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何尚之

科普小知识 2023-11-18 16:09:09
...

何尚之(382年—460年),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安徽霍山)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大臣,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领中书令。从刘裕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造玄武湖,劝阻宋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大明四年(460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本官加赠司空。赐谥号简穆。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中文名:何尚之

字号:字彦德

所处时代:南朝宋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庐江潜县(今安徽霍山)

出生时间:382年

去世时间:460年

主要作品:文集十卷

主要成就:创立南学

官职:侍中、左光禄大夫

封爵:都乡侯

追赠:司空

谥号:简穆

1、人物简介

何尚之,字彦德,出生于世代尊奉佛法的庐江何氏望族,是南北朝时期一位审慎明达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当时一位深通玄学义理的名士。《南史》称其“少颇轻薄”,“及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并“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文帝所知。”他是宋文帝及宋孝武帝均甚为仰重的朝中重臣,历任侍中、丹阳尹、吏部尚书、司空、尚书令等要职,一生仕途平稳。在个人生活上,他“立身简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妾”。在其政治生涯中,能做到“亲故一无荐举”,甚为难得。对于佛教尤极力护持。平生事迹多见于《宋书》及《南史》,其护法事迹也被收载于梁代僧祐编撰的《弘明集》卷十一“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教事”中,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何尚之

何尚之年轻时轻佻放荡,喜欢赌博,不过长大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何尚之素来为陈郡人谢混了解,和他交往相处。因为家境贫困,于是出任临津令,后获刘裕征为府主簿,并随同北伐后秦,期间因公事免官。不过,刘裕灭秦后仍因随同征伐的功勋获赐爵都乡侯。宋少帝即位后,何尚之任庐陵王刘义真的车骑咨议参军,当时刘义真与执政的徐羡之、傅亮等不和,何尚之曾作出劝谏但不被接纳。

景平二年(424年),徐羡之废义真为庶人,何尚之遂调作中书侍郎。同年宋文帝即位后,何尚之历任临川内史、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及左卫将军,直至元嘉八年(431年)尚之父何叔度去世,何尚之才离职守丧,守丧期完结后便复任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何尚之一向喜好文学义理,常能仪态从容地玩赏聚会,很受宋文帝赏识。

元嘉十二年(435年)迁任侍中,并像从前一样兼任太子中庶子,不久又改领游击将军。

屡谏文帝

元嘉十三年(436年),彭城王刘义康想任命其亲信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宋文帝不答应。于是就任命何尚之为丹阳尹,何尚之在丹阳外城南外建造宅院,设置玄学校,聚集学生。东海人徐秀、庐江人何昙、黄回、颍川人荀子华、太原人孙宗昌、王延秀、鲁郡人孔惠宣,因为仰慕丹阳郡兴盛的玄学前来游学,称为南学。

何尚之虽与义康近臣刘湛是姻亲,但他们关系并不亲密,刘湛想兼任丹阳尹,于是宋文帝改任何尚之为祠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何尚之感到很不平。元嘉十七年(440年),宋文帝诛杀刘湛,何尚之迁吏部尚书。后国子学建成,宋文帝让尚之领国子祭酒,及后又领建平王师,转任中书令、中护军。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何尚之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早在宋文帝消灭义康亲党时,何尚之认为得宋文帝亲待、参与机密、时任左卫将军的范晔有异志,于是就禀告宋文帝应当出京任职广州,如果范晔在京城谋乱事成,不得不对其施加刑罚,如此屡次诛杀大臣,有伤皇化。不过文帝以范晔未露形迹,且为免被认为容不下有才之人,故没有调走他。至此年,范晔与孔熙先等谋立刘义康的事被揭发,宋文帝称许何尚之有先见之明,然宋文帝看见被捕的孔熙先“望风吐款,辞气不桡”,亦对其十分欣赏,指责曾任吏部尚书的何尚之道:“让孔熙先快将三十岁才当散骑郎,谁不做贼呀!”同年,宋文帝建玄武湖,并图在湖中建方丈、蓬莱及瀛州三座仙山,因何尚之恳切进谏才打消念头。当时亦在修建华林园,尚之因时值盛夏而进谏,望让工人休息一下,然宋文帝不答应,说:“小人常常自己晒背,这点工程不足以使百姓辛劳。”

