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沙子坡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16 13:03:39
...

沙子坡镇位于印江北部,距县城约43公里,总面积128余平方公里,东南面与本县刀坝乡、天堂镇、板溪镇、杉树乡毗邻,西北面与德江、沿河两县交界。全镇辖20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6490余户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6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7%。

中文名称:沙子坡镇

行政代码:520625102

身份证前6位:520625

长途区号:0856

邮政编码:555200

隶属政区:印江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贵D

辖区面积:128km2

人口数量:约2.63万人

人口密度:200人/km2

1、地方简介


沙子坡镇

沙子坡镇位于印江县北部,距县城约43公里,总面积128余平方公里,东南面与本县刀坝乡、天堂镇、板溪镇、杉树乡毗邻,西北面与德江、沿河两县交界。

全镇辖20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6490余户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6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7%。

镇域内居住地与耕地多在海拔700—9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1282米,最低海拔为412米。在地势形态上,东西两面有南北走向的三座平行山脉夹两条河(车家河、六井溪河),中间有丘陵地带,平坝占6.1%,丘陵占30.6%,山地占3.3%,境内耕地多分布在坡旁沟谷,早地基本上分布地山坡上。耕地土壤以黄壤为主,主要有黄砂泥田、黄石渣子田、火石沙土、石渣子土等,境内多砂质岩、白云岩、石灰岩。区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1℃,7月份最高温度为25.7℃,1月份最低温度为-3℃;≥℃以上积温4000—4700℃,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无霜期为277天,年日照时数125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年太阳总辐射量3641.8兆焦耳/平方料。

2、自然资源

全镇耕地面积1324公顷(19860亩),其中田735公顷(11025亩)土589公顷(8835亩),农民人均耕地0.8亩,森林覆盖率为48.6%。其中:有林地38余平方公里(58380亩),灌木林地17.72平方公里(26586亩),疏林地1.12平方公里(1680亩),未成林地21.2平方公里(31800亩)。全镇天然草场面积25.81平方公里(38715亩)占总面积的2013%。

3、经济发展


沙子坡镇

2012年优化烤烟产业发展。我镇全面实行小苗井窖式移栽模式夯实烤烟产业,种植烤烟3073亩,占任务面积的128%,发放肥料3283套,收购烟叶70.4万斤,占任务量的125.7%,均价19.4元/公斤,产值达683万元。强势推进茶叶产业。上半年共完成补植补造2550亩,新植312亩,对幼年茶园进行管护,目前有50%的茶园可以进行采摘。2012年冬计划新植茶园3000亩,其中白茶2000亩、绿茶1000亩,分布在红木村、池坝村、马家庄村、竹元村、石槽村、天星村、四坳村,目前已进入定植阶段。积极发展果蔬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辣椒3000亩(特色辣椒2000亩),大力推进茶椒间作,达到以椒养茶目的。在印沿公路沿线打造绿色蔬菜示范产业带,建有高效蔬菜示范基地350亩、西瓜200亩,并争取了40万元的蔬菜价格调节基金的扶持。今年我镇梨子产量达80万斤,产值近100万元,全面实施了冬季管护。认真抓好核桃管护和发展规划。2009年以来,我镇已发展核桃2336亩,实现了全面管护到位;完成了十二五期间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2012年冬计划新植1.6万亩,主要分布在“韩凉线”,目前全面进入打坑阶段。稳定粮食生产。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60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6160吨,并按时足额拨付良种补贴;完成杂交水稻良种销售0.91万公斤,种植面积9100亩,占计划面积的101.1﹪;完成杂交玉米良种销售0.65万公斤,种植面积6500亩,占计划面积的100﹪。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全镇共发展林下养鸡30万羽,大户33户(绿壳蛋鸡20户),发展绿壳蛋鸡养殖示范带1个,截至目前共出栏25万羽;全年推广良种牛上栏1229头、发展良种羊2000只;引进二元母猪200头、推广优质商品仔猪12057头;发展梨下养鹅2600只;人工种草1464亩,对养殖大户定人定点技术指导,有力提高了养殖户经济效益。全年共组织379人次养殖户参加培训学习,发放养殖资料1126份,组织了122人次先后到新业乡、朗溪镇实地参观学习林下养鸡技术;先后两次组织养牛大户8人到木黄太阳牛业与板溪镇参观学习杂交牛养殖,使养殖户真正学有所用。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顺利完成春、秋两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4、城镇建设

