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上浦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21 15:50:21
...

青瓷之源——上浦上浦镇地处浙江上虞西南,曹娥江、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全镇地域面积86.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1974亩,山林面积64305亩,水域面积3163亩,是一个山清水秀、湖畈沃野、物产丰富的江南鱼米之乡。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总产值7.1亿元,财政收入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89元。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业卫星镇和科技星火示范镇,省百强、绍兴市三十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中文名称:上浦镇

行政代码:330682102

身份证前6位:330682

长途区号:0575

邮政编码:312000

隶属政区:上虞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浙D

辖区面积:86.6km2

人口数量:约2.5万人

人口密度:289人/km2

1、地方简介


上浦镇

上浦镇位于上虞区西南部、曹娥江下游两岸,距离上虞城区13公里。镇域东临丰惠镇,南接章镇镇,西靠汤浦、长塘镇,北与梁湖镇、曹娥街道接壤。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5万,镇域面积86.6平方公里。

上浦,是世界最早青瓷发源地,是东晋宰相谢安“东山再起”前的隐居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2014年,上浦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工业总产值50.3亿元,国、地两税收入1.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30元。

2、历史沿革

1962年建上浦公社,1990年改设上浦镇。1996年,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渔家渡、渔渡、徐湾、胡家埭、沿浦、浦下、小江、石浦、庙基湾、小坞、大善、昆仑、陶岙、梅坞、上浦、方弄、横汀、姥山、董家山、甲仗、浦口、新窑、凌湖、夏家埠、王家汇、大湖岙35个行政村。1999年末辖35个村(居)委会,人口25381人,面积87平方千米。2000年末辖36个村(居)委会,人口25257人,面积86.6平方千米。2001年末辖35个村(居)委会,人口25381人,面积87平方千米。2002年末辖35个村(居)委会,人口25185人,面积86.6平方千米。2003年末,面积86.6平方千米,人口24859人,辖35个行政村。2005年末镇*驻四峰村,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2.47万人。

2006年4月21日,《上虞市*关于调整上浦镇行政村规模的批复》(虞政发23号)同意上浦镇的行政村由35个调整为13个:撤销渔家渡村、渔渡村,合并设立渔家渡村,村委会驻原渔家渡村内;撤销徐湾村、胡家埭村、沿浦村、浦下村,合并设立舜江村,村委会驻原沿浦村内;撤销王家汇村、大湖岙村,合并设立王湖村,村委会驻原王家汇村内;撤销小江村、石浦村、庙基湾村,合并设立四峰村,村委会驻原庙基湾村内;撤销小坞村、大善村,合并设立大善小坞村,村委会驻原小坞村内;撤销昆仑村、陶岙村,合并设立昆岙村,村委会驻原昆仑村内;撤销方弄村、横汀村、姥山村、董家山村、甲仗村,合并设立东山村,村委会驻董山完小内;撤销浦口村、红明村、潴湖村、鲍岙村,合并设立九连村,村委会驻原浦口村内;撤销郑黄村、俞傅村、石塘村,合并设立戚山村,村委会驻原俞傅村内;撤销象田村、石井村、冯浦村,合并设立冯浦村,村委会驻原冯浦村内;撤销新窑村、凌湖村、夏家埠村,合并设立夏家埠村,村委会驻原夏家埠村内;上浦村、梅坞村等2个行政村暂不作调整,维持原状。

3、行政区划

上浦镇区划

330682102001121上浦居委会

330682102200122上浦村

330682102201220渔家渡村

330682102214220梅坞村

330682102220220冯浦村

330682102223220夏家埠村

330682102235220舜江村

330682102236220王湖村

330682102237121四峰村

330682102238122大善小坞村

330682102239122昆岙村

330682102240122东山村

330682102241220九连村

330682102242220戚山村

4、地方人口

上浦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3406

男11815

女11591

家庭户户数7554

家庭户总人口(总)22899

家庭户男11429

家庭户女11470

0-14岁(总)4625

0-14岁男2342

0-14岁女2283

15-64岁(总)16255

15-64岁男8323

15-64岁女7932

65岁及以上(总)2526

65岁及以上男1150

65岁及以上女137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991

5、城镇发展

上浦镇近年来,随着“一桥三区”(东山大桥、工业功能区、精品农业区、休闲旅游区)建设的推进,上浦镇“一江两片、三区互动”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2014年6月1日,曹娥江东山大桥竣工通车后,我镇的区位交通、人文特色、山水资源和产业基础等四大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一是区位交通便利。上浦镇水陆交通都极其便利,曹娥江、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上三高速在上浦镇区设有出入道口。东山大桥建成后,江东片交通区位条件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江两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加速涌动,上浦真正迈入了大桥经济时代。二是文化特色明显。东山文化、虞舜文化、青瓷文化齐聚上浦,这是上浦的骄傲,也是上浦的独特优势。四峰村的“小仙坛”窑址、东山村的窑寺前窑址、夏家埠村的帐子山窑址等都较为著名,禁山窑址还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作为“人文上虞”建设主阵地,上浦镇正依托“三大文化”,探索走出一条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农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式发展之路。三是山水资源丰富。上浦地域面积居全市第三,现有耕地2万余亩,水面养殖2800余亩,山林6.4万亩。上浦的大型湖泊水库众多,山水映衬,风景优美,又与村庄相隔,如石井水库、谢家湖等地块,上浦镇正通过积极造势鼓劲,立足山水资源,做好宣传推介文章,着力打造农、商、旅相结合的旅游综合体,全方位推动我镇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四是产业基础雄厚。上浦的风机、轴承等块状产业在全区有一定影响力。全区风机行业协会总部设在上浦,镇级工业功能区正在加快改造提升,发展平台不断夯实,这为我们致力工业突破,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和转型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