当时宋文帝到处巡幸,还经常秉烛夜游,何尚之又上表劝谏说:“万乘大国应当自重,尊威不可忽视,这本应是陛下圣心明鉴的,哪里需要用我来说明呢。圣上近来连连游,还经常彻夜游赏,朝廷上下群情反对,实在是不能安宁。清理道路而行动,帝王要建立法度,这是古今帝王深深警诫的事,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会有危险的时候。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也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臣特别希望陛下稍微采纳一下我的诚挚的愚见,想着亲自自我省察,不因为我废弃我的真言,才可以宽慰天下人的期望。”宋文帝最终也下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嘉奖他。

遏止私铸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因应民间取较重的古钱中的铜私铸四铢钱问题严重,江夏王刘义恭建议将古钱定值作大钱,一个当两个小钱,以杜绝私铸。但何尚之认为此举只增加大钱表面价值,令富者愈富,贫在愈贫;又建议解决私铸问题应从加强执法下手,让悬赏机制名实俱有,并加强检举效率,以求遏止私铸之风。何尚之发言得庾炳之等人赞同,不过其时沈演之赞同义恭提议,宋文帝亦采纳其言,遂作推行。不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便利,于是作罢。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何尚之迁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领汝阴王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转尚书令,领太子詹事。次年何尚之退休,当时文帝不许,何尚之没有坚持,又再复职出仕。及后文帝对何尚之就更为倚重,连北伐时给军队的物资都交由尚之处理。

寿终正寝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起兵弑父夺位,进何尚之为司空、领尚书令。不过武陵王刘骏等诸王旋即发兵讨伐刘劭,诸王将领参佐们的家眷当时还在建康,刘劭遂意图全部诛杀,只因何尚之成功劝止才得保住性命。同年刘劭兵败被杀,刘骏即位,即宋孝武帝,以何尚之复任尚书令,领吏部。孝建元年(454年)迁侍中、左光禄大夫,领护军将军;不久又辞领护军将军,转加特进,又再领尚书令。

大明二年(458年),何尚之转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后又曾兼领中书令。大明四年(460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本官加赠司空。赐谥号简穆。

3、轶事典故

君是真猴

何尚之同颜延之从小就很友好,两人都长得矮小。何尚之常称颜延之为猿,而颜延之反称尚之为猴。一次,同去游览太子西池,颜延之询问行人:“我两人谁像猴子?”行人指着何尚之说:“他很像。”延之听了十分高兴,但是行人又说:“他像猴子,君却是真猴子。”

屡受讥讽

何尚之在家经常戴着鹿皮帽,获宋孝武帝授予开府时沈庆之却在殿上戏言:“今日怎么不戴鹿皮冠呀?”

何尚之退休时曾写下《退居赋》以明志,但议论者都说何尚之坚持不住,最后果然再度出仕。袁淑因而记录昔日一些有事迹而无名字流传下来的隐士,写成《真隐传》,用以讥笑何尚之。沈庆之屡辞任命,朝廷屡劝不果,何尚之也曾进言相劝,但沈庆之却答:“沈公不会学何公那样去而复返呀。”令何尚之甚有愧色。

有次,何尚之在家中设八关斋,大会朝士,并亲自行香。席间,何尚之向王僧达敬酒,他对王僧达说:“愿郎且放鹰犬,勿复游猎。”王僧达回答:“里养了一只老狗,放了它没处去,已经回来了。”何尚之当即气得面目失色。

