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街道
长安县辖乡。建国初为留村乡,1961年建五台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秦岭北麓,距县城16公里,属沿山丘坡果粮牧渔区。面积23.03平方公里,人口1万。环山公路东西通过,与西(安)弥(陀寺)公路在境内交会。辖西尧、东尧、团结、留村、星火、新农、星光、和平、东甘、西甘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谷子,盛产核桃、柿子、苹果等干鲜果品。工业有奶粉、农用机械、砖瓦、木器加工和林产品加工等行业。有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有竹林寺等多处寺院和圣寿寺塔。
中文名:五台街道
行政代码:610116019
身份证前6位:610116
长途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0
隶属政区:长安区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陕A
辖区面积:23.03km2
人口数量:约1万人
人口密度:434人/km2
1、地方简介
五台街道,秦岭北麓,。。西康铁路越秦岭,入口处在境内。环山公路东西通过,与西(安)弥(陀寺)公路在境内交会。有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有竹林寺等多处寺院和圣寿寺塔。2002年区划调整后,五台乡代码610116205,辖留村、西尧、东尧、星火、新农、东甘、西甘、星光、和平、团结、关庙、大瓢、四岔、青岔、小马杓、老龙桥、罗汉坪17个行政村。
2、历史沿革
五台街道
建国初为留村乡,1961年建五台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23.0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西尧、东尧、团结、留村、星火、新农、星光、和平、东甘、西甘10个行政村。
石砭峪乡位于长安区南部,秦岭北坡,距城区30千米。1961年建石砭峪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139.9平方千米,人口0.2万人,辖关帝庙、大瓢沟、四岔、青岔、小马杓、老龙桥、罗汉坪7个行政村。
3、行政区划
五台街道区划
610116019200111留村
610116019201220西尧村
610116019202220东尧村
610116019203220星火村
610116019204220新农村
610116019205220东甘村
610116019206220西甘村
610116019207112星光村
610116019208220和平村
610116019209220团结村
610116019210220关庙村
610116019211220大瓢村
610116019212220四岔村
610116019213220青岔村
610116019214220小马杓村
610116019215220老龙桥村
610116019216220罗汉坪村
4、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688
男5529
女5159
家庭户户数2699
家庭户总人口(总)10469
家庭户男5361
家庭户女5108
0-14岁(总)2752
0-14岁男1443
0-14岁女1309
15-64岁(总)7256
15-64岁男3763
15-64岁女3493
65岁及以上(总)680
65岁及以上男323
65岁及以上女35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371
5、街道动态
长安区五台街道:全力打造沿山旅游名镇
长安区五台街道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第二次党代会中,以打造秦岭北麓理想旅游目的地为奋斗目标,不断完善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壮大主导产业,促进项目落实,努力使五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
未来五年,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这一宏伟蓝图,五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以贯彻落实区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以打造秦岭北麓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扩大招商引资为突破,以推进项目建设为动力,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科学构建统筹发展,文化浓郁,产业发达,街兴民富的新格局,全力把五台建设成为最具民俗特色、最具旅游价值、最具文化气息的秦岭北麓明星之镇。
完善整体规划,提高发展承载力。按照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和翠华山、南五台总体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五台街道将以古镇建设为重点,积极深入调研,邀请专家论证,并结合五台的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发展预期,从土地利用、道路建设、产业布局、发展格局等方面编制出符合于五台未来发展的详细整体规划,为五台今后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方向,做好定位。
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发展内生力。结合五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五台街道将积极引进一批符合发展实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企业和项目,为五台打造秦岭北麓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积极协调做好长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审批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扩建工作,力争使项目早日落实开工。精心策划包装,扩大对外宣传,全面完成五台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工作。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发展竞争力。以优化生态环境为重点,五台街道将积极开展山区水源地保护工作,逐步清理和关闭石砭峪沿线的石料厂和弃渣场,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全面实施环山路沿线百里果林带建设工程,进一步扩大沿山和山区优质小杂果的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和改善主干道沿线和各峪口的生态化环境。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山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工程,逐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突出做好护林防火、秸秆禁烧、河道治理等工作,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延伸发展生命线。
推进基础建设,提高发展原动力。在小城镇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街区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扩大小城镇规模;规范古镇农贸市场,彻底取缔马路摆摊设点,提升古镇管理水平和对外形象。同时,加大农村道路硬化力度,完成星光、东尧等7个村的硬化任务,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建立街村两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努力提高农村环境整体水平。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发展凝聚力。街道党工委将全面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鼓励街村两级党员*在五台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全面推进“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促进经济发展;认真做好农村两委会换届工作,按时圆满地完成全街道17个村的换届工作,不断增强村级班子和*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附近景点
鲸鱼沟
香积寺位于古都西安城南约三十五华里处,地当终南山子午谷正北神河原的西端,是我国唐朝全盛时期建立的诸多佛教名刹之一,也是我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公认它是净土宗的祖庭。
寺院内那座突兀而起,与终南峰颠争高的古塔,就是佛教净土宗创始人善导的供养塔。
一千三百年来,沧海桑田,兴衰互替,这座寺院也历尽劫波。尽管昔日那些广殿长廊,壁瓦飞檐,金像银器,铁钟铜铃已经荡然无存,但那座古塔却终于免毁于难,至今巍然屹立。这是不可多得的名刹古迹!