6、经济概括

上浦是一块富饶而又充满希望的神奇土地,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勤劳智慧的上浦儿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敢闯敢冒,实现了工农业经济的腾飞。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2亿元,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主动调整种养殖结构,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绿色、无公害和野生农产品有较大发展,杨梅、澳洲甘蔗等基地初具规模,“指石蓝鳊”已注册商标。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外资、工商资本投入效益农业、观光农业。2012年,上浦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7亿元,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国、地两税收入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7051元。

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敏锐的抓住工业园区这一发展平台,以此来增强全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坚持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重,外延扩大和内涵挖掘并举,激活民资和引进外资互补的方针。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园区已成为全镇经济的一个增长亮点,工业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加强。一期1500亩招商引资工作基本完成,二期建设进程加快。“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品位不断提高。良好的投资环境,已吸引众多有识之士前来园区入户办厂。目前,已有入园企业136家,日韩板块、温台板块初具规模。其中规模企业30余家,产品覆盖风机、轴承、灯具、塑料等诸多行业,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各类专用特种风机的国家大型企业,浙江明星轴承有限公司是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在注重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同时,不忘软环境的提升。对入园企业的立项审批、工商注册、纳税管理等报批手续由镇全程负责办理。始终以“亲商、安商、富商”为己任,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力维护上浦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7、基础设施

上浦镇经济发展推动了上浦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6所,中心幼儿园1所,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几年来,先后投入几千万元实施标准埂堤建设、新农村建设,高起点的做好集镇及村的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4国道上浦境内的亮化、绿化工程,集镇品位不断提升。全镇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集镇内设有中心卫生院,交通、邮电、文化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农村“三无”人员集*养率达到85%以上。居民民风朴实,社会秩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上浦处处充满勃勃生机,更蕴藏无穷活力,她在崛起,在腾飞。腾飞中也创造了无限的机遇、无穷的商机。机遇就是希望,商机就是财富,来上浦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就能够与她一起腾飞,共享社会文明之果!

8、招商引资

上浦镇近年来,随着“一桥三区”(东山大桥、工业功能区、精品农业区、休闲旅游区)建设的推进,上浦镇“一江两片、三区互动”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2014年6月1日,曹娥江东山大桥竣工通车后,我镇的区位交通、人文特色、山水资源和产业基础等四大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

一是区位交通便利。上浦镇水陆交通都极其便利,曹娥江、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上三高速在上浦镇区设有出入道口。东山大桥建成后,江东片交通区位条件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江两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加速涌动,上浦真正迈入了大桥经济时代。

二是文化特色明显。东山文化、虞舜文化、青瓷文化齐聚上浦,这是上浦的骄傲,也是上浦的独特优势。四峰村的“小仙坛”窑址、东山村的窑寺前窑址、夏家埠村的帐子山窑址等都较为著名,禁山窑址还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作为“人文上虞”建设主阵地,上浦镇正依托“三大文化”,探索走出一条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农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式发展之路。

三是山水资源丰富。上浦地域面积居全市第三,现有耕地2万余亩,水面养殖2800余亩,山林6.4万亩。上浦的大型湖泊水库众多,山水映衬,风景优美,又与村庄相隔,如石井水库、谢家湖等地块,上浦镇正通过积极造势鼓劲,立足山水资源,做好宣传推介文章,着力打造农、商、旅相结合的旅游综合体,全方位推动我镇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产业基础雄厚。上浦的风机、轴承等块状产业在全区有一定影响力。全区风机行业协会总部设在上浦,镇级工业功能区正在加快改造提升,发展平台不断夯实,这为我们致力工业突破,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和转型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

9、附近景点


凤鸣山

凤鸣山

凤鸣山风景区(又称仙姑洞),全山方圆约5平方公里,南依多峰耸立、状如楼群的百楼山,为四明山北麓之余脉,东邻余姚市四明湖风景区,西接“梁祝”故事中的祝英台故里祝家庄。离山麓1公里的还珠村是东汉著名廉史孟尝的故乡;出镇西南4.5公里的东溪村是春秋时期越国谋臣范蠡“出三江入五湖”的隐居地,建有陶朱庙。景区多缓坡宽谷,山体层峦叠嶂,巨石嶙峋,山泉飞溅,林木茂密,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凤鸣山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道教文化“第九小洞天”所在地,被誉为“洞天福地”,自古为一游览胜地,及今已形成“凤鸣十景”。

