娘特别想再拥有小三子小时候那种温情、亲情,消除父母与儿子的隔阂。
2、例一:爹啊,儿对不住您哪。您二老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又让我上大学。而今,我大学毕业了,还不能找到工作挣钱回报二老,反而还要二老为我的衣食住行操心,我该怎样报答您二老啊!
例二:哦,我的老父亲!我似乎有好久好久没亲吻过他了。瞧瞧这双眼睛,慈爱而又疲惫。瞧瞧这张脸,沟壑纵横。父亲老了,却还努力地庇护着我,特意雪中送炭。我感激,我也惭愧呀!
(要点与评分:1)大致扣住爱父亲、感激父亲、自责、内疚等来作答。侧重某一点也可以。关键要有文本的依据。2)语言描写,第一人称。 内容2分,人称1分,语言1分。)
3、例一:“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伛偻,年轻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拥抱亲娘只能弯下身子半跪着,这个动词也充分表现出小三子对娘的深情。
例二:“叭”,写出声音的响亮,亲吻老母亲时毫无顾忌。从声音的角度写出小三子痛快淋漓地表达对娘的感恩之心的情景,震撼人心。[来源:Z#xx#k.Com]
例三:“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小三子的娘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饱经风霜,已变得很苍老了,其形象让人看了心酸、心动。
例四:人物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一系列的动词“笑”、“扔”、“奔”、“弯”、“跪”、“抱”、“亲”把小三子亲吻娘的行为写得一气呵成,很好地表达了此时小三子对母亲的感恩深情。
(要点与评分:自选一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忌泛泛而谈。找到一个切入点1分,具体分析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4、例一:作为子女,仅仅内心爱父母是不够的,还应把这种爱通过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因为我们孝顺父母的言行,哪怕再微不足道都能给父母带来莫大的幸福感。
例二:作为子女,应该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养育之情。努力去理解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奉献。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消除隔阂;只有理解父母,才能消除困惑。
(要点与评分:若只纠缠于是否亲吻爹娘的最多只给2分。)
上一篇: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现代文阅读
下一篇: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