高冠瀑布
高冠瀑布位于圭峰山北坡的高冠峪断裂带上,断层宽约8公里,东西延伸,北部下陷,南部上升,形成裸露石山。经长期流水冲刷,坚硬的花岗岩石冲出一条长约20米,宽约2米的石槽,河水沿北石槽直下潭底,形成落差达200多米的急流飞瀑,水直泻入潭,吼声如雷,气势极为壮观。在瀑布上游,有因巨石自然围成的水潭,名本丽潭。潭水清澈水面平静,瀑布下游,水面宽阔,水流平缓,亦形成几百平米的大自然湖面。
这里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故居,他曾在诗中写道:“昨日山有信,祗今耕种时;谣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东歙忆汝处,闲卧对鸬鹚。”表达了世人对高冠潭的深切热爱。如今,人们把这位诗人的塑像竖立在瀑布旁的山间草坪上。
高冠瀑布景区内,主要景观有:高冠飞瀑、梅花潭、牛鼻洞、明通亭。正德栈道、圭峰寺、仙人桥、双峰山、无量洞、柏树庙等。
鲸鱼沟
周平王时,有白鹿出于此而得名。”后因宋天圣年间,大将狄青在此安营扎寨,又称狄寨塬。《辞源》载“白鹿塬即灞上。”“汉高祖灭秦还军灞上。”《史记》载“王翦伐荆秦始皇送至灞上”即此。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秦为古长安城东的天然屏障,也是古帝王将相射猎游乐之地。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古圣先贤、帝王将相留下了难以记数的辞文华章。“灞上”曾演出了多少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唐代诗人讫干《灞上诗》就生动的描写了白鹿塬宜人风光。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塬》即以此地为历史背景。名人名著的社会效应为白鹿塬增添了不少光景。
鲸鱼沟位于白鹿原狄寨镇南2公里,为灞桥区与长安县交界。沟内自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阳春山花遍野,争奇斗艳;炎夏浓荫蔽日,凉意袭人;深秋红叶烂漫,如火如茶;朔冬群岭银装,玉树梨花。植被茂盛,竹林青翠蓊郁,清泉叮咚曲折,碧水粼粼,微波荡漾,飞瀑悬幔壮观,飞珠溅玉。被誉为西安名胜风景区。
传说在共工一怒之下,碰得天塌地裂,天水倾而直下,人间皆成汪洋大海。当时,东海里一对大鲸鱼分别驮着七十七个老百姓,乘风破浪游了九九八十一天,游到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恰逢女娲以炼石法把天补住,天水很快退定,这对鲸鱼和驮着的男女百姓就搁置原上,就此安家落户。善良的鲸鱼即被滩在淤泥之中。年复一年,时代变迁,一日,皇上传下旨意,要在白鹿原上修一座城。随之原上原下百姓被征,修城七七四十九天,这时鲸鱼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惶恐万分,突然空中传下巨音:“鲸鱼鲸鱼莫发愁,刹时叫你东海游”。话音刚落,天崩地塌,狂风大作。第一声炸响,修建的城墙倒了;第二声炸响,鲸鱼身上的泥土分开了;当第三声炸响闪过,空中又传出一声高叫:“鲸鱼,还不逃走,等待何时!”于是,这对鲸鱼一急之下,未顾得商量,便各自摆尾而逃,雄鲸鱼冲向蓝田游入灞河;雌鲸鱼冲进浐河。两鱼游至渭河相会,回向东海去了,鲸鱼原来所在之处即成鱼状深沟。从此,人们就把这条深沟叫作“鲸鱼沟”、“沐浴沟”。
7、地方特产
葫芦头
陕西的风味小吃中,“凉皮”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爱吃,尤受年轻姑娘欢迎,一年四季都有卖,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陕西的每个城镇,乃至乡村,到处都有卖凉皮的。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就是一个凉皮摊,只要有卖的,就有人吃,凉皮以其棉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不但是街头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陕西各大饭店、饭庄、酒楼经营的陕西风味小吃和陕西风味小吃宴中,凉皮是必不可少的。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都有凉皮,但却因做法、吃法、调料、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大流派汉中米面皮
汉中属陕南,盛产大米,用大米面做面皮是汉中人首先发明,历史悠久。所以汉中、城固等地的米面皮在陕西、西安有很高的知名度,卖面皮的往往要打出汉中米面皮、城固米面皮以招揽客人。因风味独特,吃的人很多。
葫芦头
葫芦头相传,葫芦头源于唐代,在西安久负盛名,传说与孙思邈有关,他到京城长安一家小店吃“杂糕”(又称煎白肠,即现在的葫芦头),发现猪肠、猪肚腥味太重,于是,对杂糕的制作方法及调料作了指点,并将装着花椒、大香、上元桂的药葫芦留给店主,店主试罢,果然风味迥异,于是以葫芦头名之。葫芦头的主要用料是猪的肠、肚,传统的处理方法有九道工序。熬汤是葫芦头的主要用途。将洗净砍断的猪骨头投入锅内,以旺火烧开,撇去浮沫,至汤色发白时下肥母鸡煨汤,放入适量食盐及装有花椒、八角、上元桂等调料的小包,再以小火熬至汤浓。食用时将馍掰碎,用熟肠肚切成坡刀形片,配以猪肉片和海参、鱿鱼、熟鸡肉片,入碗,以滚汤反复浇三四次,加熟猪油、味精、调料水、青菜,再浇适量浓汤即成。食用时,配以糖蒜、泡菜、辣酱等小菜。经过如此烹制的葫芦头,鲜香清嫩,肥而不腻,即是佳肴,又是上乘补品。西安以春发生葫芦头馆最为有名。(西安)
槐花麦饭
陕北人做槐花“麦饭”的方法和关中人略有不同,我们一般是把花序上的花朵摘下来、洗干净,用开水烫烫,将水分捏去,再拿专门的“擦子”把土豆擦成扁丝,把土豆丝和槐花放到盆子里,倒入适量面粉搅匀,上笼蒸20分钟左右,蒸好后,用调好的汁子(一般是蒜泥、辣子面、味精、葱花、酱油和醋放在碗里泼些油)拌着吃,味道好极了叫槐花洋芋"擦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