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镇
罗敷镇地处秦岭脚下,美丽的罗敷河畔,是汉乐府·《陌上桑》秦罗敷的故里,也是陕西省华阴市的西大门。镇辖桃下、华阳两个管区,38个行政村,4个居民社区,9897户62512人,其中农业人口40586人、城镇人口21926,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9924亩,人均0.98亩。
中文名:罗敷镇
行政代码:610582104
身份证前6位:610582
长途区号:0913
邮政编码:714000
隶属政区:华阴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E
1、地方简介
罗敷镇
罗敷镇地处秦岭脚下,美丽的罗敷河畔,是汉乐府·《陌上桑》秦罗敷的故里,也是陕西省华阴市的西大门。镇辖桃下、华阳两个管区,38个行政村,4个居民社区,9897户62512人,其中农业人口40586人、城镇人口21926,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9924亩,人均0.98亩。党委下辖党总支2个,党支部44个,党员1365名,其中党政机关、非公企业支部6个,农村支部38个。镇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西大动脉连霍高速和贯通南北的韦罗高速交汇于此,郑西高铁、31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境内的罗敷工业园区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重点工业园、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罗敷镇地处秦岭脚下,美丽的罗敷河畔,是汉乐府·《陌上桑》秦罗敷的故里,也是陕西省华阴市的西大门。镇辖桃下、华阳两个管区,38个行政村,4个居民社区,9897户62512人,其中农业人口40586人、城镇人口21926,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9924亩,人均0.98亩。党委下辖党总支2个,党支部44个,党员1365名,其中党政机关、非公企业支部6个,农村支部38个。镇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西大动脉连霍高速和贯通南北的韦罗高速交汇于此,郑西高铁、31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境内的罗敷工业园区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重点工业园、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2、城镇建设
近年来,罗敷镇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党政一班人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和群众,始终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把罗敷打造成为秦东工业重镇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工业罗敷、交通罗敷、商贸罗敷、和谐罗敷”四大战略,紧抓“十二五规划”的大好发展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实现了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突破。2014年全镇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100万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非公经济总产值达到69900万元,粮食产量达到895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25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城镇荣誉
罗敷镇先后被渭南市委、市*,华阴市委、市*授予“十佳乡镇”、“文明村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目标考评优秀乡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示范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4、经济发展
罗敷镇
文化站担负着*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罗敷镇充分地发挥了它的这一文化功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送去了各种文化书籍,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期,罗敷镇部分村文化站的借阅次数达到每月上百人次以上。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书籍的需求,协调相关部门,给方山村、桃园村等部分村级文化站,又新添置了部分书架,新增了上千册图书。
罗敷镇通过进一步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不但丰富了辖区内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提高了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不但给辖区内的群众送去了生产生活技能,而且给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5、行政区划
罗敷镇区划
610582104001123秦电社区
6105821040021230五一社区
610582104003123光明社区
610582104004122十冶社区
610582104200121敷街村
610582104201122敷南村
610582104202122敷北村
610582104203220托西村
610582104204220横上村
610582104205220横西村
610582104206220明星村
610582104207220古城村
610582104208220葱兴村
610582104209220桃园村
610582104210220方山村
610582104211220台头村
610582104212220沙道村
610582104213220姚田村
610582104214220白土坡村
610582104215220左家村
610582104216220川街村
610582104217220塬头村
610582104218220瓮岔村
610582104219220付家村