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又名过山龙)堪称奇观,是省级曹娥江风景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十年代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即在此摄取外景。

曹娥庙

位于上虞百官镇西岸的孝女庙村,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曹娥,时人称为“孝女”,为颂扬其投江寻父而修建此庙,始建于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宋代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扩建。后几度毁坏,几经重建。目前的曹娥庙是1925年修建的。庙内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后殿、曹娥墓、饮酒亭、土谷祠、沈公祠、东岳殿、阎王殿、戏台等,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其规模之宏大、壮丽辉煌,且以众多的雕刻和名人书赠的匾额而闻名于世。

古纤道

为方便行舟而筑,又称纤塘,在浙东运河萧山、绍兴、上虞之间河岸上。为唐代浙东观察使孟简在河岸筑起的一条土堤塘,明初山阴知县李良改用条石筑塘,以图永固。

古纤道中心在绍兴柯桥一带,有临水依岸和破水而筑两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记不记得鲁迅先生所写的《社戏》,那一大群顽童穿梭于观众中的热闹场面,以及古纤道上停满的乌蓬船,船夫坐在船头观看社戏的水乡风情。如果赶的巧,在柯桥一带的古纤道上,你依然可以看到精彩的社戏表演,看到纤道中停满的乌蓬船。即便没赶上社戏,雇一艘乌蓬船,穿梭于狭窄的纤道之中,品味一下绍兴这座文化古城所特有的风味,也将别有一番乐趣。

10、地方特产

二都杨梅

杨梅原产我国,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我市各县均产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其中上虞县横塘乡杨家溪至陈家一带出产的杨梅,果大、色艳、质优、味美,独具一格。这一带古时行政区划属二都,故称二都杨梅。据清朝光绪25年,《上虞县志》校续述“嘉泰志及万历志盛称山、会、余、萧而不及虞邑,今吾邑所产者盛于他邑”、“产不一处,出县北杨家溪尤佳”。可见早在南宋时期,二都杨梅就很有名气了。清代时作过慈僖的贡品。1932年浙江省农业改良场,曾对浙东杨梅作过一次较详细的调查,认为二都杨梅果大、核小、可食率高,水分多,甜酸适度,为杨梅中之精品。同年浙江省出版的《建设月刊》第十二期上汪呈因曾撰文:上虞杨梅五圣乡(即今日横塘乡)为最好,其次为岙口、黄白坞等地,当时五圣乡杨梅产量已达65万斤,远销上海、杭州等地。

越瓷

我国是世界上首创瓷器的国家,而越瓷的故乡上虞市,则被认为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越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早在商朝中期,古越人民就率先彩叠压的“龙瓷”,烧制印纹硬陶,釉色绿中泛黄,具有一定的光泽度,这就是历史上的原始青瓷,至东汉,制瓷技艺日趋成熟,至今在曹娥江两岸遗留下来的汉代古窑址就有40多处。从这些古窑中发掘的瓷片,经过化验表明,烧成温度达1300℃,釉色呈淡青色,光亮明快,瓷胎质地坚实细致,说明越瓷从色泽到质地,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具有相当水平了。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创制了将坯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使瓷器烧制技术达到了纯熟的程度。当时的越瓷器型端庄,器壁减薄,色泽青绿、晶莹,质量位居全国瓷器之冠,蜚声海内外,产品广传到日本、朝鲜、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越瓷的珍品。


上虞黄瓜

上虞黄瓜

上虞黄瓜是黄瓜中的一个短瓜类型品种,是经本地劳动人民选优汰劣培育出来的地方良种,具有质优味佳、产量较高,外貌美观的特点,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食用习惯。上虞黄瓜主产地是曹娥江两岸的江滩冲积地带。素负盛名的产地有梁湖乡的大库、古里巷村,该地除栽培黄瓜外,还有育黄瓜秧苗供农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传统习惯。此外中塘乡的梁巷、大厂村,娥江乡的后村、后郭村均出产上虞黄瓜。1987年种植面积300亩,产量500吨。所产黄瓜主销于本市和余姚、宁波等地。上虞黄瓜属葫芦科。为1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卷须不分歧。叶五角状心脏形,浓绿或黄绿色。一般雌雄同株异花,属短黄瓜类。早熟,春季栽培。果面果瘤稀少,有刺毛,瓜圆柱状,长20厘米左右,直径4一5厘米,单瓜重150克左右。果皮黄白色,肉色青白。成熟老瓜果皮金黄色。商品瓜采摘已发育长大的嫩瓜。品质佳,脆嫩爽口,皮薄肉厚,水份多,种子少。一般亩产2000至3000公斤。

虞黄瓜以生食为主,有清口解渴、利湿利尿、解毒作用。黄瓜上市正值瓜果淡季,而且本地人民向有在端午节必食黄瓜的风俗习惯。很受消费者欢迎。黄瓜除生食外,可作菜肴腌渍、凉拌,甜、咸均宜,并可炒食或作汤料,可食率为96%。

上一篇: 阿瑟·卢宾

下一篇: 曹潇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