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
李实,男,汉族,1956年10月4日出生于江苏徐州,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李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4日
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北京大学
学位/学历:硕士
专业方向: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职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主要成就:1994年、2010年分别获孙冶方经济学奖2010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学术代表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3》《中国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4》
1、人物简介
李实
李实,男,汉族,1956年10月4日出生于江苏徐州,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人物经历
李实
1978–1982年,南京大学经济系本科并获学士学位。
1982–1984年,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
1986年9月-1987年10月,荷兰伊拉斯姆思大学进修。
1990年8月-1991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91年6-9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1993年4-6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4年,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1995年1-4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6年6-9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7年6-7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1998年4-5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1998年6-7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9年4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客座研究员。
1999年5-8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0年7-8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研究员。
2002年1-9月,日本一桥大学教授。
3、社会职务
德国劳动研究所(IZA)研究员
天则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重点研究室研究员
上海经济与法律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就业促进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国家发改委等机构的项目专家
承担以下学术杂志的编委会或学术委员会委员:
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经济学报,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文汇,中国劳动经济学,中国金融评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ChinaEconomicReview,ChinaReview,JournalofChinese
4、获奖记录
1994年、2010年两次获孙冶方经济学奖。
1996年、2000年、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1999年获国务院*津贴。
主编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获200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奖。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2013年: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收入分配研究3》)
2015年: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V》)
2017年:第十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6年度)。
5、研究领域
经济思想、经济转型与发展、收入分配。
6、研究课题
作为研究项目负责人组织的课题有:
李实
1.2011年,国家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新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
2.2010年,国家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体系研究》”。
3.2009年,国家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效果的评估”。
4.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5.2006-2010年,福特基金会,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共同资助的“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研究”。
6.2006-2008年,加拿大国际开发研究基金会(IDRC)资助的“中国青年学者贫困研究网络”。
7.2006-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公平”。
8.2002-2005年,福特基金会和瑞典国际开发署资助的国际合作课题“中国收入差距与社会政策”课题。
9.2000-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中国收入分配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课题。
10.1999-2001年,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招标项目“中国城市的贫困与失业”课题。
11.1996-2000年,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收入分配的动态分析”课题。
12.1996-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企业、个人三者分配关系”课题。
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研究项目有:
1.1995-1998年,福特基金会和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收入分配再研究”。
2.1988-1992年,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收入分配研究”。
3.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第1,2,3,4期)。
4.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5.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主编之一)。
7.《中国发展报告2007》(主编之一)。
8.《中国发展报告2009》(主编之一)。
7、科研成果
主要论著
1.《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II》(主编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主编之一)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
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合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4.《经济转型的代价-中国城镇失业、贫困与收入差距的经验分析》(主编之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5.《透视中国农村贫困》(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趋向公平的人类发展》(主编之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年。
7.《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主编之一),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8.IncomeInequalityandPublicPolicyinChina(oneoftheeditor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April2008.
9.Unemployment,InequalityandPovertyinUrbanChina(oneoftheeditors),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6.10.China’sRetreatfromEquality:incomedistributionandeconomictransition(oneoftheeditors),M.E.Sharpe:NewYork,2001.
主要论文
1.《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与罗楚亮合作),《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2.《中国城镇工资收入差距变动》(与宋锦合作),《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0期。
3.《中国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分析》(与杨修娜合作),《中国经济社会比较*》,2010年第10期。
4.《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与岳希明、TerrySicular合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3期。
5.《库茨涅兹假说可以解释中国收入差距变化吗?》(与李婷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3期。
6.《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与SylvieDémurger,MartinFournier,魏众合作).〈〈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7.〈〈中国城市低保政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作用〉〉(与杨穗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5期.