610582104220220草滩村
610582104223122兴乐坊村
610582104224122桥营村
610582104225122连村
610582104226122五里村
610582104227122东城村
610582104228220新坊村
610582104229220下营村
610582104230220武旗营村
610582104231220鹿圈村
610582104232220上营村
610582104233220新营村
610582104234220桃下村
610582104235220竹峪村
610582104236220马跑泉村
610582104237220东光村
610582104238220山峰村
610582104239220匣上村
6、城镇动态
罗敷镇召开防汛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
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镇今年的防汛、三夏和秸秆禁烧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防汛、三夏生产和秸秆禁烧工作任务,确保汛期及三夏期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月1日下午,罗敷镇在机关会议室召开全镇防汛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市上包联部门,镇辖企事业单位,村、片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罗敷镇副镇长黄新胜、分别就今年的防汛、三夏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工会主席陈峰涛就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副镇长党强也就今年的平安创建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会上,镇党委*还分别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了防汛、三夏秸秆禁烧等工作目标责任书。
罗敷镇镇长杨军鹏分别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客观分析了我镇在防汛、三夏生产及秸秆禁烧工作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他指出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夏事关龙口夺食粮食安全衣食住行,秸秆禁烧事关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因此,大家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有利因素,确保打赢防汛、三夏及秸秆禁烧工作攻坚战。他还就当前平安创建、环境卫生、公益林补偿等几项重点工作做了强调。
镇党委书记重点从新当选村*如何履职方面给大家上了一趟廉政教育课。
7、附近景点
华岳仙掌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山岳之一,位于华阴市城南,海拨2200米,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远而望之若花状"(《水经注》),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华山,古称太华山。为*风景名胜区。这里有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
华山以奇险峻秀而驰名天下,自山麓至绝顶,名胜古迹极多,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随处可见,险径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山顶有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三峰,皆岿然笔立,直插云霄。三峰之下,有云台(北峰)、玉女(中峰)诸峰环侍拱卫,各具特色,显得山势雄伟,峰峦叠翠耸削。
北峰,亦称云台峰,是总辖四峰的冲要处所,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只有一岭南通,故险要异常。峰顶有真武宫,依山为屋,叠起层楼,隐映于苍松翠柏之间,周围山色如画,绚丽多姿。
东峰,峰顶朝阳台,、是华山观日出的绝佳境地,故称朝阳松林,东峰有甘露池、青虚洞、下棋亭、鹞子翻身等景点。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这里和陈抟下棋,结果失败,而将华山输与阵抟。
南峰,又称落雁峰,是华山的最高峰,海拨2200米。四周皆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匝地。南峰上有明代建造的金天宫也称白帝祠。峰顶有老君洞,相传道家始祖老聃隐居于此。洞北有太上皇,泉水碧绿,东注涧下,今称“仰天池”。东面崖下有石坊,称“南天门”。坊外西出有长空栈道,通至贺老石屋。南峰上还有老子峰、炼丹炉八卦池等名胜古迹。
西峰,是华山最秀丽奇峻的山峰,因峰顶翠云宫前有莲花石,形状如莲花。故称莲花峰。据传说故事《宝莲灯》中的三圣母之子沉香壁山救母之处就在西峰。翠云宫旁有一巨石中裂,形如斧劈,名斧劈石。石旁树立一柄铸铁长把大斧。峰的西北面,笔立如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此外,还有西元洞和莲花洞等古迹。
华山登山道路蜿蜓曲折,处处是悬崖绝壁,峭峰陡立,奇险异常。1985年修筑了12公里长的华山登山道,对其它险要处也设有铁链护栏保护游人的安全,使登山者感到有惊无险。1994年沿当年人民解放军智取华山道路又修筑了一条登山台阶路。1996年华山索道建成营运。“自古华山一条路”已成为历史。山上山下,风景区内,新建了旅游饭店、餐馆、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可以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要。
华岳仙掌
仙掌崖在华山东峰,是指东石楼峰的面东崖壁。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壁上造化了一面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华岳仙掌”。因景色奇瑰壮观,被列为陕西的“关中八景”第一景。
华岳仙掌最宜从远处观赏。进潼关入陕西眺望秦岭,首先看到的就是它。每适明朗的早晨,掌印如镀赤金,巍然矗立,光彩壮丽,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今华山五云峰路口有观掌台,护以石栏铁索,为游人观掌提供了方便,游人也多于此摄影留念。
但是在登山途中、五云峰等处虽可近观仙掌,但效果不如远观。典故传说——