4、历史评价

刘义隆: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宋书》:江左以来,树根本于扬越,任推毂于荆楚。扬土自庐、蠡以北,临海而极大江;荆部则包括湘、沅,跨巫山而掩邓塞。民户境域,过半于天下。晋世幼主在位,政归辅臣,荆、扬司牧,事同二陕。宋室受命,权不能移,二州之重,咸归密戚。是以义宣藉西楚强富,因十载之基,嫌隙既树,遂规问鼎。而建郢分扬,矫枉过直,籓城既剖,盗实人单,阃外之寄,于斯而尽。若长君南面,威刑自出,至亲在外,事不患强。若运经盛衰,时艰主弱,虽近臣怀祸,止有外惮,吕宗不竞,实由齐、楚,兴丧之源,于斯尤著。尚之言并合,可谓识治也矣!

5、后世影响

元嘉之时,佛法日益兴盛,塔寺与出家僧人日渐增多,随之也引起了传统观念的疑难。为此,何尚之对佛教济世之功进行了透辟的阐释,平实了当。在于其所称扬佛教在维系世道人心、辅助现实政治中的巨大作用,言简意赅,契理契机,在整个佛教发展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实开后世具有代表性的佛法辅政论之滥觞,是研究佛教文化与中国原有文化相融通全部过程中之重要一环。

6、家庭成员

长辈

曾祖:何准,高尚不应征辟。

祖父:何恢,南康太守。

父:何叔度,金紫光禄大夫,吴郡太守。

兄弟

何悠之,官至太常,与王微交好。

何愉之,新安太守。

何翌之,都官尚书。

子女

何偃,得孝武帝亲任,官至吏部尚书、领选。

何铄,偃弟,宜都太守。

何氏,刘湛子刘黯。

7、史书记载

《宋书·列传第二十六》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恢,南康太守。父 叔度,恭谨有行业,姨适沛郡刘璩,与叔度母情爱甚笃,叔度母蚤卒,奉姨有若所 生。姨亡,朔望必往致哀,并设祭奠,食并珍新,躬自临视。若朔望应有公事,则 先遣送祭,皆手自料简,流涕对之。公事毕,即往致哀,以此为常,至三年服竟。

义熙五年,吴兴武康县民王延祖为劫,父睦以告官。新制,凡劫身斩刑,家人 弃市。睦既自告,于法有疑。时叔度为尚书,议曰:“设法止奸,本于情理,非谓 一人为劫,阖门应刑。所以罪及同产,欲开其相告,以出为恶之身。睦父子之至, 容可悉共逃亡,而割其天属,还相缚送,螫毒在手,解腕求全,于情可愍,理亦宜 宥。使凶人不容于家,逃刑无所,乃大绝根源也。睦既纠送,则余人无应复告,并 全之。”后为金紫光禄大夫,吴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太保王弘称其清身洁己。 元嘉八年,卒。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为陈郡谢混所知,与 之游处。家贫,起为临津令。高祖领征南将军,补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公事免, 还都。因患劳疾积年,饮妇人乳,乃得差。以从征之劳,赐爵都乡侯。少帝即位, 为庐陵王义真车骑咨议参军。义真与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等不协,每有不平之 言,尚之谏戒,不纳。义真被废,入为中书侍郎。太祖即位,出为临川内史,入为 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父忧去职。服阕,复为左卫,领太子中庶子。 尚之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太祖所知。十二年,迁侍中,中庶子如故。寻改领 游击将军。

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 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 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女适刘湛子黯,而湛与尚之 意好不笃。湛欲领丹阳,乃徙尚之为祠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尚之甚不平。湛诛, 迁吏部尚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 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始诛刘湛等,方欲 超升后进。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 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国子学建,领国子 祭酒。又领建平王师,乃徙中书令,中护军。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 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 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 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舆驾比出,还多冒 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若值汲黯、 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 人废,适可以慰四海之望。”亦优诏纳之。

