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头菊
一年生草本,高1-5厘米。根垂直直伸。茎极短缩,在接团伞花序处增粗。茎叶及团伞花序下方莲座状叶丛的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5-1.8厘米,边缘有细浅齿或重锯齿,顶端圆形或钝,基部楔形渐窄成长1.5厘米宽5毫米的翼柄,全部叶两面无毛,暗紫红色。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在茎端排成直径为2-5厘米的团伞花序。总苞狭圆柱状,直径3毫米;小苞片1枚,线形;总苞片1层,3枚,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钝,外面无毛。舌状小花3枚,紫红色,舌片顶端截形,5微齿。瘦果长倒卵形,压扁,长3毫米,宽1.8毫米,顶端圆形,无喙状物,褐色,有浅黑色的色斑,一方有1条而另一面有两条细脉纹。冠毛白色,长7毫米,糙毛状或微锯齿状。花果期6-10月。
中文学名:合头菊
拉丁学名:Syncalathiumkawaguchii(Kitam.)Ling
拼音:hetouj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合头菊属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厘米。根垂直直伸。茎极短缩,在接团伞花序处增粗。茎叶及团伞花序下方莲座状叶丛的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5-1.8厘米,边缘有细浅齿或重锯齿,顶端圆形或钝,基部楔形渐窄成长1.5厘米宽5毫米的翼柄,全部叶两面无毛,暗紫红色。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在茎端排成直径为2-5厘米的团伞花序。总苞狭圆柱状,直径3毫米;小苞片1枚,线形;总苞片1层,3枚,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钝,外面无毛。舌状小花3枚,紫红色,舌片顶端截形,5微齿。瘦果长倒卵形,压扁,长3毫米,宽1.8毫米,顶端圆形,无喙状物,褐色,有浅黑色的色斑,一方有1条而另一面有两条细脉纹。冠毛白色,长7毫米,糙毛状或微锯齿状。花果期6-10月。
2、产地分布
分布:分布*(昌都、曲松、拉萨、工布江达、墨竹工卡、加查、隆子、措美、措那、林周、南木林、比如、索县)
生境:生于山坡及河滩砾石地、流石滩
海拔:海拔3800-5400米
3、分类文献
Syncalathiumkawaguchii(Kitam.)LinginAct.Phytotx.Sin.10(3):287.1965;*植物志4:946.1985.——LactucakawaguchiiKitam.inAct.Phytotx.etGeobot.15:72.1953.——SyncalachiumsukaczeviiLipsch.in75thAnniv.Vol.Sukatsch.360.1956;LinginAct.Phytotax.Sin.10(3):287.1965.——Syn.porphyreumauct.non(Marqd.etShaw)Ling:ShihinAct.Phytotax.Sin.31:443.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