8.〈〈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与罗楚亮、赵人伟合作).〈〈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9.《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成份、家庭文化和教育》(与佐藤宏),《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1期。
10.〈〈中国经济改革与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同地区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2期。
11.《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与罗楚亮合作)《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2.《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与王海港、刘京军合作)《经济研究》2007年8月。
13.《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差距扩大》(与赵人伟合作),《洪范评论》,2007年3期。
14.《溯源收入差距扩大化》,《财经》,2006年第13期。
15.《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与职业的经验分析》(与马欣欣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10月。
16.《中国城镇个人收入流动性研究》(与尹恒、邓曲恒合作)《经济研究》2006年10月。
17.《中国农村税赋的再分配效应》(与佐藤宏、岳希明合作)《经济学报》2006年8月。
18.《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与魏众、丁赛合作),《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19.《中国东西部地区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与王亚柯合作),《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
20.《中国城镇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经验研究》(与邓曲恒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4期间。
21.《中国城镇失业率的重新估计》(与邓曲恒合作),《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4期。
22.《中国农村扶贫项目的目标定位(英文)》(与岳希明合作),China&WorldEconomy,2004年第2期。
23.《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与职工收入分配——光正公司和创大公司的案例研究》(与郭荣星、邢攸强合作),《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
24.《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与丁赛合著),《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5.《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1期。
26.《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与J.Knight合著),《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27.《中国城镇职工实物收入下降的原因分析》(与赵耀辉合作),《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3期。
28.《中国农村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与B.Gustafsson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
29.《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基于山西若干样本村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30.《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与魏众、B.Gustafsson合作),《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31.《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与赵人伟合著),《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32.《中国转轨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模型》,《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33.《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34.《八十年代末中国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估计》(论文,与B.Gustafsson合作)《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35.《中国财政分权*的激励和再分配效应》(论文,与J.Knight合作)《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
36.“WhyarehouseholdincomesmoreunequallydistributedinChinathaninRussia?”(withB.GustafssonandL.Nivorozhkina),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2011)beq052firstpublishedonlineFebruary28,2011.
37.“EducationandthePovertyTrapinRuralChina:ClosingtheTrap”,(withJohnKnightandDengQuheng),OxfordDevelopmentStudies(2010),38:1,1—24.
38.“EducationandthepovertytrapinruralChina:settingthetrap”,(withJohnKnightandDengQuheng),OxfordDevelopmentStudies(2009),37(4),pp.311–332.
39.“Migrantsassecond-clAssworkersinurbanChina?Adecompositionanalysis”(withSylvieDémurger,MarcGurgand,XimingYue),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Volume37,Issue4,Pages610-628.
40.“Women'sEmploymentandFamilyIncomeInequalityduringChina'sEconomicTransition”,(SaiDing,XiaoyuanDong),FeministEconomics(2009)15:3,163—190.
41.“WhatLiesbehindRisingEarningsInequalityinUrbanChina?Regression-basedDecompositions”,(withDengQuheng),CESifoEconomicStudies(2009)55(3-4):598-623.
42.“Commenton‘Reform,Growth,andInequalityinChina’”AsianEconomicPolicyReview,3,no.1(2008):159-160.
43.“Growthpattern,employment,andincomeinequality:WhattheexperienceofRepublicofKoreaandTaipei,Chinareveals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withLuoChuliang)AsianDevelopmentReview,25(1-2),100-118.
44.“Theurban-ruralincomegapandinequalityinChina”(withTerrySicular,YueXiming,BjornGustafsson),ReviewofIncomeandWealth(2007)53(1),93–126.
45.“EconomicLiberalizationwithRisingSegmentationinChina’sUrbanLaborMarket”(withSylvieDemurger,MartinFournier,WeiZhong),AsianEconomicPapers(2007),Vol.5,No.3,58-101.
46.“UrbanincomeinequalityinChinarevisited(1988–2002)”(withSylvieDémurgerandMartinFournier),EconomicsLetters93(2006)354–359.
47.“ThreepovertiesinurbanChina”(withJohnKnight),ReviewofDevelopmentEconomics.10(3)2006,pp.367-387.
48.“Unemploymentdurationandearningsofre-employedworkersinurbanChina”(withJohnKnight),ChinaEconomicReview.17(2006),pp.103-236.