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二十四 年,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尚之议曰: “伏鉴明命,欲改钱制,不劳采铸,其利自倍,实救弊之弘算,增货之良术。求之 管浅,犹有未譬。夫泉贝之兴,以估货为本,事存交易,岂假数多。数少则币轻, 数多则物重,多少虽异,济用不殊。况复以一当两,徒崇虚价者邪!凡创制改法, 宜从民情,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泉布废兴,囗囗骤议,前代赤仄白金,俄而罢 息,六货愦乱,民泣于市。良由事不画一,难用遵行,自非急病权时,宜守久长之 业。烦政曲杂,致远常泥。且货偏*病,故先王立井田以一之,使富不淫侈,贫 不过匮。虽兹法久废,不可顿施,要宜而近,粗相放拟。若今制遂行,富人赀货自 倍,贫者弥增其困,惧非所以欲均之意。又钱之形式,大小多品,直云大钱,则未 知其格。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 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命旨兼虑翦凿日多,以至消尽;鄙意复谓 殆无此嫌。民巧虽密,要有踪迹,且用钱货铜,事可寻检,直由属所怠纵,纠察不 精,致使立制以来,发觉者寡。今虽有悬金之名,竟无酬与之实,若申明旧科,禽 获即报,畏法希赏,不日自定矣。愚者之议,智者择焉,猥参访逮,敢不输尽。”

吏部尚书庾炳之、侍中太子左卫率萧思话、中护军赵伯符、御史中丞何承天、 太常郗敬叔并同尚之议。中领军沈演之以为:“龟贝行于上古,泉刀兴自有周,皆 所以阜财通利,实国富民者也。历代虽远,资用弥便,但采铸久废,兼丧乱累仍, 糜散湮灭,何可胜计。晋迁江南,疆境未廓,或土习其风,钱不普用,其数本少, 为患尚轻。今王略开广,声教遐暨,金镪所布,爰逮荒服,昔所不及,悉已流行之 矣。用弥旷而货愈狭,加复竞窃翦凿,销毁滋繁,刑禁虽重,奸避方密,遂使岁月 增贵,贫室日剧,[B138]作肆力之氓,徒勤不足以赡。诚由货贵物贱,常调未革, 弗思厘改,为弊转深,斯实亲教之良时,通变之嘉会。愚谓若以大钱当两,则国传 难朽之宝,家赢一倍之利,不俟加宪,巧源自绝,施一令而众美兼,无兴造之费, 莫盛于兹矣。”上从演之议,遂以一钱当两,行之经时,公私非便,乃罢。

二十五年,迁左仆射,领汝阴王师,常侍如故。二十八年,转尚书令,领太子 詹事。二十九年,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而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 太子左卫率袁淑与尚之书曰:“昨遣修问,承丈人已晦志山田,虽曰年礼宜遵,亦 事难斯贵,俾疏、班、邴、魏,通美于前策,龚、贡、山、卫,沦惭乎曩篇。规迨 休告,雪涤素怀,冀寻幽之欢,毕囗玄之适。但淑逸操偏迥,野性瞢滞,果兹冲寂, 必沈乐忘归。然而已议涂闻者,谓丈人徽明未耗,誉业方籍,傥能屈事康道,降节 殉务,舍南濒之操,淑此行永决矣。望眷有积,约日无误。”尚之宅在南涧寺侧, 故书云“南濒”,《毛诗》所谓“于以采苹,南涧之濒”也。诏书敦劝,上又与江 夏王义恭诏曰:“今朝贤无多,且羊、孟尚不得告谢,尚之任遇有殊,便未宜申许 邪。”义恭答曰:“尚之清忠贞固,历事唯允,虽年在悬车,而体独充壮,未相申 许,下情所同。”尚之复摄职。羊即羊玄保,孟即孟顗,字彦重,本昌安丘人。兄 昶贵盛,顗不就征辟。昶死后,起家为东阳太守,遂历吴郡、会稽、丹阳三郡,侍 中,仆射,太子詹事,复为会稽太守,卒官,赠左光禄大夫。子劭,尚太祖第十六 女南郡公主,女适彭城王义康、巴陵哀王休若。

