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茎无毛或上部被极疏柔毛。茎下部叶3裂或不裂,花前枯萎;中部叶柄长1.5-5厘米,无翅,小叶3,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具短柄,有锯齿,顶生小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疏柔毛;上部叶3裂或不裂,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径8-9毫米,花序梗长1-6厘米;总苞基部被柔毛,外层总苞片7-8,线状匙形,草质,背面无毛或边缘有疏柔毛。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瘦果熟时黑色,线形,具棱,长0.7-1.3厘米,上部具稀疏瘤突及刚毛,顶端芒刺3-4,具倒刺毛。
中文学名:鬼针草
拉丁学名:BidenspilosaL.
别称:盲肠草,豆渣菜,豆渣草,引线包,一包针,粘连子,粘人草,对叉草,蟹钳草,虾钳草,三叶鬼针草
拼音:guizhen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鬼针草属
1、别称
盲肠草,豆渣菜,豆渣草,引线包,一包针,粘连子,粘人草,对叉草,蟹钳草,虾钳草,三叶鬼针草
2、形态特征
株:一年生草本,茎无毛或上部被极疏柔毛。
茎:茎下部叶3裂或不裂,花前枯萎;中部叶柄长1.5-5厘米,无翅,小叶3,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具短柄,有锯齿,顶生小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疏柔毛;上部叶3裂或不裂,线状披针形。
花:头状花序径8-9毫米,花序梗长1-6厘米;总苞基部被柔毛,外层总苞片7-8,线状匙形,草质,背面无毛或边缘有疏柔毛。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
果:瘦果熟时黑色,线形,具棱,长0.7-1.3厘米,上部具稀疏瘤突及刚毛,顶端芒刺3-4,具倒刺毛。
一年生草本,茎无毛或上部被极疏柔毛。茎下部叶3裂或不裂,花前枯萎;中部叶柄长1.5-5厘米,无翅,小叶3,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具短柄,有锯齿,顶生小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疏柔毛;上部叶3裂或不裂,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径8-9毫米,花序梗长1-6厘米;总苞基部被柔毛,外层总苞片7-8,线状匙形,草质,背面无毛或边缘有疏柔毛。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瘦果熟时黑色,线形,具棱,长0.7-1.3厘米,上部具稀疏瘤突及刚毛,顶端芒刺3-4,具倒刺毛。
3、产地分布
分布: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产地: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及甘肃
生境:村旁、路边或荒地
4、功能用途
功用: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功效
5、分类文献
BidenspilosaL.,Sp.Pl.832.1753;Hook.f.Fl.Brit.Ind.3:309.1881;Forb.etHemsl.inJourn.Linn.Soc.23:435.1888.excl.syn.;林鎔,北研丛刊2:491.1934;Hand.-Mazz.,Symb.Sin.6:1109.1936;SherffinFieldMus.Publ.Bot.16:412.t.102.fig.a.b.e-j.1937;KitamurainMem.Coll.Sci.Kyoto,Univ.Ser.B.16:278.1942;侯宽昭等,广州植物志,543.1956;裴鉴等,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768.1959;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497.图6409.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