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齐齐哈尔洪河遗址

科普小知识 2023-11-16 23:37:57
...

洪河遗址是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重要的课题性考古项目之一。遗址坐落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洪河村东南的嫩江右岸,与著名的昂昂溪五福遗址隔江相望。洪河遗址整体呈细窄条带状分布,东西宽仅百余米,南北长达10余公里,地表高出嫩江现有江面近10米。

1、简介

洪河遗址坐落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洪河村东南的嫩江右岸,与昂昂溪五福遗址隔江相望,二者相距约10公里。洪河遗址整体呈细窄条带状分布,东西宽仅百余米,南北却长达10余公里,地表高出嫩江现有江面近10米。

该遗址坐落于嫩江右岸,东北隔江与梁思永先生1930年发掘确立新石器时代“昂昂溪文化”的昂昂溪五福C地点相距约12公里。

2013年7月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洪河村考察时,发现洪河遗址。当年即进行了发掘工作。

2、发掘历程

2013年

首次发掘出土器物丰富意义重大

2013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对洪河村古墓群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考察发掘,收获极其丰富。共发掘明代古墓49座、新石器时代房址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

如此巨大的收获,在我省考古史上屈指可数,明代古墓群弥补了我省西部明代考古的空白,新石器时代房址、古墓为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49座明代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器物,其中包括日月同辉胸牌、彩色珠子、瓷瓶、铁铠甲、头盔、大刀、铁剪刀、铜饰件、铜钱、桦树皮器、马鞍等明代文物。明代古墓群的出土是我省发掘明代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正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的那样,明代墓群的发掘在嫩江流域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尚属首次,洪河村明代古墓群弥补了我省明代考古的“短板”,对我省明代考古工作的意义极其重大。对于考古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这些地区的人们,在明代时期的生活和生产情况,以及与中原地区的关系,研究明王朝对东北地区北部边疆的控制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比如在考古后期出土的墨绿色瓷器,首先丰富了随葬品的种类,说明当时人们把生活用品随葬。其次,该瓷器与吉林扶余发现的明代瓷器相同,这不但进一步证实了墓地的年代,而且还反映出当时这里的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关系。

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中,省考古所共发掘出房址2座,墓葬8座,获得完整陶器和可修复陶器16件,包括陶罐、陶钵、陶杯等。发现的房址为半地穴式,最大面积的长8.8米、宽4.3米、深1.5米,是当时我省发现的规模最大和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房址,获得的文物也是昂昂溪遗址群及附近新石器时代遗址历次发掘中最为丰富的一次。

2014年

二度发掘遗存器物与昂昂溪概属同类

2014年度的发掘面积约850平方米。此次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灰坑36个、灰沟1条;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址4座,墓葬1座。出土了包括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等不同质地的遗物400余件。

据介绍,新石器时代遗存是这次发掘的最重要收获,种类较为丰富,包含有地层、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所发现的4座房址全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方向有南北向和东北—西南向两类,门道呈阶梯状,室内面积在48~73平方米之间。房屋的填土中不仅出土了一定数量的人工制品,还出土了大量的水生和陆生动物骨骼标本,它们的出土和认定为探讨当时人类的经济活动、生业方式、食物来源等诸方面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墓葬一座,随葬品有带流陶碗、陶钵等日常生活类陶器。

此次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器物种类、组合、型制与《昂昂溪史前遗址》报告中的同类器型制相近,应属同一类遗存。

通过对洪河遗址的发掘,专家们大致形成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第一,新石器时代既是洪河遗址的初始期,也是该遗址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的最繁盛期,从考古发现来看,至此以后,此地虽有其他文明接续,但往往因只作为文化影响的边缘区存在而致使其沦为当地历史进程中的过客角色;

第二,从已揭露出的相当规模和数量的房址及其伴出的大量水生、陆生动物遗骸来分析,处在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应过着一种定居式的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生业模式;

第三,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新石器时代遗存在保留有当地鲜明文化特征的同时,又吸收、借鉴了来自科尔沁沙地上的南宝力皋吐文化和哈民忙哈文化的部分因素,对于这些外来因素的识别将为探讨嫩江流域昂昂溪人群与周邻人群之间的文化传播、族群迁徙、环境变迁等相关内容提供宝贵的资料。

2015年

2013~2014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开展了连续两年的考古工作。为进一步加深对该遗址的相关研究,2015年对遗址再次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区分出至少2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早期遗存为新石器时代,发掘出2座长方形半地穴房址,一座面积约67平方米;另一座面积近43平方米。在这两座房址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人工制品,种类有陶器(陶罐、陶壶、陶杯)、石器(拇指盖形刮削器、石镞、石钻、石刃、有肩石锛、砺石)、骨器(骨锥、骨鱼镖、骨镞)、蚌器(蚌刀、穿孔饰件)等,数量千余件。

晚期遗存属于西周—春秋时期的白金宝文化范畴,发现近方形半地穴房址5座,面积约29~45平方米;房屋结构特别,未见柱洞和门道。属于这一阶段的遗物中,陶器为主,多见鬲和罐,伴出的还有少量的陶支座、陶范、刮削器、骨锥、铜锥等器物。

据介绍,此次对洪河遗址的考古发掘,进一步丰富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文化内涵,同时为嫩江流域史前阶段人类文明的重建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7年

洪河遗址历经2013——2015年的考古工作,2017年是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洪河遗址新石器晚期遗存进行全面钻探的第四年。

2017年考古工作自6月中旬启动,至8月中旬,经过二个月的钻探工作,完成了洪河遗址近2万平方米的全面钻探。此次考古钻探工作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收获,发现了规模不同、位置相邻、并列分布的新石器时代的二条环壕,二条环壕内分布有数量相差较多的聚落;基本搞清了洪河遗址新石器晚期聚落的分布格局;探明了环壕内聚落面积多在50平方米以上,100平方米也有分布。

8月中旬至今,根据钻探结果,选择遗址聚落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通过解剖,发现新石器晚期修建的环壕宽约6米,深约3米;环壕内发掘新石器晚期长方形半地穴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长约16米,宽约6—8米,面积约110平方米。出土器物主要包括有陶、石、骨器,包含梁思永先生1930年清理墓葬出土和地表采集的同类器物,且造型一致,包括刻划几何纹球腹小平底罐。

3、历史意义

通过洪河遗址的考古工作,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可知洪河遗址距今约4000新石器晚期遗存与梁思永先生确立“昂昂溪文化”性质相同,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而其文化面貌的丰富程度远远超出“昂昂溪文化”,应是“昂昂溪文化”的中心聚落。此外,在中国范围内目前发现的史前时期环壕聚落中,洪河遗址的环壕和环壕内聚落规模都是比较大的;修筑如此规模环壕聚落,表明属于洪河遗址人群中已存在社会管理、人群关系比较复杂,生产力已比较发达、建筑技术水平较高。

据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史学界的传统认识中,嫩江流域地处东北北部边疆,远离中华文明中心,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经济形态属渔猎经济,人群流动性强。而洪河环壕聚落遗址的发现,表明嫩江中游新石器晚期的人群是定居的,且有十分强烈的防御意识。进而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嫩江中游的社会发展程度与中华文明中心区同步。这将改变中国历史的传统认识,对嫩江流域的社会发展史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