全镇有学校32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完小4所,村级完小6所,村初小8所,教学点14个,中小学教职工250多人,在校生2400多人。

卫生方面有镇级卫院1所,村卫生室20个。医务从业人员有60多人。

5、行政区划

沙子坡镇区划

520625102201121桂花村

520625102202121竹元村

520625102203220天星村

520625102204220石槽村

520625102205220马家庄村

520625102206220池坝村

520625102207220红木村

520625102208220塘口村

520625102209220十字村

520625102210220青球村

520625102211220六洞村

520625102212220红星村

520625102213220凉水村

520625102214220炉塘村

520625102215220韩家村

520625102216220冷草村

520625102217220四坳村

520625102218220石坪村

520625102219220邱家村

520625102220220庹家村

6、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1575

男11215

女10360

家庭户户数6394

家庭户总人口(总)21575

家庭户男11215

家庭户女10360

0-14岁(总)7082

0-14岁男3771

0-14岁女3311

15-64岁(总)13162

15-64岁男6770

15-64岁女6392

65岁及以上(总)1331

65岁及以上男674

65岁及以上女65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468

7、城镇动态

沙子坡镇“知行合一”助推驻村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突出“三严三实”教育主题,沙子坡镇驻村*以践行“从严从实”为契机,深刻理解、正确认识,以铁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实干的精神将“三严三实”贯穿到工作、生活中,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一天。

践行“三严三实”助推驻村工作,关键在“知行合一”。“知”就是要突出教育引导,引导驻村*牢固树立从严从实的价值观。“行”就是勇于实践,真抓实干,以“弱鸟先飞”意识、“滴水穿石精神”、“马上就办”作风,深入村组,不断推进各项驻村工作迈步前进。

8、附近景点


木黄会师纪念碑

梵净山风景区

梵净山风景区位于铜仁地区的西北部,处于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72米,总面积约567平方公里,景区具有独特的风光,也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

梵净山山青水绿,每两条山岭间就有一条溪流,人称“九十九溪”。这些溪流汇成黑湾河、马槽河等11条主要河流,呈放射状奔腾而下,沿途多急流险滩,跌水瀑布。发源于西部、北部的河流为乌江水系,梵净山即是这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梵净山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佛教胜地,“梵净”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脱俗之意。自明万历年间开始,建梵刹庙宇,凿朝山便道,成为与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遥遥相对应的佛教名山。现在保护区内,保留着众多的寺庙遗址,生长着多种古老的珍稀树木,栖息着黔金丝猴等珍禽异兽。

梵净山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区。

梵净山由于地质年代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境内群峰高耸,溪流潺潺,飞瀑宣泄,呈现奇秀景观。

梵净山地区佛教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千多年前唐代时期周边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到明万历初年(1573年)佛教活动空前繁荣。梵净山又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

梵净山区域有着众多的历史遗址和文物。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更为梵净山的旅游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金顶是山顶一座孤立突兀的石峰,净高达94米,顶部常年云雾缭绕,紫气升腾,每当日破云霞,彩云绚丽,山顶金黄一片,蔚为壮观,故称红云金顶。

木黄会师纪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左侧的将军山腰,前临横河。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6县的广大毗连地域,建立黔东特区*和百余个乡苏维埃。同年8月,任弼时、萧克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永新突围经湖南进入贵州,于10月下旬到达印江木黄、松桃石梁一带与贺部胜利会师(红三军则恢复二军团*)。

1976年0印江县委决定在木黄建立纪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是-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大字楷书,碑呈方形,上小下大,高14.2米,设有护栏和台阶,占地720平方米。