49.“TheDistributionofWealthinUrbnanChinaandinChinaasaWholein1995”(withB.GustafssonandWeiZhong),ReviewofIncomeandWealth,Vol.52Issue2Page173June2006.
50.“ChinaandIndia:IncomeInequalityandPovertyNorthandSouthoftheHimalayas”(withV.BorooahandB.Gustafsson),JournalofAsianEconomics,17(2006)797-817.
51.“Wages,FirmProfitabilityandLaborMarketSegmentationinUrbanChina”,(withJohnKnight),ChinaEconomicReview.16(2005),pp.205-228.
52.“ExpendituresoneducationandhealthcareandpovertyinruralChina”,(withB.Gustafsson),ChinaEconomicReviewVolume:15,Issue:3,2004,pp.292-301
53.“TheEthnicMinority--MajorityIncomeGapinRuralChinaduringTransition”(withB.Gustafsson).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Jul.2003,Vol.51Issue4.
54.“IncomeInequalitywithinandacrossCountiesinRuralChina1988and1995”(withB.Gustafsson),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69(2002).
55.“ASpatialAnalysisofWagesandIncomesinUrbanChina:DivergentMeans,ConvergentInequality”(withJ.KnightandZhaoRenwei),inChina'sRetreatfromEquality:IncomeDistributionandEconomicTransition(editedbyCarlRiskin,ZhaoRenweiandLiShi).M.E.Sharpe:NewYork,2001.
56.“AMoreUnequalChina?AspectsofInequalityintheDistributionofEquivalentIncome”(withB.Gustafsson),inChina’sRetreatfromEquality:IncomeDistributionandEconomicTransition(editedbyCarlRiskin,ZhaoRenweiandLiShi).M.E.Sharpe:NewYork,2001.
57.“LaborMigrationandIncomeDistributioninRuralChina”,inChina'sRetreatfromEquality:IncomeDistributionandEconomicTransition(editedbyCarlRiskin,ZhaoRenweiandLiShi).M.E.Sharpe:NewYork,2001
58.“ChineseRuralPovertyInsideandOutsidethePoorRegions”(withCarlRiskin),inChina'sRetreatfromEquality:IncomeDistributionandEconomicTransition(editedbyCarlRiskin,ZhaoRenweiandLiShi).M.E.Sharpe:NewYork,2001
59.“RublesandYuan:WageFunctionsforUrbanChinaandRussiaattheEndofthe80s”(withB.Gustafsson,L.NivorozhkinaandK.Katz),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October2001
60.“TheAnatomyofRisingEarningsInequalityinUrbanChina”(withB.Gustafsson),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29,2001.
61.“MigrationofRuralLaborandIncomeGrowthandDistributioninRuralAreasofChina”,SocialSciencesinChina,3,2000.
62.“EconomicTransformationinUrbanChinaandtheGenderEarningsGap”(withB.Gustafsson),JournalofPopulationEconomics,July,2000
63.“EffectsofLaborOut-migrationonIncomeGrowthandInequalityinRuralChina”,inDevelopmentandSociety,June1999
64.“FiscalDecentralization,RedistributionandReforminChina”(withJ.Knight),OxfordDevelopmentStudies,Vol.27,No.1,1999
65.“StructureofChinesePoverty1988”(withB.Gustafsson),DevelopmentEconomics.December,1998
66.“InequalityinChinaattheEndofthe1980s:LocationalAspectsandHouseholdCharacteristics”,(withBjornGustafsson),AsianEconomicJournal,March1998
67.“TypesofIncomeandInequalityinChinaattheendofthe1980s”(withB.Gustafsson),ReviewofIncomeandWealth,June1997
68.“CumulativeCausationandInequalityamongVillagesinChina”(withJohnKnight),OxfordDevelopmentStudies,Vol.25,No.2,1997
69.“EducationalAttainmentandRural-UrbanDivideinChina”(withJohnKnight),OxfordBulletinofEconomicsandStatistics,Feb.1996.
上一篇: 枣阳市博物馆
下一篇: 上海市天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