尚之既还任事,上待之愈隆。是时复遣军北伐,资给戎旅,悉以委之。元凶弑 立,进位司空,领尚书令。时三方兴义,将佐家在都邑,劭悉欲诛之,尚之诱说百 端,并得免。世祖即位,复为尚书令,领吏部,迁侍中、左光禄大夫,领护军将军。 寻辞护军,加特进。复以本官领尚书令。丞相南郡王义宣、车骑将军臧质反,义宣 司马竺超民、臧质长史陆展兄弟并应从诛,尚之上言曰:“刑罚得失,治乱所由, 圣贤留心,不可不慎。竺超民为贼既遁走,一夫可禽,若反覆昧利,即当取之,非 唯免愆,亦可要不义之赏,而超民曾无此意,微足观过知仁。且为官保全城府,谨 守库藏,端坐待缚。今戮及兄弟,与向始末无论者复成何异。陆展尽质复灼然,便 同之巨逆,于事为重。臣豫蒙顾待,自殊凡隶,苟有所怀,不敢自默。”超民坐者 由此得原。

时欲分荆州置郢州,议其所居。江夏王义恭以为宜在巴陵,尚之议曰:“夏口 在荆、江之中,正对沔口,通接雍、梁,实为津要,由来旧镇,根基不易。今分取 江夏、武陵、天门、竟陵、随五郡为一州,镇在夏口,既有见城,浦大容舫。竟陵 出道取荆州,虽水路,与去江夏不异,诸郡至夏口皆从流,并为利便。湘州所领十 一郡,其巴陵边带长江,去夏口密迩,既分湘中,乃更成大,亦可割巴陵属新州, 于事为允。”上从其议,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江左以来,扬州根本,委荆以 阃外,至是并分,欲以削臣下之权,而荆、扬并因此虚耗。尚之建言复合二州,上 不许。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尚之在家常著鹿皮帽,及 拜开府,天子临轩,百僚陪位,沈庆之于殿廷戏之曰:“今日何不著鹿皮冠?”庆 之累辞爵命,朝廷敦劝甚笃,尚之谓曰:“主上虚怀侧席,讵宜固辞。”庆之曰: “沈公不效何公,去而复还也。”尚之有愧色。爱尚文义,老而不休,与太常颜延 之论议往反,传于世。立身简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妾。秉衡当朝,畏 远权柄,亲戚故旧,一无荐举,既以致怨,亦以此见称。复以本官领中书令。四年, 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薨于位,时年七十九。追赠司空,侍 中、中书令如故。谥曰简穆公。子偃,别有传。

尚之弟悠之,义兴太守,侍中,太常。与琅邪王徽相善。悠之卒,徽与偃书曰: “吾与义兴,直恨相知之晚,每惟君子知我。若夫嘉我小善,矜余不能,唯贤叔耳。” 悠之弟愉之,新安太守。愉之弟翌之,都官尚书。悠之子颙之,尚太祖第四女临海 惠公主。太宗世,官至通直常侍。

史臣曰:江左以来,树根本于扬越,任推毂于荆楚。扬土自庐、蠡以北,临海 而极大江;荆部则包括湘、沅,跨巫山而掩邓塞。民户境域,过半于天下。晋世幼 主在位,政归辅臣,荆、扬司牧,事同二陕。宋室受命,权不能移,二州之重,咸 归密戚。是以义宣藉西楚强富,因十载之基,嫌隙既树,遂规问鼎。而建郢分扬, 矫枉过直,籓城既剖,盗实人单,阃外之寄,于斯而尽。若长君南面,威刑自出, 至亲在外,事不患强。若运经盛衰,时艰主弱,虽近臣怀祸,止有外惮,吕宗不竞, 实由齐、楚,兴丧之源,于斯尤著。尚之言并合,可谓识治也矣!

上一篇: 塘栖镇

下一篇: 陈剑灵

推荐阅读