护国禅寺

梵净山西线古寺众多,是传统的朝山路线,早在唐宋时期,印江就有甲山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梵净山护国寺等众多寺庙,到了明清,梵净山区佛教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中国佛协曾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护国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兴旺于明代,改称“护国寺”,兴旺时期,两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庙宇重重,几百僧人而佛乐声声。但后来若干次兵匪患难,几度重毁重修。护国寺现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山门的门额上“护国禅寺”蓝底金字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书法协会主席、印江籍贯的魏宇平先生所书。进山门后,第一座建筑为天王殿。

然后过放生池,走“T‘型桥,拾台阶而上,到大雄宝殿。此大雄宝殿为西南之最,它面宽36米,进深31米,高20米。大雄宝殿正*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四角供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大雄宝殿两边供奉24尊天。

大雄宝殿左边文物展厅,玉佛请自缅甸。碑碣、药师佛12叉神将等佛像出土自护国寺修复过程中,有一尊佛像背面刻有“万历三年”四字。

大雄宝殿右边书法展厅。“黔山第一”匾是清代题写“颐和园”大书法家严寅亮所书,原先这块匾就放在护国寺的大门上,寓意护国寺为黔山第一皇庵!这里还有*十一世班禅母亲朝拜梵净山的照片,和她送给护国寺的班禅照片等珍贵的东西。

现在的护国禅寺于1998年重建,重建的经历颇有些曲折。1956年护国寺尽毁,仅存残墙荒基,占地约12500平方米。1992年贵州省佛教协会捐资修建木结构寺庙六间,供游客朝拜。辽宁高僧僧佛友有感于残垣断壁,挑起了修复护国寺之重担,于1998年9月1日开工历经六载艰辛经营,共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占地16950平方米。

2003年护国禅寺落成。2004年9月在护国禅寺举办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暨大雄宝殿开光典礼。

9、地方特产


梵净山贡茶

梵净山翠峰茶

梵净山翠峰茶,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产茶叶品种之一。因主产.于该县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而得名。产品原料采自梵净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体品系茶园,产品具有“色泽嫩绿鲜润、匀整、洁净;清香持久,栗香显露;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芽叶完整细嫩、匀齐、嫩绿明亮”的特点,赢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喜爱。2005年获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梵净山翠峰茶产自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区.。梵净山方圆百平方公里,是地球同纬度上生物资源最丰富和保存得最完好的绿色宝库,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自然保护区。印江县位于梵净山西麓,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暖湿同季,雨热同期,县境内降雨丰沛,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8℃,年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日照率在35%以下,常出现多云间晴或阴天天气,云雾多,光照柔和,多漫射光,既无高温热害,也无冻害严寒,这使得喜荫的茶树更能有效地利用蓝紫光和紫外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茶叶新稍积累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提高成品茶香气、滋味,增进茶叶内在质量。县境主要土壤种类为黄壤,黄棕壤,红壤和紫色土壤等,呈酸性,PH值均在4.5—6之间,具有熟化性快,肥力适中,保水、保肥、透气等特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独特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翠峰茶特有的品质。

梵净山贡茶

梵净山贡茶是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的特产。梵净山贡茶色泽油亮,茸毛多,氨基酸、蛋白质和宁酸的含量较高,同时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滋味鲜醇,清香持久,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

印江属亚热带温暖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少日照,最海拔2493.7米,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宜茶地10万亩以上,茶园所在地无任何工业企业,无污染、无公害,适合发展无公害茶叶。

梵净山系联合国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保留地之一,属*自然保护区,是佛教和旅游圣地。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盛,林木葱翠,溪明如镜,空气清新,茶叶在无污染、无公害的条件下生长,得天独厚,品质优异。

梵净山贡茶源于“团龙贡茶”,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上印江、松桃二县的贡茶都很出名,而今印江的团龙乡还有高近5米、碗口粗的4垄20株特大茶叶树。据牟应书等茶叶专家鉴定,这是中国定植绿茶树中树龄最长(400~600年)、保留最好、杆茎最大的“中国茶王树”。梵净山贡茶现已规模生产,品种多样,价廉物美。

印江社饭

用粘米,糯米各占一半做原料,野菜(雀雀菜,粑粑菜,蒿菜)、家菜做配料,腊肉、野葱、蒜做佐料而做成.社饭到口,其味无穷,有补益气,清热解毒,强益胆气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