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泉
芙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芙蓉街69号的居民院前,泉池中间横跨一座小石桥,池北侧立花岗石栏杆,池南壁镌刻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题写的“芙蓉泉”三字碑及手书明晏璧《芙蓉泉》诗句。
1、基本介绍
芙蓉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芙蓉街中段路西(原位于69号居民院内,后靠近街边的院墙被拆除,改为泉池直接临街),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隶属珍珠泉泉群。
芙蓉泉
芙蓉泉因坐落于荷花掩映的湖畔而得名(亦有说法认为得名于泉池中曾多植荷花),泉池为长方形,长10米,宽5米,深3米,池岸以块石砌成,中部架以石桥,东南西三面均为房屋外壁,北侧立有青石栏杆,池岸墙壁及栏板上嵌有书法家魏启后题写的泉名、兰涛题写的《重修芙蓉泉记》、明代晏璧的芙蓉泉诗及周边居民制定的《爱泉公约》。
该泉泉水沿地道水沟北流,并分为两支,一支向北流入原济南府学文庙的泮池,再折向东,又北流汇入百花洲,最后入大明湖;另一支向西流入原济南贡院内的华笔池、凤翥池,最后同样入大明湖。金元以来,泉池附近曾建有姜家亭、瞻泰楼、芙蓉馆等建筑,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董芸曾寓居于泉畔,并在此写成《历下山水纪略》一书。
2009年在进行芙蓉街北段整治时,亦对芙蓉泉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仿古式修复改造,并对泉水进行了疏通清理。
2、同名泉水
济南自古多水,“荷芰扶疏水半城”。莲子湖、大明湖、百花洲、濯缨湖等,水波粼粼,芙蓉茂盛。芙蓉是莲荷的别称,也作泉的名字,“曰芙蓉,明以艳也”(清郝植恭《济南七十二泉记》)。济南竟有四处泉水称作芙蓉泉。
岱宗街原水官庙前有北芙蓉泉,明代诗人王象春有句:“碧霞宫左北芙蓉,深苇荒庐闭乳钟。”那时,这一带为湖畔湿地,芦苇丛生,莲荷摇曳于芙蓉池(俗呼王八湾)中,池东的泉亦以芙蓉名之。称北芙蓉,是因为其南面早有芙蓉泉在。芙蓉街中段路西的芙蓉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金代《名泉碑》有载,称其在姜家亭前。明代永乐年间,诗人晏璧咏《芙蓉泉》曰:“朵朵红妆照清水,秋江寂寞起西风。”这里的朵朵红妆是写泉畔景色。芙蓉泉东接濯缨湖,湖中芙蓉出水,色映泉池。它的命名与北芙蓉泉情形一样。晏璧在泉边赋诗的时候,德王府尚未开建,濯缨湖广约数十亩,湖波漾至芙蓉泉畔。成化三年(1467),德王朱见潾来济南就位,以珍珠泉为中心大兴土木,修建德王府,以泉而名的芙蓉街成为王府的西至。随后,济南诗人许邦才(字殿卿,曾任德王府右史)在芙蓉泉西,布政司街路东建起瞻泰楼。
芙蓉泉
又后,芙蓉泉成为观察韩应元宅中之泉,明代刘敕《历乘》载:“芙蓉泉,韩观察宅。”泉畔建有芙蓉馆、芙蓉亭。“韩应元芙蓉亭,在芙蓉池上”(乾隆《历城县志》)。馆、亭都因泉而名。德州诗人田雯(字子纶、纶霞,曾任刑部、户部左侍郎)清代康熙间题壁瞻泰楼:“晴霞飞不断,湖水含泓澄,一丛白菡萏,无数红蜻蜓。”菡萏亦与芙蓉同是一物。这时,德王府已废,山东巡抚周有德在王府故址缩建巡抚衙门,濯缨湖一半划出墙外,湖中荷花依然盛开。乾隆间,江苏嘉定人王初桐(字竹所)任齐河县丞时作《济南竹枝词》,有诗写瞻泰楼:“瞻泰高于四照楼,芙蓉泉口假山头。坐闻十棒冬冬鼓,知是游湖六柱舟。”四照楼在大明湖南岸的学署,以高大崔嵬著称。瞻泰楼临泉傍湖,比四照楼还高。
关于濯缨湖,曲阜诗人孔昭虔(字元敬,嘉庆进士,曾任贵州布政使)更有生动描写:“水西桥外濯缨泉,日暖清秋放鸭天。薄暮采莲人不见,清风吹转渡头船。”放鸭、采莲、泛舟,俨然江南水乡。平原诗人董芸(字香草)清中期亦寄居于此。“平原香草今诗人,风度曲江有为后。偶然寄迹芙蓉泉,闭门扪句未肯苟。”(清刘寄庵诗句)董芸在这里读书作文,准备应举。他所写《广齐音》中有一首《芙蓉泉寓舍》:“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荫坐著书。”诗前有按语:“泉之左即许右史瞻泰楼故址也。甃石为方池,东西稍广,约半亩许。中有石梁,水逶迤北流。沈华东太守浚其渠,名曰‘梯云溪’。癸丑夏,余寓居泉上最久,着《历下山水纪略》二卷。”时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芙蓉泉是这等模样。这里说到的沈华东太守开凿梯云溪之事,发生在明代万历庚子年(1600)。从那时起,芙蓉泉水便由梯云溪流入府学文庙外泮池。现在,芙蓉泉已成临街之泉,可随意游赏。而梯云溪早已化身为暗沟。