历代有关华岳仙掌的神话传说很多。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上古时候,今黄河东、山西境内的首阳山同华山连在一起本为一山,黄河水到这里便被拦截,因绕而曲行,洪水泛滥,灾害连年,黎民百姓苦堪方。河神巨灵悲悯人间疾苦就手推华山,脚踏首阳山,使地轴折断,山脊裂绝,一山移而为两,河水从两山之间奔射东去。从此巨灵神推山的手印留在华山之巅,脚印留在首阳山下。
唐代道世所撰的佛教书籍《法苑珠林》收录的则另是一说。言上古时天地混沌,山海相连,太行、王屋及华山一带,白鹿河聚水成灾,被称为西海。巨灵大人秦洪海为治理水害,左手托华山,右足蹬中条,使山海0,河通地出,于是便留下了掌印与足印。
又传汉武帝当年来登华山时,因感叹巨灵神的功德,在华山下建造了巨灵神祠。史书又记载,唐垂拱元年(685),华阴县令因慕仙掌之名,也想借仙掌之名宣传华阴,曾提议把华阴县名为仙掌县。诗词曲赋——
古人有许多吟咏仙掌的诗文赋记,表达对此自然奇景的赞美。
唐王维的《华岳》吟道:“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坼,大河注东溟。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唐诗人刘象也有《咏仙掌》诗一首:“万古亭亭倚碧霄,不成奇刻不成招。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
据说刘象后来因此诗而名大振,被人称为刘仙掌。
此外,唐喻的《仙掌赋》、关图的《巨灵擘太华赋》等都是佳作。
西岳庙
西岳庙是供奉西岳大帝华山神的庙宇,位于华阴县城东1.5公里的岳庙镇。庙始建于汉武帝时代,后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场所。西岳庙坐北朝南,庙门正对华山。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整个建筑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
西岳庙建筑宏伟。五凤楼建于高台上,高达20多米,登楼望华山,五峰历历在目。正殿灏灵殿建筑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坐落于宽广的“凸”字型月台之上,面宽7间,进深5间,周围有回廊,气势宏伟,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多住于此。殿内悬挂有康熙、道光、慈禧所题“金天昭端”、“仙云”等匾额。整个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饶有园林之趣。
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华岳庙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刻“华山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唐宋名人有华山的题诗和华山图。这里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
8、地方特产
葱兴香椿
是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夫水镇葱兴村的特产。葱兴香椿属于红椿,由于生长的自然条件、气候、土质是最适地区,因而香椿品质十分好,枝杆壮实,色泽鲜红,气味芳香,鲜嫩可口。
香椿又名春芽,其营养丰富,在蔬菜中名列前茅,香味浓郁,为蔬菜之珍品。以其含芳香物质,可作调味菜。并有防治感冒和肠炎等药用效果。加之香椿在种植中几乎无病虫害,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又不用施肥,是完全可靠的纯天然蔬菜,常食不但能常享口福,而且可预防多种疾病,有显著的食疗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葱兴村属我市沿山地带,山区半山区范畴,全村有178户,682人,耕地面积960亩,经济林有6000亩,其中香椿面积有近4000亩,花椒2000亩左右,另有四荒地及自然生态林面积一万多亩。香椿已成为葱兴的主导产业,人均收入1700元左右,占年人均收入70%。由于自然条件、气候、土质及海拔等原因,葱兴的香椿品质十分好,枝杆壮实,色泽鲜红,气味芳香,鲜嫩可口。采收期产量可达百万斤之多,加之葱兴人口少,地域广,发展香椿种植潜力极大,并已辐射周边10多个村的香椿产业。如果继续发展种植,三年时间,葱兴及其周边地区香春种植可达近万亩,产量就是500万斤左右。二00七年初被命名为“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华阴水晶饼
华阴水晶饼是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的特产。华阴水晶饼因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而得名。早在宋代,它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曾与燕窝、银耳甚至金华火腿齐名。现仍为陕西省的著名特产。
水晶饼选用上等白面粉、砂糖、冰糖、猪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它小巧别致,润香适口,油多而不腻,糖重而渗甜,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和橘饼清香;它外形美观,面色金黄,四周雪白,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的美誉,自古以来都是馈赠亲友和招待贵宾的上乘面点。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体现出“三贤故里”的文化神韵。其中以渭南出产的“乐天牌”水晶饼和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最为出名。它外形美观,油而不腻,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是馈赠佳品。
八一粉条
八一粉条是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的特产。八一村红薯粉条是华阴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之一,采用纯红薯粉加工而成,品质极好,耐水煮,一直以来以质量求生存,在全省打响了华阴“八一粉条”品牌的知名度。
目前拥有该技术的技工达到300余人,从事该产业人员已达1600余人,并采用半机械化工艺流程,全村漏粉条、豆腐加工已达400多户,占总户数70%。目前拥有该技术的技工达到300余人,从事该产业人员已达1600余人,并采用半机械化工艺流程,全村漏粉条、豆腐加工已达400多户,占总户数7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