从这里往南不远,芙蓉街路东132号院里,有一眼号称神泉的南芙蓉泉,长0.6米,宽0.5米。水位旱不降更不涸,涝不涨更不溢,总保持在1.8米。不过,现在水位已下降几十厘米。原池壁刻有泉名的砖雕已下落不明,南芙蓉泉的年龄已无法弄清。口传历史大概一二百年,可溯至清代。从芙蓉泉往北不远有座关帝庙。2009年重修关庙时,又发现一处芙蓉泉。庙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建醮三年圆满碑记》载:“百年之武库、飞霜、芙蓉泉,北注泮宫。”光绪十五年(1889)的《省城街巷全图》,亦在芙蓉街关帝庙位置标注出这处明代即有的芙蓉泉。
3、七十二名泉
芙蓉泉
2004年重新评选出了新72名泉:趵突泉、金线泉、皇华泉、卧牛泉、柳絮泉、马跑泉、无忧泉、漱玉泉、石湾泉、湛露泉、满井泉、登州泉、杜康泉、望水泉、五龙潭、古温泉、贤清泉、天镜泉(江家池)、西蜜脂泉、月牙泉、官家池、回马泉、虬溪泉、玉泉、濂泉。黑虎泉、琵琶泉、玛瑙泉、白石泉和九女泉、楚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濯缨泉(王府池子)、芙蓉泉、玉环泉、舜井、腾蛟泉、双忠泉、浆水泉、砚池。涌泉、苦苣泉、避暑泉、泥淤泉、突泉、白泉、玉河泉、缎华泉、大泉、华泉、圣水泉、斗母泉、林汲泉、甘露泉、无影潭、百脉泉、净明泉、东麻湾、墨泉、梅花泉、西麻湾。袈裟泉、卓锡泉、檀抱泉、清泠泉、晓露泉、洪范池、书院泉(东流泉)、扈泉、日月泉。
4、芙蓉街
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而得名,是老济南最古老、最繁华的综合性商业街道。作为济南老城重要的标志性街区之一,芙蓉街汇聚了泉城厚重的历史和老街的灵气。20世纪之后,济南历经沧桑,城池面貌全非,而芙蓉街街巷依旧,格局未变。如今的芙蓉街热闹依旧,这热闹是市井的热闹,轻松的热闹,如同芙蓉泉中涌出的泉水,汩汩不息。但芙蓉街也是幽静的,就像济南这座城市,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
芙蓉街
据《历下区地名志》记载,芙蓉街因芙蓉泉得名。芙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金、明、清三代的济南名泉记中都将芙蓉泉收录其中。清代诗人董芸曾这样写道:“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芙蓉街兴起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地域考》始载有“芙蓉街”一名。关于芙蓉街的历史年限,众说纷纭,但有一个颇为有趣的说法:傅道津、一位研究芙蓉街历史多年的老济南人,他认为,明末芙蓉街所在位置只有一条小溪、名叫梯云溪、该片被划为明德王府的宅院。清代康熙五年、德王府的西苑被废为民宅。于是一些大户人家开始在梯云溪东岸构建民宅。
而小溪西岸原本就有许多建筑。两岸住户为方便往来,便纷纷于梯云溪上搭石板桥。随着住户的增加,石板桥越搭越多,久而久之,板板相连,梯云溪便被覆盖其上,街道的雏形就此形成。又因此处有名泉芙蓉泉,便借其名将此处命名为芙蓉街。他甚至还以此为依据,考证出芙蓉街的历史已有347年。
对于济南人来说,芙蓉街究竟经历了多少春秋已不再那么重要。人们只知道,济南的老城特色只剩下了芙蓉街,而芙蓉街的老济南味儿却也十去其八。
芙蓉街虽小却“驻扎”着两位圣人——孔圣人与关公。二位一文一武,一左一右(“左文右武”格局),给这条精致的小巷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
芙蓉街关帝庙位于芙蓉街北首路东,正对省府东街。庙内共有八块石碑,记录了关帝庙的历史渊源。较为著名的是康熙三十四年的《建醮三年圆满碑》与康熙五十九年的《重立考棚碑记》。据史料记载,芙蓉街关帝庙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康熙年间就名扬济南府,“*”期间遭废弃,一度被改造成粮店。其后它历经几次修缮,其中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在2009年完成。在这次重修过程中,还意外发现了芙蓉泉、武库泉、飞霜泉三眼名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